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尔和吉姆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9
ISBN:9787805675855
作者:亨利-皮埃尔·罗什
页数:251页

内容概要

亨利-皮埃尔·罗什生于1879年,他喜爱文学、绘画、旅游,爱好广泛,生活基础雄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过报社记者,后又任法国驻华盛顿高级专员公署的随员,并在美国、英国、德国以及远东居住过多年。
作者在七十四岁那年写下了这本《儒尔与吉姆》,随后又写了《两个英国女人和欧洲大陆》。他于一九五七年病故,享年八十岁。

作者简介

儒尔和吉姆是两个作家,亦是莫逆之交,儒尔和女画家卡特原本是一对夫妻并已有两个女儿,后来卡特又爱上吉姆,儒尔同意离婚,并帮助他俩办结婚手续。卡特同吉姆出现感情罅隙后,又同儒尔结婚,但卡特还是挺喜欢吉姆,仍和他行夫妻之实,儒尔与她基本上只是形式上的夫妻,但儒尔与她偶尔也有露水之情。这期间,三个人连同两个女儿及卡特的挚友玛蒂尔德共六人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有点儿像原始部落群婚的生活方式。


 儒尔和吉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虽然是法文翻译过来的,仍然让我忍不住看了多遍.强烈的感受到吉姆和卡特之间如海啸一般的爱情,儒尔和吉姆之间平静质朴的友情,有一点点张爱玲写《半生缘》时的感觉。恨自己为什么不学法语呢
  •     手头是一张附有Glenn Kenny评论版的片子。这位老同志很认真,事先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背景八卦,技术分析,符号开释,介绍片中Jeanne Moreau烧情书的巴黎公寓的实际地址,三位主要演员后来人生的戏,特吕弗和Moreau勾搭的开始(甚至!),电影原著Henri Pierre Roche小说中女主角的原型观影后给特吕弗和珍摩露的信他也找出来念念。对此片比较有份量的几个评论(有褒有贬,有个评论家说这片子每年至少看一遍:)他也让助手找来,在影片比较松的地方,比如开头三人去南部度假寻宝时读一遍,语速很快(该评论版没有字幕,和不少法国片一样,该片的中文字幕简直到了扰乱视听的程度),所以又想听评论又想兼顾优美画面是蛮累的事儿。这么好看的电影,让我做评论(如果啊)的话,我也会去做案头的。我得出一个结论,看评论版和看电影作品本身完全是两回事儿。听评论时(尤其是那种无字幕的)就一心注重评论,反正片子你也看熟了或以后会看熟的,不必一心两顾。其实是老生常谈:阐释和反对阐释。与其说该片是本世纪最伟大的三角恋作品(a trois),不如说是一个优美残酷的偏执型神经质和性倒错的典型案例分析。儒尔在爱情游戏中受点虐都愿意;吉姆是不能拥有的欲望的对象,不能为了这个唯一而放弃爱的探险和新的经历;而凯瑟琳呢,像个变幻无常的女王,得不到的人儿激起了她疯狂的占有欲。(这段掉书袋不看也罢) 齐泽克在《幻想的瘟疫》中讲到“偏执型神经质” 和 “ 歇斯底里症” 的区别时讲,后者在古代就为人所知,而前者是典型的现代病:“在父性权威衰落的现代背景中(参见凯瑟琳跳入塞纳河前,祖和占关于处女,关于婚姻忠贞的对话,凯瑟琳抿嘴冷笑),受压抑的进攻性(参见凯瑟琳提到婚后祖的母亲不接受她,把她伤到肝肠寸断,她当时就报复性得找了个老情人)以偏执型神经质的面目出现。”饰演吉姆的Henri Serre富有典型的法国知识分子气质,我很喜欢的凯瑟琳和吉姆在林中散步长谈到天亮一场中,Henri Serre的声音像天鹅绒般让人安静(当时凯瑟琳和儒尔的婚姻状态已让她躁乱不安),抚慰人紧张的神经和一颗无法放下的心。