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隆寺》书评

出版社:馬可孛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6-11
ISBN:9789867247391
作者:西岡常一,宮上茂隆,穂積和夫
页数:104页

巧构奇筑

法隆寺是世界上保存至今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作者是从镰仓时代就负责法隆寺维修的家族工匠世家出身。从童年起开始在法隆寺接受工匠教育,后来在昭和时期负责了20年的法隆寺大修。可以说是法隆寺建筑最权威的作者。这本书重点讲述的是法隆寺的建筑,它是如何一步步的建成的过程,对于壁画雕塑等艺术涉猎甚少。和一般建筑书不同的是,它用绘图的方式,将构建法隆寺的一步步过程抽丝剥茧形象的画出来,让我等外行也能直观的了解这复杂的建筑如何构建完成的。更可贵的是,作者十分耐心的讲解了建构过程的每一步,甚至包括如何上山伐木、如何烧砖制作各类瓦片的过程,都娓娓道来,一点不觉枯燥。1、 中国唐建筑看起来出檐很深,原因在于1) 由于屋檐向外翘起,一旦被风吹走,缺乏重力保护的建筑很容易吹垮。本来沉重的屋顶,要将屋檐做的超出墙壁之外很多是很困难的,因为缘木承受不住重力,很容易前段下垂。2) 斗拱向外延伸,支撑上面的掾木;3) 上下两层缘木,上层比下层还要出檐更多,造成屋檐探出屋体的效果;4) 中国建筑的重力是层层下传,并逐渐向内收敛。从上层的屋檐缘木经过支撑其的出梁,下传压力到下层屋檐缘木,然后向下经过斗拱,传递到柱子,再到最下面的基石。而内侧柱则承受上层内侧的檐体的压力。利用杠杆原理将屋顶的力量逐层分解。5) 由下层屋檐缘木和斗拱上的力拱木构建的三角形,也起到了稳定支撑的作用。2、 日本建筑的风格转变1) 在中国建筑传入日本之前,日本古代建造房屋十分简单,将柱子埋在土里,上面用木板或稻草作为屋顶,这种房屋不能坚固耐久,屋顶的重量会逐渐压塌下层结构。但至今日本的伊势神宫,仍然采用这种方式建造,其代价是每二十年不得不重建一次,一直至今。2) 六世纪因为佛教的流传和中国寺院建筑的引入,使得日本的建筑改为中国式样。中国屋顶采用瓦片和泥土,为了支撑这些重量,建材必须复杂且多,而且要先打台基夯土巩固基础。现在保留在法隆寺的“玉虫厨子”的样式,就是更为古老的中国建筑的风格;3) 在大化改新之前(唐玄宗年代),日本吸收中国的建筑,更多的是通过雇佣百济的工匠,间接的引入中国建筑技术,可以说高丽百济工匠是日本早期佛教建筑的建造者,最早的佛寺是飞鸟寺,保存至今的是法隆寺;法隆寺建造者使用的是高丽尺,而非唐尺;4) 大化改新之后,随着中日恢复邦交,遣唐使大规模派遣,大量中国工匠和技术直接传入日本,使得日本建造了一批新型的唐代风格建筑,如东大寺、药师寺、唐招提寺等;成为后来日本佛寺的基本样式;5) 早期日本学习唐代建筑,一样在台基上打夯土层,后来发现日本潮湿容易坚实的土地无需如此,在奈良时代之后就很少用了;3、 法隆寺的历史1) 法隆寺最早建立在公元605年(隋代),圣德太子在位期间,当时的日本尚未统一,太子将首都迁至斑鸠之地,建立了斑鸠寺(后称法隆寺);该寺在现在法隆寺的南部;2) 