中国文化史

出版社:蓝色畅想
出版日期:2005-1
ISBN:9787040152999
作者:冯天瑜
页数:25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法家起源于春秋的管仲、子产。位居郑国相位的子产,曾于公元前536年在一件青铜鼎上铸刻了“刑书”,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典。就此晋国的叔向攻击道:“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这可以看作是“礼治”与“法治,,的直接冲突。 战国时期各国以耕战为要务,这些实用和功利的需要客观上促进了法家的发展。李悝、吴起和商鞅等法家代表人物分别在魏、楚、秦等大国执掌国政,其思想的主题是“变法”,力主以今法取代古礼,声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背弃儒、墨、道所崇奉的先王观,而倡导历史进化论。 法家的后期代表为战国末年的韩非子(约前280~前233),他是苟子的学生,又承继黄老道术和前期法家的刑名法术之学,提出以法为本,法(政令)、术(策略)、势(权势)三者结合的“南面术”,以充作“帝王之具”,并辅之以赏(德)罚(刑),使帝王能利用众智、众力,集大权于一身,“操杀生之柄,一。《史记·韩非列传》载,秦王赢政读韩非书,感叹道:“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而中国第一个一统帝国——秦王朝,确乎是按照法家代表作《商君书》和《韩非子》提供的专制主义君主集权政治蓝图建造的。汉代以降各王朝,虽因法家赤裸裸宣布专制,而不便公开张扬其旗帜,但法家的“法”与儒家的“礼”同样为历代帝王所惯用。两汉以降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 除儒、墨、道、法这几种或为当时“显学”,或为后世思想主潮的学派之外,先秦还有一些学派亦颇有建树。如又称“辩者”、“刑名家”的名家,以“控名责实”为务,讨论概念(名)与事实(实)的关系,其代表人物惠施主张“合同异”,强调事物的同一性;公孙龙主张“离坚白”,强调事物的差异性。名家对中国逻辑思想的发展有特殊贡献。 又如研讨军事的兵家,分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技巧家,代表人物有孙武、孙膑、尉缭。孙武及后学所著《孙子兵法》把战争提到“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高度,确立一系列观照久远的战略战术原则,将军事辩证法发挥到极至,被尊为“百世兵书”。孙膑及后学所著《孙膑兵法》特别强调战争规律(“道”),包括对民心向背、敌情、天时、地形的把握,是一部杰出的兵书。先秦兵家不仅影响军事学至远至深,其丰富的谋略思想也为各行各业所借重,时至现代,更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习的“中国智慧”。 再如阴阳家,倡阴阳五行说,即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五行间既有循环的“相生”关系,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又有循环的“相胜”即“相克”关系,如“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等。战国时期阴阳五行说的代表人物邹衍,在五行相生相克的基础上,提出“五德终始”说,认为政权转移和朝代更替也与五行的流转相表里,各有其“符应”,“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这对其后中国政治和社会心理皆有广泛影响。

书籍目录

导论  一、释“中国”  二、释“中华民族”  三、释“文化”“文明”  四、文化史的研究对象  五、中国文化的生态环境  六、中国文化特质  七、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  八、中国文化史分期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发祥  一、中国人的起源  二、原始农业与畜牧业  三、初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  四、传统视野中的“黄金时代”第二章 青铜时代  一、文明的初现  二、青铜器及三代的物质文明  三、文字的早期形态  四、三代的天命观念和人文传统  五、礼乐制度与社会生活第三章 元典时代文化的多元走向  一、春秋战国之际的文化变革  二、士的崛起与私学的出现  三、百家争鸣与元典创制  四、出土简帛与先秦学术  五、尊君重民的政治伦理 六、先秦时期的区域文化第四章 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  一、专制帝国的文化模式  二、汉文化对秦、楚文化的继承  三、秦汉帝国的国家意识形态  四、经学与经今古文之争  五、帝国文化的固守和外拓  六、佛教传入和道教创立  七、文史创作和科技成就第五章 胡汉、中印文化的融合  一、魏晋之际的文化变革  二、玄学与魏晋风度  三、胡、汉文化的融合互补  四、南、北文化的差异与整合  五、佛教华化与三教共弘  六、隋唐盛世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七、科举制度  八、文史自觉第六章 近古文化的定型  一、唐中叶的文化转折  二、渗透禅机的新儒学——理学  三、文化的雅化  四、俗文化的展开  五、文官政治的确立  六、文化中心的南移第七章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  一、辽、夏、金、元:征服与被征服的二律背反  二、帝国体制下的中西文化交流  三、元曲的兴盛  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第八章 晚期帝国文化第九章 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结语 中国文化的发展节奏与去向插图资料来源后记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文化史》适于高校文科通识课及历史学专业课教学使用。

作者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文化史》在中国文化的四个层面中更注重观念层面及其物化形态的叙述,以“小文化”为主线,加强文化发展的阶段性归纳,彰显每一历史阶段的文化主潮;把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互动历程作为一条重要线索,凸显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地位;采用文化生态论、特质论等相关理论,增补夏商周断代工程、郭店楚简研究等新成果;体例新颖,化繁为简,便于教学。

图书封面


 中国文化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还没用,不知道好不好呢
  •     很好 是我复试要用的书
  •     额...........终于看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