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92-08
ISBN:9787100023115
作者:[法]托克维尔
页数:316页

作者简介

托克维尔对于法国革命的原因和后果的分析固然精辟,但并非定论,这些问题至今仍在史学家中引起争论。可以肯定地说,托克维尔开辟了研究旧制度的新途径,他揭露了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内在联系,而且接触了法兰西民族命运的根本问题。 
托克维尔的成就应归功于他的态度与方法。他十分注意在欧洲历史的一般规律中抓住法国历史的特殊规律加以分析,并努力寻找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旧制度与大革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本书真实地告诉我们,革命之后其实是旧制度的延续甚至加强。革命活动是人们在感情冲动中做出的行为,没有深入的思考和艰难的磨练,因此人们的旧习惯仍然存在,于是旧制度的根仍没有去除。大革命只是换了一批人来延续这种旧制度,人类对社会制度的选择,革命并非一个有效的办法。那什么是改变旧制度的有效办法呢?其实,制度是什么?本质上是一些人共同认同的观念和相互配合的行为习惯。于改变制度,改变生活方式,就要从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入手。当然,你我都知道,改变一个人的既有观念和长期养成的习惯那是非常非常艰难的,需要长期的努力、艰苦而有效的劝说,需要坚强的意志来规制和约束,时势的配合,需要聪明和残酷的斗争等等多种因素才能得以完成。世界历史的演变就可以看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扭转既有习惯,摆脱历史传统要付出多少努力,其间要有多少人的不断坚持和奉献。于是我们也没有必要苛求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习惯与传统的延续是无意识的,但改变习惯与传统则不仅仅需要意识,还需要意志,甚至长期的坚强的意志,是一部分人乃至大部分人的长期的坚持和无私的奉献。孔夫子五十而知天命,作为“圣人”,在经历过青壮年的努力和失败之后,他认识到了改变现实的途径——教化(长期的、艰苦的、有组织的、面向下一代的),也许这就是儒家学说得以在中国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原因。不管怎么说,孔夫子赢了。
  •     继续有关法国大革命的阅读,这次看的是托克维尔的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也是魏老师指定的阅读书籍之一。托克维尔一生经历丰富,历经第一帝国、复辟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五个时期,并且有着多年的从政经验,这使他具备了很强的分析能力。从1851年起即开始着手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到1856年本书出版,共耗时5年时间,期间查阅了大量档案、文书等一手资料,使得本书更具科学性和严谨性。在托克维尔之前,已经很多人就法国大革命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因此托克维尔没有在叙述和描写具体事实上下功夫,而将主要精力转向了探讨大革命的根源,也就是它与旧制度的关系问题,这就使得在兼顾历史事实的同时更具理论深度。就方法论而言,张芝联教授认为托克维尔类似年鉴学派的问题史学,他所提出来的各种问题,如为何最繁荣的路易十六时期反而加速了革命,为何同样的制度下法国首先爆发革命等,有助于引导人们重新思考现象背后的秘密,进而探寻历史发展的真相。虽然不同的人会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不同的解读,但不可否认的是,托克维尔力求客观分析这一历史的努力是最有成效的。他重视各国间的比较,指出“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无法理解法国革命”,正是通过对其他国家的考察,托克维尔认识到法国革命的独特原因以及它在全欧洲的影响。他还重视通过辩证法来分析法国革命,一方面他强调民族特征、旧制度传统对革命兴起以及革命后政治制度构建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又特别重视偶然因素,如路易十六时期的改革加速了法国社会矛盾的激化。托克维尔认为“即使没有革命,革命所作的一切也会产生”,这是整个法国历史发展的结果,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加速了这一过程,使得中央集权制由此得到巩固。另外,托克维尔还使用了阶级分析法,正如他所说的,“人们会拿但个人的例子来反驳我;我谈的是阶级,唯有阶级才应占据历史”,他将贵族、资产者、农民等视为阶级贯穿了他的整个论述过程,通过分析阶级间的矛盾来探究整个社会的矛盾,进而发现导致社会变革的原因。当然,这里也不能不提他难以摆脱的贵族性,托克维尔尽管有意识的试图客观的对大革命进行分析,但他仍然时时流露出他对贵族政治优越性的判断,认为贵族制是实现地方自治的保障,或许那些认为其是吧保守主义者的人就是从这里得出自己的论断的(与之相对的则是托克维尔也高度重视平等和自由,并将个人的独立和自由视为法国人一贯具有的特质,从这里或许还可以将其归为自由主义者)。