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波娃傳

出版社:志文
出版日期:1992
ISBN:9789575455378
作者:弗蘭西斯等著
页数:533页

内容概要

克洛德.弗蘭西斯與弗爾朗德.貢蒂埃是當代研究法國文學的專家,二人均係西蒙.波娃的好友,因為這種特殊機緣與身分,使她們在撰寫這本動人心弦的傳記時得到波娃本人熱情的支持,在交往的十年間,她坦率、毫無忌諱地為自己一生的經歷做了大膽的自白。

作者简介

除了她和沙特波瀾起伏的羅曼史,波娃和美國作家納爾遜.阿格林迸出的愛情火花則是首次公諸於世,這本來自女主人翁西蒙.波娃第一手資料的傳記傑作於一九八五年十月問世,從刊行之後即風靡全球,半年後--一九八六年四月十四日波娃走完她燦爛的生涯,這本傳記遂成為這位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新女性作家不朽的定影。


 西蒙.波娃傳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http://blog.roodo.com/pbear6150/archives/2844231.html正是因為有真正的危險,有真正的失敗,有真正的地獄般的懲罰,勝利、智慧或歡樂的詞語才有一種意義。——波娃,《模稜兩可的倫理學》先懺悔一下,《西蒙‧波娃傳》是高中時朋友們送我的生日禮物,匆匆七年晃過,才終於把這五百多頁讀完。有些書就是這樣,時機不對,讀了幾行也就擱下;但此刻我是幸運的,在某個有點無力又迷惑的位置摸索中,重新拾起它。此書作者是 Claude Francis 和 Fernande Gontier,她們兩位是研究波娃的專家,和波娃有過多次訪談,資料蒐集上也比較全面。此書鉅細靡遺地講述了波娃一生,也是認識她不同時期作品的一道方便門,作者們將波娃各時期的活動、心理狀態與時代脈動緊密相連,有零零碎碎的人物交代,也有哲學式警語和當時代波濤壯麗的氣氛,文字裡滿溢熱情的波娃形象,我想,如果她人筆下的波娃如此吸引人,她的作品更不可錯過了。此前,我對法國存在主義認識很少,十分喜歡卡謬的小說,亦略知馬爾羅的傳奇經歷,讀過《人的境遇》,以後有能力要多涉獵相關的哲學論述。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是二十世紀女權運動的代表人物,說起她,就想起《第二性》,也想起她和沙特的特殊關係,雖然她和沙特契約式的愛情,一開始並非如此理想、全無痛楚。如果佔有慾是愛情最不可爭辯的本質,要打破這道防線的限制,並不容易,而波娃和沙特之間,除了年輕時激情所帶來的慾望,彼此之間卻更多是一種知識、理念上的砥礪交流,以及雙方無私對等的自由、尊重。相處的五十年間,他們並未同居,而是各有住所、各自工作,甚且各自有著浪漫多彩的感情生活,雖然他們更時常共同討論、修改、爭執彼此的想法與作品,換句話說,他們的獨立性反倒是維持彼此緊密默契與智識上相互依賴的前提。當然,波娃提過他們的愛情模式不值得仿效,事實上,這樣的愛情的確可遇不可求。他們之間的關係,或可說明,女權主義者並不單單只是把男人當作敵人,而是藉由指出長期存在、形成而人們已不自覺的、不合理的父權結構與文化,期待人為的不平等也能經由人為的改造,加以變動,女性自身處境的提升必須來自兩性共同的、內在的質變,真正的平等和諧才有可能產生。作為一個小說家、哲學家、女權主義者,波娃始終非常關心人的主體(完整)性、自由與平等,力主反抗一切壓迫威脅到這些基本價值的權威與階級(制),她也嘗試在自己的作品中,直指核心,並提出讓人們透過自己的力量來改變不合理的體制,重獲尊嚴的根本性辦法,譬如對工作權(經濟自立)的重視。