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歷史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
ISBN:9789867174192
作者: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
页数:367頁页

内容概要

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Felipe Fernandez-Armesto)
知名歷史學者,共有十多本著作,已翻譯成二十二種語言,包括Civilizations、Millennium、Truth: A History和Columbus。他自一九八三年起在牛津大學現代史系擔任教職,也曾任荷蘭高等研究院院士、明尼蘇達大學聯合太平洋客座教授。他有關海洋與殖民史的著作,為他贏得不少榮譽,包括一九九七年英國國家海洋博物館的凱氏獎章和一九九九年的約翰.卡特.布朗獎章。
《紐約時報》說,評論者將他比擬為吉朋、湯恩比、布勞岱爾等歷史學大師以及傳奇美食作家布伊亞─薩瓦蘭。(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书籍目录

下载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f/8346545.html

作者简介

我吃,故我在
我們在餐桌上認識整個世界
盤中物透露了人類過去和現在的祕密
食物的故事不僅和烹飪有關,也與文化有關。作者追蹤回溯當前的食物趨勢從何而來,也探究人們的口味和焦慮。故事的核心為食物史上的八大革命,揭示了以前隱而未見的關連:
*開羅街頭小吃的源頭為什麼在印度?
*素食主義者和食人族有多麼相像?
*吃微波餐的家庭和史前的原始人有哪些共通點?
*小麥如何成為征服全球胃口的主食?
*蝸牛怎麼會是人類早期演化的焦點?

