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伊朗長大2:安息日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5-01
ISBN:9789620424038
作者:Marjane Satrapi
页数:88页

内容概要

瑪贊•莎塔碧(Marjane Satrapi)
於一九六八年出生於伊朗的雷什特(Rashe)。她在德黑蘭長大,在那裡的法語公立學校學習,之後去維也納,後又去斯特拉斯堡學習插圖藝術。他寫過幾本兒童讀物,創作插圖發表在世界各地的報刊雜誌上,包括《紐約人》和《紐約時報》目前他住在巴黎。

作者简介

(來自商務印書局網站)

大家對伊朗的印象是否只有戰爭、石油和宗教狂熱?有沒有想過是什麼導致伊朗等中東國家戰爭連連?你又想不想了解伊朗的歷史?伊朗人民在政治動盪下是怎樣生活的?

「Persepolis: 我在伊朗長大」這套連環圖述說了一個伊朗小女孩在伊斯蘭革命時期的成長故事。這個小女孩經歷了國王被推翻、伊斯蘭革命、與伊拉克戰爭等國家大事。伊朗作者Marjane Satrapi述說的正是她本人的成長經驗。

作者Marjane Satrapi 運用簡單的線條和黑白對比帶出這個震撼人心的故事。大量黑色的運用令畫面充滿力量。隨著主角Marji的成長,大家可以深入地了解伊朗的歷史、政治和文化。

「Persepolis我在伊朗長大」全系列共四冊書,在法國推出時大獲好評,被譯成十多種文字,並獲得了包括2004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最佳漫畫獎」等多個漫畫書大獎。


 我在伊朗長大2:安息日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第一次看非欧美非日本的漫画,感觉非常棒,来自亚洲伊朗的漫画,给我一种很异域的感觉,单色,粗线条,粗燥,这是第一页给我的感觉,但后来我发觉虽然这是由单色粗线条构成的手绘漫画,却对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有细腻的表现,而且作者不时的用两幅截然不同的画放在同一页,以给人强烈的反差,回想一下,其实现在很多漫画都在画风上强调细腻,却忽视了支撑漫画的主题,当然这个和宅男的增多有关。。。画风讨论结束,这本漫画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的经历其实我们每个景德镇的居民都会有同样的感受,伊朗,一个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却拥有70%的文盲和贫民,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是以原教旨为中心的居民管理委员会,伊斯兰教至上,政教和一,想想和景德镇一样,景德镇自1949年成立的新的物业管理委员会后,历经20多年的荒诞的管理,使景德镇的物业水平和居民的素质倒退了100年,通过这个漫画,使我意识到,贫穷和文盲,只会造就极端的物业管理委员会,其表现方式莫过于2种,极端的宗教主义-伊朗,极端的民族主义-参见旧景德镇历史和现在的北朝鲜,唯独这2种方式可以统一全国,使物业管理委员会顺利的运行下去,我还记得有一次正在地铁上听到胖子在评论现在的物业委员会怎么怎么荒诞,怎么怎么贪污腐败,现在想想,什么样的居民造就了什么样的物业管理委员会,全世界都一样。漫画中,其实也是现实的伊朗,不允许妇女化妆,不允许妇女裸露除face以外的任何肌肤,但作者确是艺术学院的学生,学画画的都懂的,没事就要画赤膊女人,结果由于宗教问题,模特儿却是一个从头到尾都包住的女人,然后自己想象着画赤膊女人。。。。我老婆说得对,这个世界上,大概只有伊朗那种国家的人性欲最强。。。我现在一上网就可以大咪咪,一出门就可以看到满街的黑丝,一逛商店就可以看到卖丁字裤。。。

精彩短评 (总计44条)

  •     做学生时的玛赞,每天要集队出操场,为在战争中去世的烈士,狠狠拍打自己的心脏,以示忠心和感谢。与此同时,伊朗的女人们开始被迫带上头纱,从此,无安宁日。
  •     PN6747.S245 P4712 2005
  •     我开始看的电影
    那黑白色的动画电影很吸引人
  •     哪都不去,只爱读书。
  •       写完1的读后感,接着写2。
      persepolis 2的主题应该是战争,战争带来的社会的改变,以及人的改变。玛赞描绘了战争可笑的一面——政府的谎言、口号,以及可悲的一面——死亡与离别。
      其中有几句话,感动过我。
      ——永远不要忘记你是谁。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怪人。如果这些怪人伤害了你,就对你自己说:这是因为他们愚蠢。这样你就不会对他们的残酷做出反抗了。因为没有比仇恨和复仇情绪更糟的东西了……永远保持你的尊严,真诚地对待你自己。
      分别是玛赞的父亲和外婆在离别时对她说的话。相信这话会陪伴她走过一辈子。
      
