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插图中国史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3
ISBN:9787806034934
作者:[美] 伊佩霞
页数:293页

内容概要

伊佩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东亚研究及历史学教授。在东亚研究领域,她著述颇丰。著有《中华文明史资料》、《中国唐代和宋代的宗教与社会》等著作,其中《屋里人:中国宋代妇女的婚姻与生活》于1995年获得约瑟夫·P. 利文森奖。

书籍目录

中译本序
写在前面
序言
致谢
第一章
中国文明的起源:从新石器时代到西周
第二章
哲学基础:东周时期
第三章
官僚制帝国的创立:秦汉
第四章
佛教、门阀政治与外族统治者:分裂时代
第五章
世界性的大帝国:581年至907年的隋唐
第六章
重心南移:宋朝
第七章
外族统治:辽、金和元朝
第八章
独裁的局限:明朝
第九章
满族与帝国主义:1644年至1900年的清朝
第十章
行动起来:20世纪前期
第十一章
彻底的重新统一:1949年以来的中国

年表
对图片提供者的感谢
引文注释
进一步阅读书目
索引
译者后记

作者简介

这本中国史探讨了中华文明形成的诸多基本问题,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的艺术、文化、经济、社会、对妇女的态度、对外政策、移民以及政治等方方面面。尤其侧重考察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及其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

