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帝国

出版社:苏珊·蒂夫特、等、 吕娜 华夏出版社 (2007-10出版)
出版日期:2007-10
ISBN:9787508043937
作者:苏珊·蒂夫特
页数:674页

内容概要

作者:(美)苏珊·蒂夫特 等 译者:吕娜 等苏珊·蒂夫特在杜克大学传播和新闻学院任教授,是《时代周刊》的编委。亚历克斯·琼斯是哈佛大学修伦斯坦新闻政治与国家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于1983~1992年供职于《纽约时报》,正是在那里,他获得了普利策奖。他们合著的图书还有《族长:宾厄姆王朝的兴衰史》(The Patriarch: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ingham Dynasty)。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家族之父.第1章 没有童年的男孩第2章 在查塔努加的日子第3章 乡巴佬进城第4章 “天才之举”第5章 《纽约时报》的神秘面纱第6章 避开丑闻第7章 “我至亲的女儿和唯一的儿子”第8章 非犹太人的犹太人第9章 战争、忧愁和婚礼第10章 伟人第11章 名誉第二部分 大管家第12章 这个人不能成为《纽约时报》的国王第13章 嫁给《纽约时报》第14章 阿瑟面临的严峻考验第15章 战时状态第16章 幻想和现实第17章 自由和觉醒第18章 拯救第19章 魔术题的学徒第20章 猫头鹰和预兆第21章 教练第22章 天壤之别第23章 倒霉的潘趣第24章 无声的领袖第三部分 继任者第四部分 后来者后记致谢译后记

编辑推荐

作者通过井然有序的细节描写、准确生动的人物刻画以及对历史和社会动态的切实感受,用无可挑剔的正宗散文体,向人们讲述了奥克斯-苏兹伯格家族如何历经四代创立《纽约时报》的过程……记述了创造和培育一个独特报业帝国的经历。.低调而谨慎的奥克斯-苏兹伯格家族鲜为人知。然而,本书却让人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家族形象……通过这部划时代的传记,该家族最终在纽约最伟大的家族圣殿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作者简介

作者苏珊?蒂夫特和亚历克斯?琼斯对《纽约时报》的所有人奥克斯-苏兹伯格家族及其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挖掘,精心选取了家族生活的细节,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精巧的构思。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百年家族的历史。全书以大量的事实为基础,通过井然有序的细节描写、准确生动的人物刻画以及对历史和社会动态的切买感受,用无可挑剔的正宗散文体,以家族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向人们讲述了奥克斯-苏兹伯格家族经历四代创立《纽约时报》的过程,记述了创造和培育一个独特报业帝国的经历,向读者们展现出了一个鲜活的家族形象。