  •     难道是都买一本试试不想买后三本了?根据此套书的资质,不至于啊……
  •     你不在的时候,我安静读的书
  •     饶恕。
  •     大陆的会更有感触
  •       几乎是边哭边笑着看完这本书的,巨大的环境变化可以带给人什么。
      谎言,反抗,自暴自弃,过后,只能默默忍受。
      明知是谎言,却还要厚着脸皮的夸大之,还要故作姿态的教导别人。
      一个所有的人都做可耻的事情的村子里,你不可耻,你就是可耻的。
      这就是道德!
      
      玛赞是乐观的,良好的家庭出身和教育背景,使得她能够始终保持着良心和爱心来善待这片土地和人民。她帮助女仆和邻居的儿子交往,要求和女仆同桌吃饭,安慰失去父亲的同学,尽管她的父亲是乱党。她没有因为绝大多数人的可耻而变得可耻,而是,以她特有的方式继续着和先知的交流,并且以此来告诉大家,真正的伊斯兰教是什么,那绝不是原教旨主义分子所表现出来的残忍和极端。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理解,这片被谎言和极端扭曲了的土地上,不得已而默默忍受的人们。
      
      ps 玛赞在波斯文中的意思是 珊瑚
       翻译中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GOD这个词被译成了“上帝”,应该用“真主”更加贴切。
      
  •        看过了丰富的颜色,却没想到打动自己的是黑白;看过了许多逼真的特技灾难的场面,感动我的却是画。如果说文字可以给我们想象的空间,那么画是给了我们想象的线索,把一幅幅画串联起来,她可能乘去了某些故事,然而,这种种可能都只有你去想象。
       里面有一句话,玛赞本来去安慰一个同学,同学的父亲像英雄那样死去了,也像英雄那样受到了赞誉,当玛赞去安慰她,而同学只说了一句“我情愿他活着在监狱里,而不愿意他死去成为英雄。”冷冷的反应,就好像是在控诉“你们只知道让我以父亲成为英雄而骄傲,然而,这种骄傲不能掩饰悲哀。”
       战争是残忍的,他不会告诉你,下一秒他要谁成为英雄。有时候人无助得只有选择放弃,就好像是玛赞爸爸说的那样“当大浪袭来的时候,低下头让它过去!”很消极的态度,然而面对这一切除了消极还可以什么了。是用积极去换取英雄的称为,还是用斗争引起更多的骚动。
       我不曾经历过战争,我也没有亲临战争后的土地,我只是通过电视,书籍偶有读到。第一次通过画的方式去了解战争,才真正明白为什么在战争中的那种哭声,是真的很痛的。
       其实有一句话很让我感动“第二天,我将花园里的土装了满满一罐子,伊朗的土壤。”文字种我清楚地感觉到了她对伊朗的眷恋和自豪,战争没有让人放弃对祖国的热爱,对信仰的执著,战争只是让人更明白了人的所爱。
      
      http://www.myspace.cn/mystones
  •     主人公在伊朗长大的经历,非常有故事性,也可以感受到战争给国民带来的伤害画风也跟很特别。
  •     真诚的对待自己。
  •     画风舒服故事好。
  •     终于要出国了,美好童年也要结束了
  •     一個帶點反叛和受過自由教育的伊朗女孩的成長記憶,有哭有笑、有血有肉,前兩期都是她在伊朗成長,前往奧地利前的歲月。認識不少伊斯蘭信徒,明白他 / 她們的苦況和困難,但要這樣具體去聆聽一個伊朗人的故事,想不到會如此被打動,不是很激動的那種,而是淡淡的無奈,正如漫畫的黑白對比、線條扭曲、時而反諷幽默等,不是很強烈的哭訴或指控,反而是一點點的諷刺和荒謬!
  •     讀過a thousand splandid suns 之後,這本書實在是太弱了……
  •       莎塔碧的绘画风格清新,但却将沉重的痛楚加在了我们身上。是什么?战争。
      以前总以为,战争的狰狞面目只有在《兄弟连》、《大兵瑞恩》等等血肉横飞的历史片段,可玛赞·莎塔碧的写实另辟蹊径——单纯、简洁、直接、触目惊心。
      如果说《面纱》是快乐有趣+单纯天真,那《安息日》就是一部儿童战争论,兼具理论与实务。当她眼睁睁看着导弹爆炸于周遭时,还能心安理得去买耳环,爸妈去土耳其度假冒着被查办的危险给她带回招贴画,为了“保卫”自己的手镯,把可恶校长打翻在地……在战争里她如此快乐,周遭的慌乱似乎没有办法打破一个孩子的快乐童年,那只是增加了一点点调味剂而已。是这样么?不。当玛赞知道了尼尔达的死因,看到女伴被无辜地炸死,她的心里在想什么?她一定非常难过的。你我都知道。
      我哭了,看到玛赞的父母最重要送她去奥地利时。战争,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伤痛,更可耻的,它给一个纯洁善良的孩子,埋下了卑微恐惧的种子。
      
