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乃依 拉辛戏剧选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2
ISBN:9787020034048
作者:高乃依 拉辛
页数:563页

作者简介

像一切天才作品一样,高乃依描写了那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激情,总还是可以从中找出一根导线,就是题材的历史性。历史性所以重要是由于它具有借古鉴今的贯穿性。高乃依在罗马史书中选取富有戏剧性的素材,予以重彩浓墨的描绘,宣扬法兰西民族精神,这正与当时提倡君权神授的政治是一致的。这里只说高乃依写的舞台剧,以男人为主,以女人为辅;拉辛写的舞台剧,以女人为主,以男人为辅。高乃依的戏里意志经过种种磨难最后战胜了情欲,拉辛的戏里情欲在地狱般的煎熬中还是压倒了意志;高乃依表现凯旋的英雄,拉辛表现受罚的殉情者。对高乃依来说悲剧是一场勇士的征战,最后带来圆满的结局,对拉辛来说悲剧是一次情种的冒险,最后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目次
熙德
贺拉斯
尼科梅德
昂朵马格
勃里塔尼古斯
费德尔


 高乃依 拉辛戏剧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高乃依的作品是时代强音的体现,有明显的英雄主义倾向,描写个人爱情与国家义务的冲突时自觉不自觉的以国家为重,结局多是两种力量的平衡,非彻底的悲剧,有一种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自信心。拉辛晚于高乃依几十年,已经能预感时代的变化,主题转向上流社会的爱情,写的是无法克制的欲望和情感,在个人情感和理智发生冲突时,理智被压制,于是走向毁灭。高乃依和拉辛一正一反弘扬着新古典主义的理性精神。高乃依情节复杂,拉辛重在内心描写。高乃依排斥命运观念,拉辛继承古希腊命运观。高乃依语言多雄辩与抒情,拉辛则朴素简洁但深刻。
  •       有人问我,在我所熟悉的众多艺术形象里,哪一位女性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我不假思索就说:拉辛戏剧里的费德尔。  她坐在阳光下的树荫里,撕着桃金娘的花瓣,用这样无聊的重复动作让自己的双手忙碌,使它们不能伸向她所渴望的人;她也要“用感官的愉悦治疗心灵的创伤”,把花瓣紧紧抓在手里,贴在脸上,让花之清凉汁液熄灭肉体的狂热;重重的面纱,遮掩着困于情思的额头;太阳啊,更强烈地照耀在我的脸上吧,她说,只有在你的灼人的光芒映衬之下,才不会泄露我的情欲的秘密。  “费德尔!费德尔!”我听见她的奶娘在叫她。可怜的费德尔!她无意要伤害什么人,相反,她已经被上天的力量所伤害--爱神在向她复仇,让她在最不可能得到的地方,有了爱的梦想――爱上了她丈夫的前妻的儿子!她的挣扎,不是在与她的情敌争夺爱人,她是在和上天的力量争夺她自己的尊严,不甘被情欲驱使。  在花园里,她伸起双臂,高高地抬起裸露的腿,起舞,舞得花瓣纷飞。我的沉甸甸的欲望也象你们这些花瓣一样坠落了吧,费德尔这样想着。她的肌肤不是洁白的,而是浅棕色的,泛着肉欲的红晕。  多年来,费德尔一直以这种形象,连着拉辛优美典雅的措辞,不断地重现于我的记忆中。有无数人为她着迷。司汤达说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象拉辛那样,即使戴着枷锁,也能起舞得庄严优美。《追忆逝水年华》里的马塞尔在多病的少年时最渴望的就是能到剧院里去看著名女演员拉贝玛夫人演的《费德尔》,听她用那平淡无奇的声调演绎费德尔的满腔热情。瓦莱里说《费德尔》的语言“完成了艺术与自然的结合,它似乎对韵律的锁链浑然不觉,相反,它将锁链化为一件饰物,有如给的赤裸的思想披上一条织锦。”   伦勃朗有一幅取材于《圣经》故事的铜版画:波提乏的女人看中了仆人约瑟,要求交欢,但遭到约瑟拒绝。画中的她,伸手要拉约瑟,象一个吃人的怪兽,丑陋可怕。