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义的本质

出版社: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出版日期:1997
ISBN:9789628322046
作者:林贝克
页数:187页

内容概要

http://www.china-review.com/sao.asp?id=5197


 教义的本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摘要】基于维特根斯坦在《逻辑研究》中的语言学图景,后自由主义神学的代表人物林贝克提出了“文化-语言学”模式的宗教观。从后现代的角度出发,他们(以及库恩、布洛尔等人)共享了奎因的“引力场”思想图示,这也带来了对传统的现代性的宗教观、真理观的全面重构。在科学领域,凝聚态之父安德森,针对基础论下的还原论论调给予了尖锐的回击,提出的科学的层级结构。这两种来自不同领域的思想图示共享着鲜明的后现代特征,宗教与科学之间,继在现代性的还原论中达成普遍的一致后,在后现代的整体论图景下再次出现了可能的重叠。【关键词】林贝克,后自由主义神学,宗教多元论,层级结构,不可通约性1. 后现代与宗教的“文化-语言学”模式林贝克的“文化-语言学”模式是对宗教真理观的全新建构,带有极其鲜明的后现代特色,直接继承了后现代语言哲学的分析进路。对于后现代的定义,南希•墨菲给出了一种较为明确的解决方案。他首先定义了现代思想的三条轴线:认识论上的基础主义到怀疑主义;语言学上的表象理论到表现理论;以及伦理学上的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这三条轴线的端点均对应着鲜明的现代性特点,虽然在方向上相反,代表现代思想中的截然相反的阵营,但是却分享着明确的共性。如,怀疑论者实则与基础论者对知识持有相同的观点,而作为集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也接受了有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现代观点。而他提出“把任何偏离上述现代思想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轴线的思想模式定义为后现代思想模式”。1.1. 后现代语言哲学奎因明确地用整体论取代了基础主义,这在他对“经验主义的两个角条”的批判中体现,他将其中“还原论”的教条描述为对“一切有意义的论述都能被翻译为关于直接经验的语言”的深信不疑。维特根斯坦早期的《逻辑哲学论》中认为,命题是事实的“图像”,其陈述具有还原性。而奎因认为陈述仍然是太小的单位,以至不能还原为经验,反之,我们知识的整个网状结构(fabric)则“面对经验的裁决”。而维特根斯坦在其后期的《哲学研究》中则直接质疑了现代语言学的轴线:①他认为语言是“生活的形式”,研究语言就是审查言说者所参与其中的“语言游戏”。除非在语言的使用中去发现其意义,否则根本不存在语言与世界相关联的途径,也不存在表述之意义的说明条件。这质疑了表象理论及其前提,即命题作为对事实的断言的所有语言的范式。②他明确指出不可能存在着只表现私人感受的语言。语言必定一开始就是公共的,否则就算不上语言。这又推翻了表现理论,即将语言视为对观念的命名或表现的现代观点。1.2. “文化-语言学”模式的宗教真理观林贝克建立“文化-语言学”模式基于他对传统正统学说的“认知-命题论”以及现代的“经验-表现论”的分析与批判。现代神学通过经验-表现论努力确定的不可超越的“真”,在林贝克看来,当按照符号的有效性来看待真理时,真理便是一个没有固有的逻辑上限的性质;再者,也没有任何理由否认这类性质的最高实际等级不可以有许多平等而各具特色的实例。经验-表现论在真理有效性与武断地忽略认识层级这两方面的缺失,帮助林贝克建立了从文化及语言学的视角出发的真理观,以期给予宗教绝对性以满意的解释。文化-语言学的真理观主张真理是系统内的一致性或和谐性。林贝克确信:“宗教主要被认为是解释实在、表达经验和安排生活的形形色色的语言用法(idioms)。”这种对宗教真理的考察,主要针对提出真理陈述和运用外在的符号系统的范畴(或“语法”或“语言游戏”),即考察范畴使用的恰当性。正是这样,林贝克的后自由主义神学的真理观基础基本完成,有力地回应了后现代思想世界关注的核心问题。2. 知识与宗教的后现代图示——“引力场”后现代的语言学革命为认识论带来了一场彻底的解构,作为波及哲学界与宗教界的变革,带来了二者在知识图示上的全面革新。其共同表征为“引力场”特征的图示的形成——一种内部联系更加广泛灵活、能够容纳更多经验特例,并与人类社会的历史特征与组织模式相符合的新型图示。2.1. 奎因的“引力场”知识图示经验-表现论的真理观勾勒了现代性的思想图示,它持有这样的观点:真理是符号的效果函数。这种进路的真理观从根本上说,“宗教是可以根据它们如何有效的表达、再现与沟通那种被认为是各种宗教皆有的内心的神圣的(或被认为是无条件的)经验来加以比较(如果毕竟可以比较的话)。” 现代性思想下神学的图景真是这样,真理中心无比坚实,表达与表象(再现,representation)仅仅是建立起这坚实、不可动摇的真理实体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宗教的神圣是先在的,人们对宗教的理解是在经验与宗教生活中向着永恒真理的摸索靠近。而后自由主义神学的真理观则基本是奎因认识论的宗教版本,奎因刻画了知识的“引力场”结构进一步描述这样的认识论图景:所谓知识或信念的整体性全是人工建构,只有这结构的周边才触及经验。整体的科学就像是一个引力场(a field of force),经验只是它的边界条件。并且针对任何单一的相反经验,场本身仍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对陈述做重新调整。这样的知识图景相比现代的“真理实体”要显得松动许多,却明显能容纳更多的“反常经验”,并不会多“引力场”本身产生毁灭的破坏。这样极高的“容错性”在奎因和库恩看来依赖一些简单的(实用性的)规则:奎因认为针对“反常经验”所做出的特别调整将会受保守性或简单性实用考虑的支配;库恩称这些原则为“对简单性以及与经验相符性的诉求”。2.2. 伊姆雷•拉卡托斯的科学方法论当宗教被解释为社会中的语言用法(idioms),必然地会出现宗教的认识论与科学的认识论的重合,而这被正统的神学传统视为对宗教的简化与亵渎。