  •     顺便说一句,卓越也是没有persepolis1,别的都有,而且根本订不到。
    我也不明白为啥。
  •     繼續有關伊朗的描寫,故事震撼人心。
  •     看1时还没完全进入状态,这本的时候已经基本能融入到作者成长的环境感受他们在战争下生活的那种痛苦了。看着德黑兰那么美的夜景真希望战争永远都不会发生。但这永远只是美好的愿景罢了。
  •     我印象最深的也是这里,还有废墟下的饰品那里
  •     图很喜欢。
  •     “讓伊拉克人打進來,頃刻間失去你一生的心血,那是一回事……但被自己的同胞唾棄,真叫人難以忍受!”
  •       在香港這些所謂「開放」的城市成長,很難想像得到一位在一個相對地比較封閉的國家的女孩子的成長故事。讀著《我在伊朗長大》,一方面我為自己能在一個自由的地方成長而感恩,但同時又感到作者瑪贊的父母的開明思想,可能很多香港的父母也有所不及。
  •     去图书馆看啊!!
  •     唉
  •     不知道该说什么。
  •     很喜欢这套漫画
  •        剧透第二集中的两页(仅文字对话):
       (毫无疑问,那天晚上我父亲接到一通电话。)
       父:是的,当然……
       母:是谁呀?
       父:是玛赞学校的校长。显然,玛赞责问了宗教老师。她都是从她叔叔那儿学来的。
       母:大概你愿意她的下场也像他一样?被处死?
       母:你知道他们如何对待被捕的小姑娘吗?
       母:你知道尼罗法的遭遇吗?就是你在考斯罗房间里遇到的那个姑娘?就是做护照的那个人?
       母:你知道杀死处女是违法的……
       母:于是,革命委员会的一个监察人员就先娶了她……
       母:……在处死她之前破了她的处女之身。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吗???
       母:如果有人哪怕只碰你一根头发,我也要杀了他!
       女:但你怎么知道得这么确切?也许他们对她只是一杀了之!
       父:不,你妈妈说得对。从传统上讲,当一个姑娘出嫁了,她的丈夫就要给她嫁妆。
       父:如果这姑娘死了,丈夫就得把嫁妆还给她的娘家。
       父:这就是发生在尼罗法身上的事情。她被处死之后,为了使人们了解她的悲惨命运,他们给了她父母500突里(相当于五美元)。
       母:500突里换一个无辜女孩的性命和处女身。
       女: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整整一夜,我都在想那句话:“烈士的现身是向社会的静脉注入鲜血。”尼罗法是一位真正的烈士,但她的鲜血无疑并没有注入我们社会的静脉。)
  •     从个人角度描写两伊战争。原来的伊朗并不是伊斯兰国家,它曾经非常开放。
  •     这么抢手……
  •     世界上没有一种狂叫能释放我胸中的悲伤和愤怒
  •     很有特色又不会太过具有个人色彩的连环画 字型搭配得很好,这点在设计方面给了我一点启示
  •     卓越缺货
    于是我上淘宝买
    但是也到处都搜集不到第一本《面纱》
    打电话到本市三联
    发现全市货存仅剩一套,便立刻前往把一带回家凑齐
    真是不容易啊
  •     五颗星没话说
  •       此套书甚夺目,但也甚贵,只得选择书店立读之。
      作者的画风成熟,简洁漂亮,颇有木刻画之风,想起麦绥莱勒。间或出现的满版大幅画面很震撼眼球和心。
      而内容则恰与刚读过的都德小说有相似之处,都是从侧面描写战争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一颗心灵的戗害,虽然每篇均有幽默因子,读之却欲垂泪。
      郁闷的是书城里怎么没有persepolis1啊,有人会只挑一本买走吗……
  •       伊朗•民族信仰的高姿态
      
