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人(全两册)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内部发行)
出版日期:1977
ISBN:SH3171-341
作者:[美]赫德里克·史密斯
页数:958页

内容概要

作者曾于1971——1974年任《纽约时报》驻莫斯科分社社长,现任《纽约时报》国内版副编辑。作者利用新闻记者的身份,到过苏联城乡很多地方采访,同各阶层人士有过广泛接触,《俄国人》就是根据他在苏联耳闻目睹的亲身经历写成的。

书籍目录

一、特权阶级:别墅和吉尔牌轿车
二、消费者:排队的艺术
三、贪污腐化:靠捞外快过活
四、私生活:作 为人民的俄国人
五、妇女:自由了,但没有解放
六、儿童:家长与教师之间
七、青年:摇而不摆
八、农村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意留在农场
九、工业生活:马上就会有了
十、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怀念铁腕人物
十一、共产党:共产党的仪式和共产党的笑话
十二、爱国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记忆犹新
十三、西伯利亚:永久冻土上的高大建筑
十四、新闻报道:白塔斯和读者来信
十五、文化:猫和鼠
十六、精神生活:秘密文化和群岛
十七、宗教:索尔仁尼琴和俄国的俄罗斯民族特性
十八、持不同政见者:镇压的新技术
十九、外部世界:特权阶级和贱民的范围
二十、融合:他们正在变得更像我们吗?

作者简介

根据Quadrangle/The New York Times Book Co.. New Yort,1976.
Hedrick Smith "The Russians"
一、特权阶级:别墅和吉尔牌轿车
二、消费者:排队的艺术
三、贪污腐化:靠捞外快过活
四、私生活:作为人民的俄国人
五、妇女:自由了,但没有解放
六、儿童:家长与教师之间
七、青年:摇而不摆
八、农村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意留在农场
九、工业生活:马上就会有了
十、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怀念铁腕人物
十一、共产党:共产党的仪式和共产党的笑话
十二、爱国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记忆犹新
十三、西伯利亚:永久冻土上的高大建筑
十四、新闻报道:白塔斯和读者来信
十五、文化:猫和鼠
十六、精神生活:秘密文化和群岛
十七、宗教:索尔仁尼琴和俄国的俄罗斯民族特性
十八、持不同政见者:镇压的新技术
十九、外部世界:特权阶级和贱民的范围
二十、融合:他们正在变得更像我们吗?


