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与中国人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9
ISBN:9787800534980
作者:许烺光

内容概要

许烺光(Francis L.K.Hsu)简介
心理人类学开创者之一,美国人类学会会长(一九七八~一九七八)。 一九○九年出生於东北,一九三三年自上海沪江大学社会系毕业,一九四一年获英国伦敦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曾任职於北京协和医院、任教於国立云南大学(一九四一~一九四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九四四~一九四五)、康乃尔大学(一九四五~一九四七)、西北大学(一九四七~一九七九)。退休後转任旧金山大学多元文化教育中心,并参与旧金山州立大学及夏威夷大学研究工作。1999年12月15日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0 岁。 许氏一生游历甚广,著述丰富,目前台湾出版《许烺光著作集》(10卷)。

作者简介

本书的目的是对美国和中国两个社会的人的共同性做深入考察。作者首先考察了艺术(特别是绘画,文学和男女之间的行为模式),接着将这些个人性格特质与社会文化环境联系起来,讨论美国人和中国人在特定境况中的行为方式如何与两种民族文化模式相融合。最后探讨了两个社会。


 美国人与中国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本书字句不算难译,不过译者有十位之多,似未经好的统校、审读。鉴于出版时间较早(1989年),当时有些专用名词国人可能还不熟悉或缺乏好的译名,译得奇怪(如把Yippie译作“易比派”,索尔仁尼琴译作“苏尔森尼希恩”,傅满洲译成“胡满族”),但有些译误似乎说不过去:p.42:希亚在这次关于现代中国小说的讨论中:这里想必说的是夏志清,把他的姓Hsia译成了“希亚” p.104:他一直认为上帝或者撒旦•克劳斯(Santa Claus)不会总是容忍任何人去伤害他人:把圣诞老人译成“撒旦”,不免太过分了点 p.158:明朝时的大丞相张居正,被称作张长林,长林是他在湖北省的老家的地名。……袁世凯,被称作袁香城:这里的三处错是缺乏常识的结果——明代没有丞相一职,当是“大学士”,张居正是被称为“张江陵”,袁世凯则是“袁项城”;既然说是地名,中国又哪里有“长林”、“香城”这样的地名p.182:著名的法学家和外交家威灵顿•顾;p.183:顾不是没有号,只是因为他的号叫绍诚,与总理的名字有同字:威灵顿·顾就是顾维钧,这个故事里的“号”应该是他的“字”,顾字少川,恰好与唐绍仪一样p.185:[韩愈]被贬到南方的一个港口城市汕头:应是潮州,唐朝时还没有汕头这么一个城市 p.214:古老中国谚语:窃针为贼,窃国为君:按:应作“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p.236:最著名的一篇题为《木兰救母》。木兰的母亲……:这里无疑应是“目连”,是音译出错,但也可见许烺光本人原先的拼法也不无问题,严格地说,“目连”英文当作Maudgalyayana,如果他这么写,就不可能译成“木兰”了p.258:梵语的教本,由所谓马哈亚那主义传播;而巴利语的教本则成为哈那亚那主义:按这里的两个“主义”,其实即大乘佛教、小乘佛教 p.270:美国印第安人的鹅舞崇拜和十八世纪震撼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是19世纪的,而所谓“鹅舞崇拜”,实在错得离谱,那想来应是Ghost dance,大概因为ghost与“鹅”的英文goose相近而误?p.270:远东的传统宗教在美国的传播,这不仅包括禅宗和赫尔•克瑞沙拉,还包括许多其它的宗教:这里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赫尔·克瑞沙拉应即Hare Krishna p.330:根据尼达姆的说法:“直到17世纪中期,欧洲和中国的科学理论大致处于同一水平。”这里提到的“尼达姆”,显然是Joseph Needham,李约瑟 p.335:《古列弗旅行记》:通常是译作“格列佛游记”的 p.337:有一位乐师,一天正在幽深的谷底弹奏琵琶:这个故事讲的应是伯牙子期的故事,然而这样的译法则导致一个时代错乱的问题,因为故事背景的春秋时代,琵琶还未传入中国;猜想原文或许是Chinese lute,这里应该是要译作古琴的。同页下文又提到“一位未婚的秀才住宿在一客店里,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他弹起了琵琶,美妙的音乐打动了一位年轻寡妇的心,后来两人就私奔了”,这个故事显然是司马相如、卓文君之事,“琵琶”也应是古琴,当然司马相如也不是秀才,据《史记》所载,他也不是在客店里弹琴的,不过这似乎是作者的错误。p.342:中国传统自发的非亲属组织屈指可数,有“收捡字纸会”、“免费发送棺材会”和“戒酒者协会”:这里的第一个组织,显然是“惜字会”,后两个我也挠头想不出……p.344:[朱载堉]他是朱厚环(音译)的儿子:应作“朱厚烷” p.344:1964年在台湾台北的一个分区……库丁(音译):这个“库丁”应作“古亭”,是台北的一个区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每块土地上的人们都有集体无意识
  •     听说尼克松来中国时看的。
  •     蛮不错的一本比较文化模式的学术书,和3C一样的套路,但是比3C比较的更全面。
  •     太老了,文化早已经发展上路了
  •     这书很经典啊,可惜绝版了~
  •     世界变化很快。如今好一部分中国人或许更像书中所写的美国人,但前人的文化依旧在他们身上打下了一些烙印。阅读这样的书,能使人从过于现实的现实中抽离出来,把位置放远一点,知道了过去,才能了解现在,才能知道未来。中译本删去了三章和结论部分,我看过英文原文之后,恐怕并不只是因为有敏感文字,比如“美国人的缺陷”一章,从完整理解作者意思的角度看,完全应该保留。或许八十年代,终究还是一个妄自菲薄的年代吧。
  •     : C915
  •     作者是旅美的华裔人类学家,这是一本很重要的、以人类学的观点来讲述文化差异的书。翻译不太好!
  •     在不了解人类学之前最好大家都不要结婚生孩子。可能因为是老书,总是停留在对现象的概括,没有什么新观点的提出。更解释不了为什么产生这些现象。读后有些失望。
  •     对政府的两种态度:1 政府的权威;2 距离与认同:中国人对政府的态度是敬而远之,美国人对政府的态度是通过平等和认同来控制它
  •     当年代纪录片看
  •     希望能找到原版再重新读一遍,中文版翻译不好读得特别蛋疼;当然关于社会的有些描述也已经完全过时了
  •     赞
  •     论宗教这一章非常精彩,堪与杨庆堃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相比,值得一读再读。
  •     人际关系的分析很有启发性,但主要考察49年之前的中国,目前看来有点过时,有些地方夸大了心理的作用。 另,翻译似乎有点小问题。
  •     作者应该是个老派中国学者,对本土文化还是挺回护的。有关阶级这一段中国的部分得全部更新了,对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的预料有误,过去中国人是依靠血缘关系而存在的,将来会怎么样呢?
  •     有些内容和观点,需要更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