公元670年,法隆寺被火烧毁;3) 公元天武天皇即位后,开始了法隆寺的重建,重建地点至于原寺的北侧,且将原来的南堂北塔的格局,改变为东堂西塔的格局;这是基于地形考虑;4、 法隆寺的特色1) 支撑屋顶的组件使用云型斗拱,这个造型在玉虫厨子上也可见,目前尚未在后来朝鲜中国的建筑看到实例;2) 为了能让法隆寺金堂内四面壁画(遣唐使带回的唐代壁画)更好的呈现,通常东西侧的门会开在偏南位置,但金堂的东西门开在偏北,方便从正面可以看到壁画。另外,为了能看到北面的壁画,没有砌内阵的隔墙,从而使金堂内部全部作为内阵使用。5、 金堂的建设1) 在每根柱子下面,要建立台基高出地面,并在台基上嵌入基石,这些基石是烧毁的金堂的遗物;2) 山中采伐的木头,要用墨线画出形状和尺寸。柱子中间微凸,上下较细。圆柱在切割是先将材料改为八角形断面,然后再用斧子削去八角变成16面,最后再用刨子削成圆柱;3) 柱子中间微凸,是要上下方缩小,以便和上下面的组件协调,这在中国古代甚至希腊都可以找到例子;4) 在柱子上面,横向是额枋,额枋上面是斗拱,金堂采用云型斗拱,向外突出很多,这样可以使得屋檐向外延伸。5) 在中国,为了追求结构合理性,屋顶四角的缘木呈扇形排列,但法隆寺则为平行排列;6) 结构建好后,屋体墙壁先搭建密密麻麻交错的藤条墙体,然后在其中塞入混有稻草的泥巴,然后再打磨平整成为墙体。7) 在天花板上绘制莲花图案,工匠出于无聊,在看不到的天花板处绘制了很多涂鸦,如同伴的画像等,可见当时佛教思想尚未深入人心;8) 金堂绘制的壁画十分高雅,比起敦煌壁画更佳。这可能是直接取样于洛阳长安的寺庙。可以说是中国当时最高成就的壁画式样带回。9) 金堂摆放的佛像是由法轮寺送来。分别是药师佛、释迦佛和8位王子的供养像。东面背后还有玉虫厨子。10)为何金堂外侧后来要装上裳阶,因为金堂屋顶刚造好便出现下陷情况,因为掾木才去平行排列使得屋顶重量全部集中在偶木上,四角眼神的屋檐长度是其他部分的1.4倍。于是想出对策,在四角柱子外面立了新的四角柱,用来支撑偶木下面的尾部掾木。但这样很难看,所以在四周外围加上围墙,成了裳阶。11)金堂正堂天井下周遭壁画重复画一对空中飞舞的天人,厢房天井下周遭绘制深山打坐的罗汉。6、 五重塔的建设1) 五重塔中间是通体的中心柱,柱子是上下两个木头隼接而成;上面支撑沉重的塔刹;2) 中心柱基石内挖洞,放置舍利瓶,塔建好后舍利瓶就永久封存了;3) 五重塔的塔刹建造是由百济的露盘博士技师锻造而成;4) 五重塔除了第一层外,上面4层都没有建为真实的房间,5) 五重塔每层向上逐渐收窄,到第五层面积已经减半。在之后的时代,塔平面的递减率减少,而且为放置漏雨,屋顶的角度也变陡,屋檐也不再那么深,使得屋顶感觉变得沉重,不像五重塔那么轻盈了。所以法隆寺的五重塔风格是比较独特的;6)五重塔的佛坛上面是须弥山假山,须弥山四面是佛陀故事,东面是文殊问疾;北侧是涅磐;南侧是八国分舍利,西侧是弥勒世界;7、 其他建设1) 建好金堂和五重塔后,在绕寺一周又建了回廊和山门、讲堂;2) 金堂内原本释迦佛是放在东侧,十一世纪改为中间,是当时太子信仰逐渐流行的缘故。圣德太子被认为是释迦太子的化身;8、金堂

