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全2册)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206071683
作者:洛林·艾伦
页数:578页

内容概要

作者:(美国)艾伦 译者:马春文

书籍目录

前言

上篇 欧洲岁月
第一章 卓尔不群、矛盾重重的熊彼特
第二章 家世(1881—1901)
第三章 奠定基础(1901—1906)
第四章 神圣十年的开端(1903—1908)
第五章 早年的思想成果(1908—1909)
第六章 切尔诺维茨和思想的发展(1909—1911)
第七章 格拉茨、顿悟和美国(1911—1914)
第八章 战争、经济学和政治(1914一l918)
第九章 财政部长(1918—1919)
第十章 挚爱的抚慰(1919—1925)
第十一章 波恩与新生(1925—1926)
第十二章 悲剧与归程(1926—1927)
第十三章 初访哈佛(1927—1928)
第十四章 教学与旅行(1928—1931)
第十五章 波恩、柏林和远行(1931—1932)
第十六章 哈佛校园中的巨人(1932—1933)
下篇 美国岁月
第十七章 告别欧洲(1933—1935)
第十八章 研究与恋爱(1935—1936)
第十九章 教学与婚姻(1936—1937)
第二十章 鲜为人知的生活(1937—1938)
第二十一章 《经济周期》(1939)
第二十二章 落落寡合(1939—1942)
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的命运(1942)
第二十四章 劳乏困顿(1942—1945)
第二十五章 不舒服的新世界(1945—1947)
第二十六章 回报、矛盾和安慰(1947—1948)
第二十七章 大阅兵(1942—1949)
第二十八章 与“亲人”团聚(1948—1950)

附录熊彼特年表
译后记

编辑推荐

《开门——创新理论大师熊彼特》由美国洛林·艾伦所著,马春文等人翻译,是研究熊彼特生平和思想的传记性著作。作者洛林·艾伦曾先后在弗吉尼亚大学、奥尔良大学和密苏里大学任教,1947年在哈佛大学读研究生时与熊彼特相识。为写作本书,艾伦访问了熊彼特的故乡以及他曾经工作过的机构。著名经济学家沃尔特·罗斯托为该书作序,称赞此书是为数不多的大经济学家传记的精品。海尔布鲁诺、萨缪尔斯等著名经济学家也撰文盛赞这部传记。

作者简介

创新理论大师熊彼特是一位引领众多精英步入学术之门的大教育家,是
一位驰骋在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诸多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大思
想家。
《开门——创新理论大师熊彼特》由美国洛林·艾伦所著,马春文等人
翻译,是一部研究熊彼特生平和思想的传记精品。《开门——创新理论大师
熊彼特》从三个角度解析了熊彼特这位分量与凯恩斯、哈耶克、马歇尔相当
的大经济学家:作为教师,他生命的主题一直是为探索的头脑开门并引导学
生入门、努力创造未来的学者;作为学者和思想家,熊彼特在经济学、政治
学、社会学等领域做出了贡献;作为一个卓尔不群、矛盾重重的人,他令我
们回味大卫·休谟年轻时的格言:“人是什么?一堆矛盾而已!”他过着矛
盾的生活,从事着矛盾的事业,思考着矛盾的思想,写着充满矛盾的著作。