通观整本书,可以发现托克维尔的最核心观点在于大革命后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和加强并非是大革命的直接后果,而是旧制度下王权和中央集权制发展的必然结果,大革命只是加快了这一结果的到来,本书的各个篇章也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观点展开。在第一编中,托克维尔首先指出法国大革命采取了一种宗教革命的形式,一方面从形式上说,它利用信仰的力量,使人们共同为自由和平等的理想而追求,这里就类似宗教战争那样采取了精神力量的形式;另一方面,法国大革命确实将宗教特别是教会视为其反对的对象之一,因为教会作为特权阶级,引起了人们的愤恨并且阻碍了人们的发展。然而,托克维尔深刻地指出,法国大革命仅仅是一种采取了宗教形式的政治社会革命,因为它最终所要改变的是社会和政治,宗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由于旧制度已经生产出了社会变革的力量,这种力量通过革命集中爆发出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大变革,并通过一种普遍的价值传播到整个欧洲。第二编涉及更多的关于旧制度的细节问题,托克维尔通过描述旧制度中产生的新现象论证了他的核心观点,即旧制度已经产生了革命后得到巩固的中央集权制。1789年之前很长的时间里,法国就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革,农民成为土地所有者,贵族失去了政治权力,资产者日益富裕等等。但是,尽管农民成为小地产主,他们却仍然受到日益沉重的剥削,他们要负担军役税、道路通行费、集市税、市场税、土地转移和变卖税等等,还要向领主交纳地租和年贡,并且仍然需要承担徭役和兵役。更遥远的过去领主和农民的矛盾还不是这么激烈,因为前者掌握着统治权时还负担着救济贫民的责任,并且他们拥有很大的财政自主权。但王权集中后,一切都改变了,贵族和教士通过特权免去这些负担,资产者通过避居城市减少这些压榨,而政府为了获得财政收入只得将注意力集中到农民身上,于是作为最穷且享受公共福利最少的群体,却不得不承受最沉重的负担,这必然激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与此同时,贵族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因为他们失去了政治权力,作为补偿他们获得免税等特权,但这只会增加第三等级对他们的嫉妒和愤恨。并且出于尊严和身份的考虑,以及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不屑于和资产者以及平民官吏为伍,这样他们不仅失去了政治权力,还失去了创造财富的机会,很多贵族日益走下坡路,变得日益贫困。教士的日子也是如此,他们的土地被剥夺,并且开始缴纳一些税赋。资产者由于财富日益增加,开始慢慢提高自己的势力,由于国王为增加收入而大肆卖官鬻爵,使得拥有财富的资产者得以通过这个机会进入政治统治的领域,他们中很多人很快变成了行政官吏,而后来真正掌握权力的那些官吏很多都是出自这个阶级,并且他们中的很多人由此还变成了新贵族。在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的过程中,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王权日益加强,中央专制能力不断提高,御前委员会控制了全国大大小小的一切事务,而国王就是这个委员会的主宰。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国王向各地派遣总督作为各省的最高管理者,而总督又派遣总督代理管理各个教区。传统的三级会议(这里朗格多克省或许可以作为一个特例,这在作者的附录中得到清楚的描绘)或者议会等机构难以与之抗衡,而只能徒具其名。事实上,法国各个地区由于传统的原因建立了名称各异、模式多样的行政体制,但这些都在不断加强的中央集权控制下名存实亡,中央的直接控制成为唯一的行政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巴黎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成为整个法国的核心,尽管国王采取种种措施限制巴黎的扩大,但行政资源的集中必然导致整个社会资源向巴黎的集聚(现在中国大城市特别是北京的膨胀遵循的是同样的道理,不缓解中央对地方的强控制无法从根本上限制这些大都市的发展)。王权以及中央权力的急剧增强还导致了司法权力的萎缩,尽管经常出现国王委托司法机构立法的现象,但这只能充其量将之视为国王逃避责任的一种形式,更重要的表现则是国王通过调案使得行政案件以及所有与行政有关的案件都从司法机关转移到行政机关手中,这更加强了行政权力的扩大。另外,正是这种单一形式的行政控制导致了法国各地方的趋同,人们变得日益相似,但正是专制权力的加强,人们逐渐丧失了自由,人们变得互不来往,不同阶级之间乃至同一阶级内部都不会相互协作。而正是这种自由的丧失,使得旧制度变得难以维持,因为它只会加剧社会的分裂,而难以促进社会的进步。旧制度的毁灭需要推手,而文人适时的走上了历史的前台。不像英国文人那样干预政治,又不像德国文人那样沉湎于哲学思考中,法国文人喜欢通过文学的形式探究政治,并高度重视理性和自然法则的作用。他们的学说甚至吸引了无所事事的贵族,他们更引起广大民众的认同。而经济学派更注重实际,他们要求改革,并逐步形成了对自由的追求。这个时候路易十六的改革措施尽管是在减轻人民的负担,却反而激起了人们更大的不满,因为他使人更清楚的感受到社会的不公平以及他们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悖论,即在旧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托克维尔在这里提出了后来政治科学研究发现的一个定律: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随着路易十六所采取的政策日益导致不满,原本已经集聚起来的可以导致巨大社会变革的各种诱因终于集中爆发,于是法国大革命也就不可避免了。