图书封面


 报业帝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档案记录报”的名称是历史留给《纽约时报》的殊荣。这样的殊荣是阿道夫。苏兹伯格家族百年的历史的积淀。可以看到报纸的辉煌,看到他的报道值得报道的事实,是那样的值得我们尊敬,同样我们不能忘记家族的荣耀与艰辛。它的存在和延续是一个家族的自豪,是一个报纸的自豪,也是所有新闻人的骄傲。属于新闻自身的荣耀,那些普利策奖就已经是报纸留给我们的醒目石,关于报纸的报道信仰,五角大楼危机是个明显的作证,它的报道遥远都在追求着无所畏惧,一直向前的信仰。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它是我们向往的殿堂,我们只会以它为荣。其实很感兴趣的是它的存在是家族式企业的一个典型的特例,因为无数的历史发展证明家族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存在是不合理的。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人才才能利于对于现代社会变革的适应,而百年的发展史,它都以在自己家族领导下从阿道夫创业到延续下去值到现在它仍然是世界的骄傲存在。背后最感人的是在潘趣准备离职的时候,在伊菲珍的帮助或者要求下将报纸的股权转让规定下来。决定领导权的股份只能在家族之内流通,而那样的决定将会导致大多数的人丧失很多的现金,但是所有人都无条件的同意了,这是一种良好的家族信仰的延续。其实看到那些关于企业发展的兴衰史就会想,关于我们国家的企业发展史,真的很难找到一家家族企业能够完全的保存到现在的,我们曾经也有引以为豪的企业,“王麻子”剪刀等等可是现在都已经归于历史,不是学习管理的,无法了解其中家族变革一定会是毁灭的一种存在。真的难以讲述清楚。其实不是说我们必须要有那样的一个企业存在,只是说类似于企业,学校也是一样,一种精神的延续我们还不足以影响自己更何况世界。我们不要再拿千年的儒家贴脸面,我们需要自己年轻的中国精神,而不是千年的中国精神。记得潘趣在和政府的总统吃饭后,兴奋的告诉自己伊菲珍说,自己今天和总统共进晚餐时,她的母亲告诉他的是,其实没得值得炫耀的,那些是你应该得到的尊重。因为每代的发行人都有和最高领导吃饭的历史和地位,政治家的风光只是一时的,而作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他们每代发行人的影响不比政治家小的,即使他是美国总统。感觉到那是新闻人的荣耀,即使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人也不可能说出那样的话,毕竟经济的发展可能在若干年之后就衰败,而媒体虽然没得那么强的经济实力但是百年的品质,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代人。小阿瑟和潘趣其实在其接任发行人位置之前的学习能力都是值得怀疑的,但是他们在走向那个岗位之后所显示出来的能力,安稳的将报纸带着向前,再向前时,表现出来的睿智和能力值得我们现在的所有人深思,也许他们的血缘关系决定了他们站的起点比我们高,但是换个角度我们还是能够告诉自己无论你在学习时表现出来的能力如何都不要轻易的否定自己的才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能力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的。百年的家族史,百年的新闻历程。下个百年。期待着。。。。
  •     纽约时报的“秘密”赵飞鹏因为在纸媒工作,又热爱纸媒,从业之初,我就对“世界上最好的报纸”——纽约时报充满了兴趣,特别留意搜罗国内关于它的书。目前为止读过、觉得不错的有三本:李子坚的《纽约时报的风格》、盖•特里斯的《王国与权力》、苏珊•蒂夫特和亚历克斯•琼斯合著的《报业帝国》。我很好奇,是什么成就了这份“伟大的报纸”,并让它一直伟大着。这三本书就是按着上述顺序发现的,它们的内容各有侧重,算得上互为补充,但却是一本更比一本牛气。三本书的作者都曾是纽约时报的雇员(《报业帝国》中的苏珊•蒂夫特是大学教授),上学时读《纽约时报的风格》,觉得兴趣盎然,然而看过后两本著作后,就明白了什么叫一山更比一山高。李子坚是纽约时报的华裔编辑,《纽约时报的风格》行文略显粗疏,作者可能为东家讳,采用了仰视的写法。但书中关于纽约时报组织构架的介绍颇有意义。盖•特里斯是名记者兼作家,他的作品在国内翻译了四本,我尤其喜欢写纽约的那部《猎奇之旅》。而《王国与权力》通俗一点讲,写的就是“纽约时报那些人、那些事”。这两本书固然不错,然而一碰到《报业帝国》,就显得黯然失色了。这本砖头一样厚重的大书,采取平视的角度,重点写的是纽约时报背后的奥克斯—苏兹伯格家族。本书翻译相当好,更重要的是,两位作者采访深入、写作生动,用赵本山的话说,他们显然是“刨根问底栏目组”的,而且“直接刨到了祖坟上”。这样的书,我怀疑放在国内很难出版,对于特别在意别人看法的中国人来说,这恐怕已经涉及到“名誉权”、“隐私权”的问题了。同样与国内很不一样的是,纽约时报是一个家族企业。1896年,抱负远大的阿道夫•奥克斯以7.5万美元的价格收购破产的纽约时报,然后为它确立了独特的报格:“公正报道新闻,无所惧亦无所私。摆脱两党偏见,摈弃宗派分歧,不受利益所惑。”并通过一系列股权方案,确保纽约时报控制在家族手中。这是非常重要的,它使得纽约时报拥有了一个稳定而充满使命感的老板。阿道夫•奥克斯这样做显然是吸取了其他报业家族中道没落的教训,而他的女儿伊菲珍在传承父亲报人价值观中起了关键作用。