引用奎因的比喻,这种认识论要求在某一文化的信念网络中,与上帝概念有关的部分所受的制约,只应与该网络中科学理论所构成的部分所受的制约类同。而拉卡托斯则建立了宗教知识观的新的图示,对应这奎因的“引力场”图示,使其能够适用于神学。他考虑科学网络中有限的领域——“研究纲领”,是由抽象的“核心”理论以及一些辅助性假说构成的“环带”(surrounding belt)所组成的。后者是把核心理论与“边界”数据联系起来的较低层面的理论。3. 宗教与科学在后现代思想图示下的和解作为一种图示特征,“引力场”的知识图示与前沿物理学的观念转变有着极强的一致性。由于基督教对现代科学的启示关系被神学家发展阐释,成为了知识界与宗教界的共识,所以当现代性面对后现代思想的冲击时,现代神学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后现代视角下的诘问,这种质疑甚至也发生在基督教内部。其核心针对这基督教及《圣经》启示中包含着的对个人主义与还原论的肯定。类似的,随着凝聚态等新兴科学学科的兴起与丰富,现代物理学诞生了越来越多的分支,并且这些分支渐渐不仅仅作为分支存在,而产生了其各自内部自明的理论,进而逐渐产生了在物理学内部分层,各自成为独立层次的要求。这同样对现代物理的思想提出了挑战,尤其是还原论作为科学界中绝大多数一线科学家接受的观念,随着学科层次的丰富和浮现,渐渐棉铃整体论的挑战。上述整体论对还原论的挑战,无论是发生在宗教界还是科学界,都不再是通常意味下的,比如生态学、伦理学,对科学基础主义与还原论的反思,而是涉及到认识论的基本层面,与真理观的确立有着紧密的联系。3.1. 科学的层级结构图示——“多者异也”科学中的还原论历史建立了强韧的思想基础,其中就包括对“内涵型(intensive)”和“外延性(extensive)”研究的划分。这种划分的依据是:内涵型研究探求基本定律,而外延性研究致力于按照已知的基本定律来解释现象。固体物理学、等粒子物理学、或者还包括生物学,都属于外延性研究。高能物理学,以及和物理学中相当的一部分,都属于内涵型研究。 这样的观念成立的基础是外延性学科自明性的不成熟,而随着这些学科的发展,这样的认识论越来越被认为是保守和武断的,而其错误的根本原因就是将科学真理简化为对基础现象的还原,而事实上,这种对可能存在的层级的忽略与学科不断丰富、层级不断生长定型的科学事实是截然相反的。安德森指出:“思维的主要错误在于,还原论假设绝没有蕴含‘建构论’(constructionist)假设:将万物还原为简单基本定律的能力,并不蕴含从这些定律出发重建整个宇宙的能力。事实上,基本粒子物理学家关于基本定律的性质告知我们的越多,它们对于我们理解科学其余领域中的真正问题越不相关,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就更不相关了。”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适应新的科学界事实的层级结构图示,其中科学排列成一个大致为线性的层级:科学X 的基本实体服从科学Y 的定律。(此处表格见安德森文章)但这个层级结构并不意味着,科学X“仅仅是应用Y”。在每一个层级上,新的定律、概念和原理都是必不可少的,其所需要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丝毫不亚于前一个层级。这种新的定律级别知识在各个层级上的存在,即上文所述层级的自明性。3.2. 库恩的“不可通约性”观点作为库恩思想中的重要面向,“不可通约性”所描述的正是两个理论之间的格式塔转换。基于库恩的科学革命的范式转变认识,不同的范式之间不可通约。这是哲学界与科学界在前述思维转变上的直接对应。这是对科学真理的层次结构的根本性的哲学解释,彻底打断了不同层次之间翻译、转换的可能。通过上述对发生在科学界与哲学、宗教学借的后现代思想回响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判断,在对整体论的确认这个意义下,科学与宗教的认识论图示再次发生了重叠。基于后现代思想对现代性的批判的背景,后自由主义神学运用语言学工具将宗教与知识世界统一,今儿构建了联动的、运用集体经验进行容错的“引力场-环带”图示;而基于科学层级的涌现对现代还原论基础主义科学的反驳,科学的层级结构与科学哲学的“不可通约”层级系统图示得以建立。科学的层级系统的本质在于肯定,整体不仅大于部分之和,而且迥异于部分之和。同样的,作为引力场的宗教知识整体无法被还原为个体的宗教生活或对独立的教义教条的解读。至此,在对还原论的反叛中,宗教与科学再次达到了和解。References: [1] Lakatos I. Falsification and the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s[M]//Can Theories be Refuted?. Springer Netherlands, 1976: 205-259.[2] Murphy N C. Theology in the age of scientific reasoning[M].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3.[3] Wittgenstein. Pilosophical Grammer.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75.p.30.[4] 安德森,郝刘祥. 多者异也——破缺的对称性与科学的层级结构[J]. 科学文化评论,2010,01:5-12.[5] 金吾伦. 试谈库恩的“不可通约性”论点[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2,02:11-18.[6] 乔治•林贝克. 教义的本质——后自由主义时代中的宗教与神学[M]. 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7[7] 王新力. 语言分类系统、真值间隔和不可通约性——对库恩关于不可通约性的分类学解释之重建[J]. 世界哲学,2004,05:41-57.[8] 张明飞. 乔治•林贝克的后自由主义神学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9] 赵敦华.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1013第一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