通过托克维尔的分析可以看出,早在大革命之前许多世纪,法国就已经产生了大量的社会和政治的变革,它们为后来的进一步变革提供了准备。历史总是相互联系的各个事件汇集而成的,没有哪个事件是凭空产生的,它总能从历史上找到它的蛛丝马迹,正如托克维尔所言:“历史是一座画廊,在那里原作很少,复制品很多。”《旧制度与大革命》(L'aneien regime et la Revolution)作者:[法]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 译者:冯棠 校者:桂裕芳 张芝联目录:序言导言 《旧制度与大革命》影响史资料前言第一编 第一章 大革命爆发之际,从头对它的评论岐异第二章 大革命的根本与最终目的并非像人们过去认为的那样,是要摧毁宗教权力和削弱政治权力第三章 大革命如何是一场以宗教革命形式展开的政治革命,其原因何在第四章 何以几乎全欧洲都有完全相同的制度,它们如何到处陷于崩溃第五章 法国革命特有的功绩是什么第二编 第一章 为什么封建权利在法国比在其他任何国家更使人民憎恶第二章 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的一种体制而不是像人们所说是大革命和帝国的业绩第三章 今天所谓的政府管理监督乃是旧制度的一种体制第四章 行政法院与官员保证制是旧制度的体制第五章 中央集权制怎样进入旧政治权力并取而代之,而不予以摧毁第六章 旧制度下的行政风尚第七章 在欧洲各国中,法国如何成为这样的国家,其首都已取得压倒外省的重要地位,并吸取全帝国的精华第八章 在法国这个国家,人们变得彼此最为相似第九章 这些如此相似的人如何比以往更加分割成一个个陌生的小团体,彼此漠不关心第十章 政治自由的毁灭与各阶级的分离如何导致了几乎所有使旧制度灭亡的弊病第十一章 旧制度下自由的种类及其对大革命的影响第十二章 尽管文明取得各方面进步,何以18世纪法国农民的处境有时竟比13世纪还糟第三编 第一章 到18世纪中叶,文人何以变为国家的首要政治家,其后果如何第二章 非宗教倾向在18世纪的法国人身上如何成为普遍占上风的激情,对大革命的特点有何影响第三章 法国人何以先要改革,后要自由第四章 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第五章 何以减轻人民负担反而激怒了人民第六章 政府完成人民的革命教育的几种做法第七章 何以一次巨大的行政革命成为政治革命的先导,其结果如何第八章 大革命如何从已往事物中自动产生注释附录 一 论三级会议各省,尤其朗格多克 二 1789年前后法国社会政治状况译名对照表商务印书馆1992年8月第一版(法国加利马尔出版社,1967) 220千字
  •     在所有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著作中,《旧制度与大革命》堪称最经典的一部。原因就在于它条理清晰,行文流畅,思路连贯,针对性强。作者的风格从章节标题上就可以看出,通俗的语句将学术理论变得比较易读。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本著作的理论价值,事实上它不仅视角特别,观点也非常鲜明中肯。而且由于 曾在政府中任职,作者对制度的运行也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在托克维尔的理论中,有一点特别引人注目,他认为大革命并非像人们通常所说的那样与旧制度实现了彻底决裂,相反它们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作者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大革命前的社会状况的研究上。作者出身于贵族世家,就如同大革命和旧制度的关系一样,他未必没有延承贵族的感情、习惯和思想,虽然他曾拒绝继承贵族头衔。按照托克维尔的说法,法国贵族是一个无可取代的特殊群体,甚至都没有一个外语词汇能贴切地翻译法语的贵族(gentilhomme)一词。法国贵族曾经是中央政府与农民阶层之间的缓冲带,某些时候它与农民存在着互相依附的关系,甚至还能起到庇护作用。所以它在乡间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能够维持社会稳定,就和中国的乡绅差不多。但时过境迁,大革命前的贵族阶层在获得了更多特权后彻底失去了与下层社会的联系,新兴的资产阶级却壮大起来并成为了它的敌人。托克维尔对法国财政制度的研究还揭示了大革命时农民阶层愤怒的根源,即非常不合理的赋税徭役制度,它使得农民一直处于贫困状态。所有的负担最后都落在农民身上,而真正享受着便利的人们却无需付出任何代价。特权早已不仅是身份的象征,而且直接决定了人的生存状态。这样,当资产者轻易地买官晋爵后,周围人心中的不平和仇视就越来越多地被激发出来。最终造成各个阶级之间关系高度紧张,冲突随时都会发生。作者崇尚自由却不热爱民主的思想倾向颇有代表性,可以理解为他对底层社会的不信任。事实证明他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多数人的暴政就是民主泛滥的结果。当然读者尽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但至少托克维尔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类自由观,也提醒了我们,那些闪耀着光辉的概念都不应当是无限度的。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自由普及读本
  •     满纸皆洞见,只可惜自己的历史感太匮乏
  •     非常棒!
