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全三册)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年4月第1版
ISBN:9787806119174
作者:显克维奇
页数:1795页

内容概要

亨利克·显克维奇,波兰作家。1883年,显克维奇开始转向历史小说的创作。他连续发表了描写波兰17世纪历史事件的三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骑士》。三部曲在读者中引起了巨大的反映。瑞典著名学者奥·威尔森高度评价说:"直到显克维奇,波兰史诗才真正绽放出绚丽的花朵。"继三部曲之后,显克维奇又发表了著名的历史小说《你住何处去》(1896)和《十字军骑十》(1900)。《十字军骑士》描写了15世纪初为波兰人民反抗十字军骑士团侵略和英勇斗争。《你往何处去》则被誉为"反映古罗马社会的杰作"和"真正的基督教史诗"而风靡欧美文坛,是19世纪发行超过百万册的少数小说之一。 1905年,"因为他作为一个历史小说的显著功绩",显克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简介

《洪流》是波兰作家亨利克·显克维奇的鸿篇巨著——历史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家以1655至1659年波兰抗击瑞典入侵的历史为题材,展示出一幅幅兵连祸结、雨骤风狂的时代画卷。三部曲的第一部《火与剑》,描写的是1648至1651年间,乌克兰贵族赫麦尔尼茨基勾结克里木汗国,发动哥萨克叛乱,在当时波兰的东部疆域进行的一场既是内战,又是外战的血雨腥风的战争。《火与剑》于1884年在华沙首次出版了单行本,它的第一个直接由波兰文原著翻译的中文译本已由花山文艺出版社于1997年奉献给广大中国读者(译者:易丽君、袁汉铬)。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伏沃迪约夫斯基骑士》(又译《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 于1888年在华沙出版,作品以1668至1673年波兰—土耳其战争为历史背景,集中再现了前两部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之一——小个子骑士伏沃迪约夫斯基 ——保卫共和国南部边城卡缅涅茨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三部曲以其宏伟的规模,磅礴的气势,如诗如画的壮丽场景,一波三折、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的人物肖像画廊,而进入世界文学经典的宝库。1905年瑞典文学院为表彰显克维奇“作为一个历史小说家的显著功绩和对史诗般叙事艺术的杰出贡献”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魏尔生在授奖辞中曾用大量篇幅对三部曲作了中肯的分析和高度的评价,指出显克维奇在历史小说创作中取得的成就“既巍峨高大,又浩瀚广阔”;特别强调“他的史诗风格更是达到了艺术上绝对完美的地步。他那种有着强烈的总体效果和带有相对独立性插曲的史诗风格,还由于它那朴素而引人注目的隐喻而别具一格”;称赞三部曲大量出色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举例说像扎格沃巴“这样的人物将永远在世界文学的那些不朽的喜剧性格画廊中占有一席之地。他完全是一个独创性的人物”。
17世纪中叶是波兰贵族共和国由极盛走向衰亡的转折时期。早在1386年波兰和立陶宛就已实现了王朝联合,1569年又正式合并成一个国家,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成为波兰领土的组成部分。16世纪下半叶,在因弗兰蒂(包括今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一部分,在俄语中称立沃尼亚)战争中,波兰战胜俄国,因弗兰蒂归波兰所有。到了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侵略从东部威胁着
波兰的安全;土耳其以巴尔干半岛为据点,不断向北扩张,在藩属克里木汗国的配合下,不断侵犯乌克兰,袭扰乌克兰共共和国的南疆;妄图建立统治波罗的海霸权的瑞典对因弗兰蒂和位于维斯瓦河出海口的王国普鲁士垂涎三尺;1618年波兰藩属公国普鲁士的政权落入勃兰登堡霍亨索伦家庭的手中,变幻无常、见风转舵的选帝侯竭力要摆脱对波兰的依附关系,并最终于1657年达到了目的,成为独立公国。
而对如此凶险的国际形势,波兰却缺乏足够的警觉,也未能及时对社会体制上存在的弊端进行必要的改革,以致演绎出一段惨痛的历史。波兰国内推行的劳役制庄园经济经过16世纪的大发展,到了17世纪中叶进入危机阶段,广大农奴和贵族领主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乌克兰大贵族庄园的逃奴形成了第聂伯河蜂屯蚁聚的哥萨克,只要有人登高一呼,他们就会揭竿而起,爆发像《火与剑》中所描写的那种“哥萨克战争”。欧洲罕见的波兰贵族民主制的弊端日趋明显,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成了贵族文明的基本准则,君权神授在当时的欧洲是天经地义和不可置疑的,但在波兰却遭到了挑战,他们的国王是由贵族自由选举的。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没有议会的批准,国王不仅不能发布征兵令,就连最普通的奖惩诏书也不能生效。