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批判与理性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3
ISBN:9787503927409
作者:姚新勇
页数:327页

章节摘录

书摘前面的讨论较为集中于政治领域,下面将就文学领域再做些分析,它将帮助我们认识隐藏于这一时期文学高度一致性表面状态下的不一致的复杂的权利关系。    文学对"拨乱反正"、思想解放运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也许理论工作者或史学家会更看重"真理标准大讨论"或"十一届三中全会"这类哲学和政治方面的事件,但是从当时造成全社会普遍的震动与持续的影响来说,文学的作用可能更胜一筹。1978年8月11日《伤痕》发表,"伤痕文学"正式展开,一直到1981~1982年左右,文学领域成了反"文革"文化革命展开的主战场。当时,文学充当了"文革"的申讨者、普遍情感的播散者、思想观念更新的急先锋、平反昭雪的包青天、社会不良现象的暴露和鞭笞者……文学几乎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与人们的生活、思想、情感息息相关,血肉相连。文学根本不是什么虚构的游戏,它以某种"想象的写实特权",相当自由地游移于想象与现实之间。有关这方面的例证比比皆是。一篇相当粗糙、幼稚的作品,直接导引了一场"伤痕文学"的急风暴雨;一幅外国电影的接吻剧照,会招来强烈的义愤和激烈的争论;一两个"冬天和春天的童话",使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子变成为时代文学的火凤凰;一首《小草在歌唱》,使干百万人的心理重心失去平衡;一段难以忘怀的婚外情的倾诉,深深地震撼了国人苍白的性爱情感;一首《将军你不能这样》,让国人共斥改革年代的腐败行径;一道世界级的数学之谜的文学解答,将科学力量、知识的崇高重新推上峰巅;一个机电厂长的三把火,照亮了国企改革的想象光明之途;一批年轻人的"现代诗歌"探索,成为激烈抨击的对象和新美学原则崛起的象征;一个并不新鲜的传奇性虚构,其主人公的命运竟然引起四面八方读者的关注……对于那个岁月的文学激情,根本无法以少量的文字加以充分展示,而且此处也无意于对它进行更多的描述;我想关注的是,为什么文学领域在当时成了反"文革"文化革命的主战场?P6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统一文化表象下的多样性关系/虚拟的抗争与虚脱的自我言说,艺术的高蹈与政治的滞累,先锋叙述中的边疆文化/“归真”、冲突与和谐,追求的轨迹与困域/冷月下的凝视。

书籍目录

引言1第一编  政治、社会、文化篇第一章  被掩抑和被张扬的"民间"3  第一节  统一文化表象下的多样性关系3  第二节  暖昧的"民间"16第二章  现象杂观30  第一节  繁荣身后的阴影39  第二节  帝国批判60第三章  制度思考的检视68  第一节  "公选":亡羊补牢还是缘木求鱼68  第二节  宪政:制度设计抑或政治童话73    第二编  现代性、民族、国家篇第四章  现代性言说在中国    --90年代中国现代性话题扫描87  第一节  状况扫描87  第二节  焦点讨论96第五章  追求的轨迹与困惑    --"少数民族文学"建构的反思103  第一节  历史103  第二节  变异中的沿袭109  第三节  "文化身份"建构的悖论115第六章  世纪末的焦虑    --全球化、文化认同、中国、民族主义125  第一节  焦虑与立场125  第二节  "民族主义"与"专制主义"128  第三节  "自由主义"与"爱国主义"130  第四节  本土跨文化知识空间的开拓133    第三编  文学篇第七章  文学史重读139  第一节  《憩园》:五四启蒙文学的一个转折性象征139  第二节  从知青--小将到悲剧英雄156第八章  "边缘"视角195  第一节  边疆的策动    --先锋叙述中的边疆文化195  第二节  流动的"西部"    --转型期中国电影"全球化"历程的考察208  第三节  "归真"、冲突与和谐    --两部长篇的多重文化意蕴分析233第九章  "纯文本"分析246  第一节  冷月下的凝视    --鲁迅视觉经验心理无意识探微246  第二节  艺术的高蹈与政治的滞累257    第四编  知识分子篇第十章  中国"后现代"批判275  第一节  虚拟的抗争与虚脱的自我言说:中国后现代275  第二节  "先锋"、历史与意识形态    --《表意的焦虑》之解读284第十一章  道德与经济297  第一节  "不道德"的经济学的道德误区297  第二节  制度、文化、行为道德基础302第十二章  虚拟的"路线斗争"    --关于"自由主义"与"新左派"的思考313  第一节  自由主义的由来314  第二节  "新左派"在哪里319  第三节  合论323

编辑推荐

这不是一本社会文化批评的专集,也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学术专著。本书从政治、社会、文化、民族、文学等方面对统一文化表象下的多样性关系作了详细的解读,对转型期中国社会、文化状况作了一种基本判断。

作者简介

这不是一本社会文化批评的专集,也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学术专著。收录于此书中的文字,大致分为四编:第一编,政治、社会、文化篇;第二编,现代、民族、国家篇;第三篇,文学篇;第四篇,知识分子篇。第一编的内容大致辞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转型期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多样性关系的分析。二是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几则评论,三是对90年代“宪政”欲求的思考
第二编既包括对知识界90年代现代性话语的梳理与分析,也考察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学科的变迁,以及全球化境遇中,中国知识界关于“中国认同”的不同观点的论辩,它们一起构成了转型期中国社会文化身份认同多方位的焦虚表现。
第三编是“文学篇”。顾名思义,本编的关注焦点更多地集中于对文学现象与文学作品的分析。
第四编的题目是“知识分子篇”。虽然本书所考察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与知识分子有着关系,但是相对而言,本编更为直接地指向转型期中国的知识分子。


 观察、批判与理性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很好看 分馆那本还有签名 送给陶的
  •     偶然的在图书馆翻来看,进入看完了。应该算是有关现代性的吧。觉得另外一本书应该会比较好。《自由秩序原理》哈耶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