图书封面


 剑桥插图中国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一个外国人,能把中国历史写成这样,这要经过怎样的艰辛啊。真的不容易。她的立场、背景与国人不同,但即使是斯塔福利阿诺斯也难免受西方中心论影响,这没甚的,可贵的是我们可以试着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我们的历史思考我们的故事。虽有许多谬误但难免更多光辉。
  •     我是看过万门大学的推荐图书后才看起这本书,阅读过程中心里也是一副对剑桥二字的崇敬和极端膜拜的心态,虽然第一次接触的剑桥出版物是那本冒充的《剑桥倚天屠龙史》。这部名义上的学术研究作品实际上仍然是一部普通人皆可读的通史类作品,尤其适合长期接受中国历史教育青年们,因为书中有很多不同于以往的分析视角,以及对历史问题的切入思路,并且很多观点都会改变以往对中国历史的陈旧看法。首先,作为一个严肃的历史学者,伊利诺伊的伊佩霞教授很快便从中华文明与其他那些古代人类文明之中找到了区别,苏美尔、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所代表的文明没有一个像中华文明一样绵延这么长时间,并且在如此大的一个范围内拥有如此众多民众的身份认同。因此伊佩霞教授贯穿于全书的一个主要观点便是分析中华文明为何成为现在这样,以及这种民族认同的基础到底是怎样缔造的。她给出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是中国地域的特殊性,东亚次大陆与天然的地理条件,使得其与中亚、西亚、西伯利亚有着天然的隔绝,并且广袤的太平洋也使得中国大陆拥有一块非常安然的发展空间,所有中国文明都是在这片陆地上展开的;其次是中国文明最初的书写形式是汉字,正是这种表意的汉字(而非表音的拉丁字母、希伯来文等)使得中国范围内持不同方言的人们能够跨越时间穿越空间找到一种归属感与认同感,尽管有些汉字历史上读音发生过变化;第三便是历朝历代的各种不同形式的中央集权,使中国大陆的文明发展更多地归因于主观的人为意志而并非客观的商品规律等,集权的另一个长处便是思想推行的便利与政策执行的彻底,尽管这一特点在近代的很多事件(各种文化运动、文革、包括经济改革等)中表现地更加歇斯底里。其次,本书全然不同与中国人所写中国史的地方在于,中国史基本都是帝王将相史(笔者中学时期曾经幼稚地沉迷于各种帝王将相的封号与庙号收集),很少触及普通百姓,或者说很少将社会上的人们划分成不同阶层来分析,而在此书中,几乎每提到一个朝代的历史,总要说说底层人民的生活情况,同时夹带着政府的税制政策、货币政策等,以图总结当时社会对立情况与人们生活情况。比如提到北魏时期的均田制度、唐朝时土地资本化、宋时期士大夫阶层与商业发展、明朝评书文化繁荣等。其中,朝代与朝代之间不免有很大的相似性。第三,尽管这样说,本书还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全貌,与我们所掌握的历史常识并无二至,因此并不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对自己国家历史发展的认知。相反,从某些层面来说,反而强化了这种认知。文中提到唐王朝的兴盛,作者也兴奋地探讨了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卓越地位,兼容并包的气度与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以及百姓生活水平的突出,各国各民族的拥戴等,犹如当下的美国。又比如,谈起宋朝汉人政府的尴尬地位,作者在同情之外还有对金朝、蒙元入主中原后的积极改变进行的点评,明朝时期虽然商业贸易曾经有过一度的繁荣,但是囿于独裁体制下各方猜忌与误会,使得法律政治秩序变得毫无改进,而明朝中后期皇帝的露露威武作者则归咎于这种中央集权体制的活力殆尽。可以这样说,这本书值得一读,了解我们国家历史的基础上,更加加深对西方人思维方式与思维角度的理解,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     小女喜欢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但她却去了国外读史。我的同事朋友听说后都大感惊异,怎么去美国学历史?其实,我对他们的惊奇有些大不以为然,在中国就能学到历史吗?我们现在所阅读并能带来阅读趣味,同时也能让你深思的中国历史著作,又有几本写自国内的历史学者?中国是个史学大国,我们写作历史的传统那是无人能敌。每个朝代都会为上个王朝提供官修的历史,同时还有更多的史家,也在以着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写着通史或者断代史。民间还有更多的历史研究者,他们认真地考察着每个历史的细节问题。我们有着史记,有着资志通鉴,有着煌煌的二十四史。我们的典籍汗牛充栋,我们的史料也是浩如烟海。我也喜读历史,特别是对于中国历史,更是有兴趣,毕竟我生于斯长于斯,对于这块土地上的一切,我都怀着强烈的兴趣去了解。近来,也看了不少此方面的书籍,不过回想起来,甚少国人所著之书,多为国外汉学研究者所写的著作。并非我崇洋,而在于现实就是如此。国外关于中国历史的著作,让你熟悉的无比国内的多得多,对于在历史方面如我之辈稍有了解者,知晓国外的汉学大家名字,也肯定多于中国的学者,这是不争的事实。国内学者对于历史的研究,有成就者恐怕都在四九年之前,之后的能够数得着的,大多也是在港台及海外出版。而在国内影响较大的中国通史方面的书,印象中只有两本,一本是翦伯赞先生的《中国史纲要》,另一本是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此二书基本统治中国史学界数十年,一般中国大学的中国通史教材,差不多选用的都是这两本书。他们均是用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观,来梳理中国的历史。所以,生活于四九年之后年代里,凡是读过书的人,关于中国历史的记忆,差不多都来自于这两本书,或者更简单一些,来自于取材于这两本书的中学历史教材。翦先生的纲要曾经消失了许多年,而这些年重要占据了大学的讲坛。范先生的通史,刚应该是流传最广的,八九十年代,大学里只要开设了中国历史课的专业,基本上都是以它作为教材。这两本书改变了中国史的写作模式,甚至可以说是影响了整个大陆人的历史观。从具体的事件叙述上,此二书还是很精当的,逻辑清晰,有着自己的见解。但其所失,在于其历史观,那是国内当时最为推崇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充满着斗争与阶级观念的历史观,先用这种历史观将中国的历史设定了一个模式,然后将所有的历史事件往里套。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都充满了剥削,人民与统治者之间都有着深刻的阶级矛盾,农民起义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被定义了,因此不符合此定义的史实,只能被这样的历史书所忽略。在这样的历史书中,历史丰富的血肉没有了,只剩下了骨架,而这种骨架还是被人强行套入进去的。因此,读这样的历史书,只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厌烦恶心。这样的历史教材,确实摧毁了许多孩子对于历史的兴趣,也让他们对于中国的历史有了一种割裂感。作为这种历史民族的后人,你并不觉得你会有何种自豪感,你只会觉得我们的先人只会不停地斗争不停地打打杀杀。虽然历史少不了刀光剑影,少不了密室阴谋,但历史实则和现实一样,是丰富多彩的,有着各种有趣的故事,也有着各式的人性。我也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成长,直到进入大学,能够自己直接阅读史记这样的著作,才发现中国的历史其实并非教科书上那样干枯无趣。随着一本本海外汉学研究著作引进,也才发现中国的历史也可以这样写,有血有肉丰富多彩。在他们的笔下,中国的历史不再那样的黑暗,不再那样的血腥,相反也是一群生活于阳光之下的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有着自己的感情,有着让人惊羡的发明。这本《剑桥插图中国史》即是这样一本书,由美国伊利诺依大学的伊佩霞教授所著,写得很浅显,是专门给大学生的读物。但一旦拿上手读起来,依然是兴味盎然。读者可以顺着伊氏的思路,将中国历史重新扫描一遍。同时,你也可以发现,在这本由外国教授所写专门针对外国学生的书中,他们对于中国历史的讲法与我们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不仅是叙述的手法,关注的重点,同时是整个的思路上,都有着相当大的差别。书很重趣味,不像我们的历史书那样枯燥无味,注重历史细节的展示,靠具体的事例来说话,而不是将分析重点放在前因后果及其重大政策的表述之上。同时,该书非常重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在读完此书之后,能让你对于整个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个基本的了解。它的关注重点不在于朝代的更替,更不在于人物的褒贬之上,而在于事件与人物本身对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影响之上。看完此书,我们可以发现,以前我们在中国的历史教材上重点强调甚至连篇累牍详尽描写的史实,在本书中都是一笔略过。而以往我们所忽略的史实,则在这本并不厚实的书中被作者津津乐道。当然,任何写史者对于历史的叙述,都会有自己的取舍标准,但从这种取舍中,我们却可以看出更多的东西。在中国自己的历史书中,我们的都有着差多的一致性,我们更为关注着政治与制度,关注着王朝更迭,有着自己的宏大叙事。而国外的史书之中,却更为关注文化关注细节,关注普通人的命运。两相对比,谁对读者更有吸引力,自然不言自明了。再加上近几十年来,政治对于历史的大规模侵入,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历史整个成为了政治的工具。以这样的目的去写作的史书,要能有吸引力才怪了。近些年来,中国的历史学者们也开始变化角度,放低自己的身段,不是站在政治的高度去俯视历史,而是将自己置入历史情景中,从小事入手,从普通人的命运起笔,重写着中国的历史,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将平时不读史的普通百姓,纳入历史书籍的读者群中,对于培养读者的历史感,让读者对于中国的历史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这一点确实是功莫大焉。但这些历史书趣味是有趣味了,但毕竟戏说的成分很大,作者亦非专门的历史研究者,对于历史缺乏严肃的态度,也更少一份历史学家的识见。因此,这些书只能作为历史八卦来阅读,而绝不能当成真正的历史书籍。恐怕我们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得靠阅读国外学者所写的中国历史。这些历史书能给我们阅读的快感,也能让我们思考。