世界最古的木造建筑的建造过程

《法隆寺》是在去河南的火车上读完的,十分引人入胜,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相较与同系列的奈良、京都、江户町着重于都市规划,本册的重点和呈现模式则是伟大建筑的建造还原。从计划渊源到伐木、加工,从础、柱、斗拱、梁架,到椽瓦、装修彩绘,从头至尾的建造过程一一推拟再现,就算对于建筑史不是太了解的读者来说,认真阅读,也能够在心里对当时的建筑建立起一个比较明晰的概念。而对于专业读者来说,也不失为一个重要参考。就是对于中国建筑史来说,其参考价值也十分巨大。碰巧的是,刚读完书,便在河南的北朝石窟中看到几乎一模一样的屋面结构。对于法隆寺各种技术缺陷,历代的改造改进,书中也一一进行剖析。对于法隆寺造像变迁,也做了详尽的分析。最有趣的是,在金堂天井板(天花板)被格子所掩盖的部分,画了几百处涂鸦,有的是同伴的头像或者自画像,有的是动物的蹄印,想必是画工在这项极其单调重复的作业中的调剂吧,却无意中留下了珍贵的奈良时代的日本人形象,幞头的确很唐式。-----------------------法隆寺木匠世家《法隆寺》的文字作者西冈常一,其血脉关系可追溯至镰仓时代法隆寺四大工匠之一多闻家。明治初年,西冈常一的祖父常吉氏担任法隆寺木匠师傅工头,西冈自幼年便在法隆寺跟随常吉氏学习神社宫庙木匠营造技术。二十六岁时,受命担当法隆寺东院礼堂大木师傅,从事法隆寺昭和大整修二十年(1934-1954),另外还担当重建法轮寺三重塔、药师寺珈蓝整修工程的木匠工头。由他组织全书,自然是再合宜不过了。---------------------建筑绘本的流传渊源这套书的插画作者穗积和夫提到创作缘起,原来是大卫·麦考利的《金字塔》、《城堡》系列,书中一边描绘了过去人类建造大型建筑物的过程,一边叙述其中创意。所以也试图换上日本建筑物加以思考,于是由草思社提出计划,每册邀请相关建筑领域权威专家撰文,再由穗积和夫统一绘图。这种绘本模式由美国传至日本,而后又通过台湾传至大陆,前几时汉声黄老师拿出一本《法隆寺》,我才知道原来汉声与这套《日本经典建筑》系列也有过渊源。早年草思社曾找过汉声引进此系列,但当时社里的国外计划项目主要是儿童绘本,所以没有出版。所以过了二十年才又在台北出版。日文版当时留在编辑部作为绘本参考,89年制作“寻根系列”中的开元寺时,便有受其影响,到后来从《福建土楼》、《楠溪江中游乡土建筑》开始,花了十几年制作的民居系列,其呈现模式也多少能看到一丝影子,也算是流传有序吧。汉声后来从英国DK策划引进的《不可思议的大剖面》系列,也是建筑剖析绘本的经典之作,李乾朗先生编绘的《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系列,算是中国比较成功的建筑绘本,但是主要还是建筑本身的呈现。而如此详尽生动的描绘建筑物的建造过程,包含大量专业知识,却又极具可读性的绘本,国内至今还没有出现。

在孔夫子那订了本……

《法隆寺》一书从寺庙的建筑规划、木材的砍伐,再到细致的斗拱铺设等等都做了详细的介绍。每一过程都附上了插图,并且极力地做到了插图的精准细致(虽然是漫画,而非建筑测绘图)。法隆寺是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虽然建筑于日本,但从中可以窥探到隋唐以致六朝的建筑样式以及建筑风格。可惜的是,国内关于日本寺庙的书籍实在少之又少,即便有也倾向于风景上的轻描淡写,而缺乏深入的探讨。当然,国内关于古建筑的书本身就少,因为基础教育的原因,普通读者跟古建筑知识基本是绝缘的。所以,一些建筑书籍,不是太闷太专业,就是太浅太业余,两者都难以吸引普通读者的兴趣,以至于对古建筑的反感。而《法隆寺》以及“日本建筑经典”书系,则是日本古建筑学界与普通读者的良好互动。专家用易读的文字,生动的漫画,勾勒出一座建筑的营造,把专业与非专业间的距离给拉近了。这种互动,恰恰是国内古建书籍所缺乏的。并且,这套书折射出的是日本人对自己国家建筑的珍视与热爱,所以学者们会积极地去普及建筑的知识,深入了解建筑背后的精神。而中国人对于建筑却仅仅停留在物质的感官上,很少会去主动了解古建筑的建构原理及其建筑理念。最终的结果,则是中土古老的木建筑不断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生硬的水泥仿古物。最令人可惜的是,这本台版的建筑书在大陆难得一见,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套书。我也是在一本专业的建筑书籍的转引中,才偶然发现了这本书。一百元左右的书价,对于普通读者算是较高的价格。而且鉴于国内的古建筑书籍冷清的情况,引进此书似乎更没可能。因而,若果真的喜欢古建筑,而且财力有余的话,加上机缘巧合,不妨买本读读。这的确是本古建筑方面的好书。


 法隆寺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