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生活-凡高的故事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02
ISBN:9787532216611
作者:欧文 斯通
页数:525页

内容概要

欧文·斯通(Irving stone, 1903-1989),美国著名传记小说作家。青少年时期生活艰难,先后做过报童、推销员、牧童等。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于印第安纳大学任教。欧文·斯通一生创作二十五部传记小说,传主包括杰克·伦敦、米开朗琪罗、弗洛伊德、达尔文等历史文化名人。其作品在欧美各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更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

书籍目录

导言
序幕 伦敦
1 娃娃们的天使
2 古比尔公司
3 爱,以它自己的形象创造爱
4 让我们把这事忘了吧,好不好?
5 梵高家族
6 哼,你不过是个乡巴佬而已!
7 拉姆斯盖特和伊斯莱沃思
第一卷 博里纳日
1 阿姆斯特丹
2 凯
3 古板的乡下教士
4 拉丁文和希腊文
5 曼德斯·德科斯塔
6 长处在哪里?
7 福音传道学校
8 “煤黑子”
9 一间矿工的棚屋
10 成功了!
11 矸石山
12 马卡塞
13 一堂经济学课
14 “易碎品”
15 黑埃及
16 上帝退场
17 破产
18 微不足道的小事件
19 艺术家对艺术家
20 提奥上场
21 莱斯维克老磨坊
第二卷 埃顿
1 干这一行是可以谋生的!
2 疯子
3 学生
4 特斯提格先生
5 安东·毛威
6 凯来到埃顿
7 不,决不,决不!
8 人在有的城市永远不走运
第三卷 海牙
1 第一个画室
2 克里斯汀
3 工作取得进展
4 男人得有个女人才行
5 你必须得赶快开始卖画
6 善,滋长于出乎意料的地方
7 学会受了痛苦而不抱怨
8 “无情之剑”
9 爱
10 “圣家族”
11 提奥来海牙
12 难以捉摸的父亲们
13 艺术是一场战斗
14 ——这就是婚姻
第四卷 纽恩南
1 牧师住宅里的画室
2 织工
3 玛高特
4 要紧的是爱,而不是被爱
5 任你走到哪里
6 审讯
7 你的作品差点儿就能卖出去了,但是
8 吃土豆的人
第五卷 巴黎
1 哦,是啊,巴黎!
2 爆炸
3 要是一个人能当上画家,他干吗非要当伯爵呢?
4 一个原始派画家的肖像
5 绘画应当变成一门科学!
6 罗稣的宴会
7 一个上吊的可怜虫
8 艺术与道德
9 佩雷·唐古伊
10 “小林阴道”
11 为工人的艺术
12 “共产主义科勒尼”
13 向南,向南,向着太阳
第六卷 阿尔
1 地震还是革命?
2 绘画机器
3 “鸽子”
4 邮递员
5 黄房子
6 玛雅
7 高更到来
8 大吵大闹
9 “伏热”
10 在当今的社会,画家只不过是个破罐子
第七卷 圣雷米
1 三等候车室
2 疯人互助会
3 破瓶烂罐就是破瓶烂罐
4 在头童齿豁、气息奄奄的时候,我才学会了作
第八卷 奥维尔
1 首次个人画展
2 精神病专家
3 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
4 一种急速还原的泥土
5 他们死时也不分离
作者附记
再版后记 常涛

作者简介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欧文·斯通仅二十六岁时的作品。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七十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这部作品也成为欧文·斯通的成名作,被译成八十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感动亿万读者。


 渴望生活-凡高的故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6条)