作為存在主義的提出者,波娃強調世界上是沒有神、沒有上帝的。人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先驗條件,但人的存在並不賦予自身任何理所當然的意義,存在,亦即再造存在,正因為無神,每個人都該積極行動,同時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點也反映在波娃的政治行動上,特別歷經二次大戰及左右兩翼激烈鬥爭的年代,戰時巴黎的蕭條、納粹集中營的屠殺與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等問題,都讓她反省作為知識份子的「介入」意義。她到世界各國旅行,為人們講授哲學、婦女問題與不平等的社會文化,她也在法國國內同保守勢力進行激烈鬥爭,雖然自稱比左翼還左的她,始終堅持自由獨立之身,從未參加過共產黨。她和沙特曾一道宣稱,知識份子要積極介入,「這種介入不論對知識份子本身,還是對所有的人都旨在爭取『這種具體的自由,作家唯一可做的事,就是為人類的解放指明道路,預示將要發生的危險以及變化的可能性』」(頁482)。此外,波娃對愛情的思辯,也非常有趣、發人深省。她認為,「愛情的產生,是對父母、丈夫或妻子的挑戰,是和朋友以及社會環境的對立」,「情人會忘記所有以清規戒律和社會習俗反對他們的人」;「她是以藐視一切的精神來領會兩個人的孤獨的……情人是通過選擇成為『世界上的孤獨者』的」。同時愛情不僅是挑戰和解放,更是復仇,以「灰姑娘」為例,復仇的對象正是突然擺脫了的社會,「也是一向對你關閉,而你卻一下成了它的一員的階級」;雖然「愛情也是一種幸福的征服,愛人會把你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並馬上把這個世界的全部鑰匙都交給你,因為對於相愛的人來說,一切都是共有的 ……」。愈近暮年,波娃對「死亡」的探討也越深,在她過往的作品,已時常表露對時間流逝的恐懼。她著手研究老年問題,指責現代社會對無法工作、失去勞動優勢的老人們,棄之不顧,而要改善這樣的狀況,首要就是爭取老人們的勞動價值與工作權,對波娃而言,生理的衰老是自然的,但由於不合理的制度、剝奪對幸福追求的工作權力,卻是不可饒恕的、所謂社會造成的衰老。這項呼籲引起美國等地的響應,老人們組成互助社團,並爭取法令修改,將工作年限延至七十歲。當時波娃的許多呼籲,反傳統、反殖民主義、支持墮胎避孕等,現在看來仍有彌新不滅的意義。但人類的歷史畢竟是曲曲折折的,有些難題解決了,有些因應新的科學技術、社會型態的改變所產生的新問題,還在等待解答,亦不乏老舊的幽靈繼續徘徊。二十世紀可以說是人類最驚心動魄的一百年了,左、右意識型態及其內部的激盪交錯,揭露出現代國家暴力的、醜陋的卻也展現團結力量的臉孔。每每讀著這個時期的作品,許多衝突糾結在今天仍舊份量十足。作為一位女權先聲活躍於這樣的歷史舞台,波娃給我的形象不僅是銳利的理性思辯,她也是長途徒步旅行、現代背包客的先行者,她的活力來自對生活的熱愛,與面對情感的誠實、無拘無束。底下借用波娃對女性情誼的纏綿描寫,謝謝送我此書的高中同學們,也不忘 Lily 提過的,假若經過這段奔跑的年紀後,我們還是一群閒雲野鶴,就來實現單身公寓的夢想,彼此照應:「我和一些婦女一直保持深厚的友誼。這些友情充滿愛撫和溫馨。但我卻從沒為此產生過特殊的衝動……也許是受了教養的約束……女人不應再單一地被男人慾望所制約。在我看來,情況就是如此,當今任何一個女人都或多或少地有點同性戀。簡而言之,女人比男人更能激起人的情慾。……她們更嬌麗、更溫柔,她們的皮膚讓人看起來更舒服。總的說來,她們更富有魅力。」(頁 505)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