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人生哲学》章节试读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3
ISBN:9787010053806
作者:叶启绩/钟明华主编
页数:341页

《20世纪西方人生哲学》的笔记-第37页

人生存的特点:非终极性、不可预测性、无方向性。(柏格森)
非终极性:“生命的特性永远处于实现之中,绝不会完全实现。在生命进化的前方,未来的大门一直敞开着,生命进货实质上是起始运动永不信息的创造。”时间是一股既无开端也无终结的流,它生生不息地向前流逝。时间性存在的人同样也既无开始又无结束,从无止境的时间流动中生成、创造。人是以未来为指向的存在物,人的生成与创造都是向未来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但人的现实存在又使得人不可能实现这种追求,人的一生就处于“在路上”的状态中,人只可能接近目标而无法达致目标。

《20世纪西方人生哲学》的笔记-第60页

资本主义改良(杜威)
1.经济社会化“加强对私人工业和金融的公共控制”
“工人通过社会本身的经济组织而不是通过任何强加的国家社会主义形式,尽可能直接地控制工业与金融;同时工作不仅为安全、娱乐与文化发展的机会提供保障,而且确保参与控制,从而直接促进人格的精神与道德实现。”

2.有计划的资本主义社会1933年,罗斯福接管混乱不堪的美国政府,是时,美国社会的普遍心态是:“对我们这个庞大的社会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明显的冷漠无知。……一国之进步不仅有赖于活力,而且有赖于并通过在各种活跃力量之间保持某种程度的平衡。……对于我们自己的制度以外的其他制度,普遍的心态是既不理性,也不宽容。……在商业与机械工程中,人们普遍欢迎自由的试验;涉及政府事务时,态度刚好相反,在这里传统的势力更大,提议变革视同背叛国家。……害怕危及现存的财产利益。
3.实验智慧引导下的社会变革用循序渐进、温和的方式进行社会变革,反对阶级斗争的方式。……“是否社会的变革一定是伴以斗争、暴力的剧烈的转变。”
……研究具体的社会问题,通过民主合作的方式调动全社会的智慧实现对社会生活的调控。智慧的三种方法:实验、民主、教育
实验:“观察具体的情形”;鼓励“自由探究与出版和讨论自由”;“提供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尝试不同的措施的机会,以便能够观察其结果并相互比较”。“以同情的胸怀看待他人的智慧与品格,尽管他们持有反对我们的意见”。
民主:“民主,即用合作探究的态度对待社会问题。……相信分歧、争论、冲突有可能以合作的方式加以引导,从中双方通过给对方提供表达的机会而各有教益,而不是通过强制战胜对方——通过嘲笑、侮辱、威胁等心理手段而实行的压制在使用暴力这一意义上并不亚于通过公开的监禁与集中营而实行的压制。……不同意见的表达不仅是他人的权力,而且是丰富自己人生经验的手段。”教育:用教育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实质上是从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习惯等深层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式;所有的改革,如果仅仅依赖于法规的规定、惩罚的威胁,或某些机械的、外在的变更,都只能是短暂的、无效的;因此社会对教育的责任便是它的至高无上的首先责任。

《20世纪西方人生哲学》的笔记-第71页

功利主义杜威认为功利主义的最大缺陷在于只注重享受结果而忽视创造……功利主义才滑向享乐主义,只注重占有结果,而不思创造,夸大了人的获得、占有的本能,而忽视了人的创造性。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人的贪欲、惟利是图的心态将极度膨胀,从而造就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种种罪恶。

《20世纪西方人生哲学》的笔记-第52页

第三章 经验、功利和人生
杜威主张,平等不是物质条件上的绝对平等,而是每个人生存、发展机会的平等和为社会服务的条件的平等
约翰.杜威(1859-1952)
针对20c30s的美国社会现实(贫富差距,不平等,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等)
对美国社会病的诊断与救治
资本主义改良、温和的社会变革