 开门(全2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序言“科学家的生平,作为生平几乎都不值得一读……他们的私生活可能痛苦不堪、杂乱无章、滑稽可笑,但这与他们的工作性质或方向无关,不会告诉我们任何事情。”——彼得•梅德华爵士熊彼特相信一个学者的“观点”(vision)是在其人生的第三个十年确定的,后来的职业生涯主要是阐释这一“观点”。他不仅按这种想法生活,而且还将这种理念植入了一群有天分的学生的心灵,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和事业。资本主义的成功所带来的社会政治条件将不可避免地压抑创新,导致向社会主义过渡。只有鱼才成群结队,经济学家应该特立独行。在学术上,创造力属于年轻,博学属于成熟第一章悖论和悲剧一开始就是小熊彼特的遗产、家庭和早期生活的组成部分。熊彼特家的人有一种精英分子的态度,这主要是因为熊彼特家族的地位和其母安娜的影响。幼年失怙仅仅是开头,他还要面对许多灾难和不幸。特里萨学院教会了熊彼特尊重知识,他对过去的思想巨人的敬仰使他对懒于求知和成绩平庸的学生鲜有同情。他学会了容忍那些智力上不如他的人,但却不能容忍那些不努力学习的人。安娜经常安排熊彼特会见重要人物,抓住每一个机会取得进步。他相信社会是一个有序系统,因此是有规律的,人与环境是可以进行科学分析的。在他看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前景的判断是对的,但他的理由是错的。第二章熊彼特是世纪末维也纳的儿子。不论他去哪里,做何事,弗朗兹•约瑟夫维也纳的辉煌总是与他同在。在他后来的人生中,他担负着那个时代和空间的担子,包括那个欲望时代的欢欣以及与欢欣同在的沮丧和大难临头的感觉。他是一个帝国的拥护者。无论是他的行为还是他的思想,在一个顺从的时代,都是不顺从的。马克思主义者未能使他皈依,但资本主义的代言人也未能使他信服。他怀疑一切,质疑一切,并采取了一种游戏的态度,为争论而争论。他的特点是为艺术而艺术,他的态度带有一种科学的独立——也许是漠然,对任何事物没有明确的信仰的味道。他从不非难对手,总是承认对手的才华,然后用事实和逻辑反驳别人的观点,至少他认为是这样的。第四章他是一个吸引观众的人,一个炫耀的人,常常努力在人群中表现自己。他喜欢酒、女人和生活中其他好东西,他要生活的好,并且让每个人知道他生活得又好又不平凡。他按自己的意愿而不是按自己的收入生活。他是一个激进的反功利主义者。工作时他全神贯注,但不工作时,他连想都不想。第五章他认为瓦尔拉斯是所有经济学家中最伟大的,他一生不愿相信经济学中的心理学定律。他坚持的是一种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模型,这来源于他为艺术而艺术的追求。他的书为那些单纯为求知而求知的人写的,而不是为了那些想要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写的。他没有交过知心的朋友。他清楚地表明他不是任何人的学生。他不接受任何学派,至少不接受奥地利学派,他声称没有师傅。第六章他希望解释经济在演变中每时每刻发生的那类变化,他探索经济变化的另一种起因。不同的关系,不同的成分、不同的方法和商品是怎样产生的?他相信只有当经济吸收了变化的结果,永远改变了他的结构时,才能产生经济发展。这种变化破坏旧的均衡,创造新的均衡条件。发展就是在新旧均衡之间发生的事件。他认为发展的源泉是企业家和他的创新。对他来说,企业家的存在只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引进创新。他不拥有、不管理、不筹资、不组织、不促进、不冒风险。除了把“新组合”——新产品和新方法——注入到生产结构,并通过他影响经济消费的数量和构成以外,不做其它的事情。熊彼特的企业家什么也不做,但他创新,他破坏原有的均衡并为新的均衡创造条件。他确信,发展的核心基本上是一个单一原因产生的简单的经济进程,这个原因就是企业家的创造。创新是“一种新的组合”,包括一种新产品、新的生产方式、新市场的开放、新的供给来源或新的组织形式。他区别了发明与创新,发明是一种简单的新装置或工艺,而创新需要把新的东西引进经济,创新的成分里可以有发明,但发明本身是中性的,新的装置、机械或思想可能与经济无关。企业家动机:“首先,有一种建立一个私人王国的梦想和愿望……其次,有征服的意志:战斗的冲动,证明自己比别人强的冲动,为成功本身而不是成功的结果而追求成功的冲动……最后,有创造、完成工作、或只是施展一个人能力和才能的乐趣…….我们类型的人寻找困难,为了改变而改变,以冒险为乐…….获得金钱上的收益确实是成功的一种准确的表现……”在他看来,经济学应该关心创新的结果,它对经济的影响,而不是它的起源。熊彼特认为经济周期是经济对创新以及由创新引起的变化的正常反应,因为经济自然而然地周期性地发展,周期的每一部分对经济的发展都有贡献。尽管熊彼特和马克思的理论在本质上迥然不同,他们的概念、方法和思路却是相似的。第七章他将不会是说教式的;他也不会希望学生们赞成他或其他任何人的观点,相反,他将打开所有的大门,展现所有问题的所有方面。