食物是文化的指標,食物的歷史就是人類的文明史。最重要的是,食物是普天下皆感興趣、無法抗拒的話題,因此《食物的歷史》始終是一本理直氣壯講述人類樂趣的書。

費南德茲─阿梅斯托宛如行家吃龍蝦,津津有味地剝殼,剝開了食物歷史上的神話。——《舊金山紀事報》

費南德茲─阿梅斯托替嚴肅的飲食寫作添加了人性與刺激,是傳奇美食作家布伊亞─薩瓦蘭之後的第一人。——《紐約時報書評》

一本充滿知識的歷史書,但絕不枯燥:作者的看法雖強烈,但讀來極為興然有味。——倫敦《金融時報》

具有高度的刺激與娛樂性……一本令人驚嘆的博學之書,許多趣味的內容讓人大開眼界。——《紐約時報》
(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食物的歷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有段时间,我迷上读逯耀东先生的文章,尤其是天南地北的写吃。那该是从多年前开始读夏元瑜文章时埋下的种子,每每在老盖仙谈北京的吃的文章里,感受到一种莫名的童趣。那明明是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毫不相关的,也找不到任何渊源,多少能结合在一起的是童年时父亲带了在屏东胜利路小吃摊上感受到北方口味的面食的种种趣味。多少年过去了,父亲早就没趣味再在外头用餐,而胜利路上头号称北方的小吃面食,也早不见操外省口音的老伯流连,就算口味,也早就是道地的「台湾味」了。后来是唐鲁孙先生的文章勾起我幼年时读夏元瑜时挂念着的老北平,早已经是政党轮替好一段时间之后的事了。突然政治不正确的夹杂着关于老北平的种种,纯粹是因为老觉得台湾味的美食吃得多了,越来越思念幼年时曾有的家乡味。父亲说家乡的吃食不算讲究,一大碗面已经是够惬意的了,加上大葱辣椒,已够称得上享受。从来就不觉得自己热爱美食,只要能吃饱,思来念去的大概也就那几种简单的食材通俗的料理。说什么出神入化的口味,对我而言实在构不成诱惑。食物与文化扯上关系,泰半是因为饮食代表在日常生活极为重要的一部份,不单只是满足口腹之欲,维持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各式各样的食物及料理方式也代表着文明的演进。吃只是个日常生活经常从事的动作,但「准备吃」这事上就具有相当特殊的文化意涵。怎么吃?吃什么?口味的形成与嗜好的培养,在在都呈现出不同文明的多元面向。于是当吃已经不是单纯的一组动作时,从食物的角度来理解历史,理解社会演进的脉络及历程,无异会是个充满乐趣的过程。 我在《食物的历史》的阅读过程中不断感受到饮食文化之所以动人,就在于饮食所代表的正是人类日常生活的演化史,从早期烹饪的发明到丰富食物内容的演化进程,人越来越清楚吃并不只是为了感受到「饱」,慢慢的也有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义与责任。从史学的角度来看,吃食所象征的从原初的生食、知道了火在烹调食物过程中的重要,开始有了熟食的观念,然后有越来越多可以吃的食物的种类,到进食过程中的仪节,慢慢由食物的取得容易与困难,区分出社会的阶层高低。这一连串的发展是对以食物为中心所发展出来的社会史,其中不单单是料理的技术,食材的保存,进食的仪式发展,社会阶层的形成,食物取得技术与交换,交通工具的发达带动食物的传播与交流,饮食观念的变化,养生之道的形成等等,这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历经了人类几百甚至数千年的漫长体会,终于形成丰富而多元的饮食文化,也有了更复杂繁琐的满足口欲之道。这自然令人联想到在所谓的高级餐厅里享受美食所必须注意的礼仪,在高贵的食材精致的料理及举手投足间行礼如仪的上菜程序及享用礼貌,一方面象征着外来文化如何影响并形塑新的饮食文化,另一方面则显示了不同社会阶层对饮食品味的呈现存在多大的差异。台湾最道地的小吃全是在路边摊不太重视卫生营养的状况下呈现的,那和必须西装礼服才能享有的西式餐点,存在着多大的差别,其背后的文化意涵当然值得玩味,更要紧的是,我们究竟能从其间察查出多少社会文化的线索?在《食物的历史》里未曾错过的是帝国主义文化霸权传播下对饮食文化的影响,但还是有不同文化之间始终存在的格格不入。美国粗犷的热狗文化就是跨文化饮食研究中极端的例子,而繁复的法国料理及用餐礼节同样也考验着不同文化的接受度。帝国主义的散播强加在饮食文化的影响上是显而易见的,不然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饮食习惯移转就不会重复的在历史中出现。而更令人感到好奇的是绕了那么一大圈,最终由于知识的精进及工业文明的反扑,越来越多人放弃繁复的料理过程而回复到最原始的生食或简单的烹调,以保有食物原初该有的营养,这似乎又是另一种历史的反讽了。当食物成为历史的主角,这才让人体会到饮食原来在生活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对不同的学者而言,食物所代表的是不同的研究取径,这也让我想起以前常悬念的北平味。如果能在吃之中多体会了什么,我肯定会放弃意识型态的纠葛,轻轻松松的让美味,彻底的征服我。
  •     2005 / 12 / 14我明白這聽來很陳腔濫調,但在觀看本書時還是忍不住得說:很少看到歷史學家的著作集淵博與有趣於一身!這簡直不像是歷史著作,倒像是辛辣的飲食文學或浩瀚的百科全書。幾乎所有你能想像到在歷史上值得一提的食物、烹飪、產地與文化,這本書都宛轉如意地囊括進去。可能一頁開頭他講到魚、裸麥、玉米或黑豬肉,下一段就進入愛國精神、權力、飢荒與戰爭,但是您不會覺得絲毫不快,因為作者又迅速端上茴香、烤派、巧克力與蘋果醬,這些段落一氣呵成,害我們不禁得仰頭思索是要囫圇吞書呢還是慢慢享受?這也難怪它會榮獲2003年國際烹飪專業協會最佳飲食寫作獎了。說罷本書作為飲食文學的優異性,我們再回過頭來談談這本書的歷史性。食物是人類基本生存條件之一,但它顯然不只具備讓人們果腹的功能。隨著歷史長河不斷潺湲,作者舉出飲食的八大革命,讓我們看清食物在人類演進史上到底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這些說來嚴肅,其實充滿趣味,可能你想不到人類第一批畜養的食物竟是蝸牛!而從自我對個別食物的排斥卻可看出我們心底最深處的歧視。至於栽植是破壞生態最嚴重的兇手,飲食的交流挑戰了自然的演化……一直到本文結語,作者預言下一場飲食革命就是顛覆既往的革命。這些說法或許不見得讓我們耳目一新,但在作者旁徵博引的舉證下,讀者將面對一場華麗的說服。市面上談論飲食的書何其多,但少有如此廣博的綜論型著作。讀完這本區區367頁的書,或可讓您有讀罷百科全書般的豐盛與價值。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不!习!惯!竖!排!版!搞得我没弄清书的逻辑构建,还是本来就不够出彩。。。。
  •     人生苦短,多吃點,多享受一些。
  •     为了找十八世纪的人吃什么,或任何的相关资料才看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