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长亭

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3-1
ISBN:9787806336595
作者:吴可为
页数:404页

内容概要

吴可为,1971年生,湖南省株洲市人。复旦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师从王雷泉教授,专攻佛教哲学。现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从事宗教学和暂学研究,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早年岁月第二章 游学东瀛 第三章 红尘幻缘第四章 艺海浮舟 第五章 桃李不言 第六章 身心灵化 第七章 华藏问道第八章 苦界梵行 第九章 南山重光 第十章 悲欣交集李叔同 (弘一法师)年表简编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作者简介

大约是两年前的一天,董平教授(当时还在担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问我是否有兴趣写一本李叔同的传记,因为社科院准备推出一套“ 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李叔同传就在其列。
最初接受这工作的时候,心里很有些踌躇。一则虽然我读研究生时学的专业是佛教哲学,关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生平事迹,多少也知道一些,但若细论起来,对他实在并无太深入的研究;二来他的传记已经出了很多,要写出新意,恐怕不容易。
后来我查阅了一些有关他的资料。他的著述,他的演讲,他的艺术创作 ——绘画、篆刻、书法,这些作品的美是任何一个接触到它们的人都能立刻感受得到的;而更具吸引力的是他这个人,他的个性、精神和人格的力量,凡是接触到他的人,几乎没有不被其感染、不受其影响的。
他的影响力甚至直到今天还是这样强烈。杭州中天竺寺的住持光泉法师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出家人,他有一次跟我提起,他就是因为读了李叔同的传记,钦慕其为人而发心出家的。我不知道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多少,但是我相信,在今天,以这样或那样一种方式关注着李叔同,为他的事迹所感动的人还有很多。
写一本传记也好,读一本传记也好,都是要进入另一个人的世界,感受另一个人的生存。而感受他人的生存,也就是感受我们自身生存的可能性。
因为有了一定的距离,我们能较为清楚地观察李叔同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那是一个令人备感彷徨和痛苦、动荡不安的世界,无论就整个国家民族,还是就每个个体而言。恰恰在那样的一个世界里,李叔同却在寻找着内心的安宁,并且最终在佛教中寻找到了。
出家对他而言是一种喜悦。当李叔同成了弘一法师的时候,他的焦虑与忧郁都化解在佛教的灵光之中。而此后,他变得越来越安详与静谧,如同秋日里的湖水。只消看看他出家之后,特别是晚年时所写的字,便能感受到那是一种怎样的清凉了。
浮躁却是我们这个时代一种普遍的情绪。我们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丰富,然而,我们幸福吗?我们匆匆奔走于旅途之中,似乎一刻也舍不得停下来休息,然而却忘了,或是干脆一直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往何方。
李叔同体验过非常丰富的生活,但那并未让他感到幸福。出家之后,他的生活变得极其简单,几乎放弃了一切,变得一无所有,却反而得到了喜悦与安宁。
他的故事,或许可以告诉现在的人们,怎样在令人晕眩的丰富与复杂之中,在欲止不能的浮躁中,寻找一颗静心,一颗平常心。如果要为这本传记寻找一点意义,我想这便是意义之所在吧。
为此,这《古道长亭(李叔同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并未写成一部学术性的评传,它的重点既不是对李叔同的艺术作品作全面的品鉴,也不是对弘一法师的佛学思想作深入的研究,它想着重展示给读者的,并不是一个大师的形象,而只是一个人,一个吸引着我们并能对我们有所启发的人。
至于《古道长亭(李叔同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是否完成了预先的设想,只有读者才有评判的权力。立传如画像,笔者只是尽力如实地描绘出展现在他视野里的景象。至少有一点是可以保证的,书中所依据的一切材料都是真实的,或许在个别细节上会有疏忽,但决不会有虚构。
关于《古道长亭(李叔同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的书名,最初想用的是“弘一大师传”,无论是在宗教方面还是艺术方面,我们的主人公都称得上是一位大师。然而大师者,令人景仰敬畏之余,难免会有些许的距离感,这却正是我们的主人公所竭力避免的,他素来韬晦沉潜,不愿意置身于光环之中。因此后来我想,不如平实一些,就叫“弘一法师传”。交稿的时候,出版社出于某方面的考虑,提出是否可以改用“李叔同传”这个名字。一开始我不大同意,因为就我个人的看法,传主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同时也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正在于他放弃了尘世的生活及他所热爱着的艺术而选择了宗教,弘一法师这个名字似乎更能显出这方面的意思。后来也是偶然间,我突然觉得既然《古道长亭(李叔同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并不想突出传主的大师色彩,叫“李叔同传”也许倒更让人感到亲切些,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书名便这样定了下来。


 古道长亭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每读一次传记,就近似一次无限逼近透明的远行,切肤体验一个已然往生的灵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稚儿开始就吟唱的童谣背后,是一段让人倍感庄严和涕零的大德故事。很有机缘的是,来广东之后,我先后研读了苏曼殊和李叔同两位大师的传记,两位大德生存于同一个时代,各自在诗文和艺术领域均有极高的造诣,而且同为南社中的红角儿。亦僧亦俗的曼殊大师命运多舛,身世不济,一生漂泊浪迹,“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弘一与其几乎截然相反:系出名门、锦衣玉食。曼殊是一个有僧人气质和宗教情怀的诗人、画家,是一个复合体;而弘一自从遁入空门之后,持戒甚严,潜心修佛,甚至几欲焚毁先前那些清丽婉约的诗作,是一个十足的丛林僧人。“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巳似冰”、“自笑禅心如枯木,花枝相伴也无妨”,曼殊的经历杂糅、心境也时断时续,诗作凄然中显不羁、狂放中显不济,读曼殊诗,结合他一生命运和心境的苦行,不禁感喟:怎一个孤字了得!让人心生怜冷之意。而弘一的人生阅尽,让人体味到一种莫名的安宁之感。在欲静不能的常世浮华之中,弘一的故事让人不生敬意而不能。东瀛时日,何等的倜傥:演戏、作画、谱曲,欢尽终日;沪上年华,何等的风流:花酒、诗赋、金石,乐溢红尘。是谓:“文章惊海内,诸艺撼古今”。这样一位于声色情场中艺海泛舟的才子,最终移锡法门。弘一“虎跑断食”、“西湖受戒”、“玉泉修持”、“闽南扬法”等一个个笃正庄严的事迹让人读罢频生敬意。大师示寂之前,临终绝笔:“悲欣交集”,一个书法大家的绝笔,却一反常态,无比的不拘一格,“悲”字谧缩、“欣”字狂舞,而整个字幅的那种安然与镇定,只会叫人“独怆然而涕下”。高人说,完人一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曰“物质”,第二层曰“精神”,第三层曰“宗教”。弘一大师安然且完美地攀登了这第一、二、三层楼,留给世人的除了卷帙浩繁,更多的是古道长亭的那份执著与恪守。朴初先生语:“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这被尊为对弘一大师一生的提炼概括;而我等后生静夜读罢大师传记,这种心情,恐怕只有用苏大师的一句诗来表达,那就是:“几度临风拭泪痕”。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条条框框的,看明白了
  •     高考完在书店蹲了一下午,尽管纸质粗糙,一行三错字,这也难挡大师传奇的魅力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不经意就会吟唱的歌……
  •     资料详实,书写严谨,态度诚敬。好书!八九两章多涉佛法,所知甚浅,待精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