而由豪门贵族控制的议会,实行的是自由否决权,议会中的各种提案如有一票反对,便不能通过。这样便逐渐形成了全国性的无政府状态,致使国库日益空虚,兵力不足,故而每次大战爆发时,波兰都是处于劣势。但当时的波兰毕竟是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一旦贵族骑士等级能以国事为重奋起一搏,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对任何强大的敌人还都能战而胜之,只是连年战乱大大削弱了波兰的国力,降低了波兰的国际地位,共和国从此开始走下坡路。如此又挨过了一百多年,到了18世纪末,在一切改革措施均遭失败之后,波兰终于没有逃脱被列强瓜分的命运,堂堂的波兰共和国终于从欧洲的政治地图上消失。在三部曲出版时,波兰人民已在外国奴役中度过了将近一百年。


 洪流(全三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如果注定失败,那么坚持是否依然有意义?如果放弃,是否能在荣华富贵之后忘记人生的艰难?当我在高中时,热泪盈眶的看完这本书后,荡气回肠的感动一直在心头萦绕可以说这是一本改变我的一生的书,他在我曾经最迷茫的时候给我一盏明灯只有坚持的人才能创造奇迹再看看这本书,重温下那个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让良知来逆转命运的悲壮
  •     大概90年,在学校的图书馆无意中借到这本书的上册,可能是刚接触国外小说的原因,对于地名和人名,总是记不住,前面几章看了几次都是看不下去,直到暑假,回到家,无聊中终于看下去了(这种情况也发生在看《红楼梦》时)。只要熬过了前面几章,就开始慢慢的发现书的精彩,到后面简直是爱不释手,可惜只有上册,放完假回到学校,马上去图书馆,可是怎么找都找不到中下册,到新华书店也只找到上册,心里一直牵挂着。以后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当地的书店寻找这套书,可每每都是徒劳。直到2000年秋的一天,在湖北沙市,走在一条林荫小道上,刚好路边有个旧书摊,便走近去看看,突然,我的心猛地跳了一下,眼睛直直的看着——我居然在这里看到了《洪流》!上中下三册!我强忍住激动,马上冲上去,把它拿到手上,书虽然是旧的,但装订的还很好,翻了几页,安德烈·克密达、奥仑卡的形象又浮现在心头:“奥仑卡!奥仑卡!”克密达大声的叫着,转身冲出姑娘的房门,大踏步走向院子里的战马,一下跃上,鞭打着马冲出大门,他没有发现身后姑娘的泪眼。卫兵们赶紧收拾东西,骑马跟上。狂风呼呼的吹打着克密达的脸,他知道,在这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也许是今生今世,他是再也见不着他的奥仑卡了,身后的房子越来越远,等到克密达回过头的时候,房子已经是看不见了。“克密达呀……”奥仑卡心里低低的叫着,双眼凝望着前面的圣母像:“万能的主啊,你替我选择。”可主又怎能替奥仑卡选择?我心中狂喜,赶紧付钱买下。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一直沉浸在波澜壮阔的波兰卫国战争中。显克微支的卫国战争三部曲,看了《洪流》和《火与剑》,最后一部《潘·米海依尔》一直找不到,甚是遗憾。
  •     亨·显克维奇(Henryk Sienkiewicz 1846-1916)是鲁迅最早介绍到中国来的波兰作家,我国读者大多熟悉他的《你往何处去》和《十字军骑士》,事实上他在 1883-1888年间创作的《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骑士》三部曲同样广受赞誉。1905年瑞典文学院为表彰显克维奇“作为一个历史小说家的显著功绩和对史诗般叙事艺术的杰出贡献”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时,就对他的三部曲作了高度的评价。由于波兰语属于“小语种”,译者通常是通过“转译”的方式向中国读者介绍波兰的文学作品,但是近年来这一情况得以改变,从波兰文本直接翻译过来的作品逐渐增多。2001年4月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洪流》就是由易丽君、袁汉镕两位译者直接从波兰原著译出的,他们共同翻译的《火与剑》已于1997年由同一出版社出版。两位译者在建国初期都曾求学于波兰,回国后长年从事波兰语的教学和波兰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为向我国介绍波兰文学做出了杰出贡献。显克维奇具有“波兰语言大师”之称,因此翻译他的历史小说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译者既要了解波兰的历史文化,又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但是我相信凡读过《洪流》新译本的读者都不会为此而失望。展卷阅读,随时都会为传奇生动、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激动不已,为舍生取义、血染疆场的英雄行为而胸襟震撼,为清新壮丽、神奇幻化的景色异象流连陶醉;掩卷凝思,又会发现那些变幻莫测、胜负难料的战斗场面清晰可见,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历历在目,那些素朴新颖、形象生动的隐喻记忆犹新。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作者精妙的文笔和译者深厚的功底。