与其讲是爱,这个电影让我最心动的是友谊——战争,死亡,欲望都隔不断的友谊。Jeanne Moreau曾经肯定是美的,面部线条从各个角度看都很生动。电影开头女扮男装一场压帽沿一幕简直帅呆了。但出演这个电影时的她黑眼圈太明显,皱纹开始爬上来,对角色年龄二三十的女子来说,她显大了十多岁!这个片子可能因为反复看了不少遍,有一次骑车去图书馆的路上,我哼起了片中的主题歌,《le tourbillon》。我们相识,我们重新相识,我们分离,我们失落,我们爱火重燃,Chaqu'un pour soi,oh, la la la……,这种旋律简单灵动,歌词齐整叠韵的法国传统歌曲,我称之为“欢乐忧伤的小调”。凯瑟琳女扮男那场实在太经典,三个人在火车站天桥赛跑一段。侧影,欢笑,耍赖,喘息,身段轻盈的凯瑟琳(没有bra)无疑让Jeanne Moreau在电影史成千上万的美女中跳出来。听听儒尔的宣言吧:凯瑟琳从来不是最美的,也不是最智慧的,但她是最女人的,la femme fatale!由于对电影已经熟悉到一定程度,所以看小说可以看出编导是怎样在小说纷繁多线的关系中去芜存菁,把精彩的各位女性人物描写都集中到卡特身上(电影中叫凯瑟琳)。虽然张冠李戴的不少,但电影很好地抓住了小说的精粹:一战前后,欧洲,主要是巴黎的有闲艺术家的自由生活状态,开放的性关系。不足之处是,可能小说作者自己广泛游历欧洲,所以小说频繁在希腊,意大利,丹麦,德法的各个角落转。这些铺得太广的地点,或说舞台,并没有给情节推动或人物刻画带来太大帮助。除了威尼斯一场,两人的矛盾激化,伤心地。还是电影改编后,烘托人物的背景显得集中有力。主要在巴黎,德国的家,海边一场(也可节省电影成本哦:)。在小说中更可以发现,女主角卡特是个很好的病例研究对象。在小说最后,清醒后的吉姆在考虑和谁要一个孩子时,他也意识到和神经质的“希腊雕像”卡特生个孩子就等于害了孩子。而正是这个决定把吉姆和卡特推上了不归路。电影的旁白,对话口吻完全是小说口吻,也就是小说作者74岁时写出的历经世事,平静,淡而有味的口吻。
  •     这本书是亨利在七十四岁的时候写的,作为一个经历风雨看透尘世的老人,他把人生中的性、情、爱用最平实的文字刻画的淋漓尽致。春上村树的《挪威的森林》讲述的也是三个人友情和爱情的故事,但是他是一种青春成长过程中无尽迷惘和惆怅。《儒尔和吉姆》亦不同于张爱玲的小说里对人性丑陋的讽刺和对情爱朦胧诗意的怅惘,他更为现实深刻也更为大气感悟。现在越发喜欢西方文学的直率豁达,相对东方文学的晦涩朦胧,他们对爱恨情仇刻画的更为酣畅淋漓。极致的爱亨利想要表达的是一种爱的极致,是超越生死、超越时光的永恒。这有别于真爱,真爱可以是单方面的,可以一个人是一百度而另一个人是零度。有一本小说里写到真爱的意义:要把别人的幸福放到你自己幸福的前面。儒尔属于这样的人,他爱卡特但为了她的幸福,他无数次的忍让和后退,尽管卡特几乎每年夏天都会在他的朋友里找到一个情人。而爱的极致是两个人的,像卡特和吉姆一样,两个人一分钟前可以同时是零度,也许一分钟后就是一百度。她们一起散步、一起度假、一起赤裸着身子在沙滩上追逐、一起在孤岛上建筑着自己的诺亚方舟、一起向往着两个人爱的结晶。这种爱才是最美妙的爱,是两个相似的人在一起分享着和感悟着人生的每一刻。也许一切总将过去,可是这重要吗?泰戈尔曾说过:不要因为结束而哭泣,微笑吧,为你的曾经拥有。没有失去,谁又能感悟到爱的至高境界?当失去后,过往美好的点点滴滴在脑海里不停的回放。这时你遗憾的可能不是失去,而是没有珍惜在一起的分分秒秒,而是在生死别离时无法当面说一个爱字。看完这本书时我想到了一句话:当时间的巨浪让人类沉没于海底,只有极致的爱才可以像水晶般永恒,这是人类对生死的超脱。肉体与灵魂的弱点如果极致的爱是对生死的超脱,那么肉体和灵魂的弱点注定就是人的宿命。卡特浪漫野性,具有冒险精神,这是吸引无数男人的利器,但同时这也是让吉姆无法接受的缺陷。