但处于同样情景中的费德尔是那样美,“她那越来越炽烈的欲望从本质上使她变得越来越令人渴望,她在爱情之前已经是一个美人,在她宣布其激情的那一刻,她达到了其美丽的辉煌。”  除了拉辛,还有谁能让读者从一个女人的肉欲挣扎中感受到的却是精神的极致的高贵与优美?  为了向别人更好地介绍费德尔,我又去重读《费德尔》。然而令我非常吃惊的是,关于费德尔的形象,拉辛在剧中并没有过多的描述。甚至于语言,今天看来,我也更喜欢《安德洛玛刻》所用的更为曲折的句式(译者选择的风格)。那么,我所知道的那个费德尔,是从哪里来的呢?肯定是我在她身上加了过多额外的想象。  是的,费德尔的手臂是《被酒神拯救的阿里阿德尼》那幅画中阿里阿德尼(费德尔的姐姐)哀怨而无助地伸给上天的手臂,希腊雕像般的手臂,拉贝马夫人的手臂也应该是那样举起的吧,我想。旋转起舞着的费德尔,来自莫罗所画的《希罗底》,对,费德尔也是那样的年龄,正是专门为爱情而生的女人洋溢着爱的力量的年龄,也应该是那样的充满生机而忧愁的腿。同样不敢抬起的眼帘,生怕它闪烁的光芒泄露秘密。希罗底的女儿,在希律王面前跳舞的莎乐美,青春洁白,象未嫁时的费德尔。许多类似处境中的女性形象都让我想到费德尔,她们从各个侧面向我表明着她的渴望与悔恨俱深。  长长的一部戏剧,最终几乎可以理解为只是费德尔的一段独白:“何时我能追随你在征尘起处……”。  帷幕落下了,所有别的人都消失了,只有王后费德尔用拉辛式的语言诉说的热情和愤怒、悔恨和忧虑还将一直令人沉醉。  费德尔.....
  •     《高乃依 拉辛戏剧选》 前 言马振骋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1606—1684)、莫里哀(Molière,1622—1673)、拉辛(Jean Racine,1639—1699)是法国古典戏剧三杰,法国人谈到他们无比自豪,就像英国人谈到莎士比亚,德国人谈到席勒,意大利人谈到哥尔多尼。 皮埃尔·高乃依生于鲁昂的一个律师家庭,长大后继承父业。然而他爱好诗歌,在一次偶然的机缘下写出第一部喜剧《梅里达》(1629)。此后接连又创作了五部作品,受到红衣主教枢密大臣黎塞留的注意,被网罗在相府内得到一份俸禄,参加“五作家社”,秉承黎塞留的旨意共同创作。可是高乃依生性耿直,一次竟敢对权倾朝野的主人说:“我的声名是全靠我自己挣来的。”他还对黎塞留的诗文坦率指出其中的缺点,因而不再受青睐,不久也就离去了。 一六三六年,高乃依根据西班牙英雄传奇创作的《熙德》在巴黎公演,哄动全城,成为法国戏剧史的第一个光辉篇章。但是黎塞留授意法兰西学院,以不符合古典戏剧奉为圭臬的三一律为由,对《熙德》口诛笔伐。高乃依在强大的压力下不得不蛰居鲁昂。四年后复出,成功地推出三部杰作《贺拉斯》(1640)、《西拿》(1641)、《波里厄克特》(1642)。那是他的创作旺盛期,年年都有作品问世。一六四七年入选法兰西学院后,正式放弃律师工作。但是《佩尔塔里特》(1651)的失败又给他沉重的打击,搁笔将近七年。以后虽与莫里哀合作写出富有诗情的《普赛克》(1670)也无济于事。那是因为时代变了。法国穷兵黩武完成了统一大业,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的豪气渐渐耗尽,宫廷沉湎于逸乐享受,上行下效,社会风气萎靡。高乃依的英雄主义已唤不起观众的热情。戏剧讲究缠绵排侧,舞台已是后来者拉辛的天下。 高乃依的命运差,戏运也差。这从当初十七世纪已经开始。《熙德》上演哄动一时,可以说是高乃依生前的惟一辉煌。“像《熙德》一样美”成了一句成语;“法国悲剧之父”与“伟大的高乃依”的美誉,他当之无愧。但是自“扮演熙德第一人”蒙杜里在一六三七年逝世后的两个世纪以来,法国舞台上没有再出现能使熙德复活的天才演员。 《熙德》遭到行政干预后,巴黎常演高乃依剧作的马莱剧场在一六五0年开始衰落。莫里哀一向以演喜剧闻名,时时梦想演悲剧,贴演高乃依的作品,台下向他抛掷烂苹果。一六八0年,莫里哀剧团、马莱剧场剧团和勃良第府剧团合并,成立法兰西喜剧院,高乃依的作品仍属该院的保留剧目,但一直屈居莫里哀和拉辛之下。法兰西喜剧院有过一份统计,从一六八0年到一九七八年共演出莫里哀两万九千六百六十四场,拉辛八千六百六十九场,高乃依七千零十九场。