      在书的序言里,作者玛赞•莎塔碧这样写道:
      
      “人们谈起这个伟大的文明古国,总是将她与原教旨主义、狂热主义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我作为一个在伊朗度过大半生的伊朗人,知道这个形象远非属实。正因为此,创作《Persepolis:我在伊朗长大》对我来说才这么重要。
      
      “我认为,不应该根据少数几个极端分子的恶劣行为而对整个国家做出评判。我也希望人们忘记那些为了捍卫自由而在狱中失去生命、在两伊战争中丧生、在各种暴政统治下遭受折磨,或被迫离开亲人和祖国的伊朗人。”
      
      她用一种坦诚的态度这样告示着世界,她就是伊朗人,她对自己的祖国十分热爱,请你和她一样不要因为它曾经或现在正在犯着错而嫌弃它。
      今天打开《我在伊朗长大》的第二本:《安息日》。同样被感动得泪花盈动。书里的玛赞已经步入了少女时期,她的十二岁已经充斥了西方流行元素,比如朋克、牛仔服等。玛赞是个如此与众不同的少女,也许是从小听多了父母对政治利弊分析过多,她小小的脑袋全是革命的成份,她把这种不羁与反叛归为从小受过双语学校的教育。在这本书里,她依然滔滔不绝地讲述她所经历的那个恐怖时局,她的家人,她身边的朋友,政治与革命、人民与战争、离别与死亡……书里有好多章节,包括《旅行》、《嫁妆》、《安息日》、《护照》等好几个故事。她一家人都反对政府要求妇女戴面纱这一事情,这在玛赞的女老师批评他们家长时,玛赞父亲那一句嘲讽的话里直接透露出来:“如果你们对毛发这么敏感的话,我建议你把胡子去剃一下。”玛赞正因为对学校这种严苛的教育制度感到强烈反感,才会屡次与老师起冲突,有次竟然因为戴首饰问题与校长发生冲突,以“打校长”之罪名被开除。幸好她的亲戚认识教育的人,又找到一所新学校就读,本来拥有这样的“罪名”,没有任何学校会收下她。但是她在课堂上仍然反对老师对事实的扭曲,老师再次找到家长,玛赞的父母终于痛下决心要送女儿到奥地利去。才十四岁,作者面临了与亲人告别的场面。她的外婆在前一晚陪她睡觉,跟她说过这样的话,大意如下: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怪人,这些怪人会千方百计欺负你或折磨你,但你不要去理他们,只当他们的做法是愚蠢的就行了,这样你就不会在心里充满仇恨的情绪。她的外婆脱开胸罩的一瞬,飘落了许多茉莉花,作者十分羡慕外婆仍保养的十分丰满的乳房——从此处也可以看出作者家境非同一般,她曾在《面纱》里说过她的外公曾是一名王子,只是后来形势所迫,成了庶民。
      
