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联艺术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2
ISBN:9787544015592
作者:苍舒
页数:529页

内容概要

苍舒(杨扶直)1925年9月
生,浙江黄岩人。上海市普教系统
(语文)高级专家,华东修辞学会会
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三岁时识字从对联开始,又深
受古诗词熏陶,奠定较厚实的古文
学基础。从教40余年,进修不辍。
近20年来潜心著述。已出版有
《对联修辞学》等专业著作8部,字
帖、书法辅导近20本。近年来所写
诗词连续发表于日本、新加坡及两
岸刊物,诗词论文为全球汉诗研讨
大会专刊刊登,联语曾得全国大奖。
撰制并手书的联语,悬挂于上海、长
沙、浙江的30余处景点与祠庙,也
被各地多种专集所采用。已积有诗
词联千余首(副)。
《中国对联艺术》是他近年来的
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书籍目录

目 录
引 论
一、对联学研究的意义和对象
二、必须建立对联学
三、对联的艺术欣赏
第一章 对联的来龙去脉
第一节 对联的起源
第二节 对联的别称
第三节 宋元前对联的发展概况
一、联语
二、对句
第四节 明清到一九六六年前的发展概况
第五节 现状与展望
第六节 对联发展的客观条件
一、与汉字的结合
二、与书法的结合
三、与民间风俗习惯的结合
四、与生活和生活场所的广泛结合
五、与名胜、古迹、景点、祠庙的结合
六、与谐趣、戏谑及或隐或显的斗争手段
的结合
七、与行业的结合
八、与小说的结合
九、与纪念、宣传、广告的结合
十、与国际交往的结合
十一、有意的倡导与示范
十二、对联创作的指导书、联语及对联故事
等著作,对于对联的普及和发展也起
着有力的推广和促进作用
第二章 对联的形式、语言和社会功能
第一节 对联的形式
第二节 对联的语言
一、语言要有个性
(一)对联本身要有语言个性。要体现出
撰联人的思想感情,对待人、地、事
物的观点、态度乃至脾气和性格特点
(二)对联的语言要体现撰联者或受联对象
(包括人、地、事、物)的个性特点
做到“联传其神”“联传其形”
(三)对联的语言,要体现时代的特点,即
所谓“文透时风”
二、语言要生动,力求雅俗共赏
三、语言要有新意
四、语言要富机趣
第三节 对联的社会功能
一、起到歌颂功德、点缀升平的作用
二、起到讥刺、抨击和揭露的作用
三、起到交际、交流、增进了解、促进情谊
的作用
四、起到譬解、劝慰、启示和警儆的作用
五、起到解说、提要和补充的作用
六、起到反映民间风情、留下地方
或时代一些特点的作用
七、为各阶层起到表达意愿的作用
八、起到烘染气氛、增强色彩的作用
九、起到遣怀、抒发各种感情的作用
十、起到逗趣、测试的作用
十一、起到磨砺才智、提高修养的作用
十二、起到丰富和充实文学艺术宝库
的作用
附:对联的分类
第三章 对联的情与境
第一节 对联的意境
第二节 对联的风格
一、民族风格
(一)封建文化及礼教思想的反映
(二)多神崇奉的反映
(三)对时和节的重视,而且喜用联语 因而
成为中华民族风俗习惯的一大特点
1.春联
2.元旦联
3.元宵联
4.花朝节联
5.踏青扫墓节联
6.端午节联
7.七夕联
8.中元联
9.中秋联
10.重阳联
11.冬至节联
(四)对人的关怀 常用对联表示某种感情
二、时代风格
(一)不能再用于现代的对联
(二)看得出时代风尚的对联
1.行业联
2.哀挽联
3.格言联
三、地方风格
(一)状物联
(二)方言、地名、地方习俗与特产入联
表现了地方的特有风貌
(三)风俗习惯
(四)写当地有关人和事的联语,表现当地
特色
四、个人风格
五、表现风格
(一)简约
(二)繁丰
(三)刚健
(四)柔婉
(五)平直
(六)绚丽
(七)谨严
(八)疏放
(九)冷峻
(十)热烈
六、文体风格
(一)议论
(二)抒情
(三)记叙
第四章 对联的创作
第一节 对联的格律
一、早期的格律
(一)二十九种对
1.的名对(又名正名对、切对)
2.隔句对(后人把它叫做“肩对格”)
3.双拟对
4.联绵对
5.互成对
6.异类对
7.赋体对
8.双声对
9.叠韵对