 俄国人(全两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美国记者赫德里克·史密斯(Hedrick Smith)在他那本写於一九七六年的的<俄国人>一书中,向读者讲述了在勃烈日涅夫时代弥漫於苏联社会的犬儒主义。我们知道,自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後,苏联社会出现了所谓“解冻”即有限的自由化时期。随着自由化运动的深入推进,苏共当局重新加强控制。其後,赫鲁晓夫被黜,勃烈日涅夫上台,进一步压制自由化运动,致使该运动渐趋沉寂。正是在这种情势下,犬儒主义蔓延,构成当时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史密斯发现,在苏联,XX主义意识形态实际上已经很少有人相信,首先是苏共领导人自己就不再相信(顺便一提,不久前,勃烈日涅夫的侄女柳芭发表回忆录,其中写到,勃烈日涅夫当年曾对自己的弟弟说:“什么XX主义,这都是哄哄老百姓听的空话。”)史密斯引用一位莫斯科的科学家的话,“意识形态可以起两种作用 ——或者是作为一种象征,或者是作为一种理论,两者不可得兼。我们的领导人把它用来作为一种象征,作为断定其他人是否忠诚的一种方法,但它并不是这些人身体力行的一种理论。它不是活的理论”。好比赵高在金殿上指鹿为马,以此测试群臣,看谁是跟自己的谁是不跟的。一位高级编辑指出,现今当政的这些苏共领导人是没有信仰的人,“是一些对一切都无所谓的人。他们所要的是权力,纯粹是权力”。这位编辑说,虽然上上下下的人都不再相信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对各种事情也并非没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是一到了正式的场合,他们却照旧举手拍掌,重复着官方的陈词滥调。人们明知这一切是毫无意义的,是逢场做戏,“可是你必须去玩它”。许多俄国人既然抱着看破红尘的态度,因此,当他们发现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人真的坚持某种理念,某种理想主义,简直觉得惊奇。在一次国际和平大会上,一位苏联代表团的成员就对美国代表的较真深感意外。他私下问史密斯:难道这些美国人真的认为他们能够发挥作用,能够影响现实政治吗?史密斯认识一个苏共少壮派官员。看上去此人是充满矛盾的复合体。他一方面在和朋友谈话中批评时政,攻击腐败,俨然是个改革家;另一方面,他又对本国的政治感到自豪,为自己能身处权势集团而踌躇满志。他清楚地知道斯大林时代的恐怖,也不愿意再回到那个时代,但与此同时,他又对斯大林靠强权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红色帝国而十分骄傲。一方面,他很乐意向别人显示他的思想解放,根本不相信官方的教条。另一方面,他又对自己善於掩盖个人观点,对自己在党内会议上以善於发言著称而得意。其实,这正是苏共新一代官员的一种典型——无信仰的、犬儒式的机会主义者。“可见,”史密斯总结道,“个人只要服从听话,不公开向意识形态挑战,不管信也好不信也好,都不是关键问题。”伴随着看穿一切的思潮的流行,物质主义也开始泛滥。这後一点倒也情有可原。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折腾,俄国人已经付出了太大的代价,苏共许下的诺言又在哪里?无怪乎人们会这样想:“人只活一世,而这一世是短促的。所以,请给我一点东西吧。别老是许给未来呀!”物质主义的泛滥进一步冲掉了残存的理想主义。许多人为了一点点物质利益——为了一次出国机会,为了分得一套房子或搞到一部新汽车——甘愿放弃自己的独立政见。这样,当局无须乎再采取大规模的恐怖措施,就足以控制住它治下的广土众民。少数勇敢的持不同政见者依然在发出他们的声音。在起初一段时期,他们赢得了广泛的尊敬,虽然敢於公开表示这种尊敬的人不多。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到後来,当局对异议人士泼污水,在一部分人中间竟然也得到某种响应。史密斯对此大惑不解。一位名叫瓦连京·图尔钦的异议人士对他解释说:“人群中有一种难以相信的犬儒主义。诚实的人使得那些沉默的人由於没有大胆说话而有负罪感。他们无法了解别人怎么会有勇气去干他们本人所不能干的事。因而他们感到不得不攻击别人以安慰自己的良心。第二,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他们觉得每一个地方的每一个人,都在欺骗自身之外的每一个人。苏联人好象妓女一样,因为自己是妓女,便认为所有的女人都是妓女。