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普曼传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2.7
ISBN:SH11203-025
作者:(美)罗纳德·斯蒂尔
页数:885页

内容概要

作者罗纳德·斯蒂尔生于伊利诺斯州,早年求学于西北大学和哈佛大学。他先后在德克萨斯大学和耶鲁大学任教,在外交事务方面颇有论著,并出版《联盟的终结:美国和欧洲的未来》、《和平的美国》及《帝国主义者和其他英杰》

作者简介

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专栏作家。他从24岁参加创办美国自由派刊物《新共和》到85岁逝世为止,写作活动延续了60余年,一生写了总数1000万字的上万篇时政文章,发表了30多本著作。他发表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以及后来在《新闻周刊》上的“今日与明日”专栏持续了36年(1931-1967),是20世纪美国报刊史上历时最久、内容最广、影响最大的专栏。李普曼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他一生中还直接参与和间接影响了美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的国务和外交事件,从老罗斯福一直到约翰逊的美国历届总统都极为重视他的立场和观点。此外,他于邱吉尔、戴高乐、阿登纳、赫鲁晓夫、尼赫鲁、墨索里尼等首脑人物都有直接的接触。美国著名专栏作界詹姆斯·赖斯顿称他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新闻记者”。原书名为《沃尔特·李普曼与美国世纪》。