      书中,有一个故事讲她同学的爸爸是飞行员,当时政府关押了所有飞行员,后来因为战争原因,他们被放出效忠祖国,绝大多数牺牲了,也包括这位父亲。玛赞还记得她同学这样说过:“我宁愿我爸爸活着在监狱里,也不愿他死了成为英雄”,可见,要体现民族精神也应该先征得民主意见,强制性的促使民众投身战争,无异于过早的判处他们于死刑。《护照》则讲述她姑父的故事,她姑父患有心脏病,已经突然发了两次,第三次是因为爆炸,他被送到医院,然而却因为设备落后需要转去外国,当时急需院长批准下发护照,玛赞的姑姑惊异地发现那个所谓的院长竟然是以前在她家擦窗玻璃的工人,失望透顶,她认为丈夫的性命竟然掌握在一个曾经是仆人的手心里(此处又间接体现了等级观念)。于是玛赞的父亲想起当初和阿努什关押在同一个牢里的犯人的哥哥正是做假护照的,于是马上赶过去,并见到了藏身在那儿的尼罗法———一个十八岁的女共和党人。假护照需要一个星期时间,姑父等不了这么久,撒手人寰,临终前最想见的是送去荷兰读书的儿子,可惜再也无法实现了。姑父是一个牺牲品,他那脆弱的心脏不能经受那些子弹无情穿越和自己儿子差不多大小的年轻人的身体这些血淋淋的现实,然而他未能成为“烈士的鲜血是为社会的静脉里注射新鲜血液”里那些志士,而尼罗法是烈士,当她被捕被无情的处决以后,玛赞仍无法理解这句话,因为她认为尼罗法的死对这个社会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书上重复这句话两遍,也让我们陷入了思考,究竟这样的动员怂恿的口号能否使整个国家摆脱战争?人民的伤亡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与精神上的,政府反对人民喝酒、开Party,可是人民需要用娱乐来消除紧张与疲惫,国家安危当头每个人都有责任,可这是民主自由,禁止、压迫就是剥夺人权。失去自由就是失去一切。玛赞的妈妈把窗帘整天遮得严严实实,就是怕被邻居打小报告。有次他们去舅舅家庆贺孩子的喜辰,谁知回来路上被监察队审问,并被押至家里查找酒水、棋牌之类。当玛赞的外婆谎称自己得了糖尿病急需解决时,提前上楼清倒了所有酒水,爸爸上楼后说已经用钱打发了那两个监察队的人时,却发现酒已经全部倒完。只能相视而笑,但笑过之后却是长久的无奈。
      
      《嫁妆》里讲到罗尼法的死,玛赞的妈妈说到在这个国度处死一个处女是犯罪的,因此监察队找出一个人先与其结婚,破了她的处女之身,才得以行刑。正是因为作者将这些细节描写,将身边的事与政治、国家结合起来写,才会使得整个故事变得丰满,变成一种刻骨的民族立场。她幸免于难了,然而身边的亲人没有,她亲眼看到他们倒在屠刀与炮弹之下。《安息日》里邻居家是很早就搬迁来的犹太人,那天玛赞和朋友沙迪去逛街,遭遇炮弹袭击,她看到自己家那条街道围满了人,然而不是他们家出事,是犹太邻居家。一家人全被炸死了,她走过废墟时看到了那家小女孩的镯子连着她的手炸飞在地上,原本她以为这一家人不会死,因为那天正好是周六,大家都会去外面玩耍或者逛街,妈妈说周六是犹太人的“安息日”,必须一家人都待在家里,这便造成了如此悲剧。正是这样活生生的描述,将我们带进了那个国度,充满硝烟与战火的地方,就像纳粹时期那样的恐怖,政府召集男孩子们入伍当兵,去战死沙场,并用愚昧的手段去对他们大肆宣扬:天堂比现实可爱。在他们入伍前每一个人都发放一把通往天堂的钥匙,还有人处在青春期,竟然对“天堂里到处是女人”这样的话满怀期望。一个国家为了自身利益,竟至于出此下策,在断送人民幸福的同时,也葬送了国家的前途。
      
      《我在伊朗长大》我只看了两册,而且每看一册流泪好几次,然而我并不觉得压抑,在同情作者所受的遭遇以外,我更看到了从她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当她离开这片国土、离开她的父母她的亲人时,她从院子里挖了很多泥土装满一大瓶,感慨道:这可是伊朗的泥土。我不知道接下来,她的命运如何,但一定与她的祖国息息相关。从她和她亲友身上体现的民族信仰来看,如此高姿态,也许她代表了绝大多数伊朗民众的心声,她用这一帧帧用心血浇灌的黑白画幅向世界呼吁,作为国家的人,任何时候都要胸怀民族情义。这就是她要告诉我们的,当我们无法改变现实的时候,就要学会默认。引用她外婆说的一句话就是:“永远保持尊重,学会保护自己”,这就是一个民族受难时体现出来的尊严与坚忍。
      
      
      5月16日
      
  •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怪人。如果这些怪人伤害了你,就对你自己说:这是因为他们愚蠢。这样你就不会对他们的残酷做出反抗了。因为没有比仇恨和复仇情绪更糟的东西了......永远保持你的尊严,真诚地对待你自己。”
  •     电子版
  •     si je pouvais avoir un père comme celui d'elle!
  •     真好看
  •     政局动荡,宗教信仰、冲突、时代变迁……人民永远只是国家手里的棋子。很伤感的一部。
  •     05年最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