10.回文对
11.意对
12.平对
13.奇对
14.同对(同类对)
15.字对
16.声对
17.侧对(利用字的偏旁成对,或称“字
侧对”)
18.邻近对
19.交络对(也名“磋对”,因有参差成对
之象,故又名“参差对”)
20.当句对(又称自对)
21.含境对
22.背体对
23.偏对
24.双虚实对
25.假对
26.切侧对
27.双声侧对
28.叠韵侧对
29.总不对对
(二)七种言句例
二、后出的格律与对联的基本要求
(一)同类相对
1.文言中的字类划分
2.现代汉语中词类的划分
(二)字数要相等
(三)顿、逗必须同步
(四)词语要相当
1.虚实要相当
2.分量要相当
3.构成方式要相当
(五)感情色彩要相称
(六)对联中的领(统摄)字
三、专用联格――一嵌字格
(一)顺嵌
(二)逆嵌
(三)混嵌
1.鹤顶格
2.燕颔格
3.鸢肩格
4.蜂腰格
5.鹤膝格
6.凫胫格
7.雁足格
8.魁斗格(别)
9.蝉联格(别)
10.辘轳格(别)
11.鼎峙格(别)
12.双钩格(别)
13.云泥格(别)
14.晦明格
15.押尾格(别)
16.重台格(别)
17.折枝格(别)
18.寄生格(别)
19.散花格(新)
20.倒影格(新)
第二节 对联的种种对法
一、成句法
(一)指示句
(二)层递句
(三)倒装句
(四)节缩句
(五)子母句
(六)分总句
(七)比喻句
(八)警策句
(九)问句
(十)隐句
(十一)回环句
(十二)因果句
(十三)假对句
(十四)倒顺句
(十五)呼应句
(十六)推句
(十七)叠句
(十八)转折句
(十九)省主句
(二十)藏词句
(二十一)离合句
(二十二)歇后句
(二十三)反复句
(二十四)连锁句
(二十五)排比句
(二十六)错综句
(二十七)顶真句
(二十八)感叹句
(二十九)折绕句
(三十)借代句
(三十一)映衬句
(三十二)双关句
(三十三)引用句
(三十四)拈连句
(三十五)移就句
(三十六)通感句
(三十七)比拟句
(三十八)呼告句
(三十九)增改句
(四十)摹状句
(四十一)示现句
(四十二)夸张句
(四十三)飞白句
(四十四)婉转句
(四十五)用典句
二、成联法
(一)模式
1.正对
2.反对
3.串对
4.当句对
5.借对
6.假对
7.巨细对
8.虚实对
9.二元对
(二)成联对法
1.示要法
2.示境法
3.数示法
4.历举法
5.先后法
6.数罪法
7.比较法
8.解释法
9.-气法
10.一色法
11.计程法
12.换位法
13.变形法
14.句韵法
15.堆叠法
三 集成法
(一)集句法
1.集成句
2.集法书
3.集名物
(二)移借法
(三)合成法
第三节 声韵调的掌握与运用
一、四声和声调的调整
(一)四声和格律
(二)声调的调整
二、音的重、轻、缓、促
(一)重音
(二)轻音
(三)缓音
(四)促音
三、象声词的运用
四、关于双声、叠词的一些说明
第五章 对联与修辞
第一节 对联与修辞的关系
一、不合格的
二、可以合格
(一)合格,但有缺憾
(二)合格,缺憾较少
(三)较好的
(四)好的
(五)很好的
(六)出名的对联
第二节 神的修辞――情、理、意的修辞
第三节 形的修辞――音、语、句的修辞
(一)语音修辞
(二)词 语、句修辞
第四节 词(字)、语、句的情趣修辞
一、形感的利用
(一)离合句的例子
(二)镶嵌句的例子
(三)因字形相近致误的
(四)略改形体的
(五)增字的
(六)超越文字常规用法的
二、音感的利用
(一)同音同声的利用
(二)双声、叠韵的
(三)借音的
(四)叠音的利用
三、义感的利用
第六章 对联创作的宜和忌
第一节 宜有真情挚理实意
切忌弄虚作假及矫饰
第二节 宜自然,切忌装腔作势
第三节 宜言各有当,切忌不伦不类
第四节 立意宜新,切忌陈陈相因
第五节 宜重点突出,切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
第六节 宜贴切,切忌浮泛、离题
第七节 宜勾人联想,切忌言毕意尽
第八节 宜分清对句与联语,发挥各自特长,
切忌不分彼此
附 录:对联忌犯的几种弊病
一、轻重不当
二、畸形不整
三、左右相撞
四、属人属物
五、连上连下
六、拼凑成对
七、重复合掌
第七章 对联的审美心理
一、联忆作用
二、定向作用
三、认同作用
四、习惯作用
五、倾斜作用
六、矫情作用
七、距离作用
八、水平作用
后 记