  •     这些天我在看凡高传,不知道怎么回事,心中挺郁闷却又莫名其妙有种神圣的感觉。我挺喜欢这里面的一句话,他说艺术家都应该挨饿到60岁,然后才能创作出一些真正的东西。我不怎么懂绘画,但是我觉得凡高的画给我一种完全不同的冲击,他的笔下都是所谓的下层人民,这在当时是被上流社会那些买画的人看做很污秽的东西。但是,凡高从中表现了一种由痛苦产生的美,一种饱尝艰辛,满含抑郁的生活所磨练出的美。在一次次悲伤与痛苦的冲击下心地越发平静,这种美只有凡高能感受到,而我也有幸从他的笔下看出些许意味,接着就能浮想连篇了。他表现出了一个艺术家的内心,这是一团火,孤傲地燃烧着的灵魂,他是个幸运儿,不仅天生是个艺术家,死时依然是个艺术家。我是个平凡的人,过着平凡的生活。没有这所有的折磨和痛苦就不会有温森特,但是我们都没有勇气去选择那样的道路。他对他的弟弟说:“谢谢你帮我打开了牢门的锁,这才是我真正应当做的事。”看到这时,我马上跳看,我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勇气去看这行字,或者是我不忍去看。 我突然发现现实生活是很简单的,而我们又永远无法把它解开,就像北岛给它的比喻,网。理想与现实永远格格不入,而一个善良的人能做的也就是在现实中最大限度的拥抱自己的梦想。而凡高当传教士的时候做的有些过,后来他一生都没能明白这个道理。现在没有人会为凡高的选择惋惜,因为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他是个最伟大的艺术家,可是,他的艺术是在他深切地触摸到生活之后迸发出来的,就像他为了爱情把自己的手放在火苗上灼烧一样,黑色的疤痕是在真正接触了火苗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有人说他是个疯子,说他一直游离于现实之外,可我却觉得他是跟这社会的现实,人性的本质接触的太深才会有些分裂,这时艺术对他来说已不仅是绘画,而是他活着的全部。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梵高在我出生前整整100年时离开了这个曾经给予他痛苦却又让他感受到美好的人间。痛苦是无时无刻的,而美好呢,是阿尔的太阳。痛苦是随风而逝的,而美好呢,留在了他每一幅画卷中。痛苦是他梵高的,美好是这世界的。痛苦成就了梵高,美好带走了梵高。37年的岁月,他画的每一副作品都带走了他生命的一小部分,终于,他所有要表达的都表达完了,他的世界已经全然而现,再也没有什么要说的了。于是,在博里纳日的矿井上被风噬的沧桑,在海牙被面包渣填充的日子,在阿尔的阳光下被晒秃的头顶,还有那个失去的右耳一起涌进了他的梦中,在一个下午,他扣动扳机,走回旅馆,用死亡这种伟大的艺术形式向这个总是沉睡的人间抛出了他最后的一幅画卷,它的名字叫做“回归”
  •     爱上梵高,其实是爱上虚妄中的苦难英雄。越读梵高越无法爱上他。他只是一个让人怜悯,心疼且处于苦难中无比孤独的小男孩。“这苦难阿,永远也没有终结”
  •     最后剩你/自己陪着自己最后剩我/变的越来越忧郁最后剩你/一点也没脾气最后剩我/还想坚持到底我们站在大路上/向天空望着看见太阳照耀着就会快乐世界没人明白我/我就孤独着可是你又为何这样的寂寞精神病为你好转,因为孤独的人是失败的。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梵高至少经历过这么多女人而其中妓女似乎占多数并且年龄也远比梵高大的多。你比我小了六岁,如果我们不能结婚你怎么受的了,如果我们就要结婚我怎么受得了?在生活现实面前,原来一切都那么脆弱不堪,虽然梵高有着一个深爱他并且他也深爱的弟弟泰奥。从古皮尔公司卖画痛恨贵族的虚荣或者直接一点痛恨装逼到遵从父亲意愿做一个牧师传道者痛恨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榨剥削却无能为力的愧疚再到回归艺术他对生活色彩的渴望要当一个画家并为此努力直到自杀生命的终止,这不长也并不短的一生里,梵高似乎与失败从未离开过,哦对,他生命的最后一段在精神病疗养院期间卖出过惟一的一幅画,四百法郎。