 李普曼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为了获得更高明的教益,为了获得更高的知名度,青年时期,李普曼就十分注意与人交往,踏破铁鞋寻找大人物为伍。他甚至认为,一个人的声望大小不在于他是否能说服大众,而在于他是否能与权势人物建立联系。我们得承认,政治领域的权威声音,在相当程度上,来自于政府部门,毕竟,政府就是因政治而生。这在中国和外国,是通例。“从事公共事务报道的记者不能对自己的名誉视而不见。因为名誉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一个人的虚荣心。为了了解世界,你必须要与人们交往,而你的名誉则是与人们交往的唯一途径。”这是李普曼1914年7月5日的日记。(95)他在建立个人知名度并利用知名度拓展自己的交际圈方面,有着清醒的认识。20多岁起,他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主动与不少政界名流建立了日常联系。这包括勒尼德·汉德(曾任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未来最高法院院长路易斯·D·布兰代斯,后来给胡佛当了财政部长的共和党政治家奥戈登·米尔斯,还有后来帮助伍德罗·威尔逊崛起的律师乔治·布鲁利。在编辑《新共和》杂志时,他认识了威尔逊总统的政治顾问豪斯上校、美国陆军部长牛顿·贝克等人。这些人发现李普曼是个智力过人的年轻记者,热情、早熟,还有点羞怯。这种社交生活的安排事实上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他喜欢机敏明达的谈话和聊天,喜欢结识那些思想观点举足轻重的人,而且自己也喜欢做个名流。其社交生活多得难以应付。为了与政界人物保持合作关系,李普曼有时也会适当迎合一下他们的虚荣心。1924年,当参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威廉·E·博拉为重新当选进行竞选时,李普曼任社论版主编的《世界报》称赞他是“这个国家国民生活中最有益的和最鼓舞人心的人物。”一份民主党的报纸对一个共和党人推崇备至,委实罕见。合作是频密的,回报是丰厚的:1919年,李普曼悄悄地向博拉提供了反对巴黎和约的致命的证据。在整个二十年代,他们在反对对拉美进行军事干涉和在外交上承认苏联等问题上都继续合作。他们常常在幕后策划,李普曼出主意,博拉去付诸实施。博拉还常常使自己的言论与《世界报》协调一致。李普曼二十年代成为《世界报》的灵魂人物、对外关系委员会外交政策专家,三十年代后,成为“今日与明日”的专栏作家,进而成为那些谋求职位的政客们的顾问。渐渐地,大人物都来找李普曼交朋友。李普曼不但分析研究事件,撰写时事评论文章,而且还积极参与政界的谋划:他为政治家们制定战略,为国务卿们起草计划,向参议员们提出咨询,帮助朋友们谋求公职,发起支持总统竞选人的运动,撰写竞选演说。二战期间,美国出台的《租借法案》即是在李普曼起草的一份计划的基础上形成的;战后的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内容也是在李普曼的专栏中首先与公众见面。二战中,他是一小伙享受特殊待遇的记者之一,可以在白宫听取机密的简况报告。此外,他与国务院和陆军部联系频繁,与那些主要国家使馆的朋友们过从甚密。读过李普曼的第一本书《政治序论》后,连任两届总统、仍在民众中极具号召力的西奥多·罗斯福颇为欣赏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遂写了封信对新书的出版表示祝贺。受宠若惊的李普曼希望能会见这位德高望重的政界元老,并于1914年春实现梦想,和老罗斯福共进早餐,就此开始了密切联系。这是他和总统们打交道的开端。六十年代,李普曼频频成为年轻的肯尼迪总统的座上客;约翰·肯尼迪遇刺后,其弟弟罗伯特·肯尼迪曾就参选下一届总统竞选事宜登门问计李普曼。尼克松早就想同李普曼亲近了,可惜由于政见迥异,两人长期形同陌路,他一旦在1968年总统竞选中受到李普曼专栏文章的支持,便欢欣鼓舞,立即邀请李普曼到他设在纽约皮埃尔饭店的竞选总部共进午餐,表示将会把解决越战问题列为执政后的首要问题(李普曼一直呼吁美国应在越南战场无条件停火),并向李普曼征求意见。终其一生,他与12位美国总统有私人交往。显而易见,有了和政界高端人士的这一类密切交往和深度合作,李普曼可以方便地提前获悉政界内幕,洞察时局走向,他撰写的社论与专栏文章,准确性与前瞻性自然是大大加强,权威性也有了相当的保证。他的时评文章使他影响卓著,反过来使那些政界人士高度关注,甚至在他们不同意时也是如此。他左右舆论的权力使他成为一种需要加以认真考虑的力量。到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他已成了一名身居新闻界的政界元老,德高望重,众人敬仰。时事评论怎样才能达到高度的公信力?如果仅仅是靠从官方拿到幕后消息进行时评写作,新闻人极易受制于官僚机构,成为官方的应声虫和传话筒,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与刊布者。这在东西方各国有着太多的经验和教训。但李普曼之所以成为李普曼,则在于他是一名有着独立精神的时局瞭望者,他并不一味和官方保持同调,不愿为了求同而丧失个人判断。为了原则,他甚至坚持己见,向官方高声叫阵,措辞激烈,大唱反调。在约翰逊总统执政期间,李普曼和政府关系之密切,达到了巅峰。约翰逊在总统竞选时宣称,不会让美国青年投入亚洲战场,同时,对矛盾丛生的国内政策将加大改革力度。