  •     读这本书时总想起中国的情况
  •     专制的政权处于两难之中:要是不改革,政权会逐渐缓慢地腐朽;要是改革,那会在第一丝光亮照进来的时候就剧烈彻底地崩塌。
  •     我的这本还是90年代从万圣书园邮购的,硬封接口有点破了。
  •     简单有力,文字爽口。商务的书还是那么好。
  •     好好一五星+书在当代被读者毁了的又一个典型,托克维尔泉下有知,定能再次背过气去
  •     感谢rab同学借书!
  •     历史总是相似的
  •     大刀阔斧的改革会引起革命吗?托克维尔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领导层对此书的热衷恐怕是缘于对革命的恐惧吧。那么,众位所期待的改革恐怕会化为泡影。毛思想不会废除的,那是某党压箱底的辟邪武器。所谓压箱底,就是平时不用,需要时拿来吓唬吓唬人。
  •     托克维尔的思想深度真的是达到了一个绝对的高度,关于革命更关于自由。
  •     据说高层都在读,从图书大厦的销售情况来看,确实唯独此书近期从经典系列中摆到了显著的位置
  •     历史课本仅仅是框架,只有挖掘内容,考量每一个个人在特定时代的特定心理,才能体会真正的历史
  •     在图书馆看的这个版本。法国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可以总结为1、封建制度 2、贵族丧失政治权利却丧失特权。3、中央集权制,社会力量衰弱。4、文学政治与非宗教倾向的发展。哦耶。很棒!
  •     不好读,自我感觉远没有《民主在美国》好读···
  •     还是那句话,民情比制度重要
  •     第三编 文学政治 最普遍激动人心的段落却是在与马基遥相呼应
  •     在岐山还是帝都市长的时候,就在季风书园总店(旧址)买了《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精装版。大约七年过去,本周四才读完。本书的各篇章都以设问形式标题,但许多问题似乎都没有说透,甚至没有说到点子上。不由得想起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法国知识分子是不是都有一个特点,不好说,但隐约让我感到他们容易以“伟大的法兰西民族”而自居,这与英国知识分子的自省风格明显不同。中国和法国这两个大陆东西两端的“伟大”国家时常惺惺相惜,不是没有道理的。
  •     分析的很不错,有些地方看到还不大懂,个别处翻译不好,有必要再读一遍。
  •     据说北平都在读这书,重翻一下,我从《旧制度与大革命》里面最大的感触是,如果一个世俗的专制社会如果不给民间杰设生长的土壤,一旦原证券失势,所有人因为没有任何自治演练,社会将即刻进入丛林状态,而这必然导致原权力者死得很难看。然后动荡再次催生集权者收拾残局。
  •     托克维尔具有古典作家的气质,也正是因为这种‘优势’,或许会让那些深受社会科学学科‘规训’的我们很不适应。
  •     初中读物 【姚明脸】 当年买哈利波特五的时候送了10元的券正好买了这本书就不再崇拜法国大革命了
  •     读完就忘了,只记得个别语句
  •     【大学所读,囫囵吞枣】应读第二遍,惭愧惭愧
  •     再读一次,也算是一针鸡血。
  •     去魅依靠常识
  •     大二
  •     200多年依然不能掩埋它的光彩
  •     比《论美国的民主》写得好
  •     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读着读着,就想到了某人民共和国,真是何其相似啊!严重的阶级对立+缓慢的改革,莫蹈法兰西之辙~PS.读书笔记这东西,真是蛋疼,话说格式是咋样滴?内容要如何安排?译作还是有点拗口,看完前面忘掉后面。。。
  •     字字珠玑
  •     这本书真实地告诉我们,革命之后其实是旧制度的延续甚至加强。因此,人类对社会制度的选择,革命并非一个有效的办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