苏联人认为整个世界是分为党派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党或那个党的成员,根本没有真正的诚实,根本没有人支持真理。如果有人说他是公正的,是只讲真理的,那么,他就是在说谎骗人。这种犬儒主义给当局帮了大忙:使知识分子就范,把不听话的异议人士排斥於社会之外。虽然人们可以到西方去旅行和收听西方的电台。但只要普遍存在着这种犬儒主义,他们就会认为那不过是另一派在说话,所以也就值不得当真了。这种犬儒主义提供了极权国家今天的稳定,以代替斯大林时期的大规模恐怖。”在新形势下,正象一位数学家讲的那样:“提倡玩世不恭是控制的基本方法。”摘自胡平作品选编之《犬儒病——当代中国的精神危机》
  •     迈克这句话,真好用,以致读这本《俄国人》时,照样好用。作者赫德里克·史密斯曾于1971-1974年任《纽约时报》驻莫斯科分社社长,本书就是作者以记者身份,深入苏联城乡,同各阶层人士广泛接触后写成的。读此书的兴趣,完全在于读此书仿佛看我们当下,中国的当下,这本书已经写了,早几十年就写了的。没有其他感想好写,摘录些原文吧,希望能让看到此文的人发生兴趣。第68页苏联领导集团觉得万分重要的是:不仅要隐瞒关于斯大林清洗的真相,而且不承认有几百万人参加了这些血腥镇压;我猜想,其原因之一就是不让俄国人感到国家犯了罪。因为红色恐怖可能是由一个人下令干的,就像希特勒迫害犹太人那样,但是,执行这个命令的却有成千上万的人,使他们的敌手同时也使他们的同志送了命。正是这种国家的罪行,使得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搞清洗的揭发,不仅成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暴露,而且成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政治活动。它对全体人民,而且无疑地也对他本人来说,都充满了危险和不安的情绪,尽管他认为这种揭发在策略上是有效的做法。也正是这种国家的罪行,使得索尔仁尼琴成为俄国人眼里这样一个具有爆炸性的危险作家,特别是他的作品《古拉格群岛》。这本书和他初期一些关于劳改营的作品,使得俄国读者意识到他们自己,或者他们的父母,或者他们的同胞所犯的罪过。这个政权本能地懂得,这种意识之所以必须加以压制,不仅因为这会要求共产党出来承担责任,并有缩小权力的危险;也因为这会逼得全体人民起来反对国家所具有的犯罪能力;这一举动会削弱民族爱国主义,而这种爱国主义却是今天这个政权的合法性所不可缺少的部分。第225页西方人士常常以为一个出版社只有一个审查官,专门剔出不能接受的作品,但俄国作家们向我描述了一个远为复杂的审查过程。相比之下,他们对于编辑比对审查官更为畏惧,编辑们急于保护自己不受政治后果的影响,总是大力进行预先审查和删节。第340页当局坚持不懈地把知识分子赶到两个阵营中的一个阵营中去:或者公开持不同政见者,以致被告发或成为被社会所排斥的人;或者变为参与镇压的人。第341页有一个晚上,他说(图尔钦):“人群中有一种难以相信的犬儒主义。”“诚实的人使得那些沉默的人由于没有大胆说话而觉得有罪。他们无法了解,他怎么会有勇气去干他们本人所不能干的事。因而他们感到不得不攻击他以安慰他们自己的良心。第二,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他们觉得每一个地方的每一个人,都在欺骗自身之外的每一个人。‘苏联种的人’,就好象妓女一样,因为她自己是妓女,便认为所有的女人都是妓女。苏联人认为整个世界是分为党派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党或另一党的成员,而且根本没有真正的诚实,根本没有人支持真理。如果有人说他是超党派的,并且是力图只讲真理的,那么,他是在说谎。这种犬儒主义给当局帮了大忙:使知识分子就范,把‘不驯服’的持不同政见者排斥于社会之外。人们可以到西方去旅行和收听西方的无线电广播,只要普遍存在这种犬儒主义,认为那不过是其他一方在说话,就无关紧要了。这种犬儒主义提供了极权国家今天的稳定,以代替斯大林时期的恐怖。第343页1975年夏秋之交,他(萨哈罗夫)为反对对他家属的威胁和“谋害”发出痛苦的呼吁;他说,他的家人正在被用来作为反对他的“人质”。第358页有些持不同政见者名声太大了,不容易既加以镇压又不引起公愤;有些人意志太坚强了,不可能把他们转变为告密者。说也奇怪,缓和倒为秘密警察对付这些人提供了一个最后的意外收获。对付他们,新的办法就是驱逐出境。第440页缓和本身是这个领导集团为了自己的目的而推行的一种政策,并且一直到现在都是由这个领导集团谨慎地控制着的。它所带来的那么一丁点变化,都被限制在不作根本改革的范围之内。他们现在的作法是:移植西方的技术,使其适应自己,或是规定一些例外,作出一些零敲碎打的调整,而不是要进行彻底的改造。第442页共产党人并没有改变从沙皇继承下来的中央集权的独裁统治制度,而是把它强化了,使它更加深化和更加有效了。······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统治阶级,他们同沙皇时代的贵族一样唯恐有损自己的权力和特权。说来也许荒谬,但俄国似乎正逐渐在很多方面回复到它过去的老路上去。