高乃依写了四十来出戏,常演的仅是《熙德》、《贺拉斯》、《说谎者》、《西拿》、《波里尼克特》等五六出而已。 二十世纪的大导演对高乃依也很冷淡,只是到了后半叶,杰出的让·维拉和钱拉·菲力浦曾在一九四九年和一九五一年先后演出《熙德》,才使法国人不是在书本上、而是在舞台上看到悲剧之父的杰作如何有声有色。隔了两年,很有影响的国家人民剧院再由维拉演出《西拿》中的奥古斯特,掀起了一股热潮。那些绝迹舞台一二百年的高乃依其它剧本也有机会出现在脚灯前,同时又使观众有一番新的认识。有人听到《贺拉斯》有阿尔及利亚战争的鼓声;在《尼科梅德》中发现非殖民化和第三世界的问题;《熙德》使人想起一九六八年法国青年迫使戴高乐总统下台的五月事件;《索弗尼斯芭》表现汉尼拔的历史和迎太基的灭亡,这也预言了个人自由的结束。舞台上出现了一个被人任意解释的高乃依。 高乃依写作富有激情,文笔豪放,气势磅磷,表现罗马的盛世气象非常适合。他身处古典时代,却抑制不住性格的浪漫奔放,作品中神圣与罪恶、高尚与卑鄙、严肃与荒诞兼而有之。在形式上有时说不清是悲剧,是喜刷,是悲喜剧,还是布景剧。情节充满各种力的冲突:名誉、责任与爱情的冲突(《熙德》),爱情与宗教的冲突(《波里尼克特》),爱国心与家庭感情的冲突(《贺拉斯》),恩与仇的冲突(《西拿》)。主人翁依靠坚强的意志与命运抗争,最后取得胜利,也得到圆满的结局。 像一切天才作品一样,高乃依描写了那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激情,总还是可以从中找出一根导线,就是题材的历史性。历史性所以重要是由于它具有借古鉴今的贯穿性。高乃依在罗马史书中选取富有戏剧性的素材,予以重彩浓墨的描绘,宣扬法兰西民族精神,这正与当时提倡君权神授的政治是一致的。 为了统治必须去征服。弗洛伊德说:“文化也就是镇压。”一个制度的出现带着强制性的价值观念(荣耀、功绩、心灵、德操),才能构筑社会大厦。人的本性必须加以监督,融合在文化中。权力的合理使用可以塑造人,原始冲动加以引导可带来政治的动力,促使历史得到平衡。在高乃依看来君主政体才是国家统一与团结的保证。 然而,高乃依的这种信仰或幻想并没有钝化他的感觉和观察力。罗马的历史说明悲剧不会自行终止,它有自身循环的轨迹。因为他看到罗马不是毁于命运的意外或外族的人侵,而是毁于自身的制度。一个时代完成了历史使命,开始朝反方向启动。贺拉斯的阋墙之争保卫了罗马(《贺拉斯》),后来没能阻止臣民与亲王、将军与国王相互残杀(《苏莱娜》1674)。欲图在血中洗刷耻辱(《熙德》),导致了血洗全城(《庞培之死》,1643)。 权力的失落与消失,根子却在自身的原则中。权力可以掌握一切,却掌握不了自己。权力失去了控制,最后向自身行使权力,也摧毁了自己,转变到另一种形式的权力。这是高乃依作品中罗马悲剧的现代性。 江水滔滔,后浪推前浪。高乃依归于沉寂时,莫里哀声誉日隆。莫里哀功成名就时,拉辛崭露头角。 拉辛出身于一个小官员家庭,自幼父母双亡,被外祖母和舅妈收养。拉辛天资聪颖,才思敏捷。他日后所得的成就归功于两件事:一是巴黎王家码头修道院冉森派教土的培养,教他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对古代西方文化有精深的理解;二是莫里哀剧团排演了他的最初的剧本《德巴依特》(1664)、《亚历山大》(1665),使他掌握舞台剧的创作经验。拉辛的作品主要发表在一六六七到一六七七年的十年间,如《昂朵马格》(1667)、《讼棍》(1668)、《布里塔尼居斯》(1669)、《蓓蕾尼丝》(1670)、《巴雅泽》(1672)、《米特里达特》(1673)、《伊菲莱涅亚》(1675)和《费德尔》(1667)。 拉辛三十三岁时人选法兰西学院。第二年路易十四从弗朗什·孔泰战役凯旋而归,接着签订奈梅亨条约,西班牙拱手把瑞士边境的这一大片土地让给法国,确立了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路易十四也被巴黎尊为路易大帝。路易十四踌躇满志,在凡尔赛宫大宴群臣,拉辛的《伊菲莱涅亚》被选中在宫里演出,后来又在巴黎演出,使拉辛的名声盖过高乃依。三一律在拉辛手中运用自如,不感到丝毫约束。