伊菲珍的婚姻并不幸福,但这位长寿的老祖母以言传身教熏陶子孙们热爱纽约时报这份事业,并耳濡目染地告诉他们:“纽约时报不仅仅是一家公司,高质量的新闻才是最重要的。”书中称,伊菲珍其实是“嫁给了纽约时报”。她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个家族成功避免了其他传媒世家的悲剧。同时代的普利策家族,后代将报纸易手他人,后来的默多克家族,把媒体当生意,以至于发生了窃听丑闻那样匪夷所思的事情。纽约时报的巨大成功使得奥克斯—苏兹伯格家族非常富有,但这个大家庭却崇尚低调和俭朴,视奢侈为一种罪恶。家族把辛苦赚来的利润投入报纸扩大再生产,以保证高质量的新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容为王”。实际上,了解了纽约时报严苛、甚至有些繁琐的采编程序,在这样的要求下,如果不出好新闻,倒是件奇怪的事情。去年,纽约时报开通了中文网,简单阅读几篇作品,就能清晰地感受到什么是新闻的品质。纽约时报的高质量得益于发行人遴选了一任又一任伟大的总编辑。与国内新闻界不同,纽约时报编辑部的一把手是执行总编辑,总编辑是二把手。执行总编辑的成长往往有迹可循,他们大都出任过国外特派员,是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从优秀记者到新闻部门主管,再一步步提升至总编辑。比如阿贝•罗森塔尔、詹姆斯•赖斯顿、特纳•卡特里奇,他们都是彪炳美国新闻史的人物。除了赫赫有名的总编辑,纽约时报的名记者更是灿若群星。很难说,是纽约时报成就了他们,还是他们成就了这份“国家档案报”,或者原本就是互相成就的。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那些熠熠闪光的名字不时跳出来,由新闻名篇上冷冰冰的作者,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三本书中都给与相当篇幅的阿贝•罗森塔尔,学新闻的人大约都知道他的名作《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就是这位在纽约时报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执行总编辑,以备忘录的形式不断丰富、确立了时报的报道原则,但孤傲的罗森塔尔在编辑记者中似乎并不受待见,被称为“暴君”,在位时弄得编辑部死气沉沉、万马齐喑。按照书中的描述,曾担任助理总编辑的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编辑部的待遇也是这样的。但我很喜欢这位名记者写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在我看过的关于长征的书中,这本是最好的。还有著名的戴维•哈伯斯塔姆,书中对他评价很高,但买来他的《出类拔萃之辈》、《无冕之王》,读后却不是我喜欢的风格。尤其是那本关于朝鲜战争的《最寒冷的冬天》,用冗长的篇幅喋喋不休地讲述麦克阿瑟,简直超过了我的忍耐极限。请原谅我在捧起书本后的苛刻无情和变态完美,还要说的是,《纽约时报的风格》的后记也很烂,如果我是编辑,会把这篇7页长的文章删的只剩下一句话,这残留的47个字精炼而有效,还可作为总结。这颗被淹没在沙粒中的金子就是:纽约时报的好处,并不在永远不出错,而是有这么一群人,“诚心诚意,日日夜夜,努力想要办好一份正确的、最好的报纸”。
  •     太长了,看了足足一个月。伴随着纽约时报几代的传承,我了解了美国上层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伟大的家族,伟大的事业的延续,必须得有其独特的家族观,事业观和执行这些观念的领导者,读完全书,你会为“她”的魅力而深深折服,如何领导众人前进,如何协调事业和家庭,如何保全丈夫的颜面,如何为下一代指明前进方向,甚至是如何在追悼会上表现家族精神。。。赞叹作者的写作功底,同时也为本书的翻译叫好,真的很不错的一本半美国史,半家族史式书籍,推荐一读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惊艳
  •     爱不释手之作
  •     Motto, "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Click"Newspaper of record/手机看简报,上Retter2012点com,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很好参考Vijay Ravindran University of Virginia in 1996 with a BS in systems engineeringVijay Ravindran joined The Washington Post Company as senior vice president and chief digital officer in February 2009新闻档案!INFO Architecture
  •     任何成功的人士都有很相似的情况.报业帝国这本书我很喜欢.
  •     不错
  •     匆匆翻过不下5编的书了吧,到现在还在第一章徘徊。。。真不喜欢这类略带意淫的传记类读物
  •     《纽约时报》的起起落落,报人的家族史丰富,感觉在看报业版的《百年孤独》。
  •     太详尽
  •     太细节了,尤其是家族里的是是非非。
  •     很费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