这是梵高的一次胜利,可怕的是只这一次胜利挽救不了一个有求死之心被失败折磨一生渴望摆脱孤独的强烈求死之心的人。孤独是可耻的,是最大的失败。梵高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在渴望摆脱孤独,摆脱失败。只是一次次他愈求摆脱愈加不能摆脱反而令自己陷入更加失败的泥淖不能自拔。丫渴望着有人陪他说话认可他,丫相信爱情能完成这个使命——对已订婚之人的疯狂单相思加病态追求,结果无疑令众人唾弃厌恶;而同底层社会里为谋求生存的妓女同居,则遭父母亲人的反对以及教廷、上流社会的强烈斥责,无疾而终;在村野写生与单亲家庭的年近四十的女人相爱,同样如此;梵高在此与之前同样都渴求结婚安稳的生活,每一次失败的爱恋都推动了梵高更加火热的渴望,从年轻至中年,无不如此。直到他不再相信爱情,不再相信生活,不再相信上帝。这一次,他在阿尔。同妓女在一起却也并不单为解决生理需要,因为他太可怜了他可怜到没人和他说话了,孩子们同他说话?不,孩子们用儿歌的编排来取笑他获得乐趣,在后来便是所有人对所有人开始侮辱他,人们或全部同意这是一个精神病,人们害怕他所以抵制他。他最后一次与阿尔的这个妓女在一起是去送一个礼物,自己的耳朵。或许他想:不如我们换一换,就算一个礼物,这样可以用明天继续生活。进入精神病院后,发病间歇期是几个月。每一次发病就是新的一次高潮的来临,过完瘾就死。梵高终于开枪结束他自己了,因为他的精神病再也无法好转了,他找不到可以让它好转的那个女人了。他生来就是孤独。以下与梵高无关。多年以前还在中学教室里偷偷瞄着前排女生脖上的吊带并幻想着用何种方式解掉这根绳子的他绝对想不到就是这几百个黄昏以后他会跪在母亲身前声嘶力竭差点泪流满面。二十岁之前他每天穿着已经穿过两年甚至三年的二十五块钱的外套却硬是穿出它十倍的气质;二十岁之前他的母亲几乎每次饭中都告诉他不要和女孩亲近,虽然在那几年他已经是没多少时间陪妈妈吃顿饭。没过多久,他二十岁的生日到了。就在这天中午,他象疯癫的牛撞开门了出门远行投靠亲友甚至莫不相识的路人,他同母亲咆哮他捶开门了,他带走了包裹和两面红脸。那天之后他逐渐逐渐地感觉到精神病和抑郁症在他身上的显明。虽然那次的离家最终可能并没有多么坏的影响,但他知道自己的变化很大,象针孔在他眼里远比在奶奶眼里大的多。他的精神病为你好转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他的坚持靠的不是意志力,而是热情,这使他成为了绘画最忠贞的情人。
  •     如果要给梵高的一生贴上标签,不应是苦难,疯狂或失败。如同时期大多艺术家一样,他选择了,或者说他不得不选择了去追随内心的声音,无论是去博里纳日当神父,或是拿起画笔表现内心。苦难是一部分,但看过他的夏日麦田与丝柏树你会发现,跟随厚涂法笔触跃动的是他一颗具有极致生命力的心,他的生命就如像那如火一般的柏树,燃烧着,燃烧着,发出最耀眼的光。
  •     高中时借了同桌的书。
  •     Beauty and creativity come from pain.
  •     在图书馆借到了这本书!这是我读的第一本书!感谢图书馆!
  •     好多版本哦
  •     没人知道我们在浪费颜料 还是在创造历史____
  •     艺术家是将现实和艺术两个世界连接在一起的人,所以他们是自己人生的不幸,却是我们的幸运。
  •     Lust for life
  •     最喜欢的一本书。
  •     燃烧的向日葵
  •     燃烧着的生命
  •     “他们身后永不分离” / 好多地方读着读着真的眼睛里就进了向日葵QAQ
  •     喜欢画画的我一直当作圣经,虽然本书的内容与绘画真正有关系的部分很少