拉辛不但会写悲剧,也会写喜剧,《讼棍》至今读来还是非常生动,不比莫里哀的作品逊色。此外,拉辛还擅于写抒情诗,《心灵雅歌》(1694)使他成为如龙沙、雨果、波德莱尔一样伟大的诗人。 封建时代,艺术家像其他处处仰人鼻息的工匠一样,没有多少地位和尊严。拉辛的最后一部杰作《费德尔》;又受到保守贵族的攻击,以“有伤风化”而停演。由于国王干预事态平息,拉辛则辍笔达十二年之久。他在路易十四宫廷当史官。一六八九年应德·曼特依夫人要求,创作《爱斯苔尔》、《阿达莉》,又受到莫里哀在二三十年前讽刺过的伪君子和假道学的贬斥,直至一六九九年病故以前,没有再为他心爱的舞台创作过一个剧本。 从他们在世的时代起,法国人就爱比较高乃依和拉辛,就像中国人把李白与杜甫相提并论。法兰西学院院土、小说家让·道尔梅松在《另一部法国文学史》(1997)中说:“历代对高乃依与拉辛的比较人人皆知,不再赘述。这里只说高乃依写的舞台剧,以男人为主,以女人为辅;拉辛写的舞台剧,以女人为主,以男人为辅。高乃依的戏里意志经过种种磨难最后战胜了情欲,拉辛的戏里情欲在地狱般的煎熬中还是压倒了意志;高乃依表现凯旋的英雄,拉辛表现受罚的殉情者。对高乃依来说悲剧是一场勇土的征战,最后带来圆满的结局,对拉辛来说悲剧是一次情种的冒险,最后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拉辛让情欲扮演屠夫的角色。大幕拉起时,杀人的机器已经开始转动,美丽的词藻、温情的语调下隐藏凶险,人纠缠在情欲的齿轮内脱不开身,心与灵魂被绞得粉碎,躯体也以死亡而告终。拉辛的世界温柔而又残酷,明亮而又非常非常阴暗。他的女性,外貌美丽,内心嫉妒,偏偏又要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拉辛似乎在告诉我们,需要你作出牺牲的爱情可以信其真诚,能为你带来利益的爱情难免引起怀疑。费德尔应该爱丈夫忒赛,却爱上了继子依波利特,结果使几个人为此身亡。男人也没有走出感情的误区。这一切反映了人性的懦弱。当男人和女人都安分守己,温柔地爱着应该爱的人时,又遇到不是神(伊菲莱涅亚)便是魔鬼(《布里塔尼居斯》中的尼禄皇帝)扑到他们身上,要他们死。 这些年代悠久的古典作品到了现代还有什么价值,近几十年来时常引起争论。记不清哪位作家一次在纪念这两位戏剧大师时说:“一部活了三百年的作品是不会死的。”这句话说明,现代人懂得发掘,总是可以在古典作品中发现其中包含的精华。 选自《高乃依 拉辛戏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读过《熙德》《昂朵马格》《费德尔》这三篇
  •     我更喜欢安德洛玛克,古典主义的简洁纯净,是无法超越的丰碑。
  •     我觉得古典主义的戏剧很有一种迷人的调调
  •     谁见过灵魂一天内体验,更多的欢乐与痛苦,更多的希望与恐怖,经受更多的起伏与颠簸,遇上更多的曲折转舵?这就是三一律。(熙德、贺拉斯、安德洛玛克、费德尔)
  •     激情爆发 最喜欢费德尔 也许只有痛苦命运的人物才能不被人忘记
  •     不配给莎士比亚提鞋的戏剧
  •     女性角色都太迷人!法式悲剧台词看得心痛。
  •     熙德 昂朵马格,、。。。爱情与政治,理性与感性。因为执着于自己绝望的爱情,所以每个人都会是悲剧
  •     引人入胜的古典主义戏剧。。。不过高乃依有些过于矫饰和崇高,使人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怀疑,拉辛的人物又过于受欲望的趋势,让人不寒而栗。也难怪大家喜欢对比他们两位。
  •     为了重新赢得施梅娜的爱情,还有什么事情是罗德里格不能做的呢?
  •     读黑girl美学想起来西方戏剧,因为名字忘得一干二净,找了很久才看到这两位熟悉的名字。 熙德、贺拉斯的笔记做了许多,尤其是后者那股崇高的英雄主义精神记忆深刻。 2016年的最后一天,明年要勤读书。
  •     熙德绝对是一部值得你用手完完整整抄一遍的作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