  •     时间在走,文字却不会变,读哈耶克、福山、亨廷顿、黄万里当初预言,现今事实的文字,总是唏嘘不已,膜拜膜拜再膜拜。但是这些都比不上,看这本书来得震撼,成书1976年,作者曾于71到74年任《纽约时报》驻莫斯科分社社长,76年啊!文革刚刚结束,但这书却仿佛写的就是以后中国,小到人物生活,排队吃饭听歌看报纸,大到文化宗教意识形态,都重复在人群中上演,连贪污模式和逃避审查都一样。这种阅读体验像是在看一本科幻小说,自己幻想作者穿越了时空,但斑驳书页以及通篇俄名,却明确提醒你,记录的是事实。这种因为个人认知而导致人为时空错乱,其实或多或少会在阅读以共产主义相关的书籍中得到,只是这本书的细节太过强悍,一时不知魏晋。也使得我重回,一个至今仍想不明白问题,缘何共产主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实验性的灾难会连细节可能都别无二致,就好比传染了感冒一定会打喷嚏、流鼻涕,这社会化的过程中,诸多精英头脑的参与,却没什么作用,结果却都是一样?理性和文明的力量是否有用?当然,如果“放宽历史的界限”,可能会乐观些。当然,中共的屹立不倒,权威经济带来的高速发展,同时让很多的“预言”成了笑话,同样也需要“放宽历史界限”。希望大家都去看看,有知道答案的请赐教,可能是我今年看过非理论性最好的书了。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对六七十年代苏联社会的全景式观察与记叙,想要了解斯大林死后苏联的社会生活,这本书是必读而且是首先要读的。今天读完,觉得毫无疑问是这几年里读过的最有分量的书。
  •     1977年,还没有改革开放,中国当下,这本书写完了。未来不知道有没有写好?
  •     翻小说似的看完:我是中国人!
  •     爱问上有。 此书读起来有强烈的既视感!!!老大哥真是我们的好老师啊。
  •     轮回的感觉
  •     从苏联这面镜子,看到的是自己。
  •     好书,奇书!可作为大陆国情手册
  •     天朝的真实写照
  •     好书。这个世界没有完美,聪明的人会吸取前人教训更好前进。
  •     替换有时很好玩儿也很可怕
  •     信仰的的变异与衰颓总让人不寒而栗,心有戚戚焉。当然这种变异或衰颓在任何制度下都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在一种中央集权的体制下被无限地放大了。
  •     中国的当下,这本书都已经写了,几十年前就写了的。
  •     关于苏联最好的读本。
  •     中译版“内部发行”几个字赫然印在扉页上,60年代译过来的,所谓内部大约就是指D的高层吧,至少D外之人是看不到的。我最感兴趣的是当时的中国人看了这本书心里是什么感觉?慌了还是急了,我想,五味俱全吧,各种滋味,一言以蔽之,老大哥都成这样了,咱们能好到哪里去?
  •     入手DX之后读完的第一本书
  •     20年前看的,哈哈
  •     对这份巨大的恶与失真感同身受……但也还有扭曲的病厄美存在,可以称之为惡の華。
  •     非常传神
  •     非常有趣的书,可以结合动物庄园一起看 真的非常有意思
  •     没什么道理可说的,所有书中最爱。如果日后朕的寝宫里只能殉葬六百个女人或者这套书,我选六百个女人。
  •     立场反动,只有材料价值
  •     跟大一统支那人一个模子,不愧为俄爹
  •     入木三分
  •     先看看俄国人的犬儒
  •     中国现在至少比1975年的苏联自由和开放。但是特权阶层很相似。
  •      对这份巨大的恶与失真感同身受……也还有扭曲的病厄美存在,可以称之为惡の華。
  •     历史会重复吗?历史一直都在重复。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得到任何教训。
  •     天朝人,国际友人
  •     惊世之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