这和李普曼的对时局的看法相当契合。李普曼对此大加赞赏,连连发文,全力支持。及约翰逊就职,李普曼被奉为上宾,屡屡应邀出席总统宴会。但约翰逊政府其后却一反当初承诺,秘密制定实施扩大越战的计划,将轰炸行动延伸至河内等地,欲迫使北越军队要么撤退要么投降。美国一批批青年被派往越战前线,约翰逊政府就此陷入了越战泥淖。于是,李普曼在文章中、在私下会晤中,不断向总统及其幕僚提出他的以非军事手段解决越战问题的“和平攻势”建议。烦恼不已的约翰逊见李普曼不大好对付,便屡屡安抚,希望他保持中立。见政府没有改弦更张的迹象,愤怒的李普曼不再克制自己,直接攻击开来,批评越战是“一场可怕的精神错乱”,将总统的幕僚们描述成“愚蠢而无知的人”,而总统完全沉溺在一种以“救世主自居的自大狂”之中。“”被激怒的约翰逊也辞语尖刻,反唇相讥,认为李普曼不合情理、老朽昏庸,骂他忘恩负义、懦弱胆怯。双方剑拔弩张,《华盛顿邮报》的漫画家赫布洛克就这一阶段的李普曼和总统的关系写道:“如果李普曼是个不很谦虚的人的话,那么他那位国家元首滥投在他身上的青睐就足以使他晕头转向;而要是他和约翰逊都生活在托马斯·莫尔和亨利八世的时代,他肯定就会掉脑袋。”李普曼与政府之间的严重分歧最终使他和总统的关系由蜜月坠至冰点,两位受伤的男人最后反目成仇。实际上,这并非孤例,李普曼以前也称曾同其他总统对阵作战,遭到他们的严厉声讨,关系弄僵以至于同白宫一刀两断。
  •     1890~1920年的美国给人深刻的印象。生命贯穿于这30年的两代人,亲历了比前十几代人都要剧烈的变化。一个乡村的、孤立的、淳朴的美国,变成了一个城市的、全球化的、玩世不恭的美国,洛克菲勒的石油、亨利?福特的T型车、斯蒂芬斯的扒粪新闻、罗斯福的扩张主义,重新塑造了这个国家。生活在这个年代的年轻人,雄心勃勃、又有些不适地进行这一场试验。他们中引入瞩目的一位是沃尔特?李普曼,作为1911届哈佛毕业生最有才华的一位,他没有投身于政治活动,而成为了一名新闻记者,他在1914年与他人共同创办的《新共和》是那个时代最响亮的号角之一。这本杂志表达了一代知识分子最热忱的追求,即如何帮助一个正在进行巨大转型的国家适应她的新角色,既然时间已经来到20世纪,就不能仍死守着19世纪的思考方式与意识形态,而且他们相信,社会是有可能进行根本性变革的。在年仅29岁就为威尔逊总统起草和平十四条的李普曼,将后半生投入了外交事务的专栏写作,依靠惊人的思维与分析能力,使美国人适应了一个逐渐成真的现实--她已经变成了全球性的领导力量,她必须拥有勇气与信心,完成她的使命,接受各种挑战,忍受疲惫与挫折。许知远《醒来》
  •     全书纵贯大半个世纪,传主与老罗斯福到尼克松历届总统都有或深或浅交往和恩怨情仇,内政、外交政策方面着墨很深,信息量很大,堪堪一部美国通史。然而最打动我心弦的,不是传主精妙的评论、对美国政治走向的影响、理念的演变、与各种政治势力的合纵连横,而是去世前一节。身体一天天衰老下去,但是思维如以往一般敏锐。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幸运的是,晚年每一天都是有意义的,不是虚度的,生命是有质量的。不会像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一样最后几年静静度过,除了墓碑上的生命下限往后延迟几年外。不幸的是,健全的思维只如同一个旁观者,看着身体无助地衰老,一切的抱负和创意只能在头脑中盘旋,再也如臂使指,付诸行动了,内心的悲哀可想而知。最近看了《李普曼传》和《史蒂夫·乔布斯传》,都是这种类型。为他们一叹!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偶像许知远很受影响的某个人
  •     冗长
  •     这是我在研究生时代最重要的阅读经历之一!
  •     80年代的翻译,比较准确,稍欠流畅。从内容讲,获益良多。
  •     精英的影响力。
  •     没有人能够拒绝李普曼的生活,包括我,我还年轻,我才刚上路咧
  •     读不完了 真长……
  •     我的大师李普曼。
  •     他的一生,都在和肥胖作斗争。——这不是我么!?
  •     许知远先生的推荐
  •     大学的记忆
  •     太厚了。
  •     不断打别人和自己耳光的追求“超然物外”的外交事务分析家
  •     新闻业巨人
  •     想不拜服都難!
  •     此书为盗版,但是中信出版社出的正版封面实在是太丑了。
  •     最火热的青春,最纯粹的理想。
  •     铁打的李普曼,流水的美国总统。
  •     你可以看看,但我想除了图书馆,你可能找不到这本书了。我手头的这本,是“偷”来的。
  •     因吴晓波的文章对李普曼产生了特殊的敬仰,喜欢这篇文章http://www.mindmeters.com/showlog.asp?log_id=2108。第一次读,没有读完,但已深知吴晓波这段话蕴含着的激动和分量:“十八年前,一个叫吴晓波的中国青年读到李普曼和他说过的这段文字。十八年来,时光让无数梦想破碎,让很多河流改道,让数不清的青春流离失所,却只有它还在星空下微弱地闪光。 ”
  •     有人说像成为专栏作家就读李普曼,但是这却不是李普曼传的全部意义,李普曼传显示的更是一个新闻从业者的另一种可能,说他有新闻理想,我想纯粹是扯淡。
  •     看完后脖子很疼
  •     我想这是我看到的最生动的美国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