《20世纪西方人生哲学》的笔记-第34页

柏格森的人生观拒斥理性,认为人的真实就在于那不可言状的无来由的冲动,因而,每个人的人生要由自己去体验,没必要受理性等影响。……把握当下的每一个瞬间,而别让虚假的未来禁锢了人的自由。
反对传统对人的压抑,这可以理解。但柏格森拒斥的“理性”指的是什么?生活怎么可能又怎么可以是“冲动、感性、激烈却又真实”的,人还是需要理性和感性相伴的吧?只是要探讨理性的定义和标准是什么。
比较认同的是“每个人的人生要由自己去体验”,“把握当下的每一个瞬间”。(当然,这些不是柏格森的原话,是编者对其思想的概述。)我们总是大谈未来,为了所谓的目标努力奋斗甚至偏执地不可理喻,何必呢?未来并不真实存在啊,我们只存在于每一个当下。

《20世纪西方人生哲学》的笔记-第32页

第二章 理解生命 柏格森
“所谓生命,就在于记忆和延续。”
关于时间: “典型都市人的各种关系和事务往来,通常都是复杂多变的,如果不能严格守时,则整个结构就会崩溃……如果柏林的所有钟表突然以不同的方式都失灵了,即使只有一个小时,则这个城市的一切经济生活和交往会陷入长时间的混乱。”时间已经异化为人类生活的某种意义上的“神”,人类要通过“冰冷”的时间与他们所生存的世界相联系。

《20世纪西方人生哲学》的笔记-第33页

时间是一个连续进展的过程,过去、现在、未来环环相扣,生生不息,通过记忆我们可以将保存在时间里的过去的事件、情景等带到当下的反应中,并影响到以后……柏格森将绵延的时间视为构成人的生命的本质要素。
36页:从人的意识活动来看,人的心理、意识活动等从表面上来看是彼此分离的,是突发的。譬如面对如画美景的心旷神怡,挫折沮丧时的黯然神伤,但其实家家此夜持针线心理和意识活动却是以连续性为基础的:心旷神怡是因为勾起心底的某个美好回忆,黯然神伤也可能是因为触及到意识深处的某个伤痛。因而,过去的并未消失,它们仍以不同的形式躲藏在意识的某个角落,并暗自凝聚在现在的力量身边,与现在融为一体。

《20世纪西方人生哲学》的笔记-第9页

尼采要打倒的是属于生命本身之外的东西,也就是身外之物,如果一个人存在只是周遭的配景的一部分,其价值依赖于外在的肯定,那么当这一切取决于他人的赞扬与抚慰的热源一旦消失时,他便会深深感到一种被社群遗弃的孤独,在这种情况下,便会情不自禁地诅咒人世的凄凉,人生的寂寞。……于是,他便把人的存在价值依仗于自身,认为只有庸众才依靠他人,渴望别人施舍人生意义。
书的第一章概述的是尼采的人生哲学。这种书适合作入门式阅读,但如果要较真确地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或许还是得直接阅读其个人专著。毕竟,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
无论这本书对尼采的哲学论点概述是否准确,以上这段话的确适用现阶段的我。疑惑自己的价值在哪,真正的追求是什么?在这社会,真能不受外界评价的影响么?

《20世纪西方人生哲学》的笔记-第44页

社会性存在的人
霍布斯:在“人性恶”的假设基础上,认为国家产生之前人类是互相残杀的、互相战争的,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生存,人们达成协议,将一部分权力让渡出来组成国家的管理集团,从此,人类才能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国家的形成是以个体的某些权力的丧失为代价的。
柏格森:为了使人类的生存得以维持与发展,必须要抑制个体的自私自利的本性,以防止社会分裂、解体的危险。社会对个体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个体生存提供一个相对安稳的生存环境,而且也是个体从有限走向无限的场所。在社会的制约和影响中,个体超越了“个体我”的种种局限。
如果可以举些例子说明社会如何让个体从有限走向无限,就更好了。有些类似马哲说的社会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得看是什么样的社会了)。很想知道现在的人是怎么研究哲学理论的?跟人类学、社会学有什么联系和不同?感觉社会学的调查实践和应用性,更易被理解和接近。哲学是依托这些学科基础,上升到一个更抽象化的宏观理论?
高中将马哲背得那个熟,但现在到了武学小说中所说的最高境界:全都忘了。


 20世纪西方人生哲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