19世纪80年代,波兰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加之沙俄和普鲁士在其占领的波兰地区推行同化政策,民族压迫加重,显克维奇希望探索一条既能使全国人民团结对敌,又能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减轻人民痛苦的道路,于是他抚今追昔,开始了历史小说的创作。在《洪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到作者渴望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来唤醒民众,复兴波兰民族,重振昔日雄风的爱国热情。1655年野心勃勃的瑞典趁波兰军队与沙俄苦战之际大举入侵,连天的烽火吞噬了辽阔的土地,从此与宁静清幽的月光相辉映的是大地上血色的战火。丧失国土的波兰人民组成爱国同盟与侵略者和卖国贼展开了艰苦的战斗。应当说这部小说比《火与剑》更忠实于历史,对波兰农民的贬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波兰全民族各阶层爱国激情的高度颂扬。刻画性格复杂迥异的人物形象是这部小说在艺术上最为成功之处。波兰国王宽厚仁慈、善于用人;瑞典国王勇敢机智、治军有方。奢侈糜费的卢博米尔斯基元帅骄横傲慢;正直忠诚的伏沃迪约夫斯基骑士豪勇多情。还有那个喜剧色彩浓厚的扎格沃巴爵爷,喜欢吹嘘炫耀,但是既能像阿喀琉斯一样骁勇异常,又能像奥德修斯一样以智克敌。即使是卖国贼拉吉维尔兄弟也各具特色,一个骄矜自负,野心勃勃,最终众叛亲离,凄凉而终,一个外表文质彬彬,雍容华贵,实际野性十足,飞扬跋扈。而女主人公奥伦卡又与聪明伶俐,甜美妩媚的阿露霞不同,在她身体里流淌的是骑士的血液,眉峰间显示的是不屈的意志,双眸中迸射的是智慧和庄重。诚然,作者着力刻画的还是主人公安德热伊·克密奇茨。他早年桀骜不驯,恣意妄为,凭血性之勇带领一群亡命之徒浴血奋战,虽屡立奇功却也伤及无辜。他出于对朋友的侠义,以火与剑毁灭了布特雷姆家族的庄园,成为通缉犯,而后又听信了拉吉维尔的歪理邪说和甜言蜜语,甘愿为其卖命。但是当他得知他们的卖国行径之后,便怀着对祖国蒙尘的一腔愁绪和一种不惜流血牺牲也要建功立业的炽热愿望,更名换姓,穿越被敌人占领的波兰土地去投奔国王,一路上目睹种种悲惨绝望的景象,终于在一个秋日柔和的曙光中望到了光华灿烂的光明山教堂。从此,无论是在鼓舞人心的圣地保卫战中,还是在勤王护驾的队伍中,抑或是在收复国土保卫祖国的疆场上,克密奇茨都置生死于度外,冲杀在前,渴望用鲜血使清白的名声与自己的姓氏同在。早年的那个豪迈狂放的克密奇茨在经历了皮鞭的抽打,马蹄的践踏,刀剑的砍斫,炮火的轰炸之后,磨练了肉体更磨练了意志,成为威武刚毅,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英雄巴比尼奇。他从沉沦和罪愆中站立起来,不是靠教堂中的忏悔和动听的言辞来乞求宽恕,而是靠在战场上的拼杀和流淌的鲜血来洗涤罪咎。在克密奇茨忏悔赎罪的同时,波兰民族也在觉醒成熟。民族的放纵和轻率一度使国土遭受侵略者的蹂躏,但是上帝和祖国永远是波兰人民的两大精神支柱。在历史上,光明山保卫战的胜利是个奇迹,它给波兰人民带来了希望,从而使入侵者认识到靠信仰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作者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对这一保卫战作了精彩的描写。留在要塞中的修士、贵族、士兵、农民、妇女、儿童,甚至是老乞婆都勇敢地投入到保卫圣女的战斗中。在炮火和硝烟里,从教堂塔楼上流泻下来的和谐的圣歌甚至压倒了火炮的轰鸣,宛如月光拨开乌云射下一缕清辉,照耀着在火与铁的狂飙巨浪中奋战的圣地保卫者们。不久,圣地的抗战犹如星星之火迅速在波兰形成燎原之势,在被尊为波兰女王的圣母玛利亚的号召下,各地组成爱国同盟,甚至农奴都拿起武器投入到挣脱瑞典枷锁的战斗中。波兰民族决心洗刷自身的污迹和腐败,激浊扬清,踏上新的征程,开创光辉灿烂的生活。正如小说中描写的:“整个天空给璀璨的晚霞染得殷红,光彩夺目,从血染的疆场升腾起虔诚的圣歌,飞向那辉映着万顷红霞的傍晚的天宇。”读《洪流》,恰如聆听肖邦的钢琴曲,这里既有小夜曲中清幽的月光,凝神的沉思,忧郁的心绪以及炽热的爱情表白,也有《革命练习曲》中愤怒的呼声,沸腾的热血,坚定的信念以及英雄性的激越慷慨。事实上,《洪流》本身就是由圣洁宁静的月色和充满激情的霞光共同谱写的、以虔诚的信仰和深切的爱国之情为主题的美妙乐章。音乐可以没有国界,而语言却不行。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重要的今天,中国读者可以从这部译作中了解到波兰宏伟的历史风貌和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不能不说是件益事。而激动之余也不能不由衷赞叹,译者能够用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语言文字传译出波兰民族深厚的文化精神,其本身就是一次成功的交流。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迷人
  •     波兰三部曲,个人以为这部最佳,第一是史实背景的跌宕起伏,是大杯具之后的大反攻,第二男主的桀骜个性和其他人物的刻画细腻生动,不脸谱化,最后大团圆结局喜闻乐见哼哼哈嘿
  •     其实认为此书并不如第一部,但是仍然很好。
  •     心疼万年备胎小黄蜂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