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念生全集:第九卷:从芙蓉城到希腊

出版社:上海人民
出版日期:2004-6
ISBN:9787208050617
作者:罗念生
页数:365页

书籍目录

关于朱湘
1.《二罗一柳忆朱湘》引言
2.给子沅
3.朱湘周年忌日
4.朱湘的身世
5.关于朱湘
6.忆诗人朱湘
7.朱湘的英文诗
8.《二罗一柳忆朱湘》编后记
9.朱湘书信集
10.朱湘骂人
11.《朱湘书信集》序
12.关于《朱湘书信集》
13.《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朱湘》序
14.《朱湘书信二集》序
15.《现代诗人朱湘研究》序
希腊漫话
1.序
2.古希腊与中国
3.希腊精神
4.雅典之夜
5.雅典城美国古典学院
6.西西里游程
7.焦大
8.马拉松战役
9.御前会议
10.死守温泉关
11.萨拉米海战
12.亚历山大进军记
13.象战
14.亚历山大受伤记
15.亚历山大之死
16.重游希腊
17.再版后记
18.希腊游历漫记
芙蓉城
拾 遗
龙涎

作者简介

罗念生是我国著名的古希腊文学翻译家。本全集收入罗念生的译著、相关研究论文及自己创作的散文诗歌、书信等,共计10卷。其中包括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修辞学》,埃斯库罗斯悲剧三种,索福克勒斯悲剧四种,欧里庇得斯悲剧六种,阿里斯托芬喜剧六种,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伊索寓言》等著名译著。它是迄今为止收集罗老一生著译最齐全、最完整、也最精当的版本,也是文学爱好者、古希腊罗马文学研究者的最佳读本和资料库。


 罗念生全集:第九卷:从芙蓉城到希腊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最初自己读这本书,是冲着罗老翻译的古希腊名著的名头。想来他在希腊的种种经历也有彼时希腊引人入胜的异域风情,对未去过希腊的人总归可以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旅游。但真正开卷阅读时,却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并非有关那个文明源头古老国度的《希腊漫话》,亦非回忆的《关于朱湘》,而是《芙蓉城》一辑,有关民初的四川,众生百态,社会万象。初看《打猎》、《钓鱼》和《端阳》等篇,多描写乡野田趣,民俗风情跃然纸上,隐隐约约唤起了小时在乡里的记忆。虽然他所在的四川与自己所在的四川已经今非昔比,但在那夹带四川方言的叙述中,所述情景一如亲身经历,并不时印证自己儿时的经历,在不断的认同中。语言平实,如同乡邻之间摆的“龙门阵”,娓娓而富滋味。只是在普通话的强势之下,其中“鲭波”、“保娘”、“长年”、“参杆儿”、“窠子”之类的词现时早已不用,或自己不曾知晓,只好连蒙带猜或者求助于百度。只是看到“丁丁猫儿”的时候还有些小激动。小时多呼蜻蜓为“丁丁猫儿”,或曰“蚂螂”,但现在估计只能在歇后语“丁丁猫儿想吃红樱桃——眼儿都望绿了”中寻得。父亲以前也喜钓鱼,常于春末夏初时去到各处堰塘钓鱼,手法虽有细节出入,但大致却与书中描绘相若。不过自然鱼多养殖少野生,钓不起来团鱼,却有时候有螃蟹或白虾。至于书中提到的“乌棒”,据父亲说曾在井里打水时捉到过。该鱼据说无刺,于是小时吃鱼吐刺老大难的自己对这种鱼憧憬多时,只是一直无缘吃到。待读到《回川》一篇时,作者负笈北游7年后归家,与众家人亲友团聚,并短聚后再次离别。想到自己每年也只能见父母两次,工作之后时间将会更少,而父母却会时不我待,于是又开始怀疑起留在北京工作的决定。想来家庭团聚无可替代,也许还是早些回家的好。工作之前想是一定回家陪陪父母。亦有《贼》,《飘叶子》等篇,彼时蜀地民生百态,读来饶有兴味,有时也还能找到几分相似。如小时便记得见过一个小偷被捆在院子里的树上,动弹不得,只是没有麻杆的鞭打。至于后来如何,倒是记不得了。飘叶子未曾见到,之前在“幺爷爷”家时见到过类似的。当地人好客,遇到货郎歇脚时多会热情问上一句吃过饭没。若没有则待以饭食。其实本以为早些年的记忆已经印象模糊很难找回,但未曾料到今天这么一读却发现总是能够有很多还清晰地历历在目。只是回忆的多了,是不是会丧失对未来的理想与期望?想去听白水的唱片了,那满载乡音的音乐……http://pargsos.spaces.live.com/blog/cns!49F6B3405A8821B6!5064.entry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尤喜芙蓉城一辑
  •     嗯,那个安逸的城市啊~
  •     谢谢介绍。。。又让我怀想起我熟悉的成都。
  •     含书信集。
  •     芙蓉城部分最精彩,诗歌可读,另外跳着读完。
  •     不可名状不可名状
  •     读到更多的是罗先生对希腊那一份天真而执着的热爱。他是那个时代的爱国知识分子,我心中敬佩不已。
  •       最初自己读这本书,是冲着罗老翻译的古希腊名著的名头。想来他在希腊的种种经历也有彼时希腊引人入胜的异域风情,对未去过希腊的人总归可以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旅游。但真正开卷阅读时,却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并非有关那个文明源头古老国度的《希腊漫话》,亦非回忆的《关于朱湘》,而是《芙蓉城》一辑,有关民初的四川,众生百态,社会万象。
      