他对朋友讲过,正在发展的美国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将逐渐领导世界。第八章他感到一个学生如果不了解这些学科的历史就不能了解这些学科的理论。一个学科的历史,就其本身来说就是值得了解的。对他来说,经济学是一门科学而且只是一门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它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经济学是人们在任何既定时期已知的关于经济的真理。它由专门的知识组成,这些专门知识使人们能够发现关于经济的其他知识。科学的发展是缓慢的,从许多的错误开端起步,也会走上错误的道路。科学不断变化,不断改善。见解、知识和分析特定情况的能力,还有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一般都比前期更加优越。他认为经济学的基础是事实与逻辑,而不是别的任何东西。他做出结论,经济理论的一切都是以这两个元素为基础。他相信科学,包括经济学,最终将服务于知识,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他坚信,不论有多少缺点,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第九章 失去他的国家——他心目中的唯一的一个自己的国家,在他心理上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他一直没有完全从这个打击中恢复过来,他也从没再有过一种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忠诚感。他认为经济学家作为科学家是不应持有政治观点的。第十章 第十一章 他是一个保守主义者,希望政府只少量地参与经济。但它不主张自由放任。他在方法上不是教条主义者。他认为经济理论家从象牙塔走出来,插手处理政策事务,受政治的污染,这无异于犯罪。第十二章他带着一种比通常的儿子对母亲更深的、更热烈的爱而尊敬着他的母亲,并且完全依赖着他母亲对他经济上的帮助,精神上的支持、赞许、关爱以及感情和精神食粮。她活着的时候是他精神的一部分,他崇拜她。她去世了,但没有消失,她仍然是贯穿熊彼特余生的日常生活力量。但他的妻子和未出世的儿子儿子死亡后,他感到内疚和悲伤,这两个负担压在他的肩上,并禁锢了他的余生。他住在波恩的时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从花园摘一枝玫瑰花或从市场上买一枝,步行去墓地,把玫瑰花放在她的坟墓上。他一直生活在原来的那个大房子里,保持他妻子的房间原来的样子,好几年都不让动她的衣服和物品。虽然熊彼特曾经被作为一个天主教徒养育,但宗教似乎在他的生活中没起什么作用,宗教冲突也没有影响到他的生活和工作。他个人生活中的忧伤和悲痛太巨大了,以至于它也扭曲了他的思想生活,使得他对未来持阴郁的观点。此前他为了生活而工作,在个人方面、浪漫的感情方面和科学方面过着充实的生活。此后,他为了工作而生活,他几乎把全部生活风险给了研究,仅仅做着活着的动作。他在日记中写道:“不求快乐,但求平静”。钱不是他工作的主要动机,他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工作证明了他的价值,因为他确信有一些重要的话要说。这三个支柱——崇拜、女人和工作——是熊彼特余生的主要依靠。第十三章资本主义将在经济上走上成功,培育理性,损害自身走向社会主义。第十四章任何确定的模型都只是对现实的模仿,包含有限的事实,非现实的假定和少量的经济学成分。他一直告诫学生和同事:流派在经济学中毫无位置。如果经济学是科学,经济学家是科学家,那么每一个贡献者都是小人物,仅仅做出很小的贡献。第十五章 他没有认清纳粹主义的危险,显示了他在政治上上的幼稚。他有关时事政治的智商相当低。他涉猎广泛,阅读往往集中于历史和传记,而不是时事。熊彼特的理论过于追求一般,缺乏简化的假定,其复杂性使之全然无用。他没有任何政治信仰,也不赞成任何特定的政治意识形态。由于他对“普通人”做出合理决定的能力没有信心,他是一个对民主,特别是多数民主政体,持强烈怀疑态度的民主派。他不喜欢任何类型的政治家,偏爱世袭制和慈善君主制的非理性。(待续)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最好的经济学家配得上最好的传记。熊彼特与哈耶克?原著的出版时间?
  •     丁桑推荐
  •     熊彼特在我心中作为一个奇葩的形象更加丰满了。现在的出版社编辑太不负责了,都已定价五六十的书了,动不动就漏掉人名的最后一个字我忍了,哈佛剑桥哪个在美国傻傻分不清楚我也忍了,来个居中排版到底是闹啥来?
  •     #翻书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75b42010004e5.html 终于重版了啊,或许是关于熊彼特最好的传记(没有之一)。
  •     非常详细
  •     熊彼特最好的传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