作者简介

内 容 提 要
对联与书法,自它们产生之日起,就是一对密不可分的
兄弟艺术,它们是举世无双的、真正的国粹。中国对联是我
国特有的,独立于诗歌、律赋、散文、谣谚、成语、谜语、
俚语、戏曲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以外的语言艺术和文学样式
之一;它是经过诗文中的骈俪文和格律诗的发展,从母体中
脱胎而成的、形成自身特点和格律要求的文学瑰宝,在一千
多年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巨大功能和艺术
魅力。
《中国对联艺术》以五彩缤纷的联史为经,以丰富多彩
的联例为纬,融对联的来龙去脉、形式与社会功能、情境意
境与风格、创作与格律、修辞与宜忌于一体,把中国对联放
置在艺术这个大领域中,掌握好宏观的手法,充分地阐述中
国对联的艺术特色;牢牢地运用微观的手段,细致、详密、
深入地论析充满艺术性的中国对联。全书将读者对象定格为
中等文化程度者,论说中力求把对联这门与高雅艺术紧密相
关、又与俗文化相连的学问,真正下功夫在深入浅出之中,
使读者感到本书可读、可亲、可近、可喜。
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观点与材料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立足于从对联的A、B、C讲起,逐步深入到对联的格律、修辞
的领域之中,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全书自始至终以联例贯串,
全面系统的理论论述和艺术欣赏的剖析交错运用,所收的近
千例自古至今的各类各色的长联、短联、名联、佳联、传世的经
典之联,交织成一幅洋洋大观、壮哉丽哉的对联图卷,突出了
本书的知识性、可读性、欣赏性和实用性。
《中国对联艺术》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研究对联的75
岁高龄的苍舒先生,继《对联修辞学》后的又一力作。


 中国对联艺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标题是借用“唐伯虎点秋香”,那个被王爷带到华府,对付周星弛但终于吐血的胖子,我记得他的出句还是不错的。我这次是被杜可名请来的,人虽然在美国可是也要过年,并且希望我给编几个春联。歪诗酸词是一向所好,只要有人肯贴挂,我甚至考虑给对方“润门”。早上起来看了会清样,头疼,就想起来完成任务。 1)这个自然是拍马屁,杜可名是学教育的,所以连陶行知也搁到下联: 文章李杜可名志 性命谢陶行知心 2)平常大家也咀嚼江湖,下面是说这个的: 博客维客,是主是客 酷贴烂贴,爱贴不贴 3)时差原因,我早上5点经常能碰到杜姑娘: 东国百灵鸟,洋话偶说ABC 西球夜猫子,比特常玩MSN 4)我希望杜可名同学,能在美国保持本色,并且回国内给我们投资: 搁人米国,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回我中土,一定必须进行资本融合 5)听杜同学说了点外面的情况,突然有点羡慕二毛子挣美元,教书清贫啊: 小时候,老师对我讲,洋鬼子逮谁办谁,资本主义很腐朽 大年下,爷们按你说,乡巴佬要啥没啥,无产阶级太清贫 6)这个我想留给自己了,不过也还是放出来: 隔世可醒世 今年又过年 7)认识杜可名同学,是在Donews网站,因此顺带也祝福刘韧。杜MM虽然不胖,但对女士来说,总是越瘦好吧——为了工整也只好这样了: 祝刘胖子走运 请杜丫头瘦身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