      初看《打猎》、《钓鱼》和《端阳》等篇,多描写乡野田趣,民俗风情跃然纸上,隐隐约约唤起了小时在乡里的记忆。虽然他所在的四川与自己所在的四川已经今非昔比,但在那夹带四川方言的叙述中,所述情景一如亲身经历,并不时印证自己儿时的经历,在不断的认同中。语言平实,如同乡邻之间摆的“龙门阵”,娓娓而富滋味。只是在普通话的强势之下,其中“鲭波”、“保娘”、“长年”、“参杆儿”、“窠子”之类的词现时早已不用,或自己不曾知晓,只好连蒙带猜或者求助于百度。只是看到“丁丁猫儿”的时候还有些小激动。小时多呼蜻蜓为“丁丁猫儿”,或曰“蚂螂”,但现在估计只能在歇后语“丁丁猫儿想吃红樱桃——眼儿都望绿了”中寻得。
      
      父亲以前也喜钓鱼,常于春末夏初时去到各处堰塘钓鱼,手法虽有细节出入,但大致却与书中描绘相若。不过自然鱼多养殖少野生,钓不起来团鱼,却有时候有螃蟹或白虾。至于书中提到的“乌棒”,据父亲说曾在井里打水时捉到过。该鱼据说无刺,于是小时吃鱼吐刺老大难的自己对这种鱼憧憬多时,只是一直无缘吃到。
      
      待读到《回川》一篇时,作者负笈北游7年后归家,与众家人亲友团聚,并短聚后再次离别。想到自己每年也只能见父母两次,工作之后时间将会更少,而父母却会时不我待,于是又开始怀疑起留在北京工作的决定。想来家庭团聚无可替代,也许还是早些回家的好。工作之前想是一定回家陪陪父母。
      
      亦有《贼》,《飘叶子》等篇,彼时蜀地民生百态,读来饶有兴味,有时也还能找到几分相似。如小时便记得见过一个小偷被捆在院子里的树上,动弹不得,只是没有麻杆的鞭打。至于后来如何,倒是记不得了。飘叶子未曾见到,之前在“幺爷爷”家时见到过类似的。当地人好客,遇到货郎歇脚时多会热情问上一句吃过饭没。若没有则待以饭食。
      
      其实本以为早些年的记忆已经印象模糊很难找回,但未曾料到今天这么一读却发现总是能够有很多还清晰地历历在目。只是回忆的多了,是不是会丧失对未来的理想与期望?想去听白水的唱片了,那满载乡音的音乐……
      
      
      http://pargsos.spaces.live.com/blog/cns!49F6B3405A8821B6!5064.entry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