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套装上下册)

出版社:马克斯•舒勒、 倪梁康 商务印书馆 (2011-07出版)
出版日期:2011-7
ISBN:9787100077378
作者:马克斯·舒勒
页数:1023页

内容概要

马克斯·舍勒(Max Scheler,1874—1928)是德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现象学价值伦理学的创立者,知识社会学的先驱,现代哲学人类学的奠基人。倪梁康,1956年7月,江苏省南京市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国际Husserl-Studies杂志编委。国际Orbis Phaenomenologicus丛书编委。《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期刊编委。 1985年获南京大学哲学硕士,1990年获德国弗赖堡大学哲学博士。

书籍目录

上册第一版前言第二版前言第三版前言    第一部分引论性的说明第一篇  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与善业伦理学或目的伦理学  第1章  善业与价值  第2章  “善”与“恶”价值与其他价值以及与善业的关系  第3章  目的与价值    追求、价值与目标    意愿目的、追求目标与价值第二篇  形式主义与先天主义  A.先天与形式一般  B.伦理学中的先天质料  第1章  形式的本质联系  第2章  价值与价值载体  第3章  “更高的”与“更低的”价值  第4章  在价值高度与“纯粹”价值载体之间的先天联系    a.人格价值与实事价值    b.本己价值与异己价值    c.行为价值、功能价值、反应价值    d.志向价值、行动价值、成效价值    e.意向价值与状况价值    f.基础价值、形式价值与关系价值    g.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    h.自身价值与后继价值  第5章  价值样式之间的先天等级关系第三篇  质料伦理学与成效伦理学    志向(纯粹愿欲)与意图、打算、行动作为质料价值的载者    行动统一的各个阶段和纯粹意愿内容与做的实施内容    (“成效”)之间的关系    志向的价值结构对于“实践对象”所具有的意义,以及环境的状况    本能调整——本能萌动——感性的感受状态    康德的各个学说及其对伦理学的效应    第二部分第四篇  价值伦理学与律令伦理学  第1章  关于价值概念之起源与伦常事实之本质的不充足理论  第2章  价值与应然    a.价值与观念的应然    b.规范的应然    c.能然与应然第五篇  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与幸福主义  第1章  价值与快乐  第2章  感受活动与感受内容  第3章  关于价值之“相对性”(与“主体性”)命题的意义  第4章  价值对于人所具有的相对性  第5章  价值对于生命所具有的相对性  第6章  伦理学的价值评价及其维度的历史相对性    第1点  伦理的变更    第2点  伦理学的变更    第3点  各种类型的变更  第7章  所谓伦常价值的良知主体性  第8章  关于情感生活的层次划分    幸福主义的问题  第9章  感受状态与伦常价值的关系    a.在“更深的”情感自我规定性的否定规定性情况下对替代物的倾向法则    b.所有朝向肯定的和相对更高的价值实现的意愿方向原初都永远不会发源于作为源泉的否定性    感受状态,而是发源于作为源泉的肯定性感受状态  第10章  幸福与伦常价值的联系与制裁和报复之观念的关系    通过正价值对幸福的奠基与通过幸福对正价值的追求与意愿的奠基下册第六篇  形式主义与人格  A.对人格一般的理论理解  第1章  人格与理性  第2章  人格与先验统觉的“自我”  第3章  人格与行为。人格与具体行为的心理物理中性。人格以内的本质中性阶段    a.人格与行为    b.人格的存在永远不是对象人格及其行为的心理物理中性它们与“意识”的关系    c.人格与世界    d.微观宇宙和宏观宇宙与上帝的观念    e.身体与周围世界    “身体”与“周围世界”不是区分“心理”与“物理”的前提    f.自我与身体(联合与分离)    g.说明心理学的先天质料原理  B.伦常关系中的人格  第1章  伦常人格的本质  第2章  人格与个体  第3章  人格的自律  第4章  我们的人格概念与人格主义伦理学的其他形式的关系    第1点  人格的存在作为在历史和共同体中的自身价值    第2点  人格与本己价值意向    第3点  人格与个体(人格主义与“个体主义”)    第4点  个体人格与总体人格    第5点  私密人格与社群人格    第6点  a.各种流行的伦理之起源法则榜样与效法    b.纯粹价值类型之等级秩序的观念    附录编者对正文与脚注的附注作者著述索引概念索引人名索引译后记

编辑推荐

马克斯·舍勒这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首先涉及伦理学中的进化论、价值论、义务论、代价论、成效论、律令论、功利论、幸福论、实然、应然与能然的关系理论,如此等等。同时也涉及到例如社会政治理论中的“权力”和“强力”、“共同体”与“社会”等等概念范畴。例如第五篇第6章中对“自身谋杀”的讨论,对“宽恕”的讨论,对“良知”的讨论,对“责任”的讨论,都丝毫不逊于诸如涂尔干、德里达等等当代思想家。第五篇第9章中对“需求”的分析更可以被看作是现象学描述的典范。

作者简介

本书是德国现象学家马克斯•舍勒的代表作。
这部著作是对伦理学人格主义进行奠基的尝试。它的核心在于对价值与人格进行现象学的查探。由于康德只承认价值的概念是指感性价值,人格的概念是指理性人格,因而这部著作也是对康德的实践理性和绝对命令的批判。价值的本质被理解为类似颜色本质的东西。它们“独立于”那些自身展示于“其上”的事物或善业。对价值的这种独立性不能做柏拉图式的理解。价值与颜色一样不会脱离事物性基础而存在。它们或者是较低级的,如果它们在人的身体与生命上展示出来,或者是较高级的,如果它们在人的人格上展示出来。就像颜色只是可见的一样,价值原初也只能是可感的,无论是通过感性的感觉,还是通过“人格感觉”。它的居所是人的“心”。存在着五种在质料上、亦即在内容上不同的价值等级:感性价值、有用性价值与生命价值、精神价值与神圣价值。善与恶不是质料价值,而是道德价值;当人格在情感主张中面对较低的价值而准备偏好较高的价值时,这些道德价值便在人格上显现出来。就其核心来看,它们并不是意愿目的,而是“骑在”情感偏好准备的“背上”。它们好似一个回音,其本质就在于时间性的生成。人格本身是“行为中心”,即是说,它的存在是“进行的存在”。所有思维行为、意愿行为和其他行为都奠基于相关的感受行为的价值之中,而这些感受行为又奠基于爱与恨之中。而恨又奠基于爱之中。人格的本质并不仅仅受到理性的规定,而是首先受到爱的规定。它的本质是“爱的生物”。它就像一个躯壳,随身带着五种价值,无论它在空间中走向哪里。价值等级的上升秩序就是五种价值等级本身的棱镜:“爱的秩序”。每一次价值颠覆都是出于错误的爱(恨),例如出于“怨恨”。如在把握预设了本质把握。教育的运载工具不是规则,而是被直观到的人格榜样与它的“品格”。舍勒此后对人格的加工已经使它显得具有很强的社会学重要性。正如人格在其行为中会有不同“变更”一样,它在社会组织中也是如此,同样在群体中、在生命共同体中、在社会中和在总体人格中。但它始终是所有价值的“载体”,并且它自己是所有价值的价值。


 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套装上下册)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看到第三篇,看不下去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