  •     最喜欢巴黎那卷。看这种书总是悲伤的,因为你知道它的结局——失败与死亡。
  •     初四的时候听着理想主义的语文老师谈梵高,那时候并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看他的
  •     看到了不是梵高的画
  •     为爱痴狂 为画而生
  •     2007
  •     自我感觉是美术鉴赏方面的白痴,但全书对梵高的深刻描写让我似乎能感受一丝其作品的激情。
  •     上帝从天堂看到一颗飞驰而过的子弹,同时,他也看到那块金色的麦田成了画布,一个正在倒下的人成了风景
  •     生而为画,死则复归。
  •     “我画一个男人的肖像时,我要人们感受到那男人滔滔的人生。”我感受到了,从那幅《夕阳下的柳树》的在生长、爆裂开来的麦田,树杈的无力与枯竭,惨淡的衰老中,感受到你始终对生活充满渴望。Lust For Life.
  •     与其说是传记,不如说是小说,一个艺术家的长达一生的故事,平方,也不平凡。
  •     因喜欢梵高,所以去过阿姆斯特丹看梵高博物馆,去过他在法国住过的普罗旺斯小镇——阿尔勒ARLES发呆过两周。
  •     执着的爱着生活与艺术
  •     不朽源于痛苦。看完全书,我还是没太理解为何梵高死后,画就出名了。是因为他走在了时代的前端?
  •     人是不能把告别画出来的
  •     奉劝看了书的别看电影,会烂到看到一半无法看下去的地步,米高梅就是个爱毁的屎公司
  •     lust for life
  •     天才总有不一样的信念
  •     一个神经病的好故事。
  •     怀揣最大的热情投入绘画,渴望生活,热爱阳光。这和我以前臆想中不能理解的疯子不同。敬佩他的精神,只想说,梵高在他的世界中是幸福的,他对生活的渴望超越了大多数人
  •     我之所以如此狂热、如此疯癫、如此极端,是因为我只能这样活着
  •     2016年,可读性强,通过此书了解了梵高的生平。感叹他每个时期对以一件事的专注!
  •     大学时期读书。这本书印象颇深。刚才看到组里说朝阳宫在展出他的真迹想起来这本书。渴望生活。
  •     名画的背后是艺术家的寂寞与无奈!
  •     凡高的一生是艰难困苦的……他在绘画方面绝对是天才----疯子,因他的画在当时超越时人一大步,所以不被人认可。只有超乎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断磨砺着他,在被送到精神病院的期间,脑子里只有绘画,任何事情似乎干扰不了他,一生贫困,没有弟弟的帮助,是难以成就他的。他在犯病的时候已无法控制自己的行动。在最后自杀的时刻,他选择休息日,不想再拖累弟弟,流了那么多血,意志坚定地走到自己的住处,不肯告诉别人弟弟家联系方式,他弟弟知道消息后非常悲痛,也就在半年后的同一天,也离开了这个世界,也许就是巧合。
  •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凡高的弟弟是他唯一的支撑。
  •     还要看看画。
  •     这个显然是重复了
  •     读完后仿佛随着文森特一起受难了一次
  •     好像我印象最深的 是 渴望
  •     那是高考前夕啊,从北京一哥们那借了这本书,看罢不能自己,梵高大师不愧是大师啊,却原来也是被苦逼的生活所累啊。
  •     谢谢凡心
  •     如果一开始厄体技没有拒绝凡高,凡高就不是凡高了吧。心疼这个男人,也被文森特和泰奥的手足之情深深感动。感谢泰奥,感谢文森特。
  •     精神的丰碑,但却悲惨压抑的人生。
  •     下的那本质量太差了 不过还是了解很多
  •     被疯狂的向日葵所灼伤,对于艺术家只能说没有一个杰出的灵魂不疯狂
  •     想画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