正像一本小说里所讲的故事:在海上,一个女人因为心中对邻船感到好奇,便真的跳下海去游到那条船上去了。也许这就是她探索世界的方式。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在心中没有爱的信念之前,仅仅用道德和理智去抵制诱惑是没有说服力的。然而卡特在拥有了挚爱(吉姆)之后,还是由于报复和不平衡的心理去出轨,这样一次次的动摇着她们爱的根基。吉姆热情、风趣,仪表堂堂,颇受各路女人的欢迎,因为爱的信念他可以抵制各种诱惑,可是他无法忘却对吉尔贝特的承诺,那个对他无欲无求的女人,让他像鱼儿在水中一样自由的呼吸。书里几乎没有对任何性爱场面的描写,但对性爱的感悟却是至深。极致的爱也需要性的极致,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性是不平衡的,就如同书中麦克林娜和杰克的爱情,她们尽管非常相爱,但是杰克身体虚弱,当他们互相有欲望时却不能结合。正如书中说到,男人们是他们太太美丽姿色所燃起的烈火中的一把干柴。吉姆也不可能同卡特日夜如胶如漆的在一起一连几个月,这样不但会造成他身体的虚弱,同时也会引起他不由自主的退缩,这必然会导致他们相互之间常常出现不快之事。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爱屋及乌吧。对于特吕弗的“祖与占”,我总要说服自己别再看了,你想干嘛?小说中更多的是吉姆跟卡特的爱情,以及卡特为了获得平衡实施的种种报复。而电影里我迷恋的是祖与占的友谊,还有祖对卡特的爱情,那是可以放下所有原则的友谊和爱情啊!谢谢motown同学送的书。
  •     sddsd
  •     I565.45/L985/:1
  •     还是电影经典。特吕弗的改编能力强大。
  •     三股线,彼此纠缠,拉扯,分离……最后打了个结结实实的死结。
  •     这一次他们又重复做了一次,但两个人的感觉却像死囚犯一样
  •     09.1004 封面不一样. 文字异常平直.
  •     原来爱情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内疚,却像橡树般长大了。
  •     情节不错
  •     不是我的那杯茶,中期图书馆扫荡读物
  •     差极了
  •     HY
  •     读完原著小说更确定了特吕弗大作的成功。。
  •     三个有病的小伙伴...
  •     难得看见如此简洁明快的法国小说,一点都不啰嗦。也有可能和作者的年纪有关,大了就不会写喘不上气的长句子了。法国人的感情很是奇特,也很腻歪。纵然我对这个故事一点都不感冒,还是为祖与占的友情毋宁说是基情暗自称奇。至于卡特,其实这样的女性并不少见,无法控制自己欲望的人,我一向无好感。特吕弗的电影,只中意四百击一个。腻歪的导演拍腻歪的故事,绝配。
  •     电影珠玉在前,回看小说,则觉得电影改编的非常好,让那莫罗的脸始终可以代入到卡特的角色中,甚至连音乐都不自然地从脑子里过。说白了,就是“来啊,互相伤害”的故事,用爱情构建生活,始终是伤,而且角逐太多,很怕失衡,所以最后儒尔得到了继续的生命和孩子,是他,懂得放手才有获得。难得看到这样节奏明快的法国小说,读下来,一点磕磕绊绊都没有,顺畅极了。居然都不记得最后开车到河里的悲剧结尾,为卡特那种魔鬼式的爱情而深度伤感。
  •     多暗涌,少起伏。
  •     书好看 电影也好看
  •     GOOD
  •     书比电影坦诚,电影更美更清新,书是写自己的故事,不虚饰。共同点是都是从男主角角度看那女主角,两男都太弱,不足以和那强有力和有激情的女人对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