精彩短评 (总计51条)

  •     多轶事
  •     本身只是西方视角下的中国史。不过有2个有趣的问题:1、如何评价中国的治乱循环?书中认为南北朝、五代的分裂减弱政府控制,促成唐宋的经济繁荣,是否从经贸史上给出不同的答案?2、如何评价清末以来的思潮?我们说当时是救亡压倒启蒙,但是否在当时人权、民主从来就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是完全服从于国家强盛的目标?事实上,后发国家建构、整合旧帝国遗产、形成完善的资本市场,无不需要强大的中央权力(可能印度是个反例,但印度有完整的市场么?),所以民主在当时不是个真正的问题?
  •     补标
  •     少了一些东西,却看到了更多
  •     兼容而又有新见
  •     真一般,难道出版时也被阉割了?
  •     宏观简明的中国史,对脱离中华文明中心论有一定的疗效
  •     在中国人看来很简单的一部中国通史
  •     简单介绍中国通史
  •     快速了解中国史读物。图片精美
  •     不错的一本书,印刷精美,见解新颖。
  •     元朝的历史观念被改变,书中给了一个外国人看中国的角度。
  •     因为那十来幅彩色地图,特别加一星,入门级历史书通常都是地图太少。。。
  •     读着没啥意思。。考究性也不强
  •     漏印错印稍多,对不起这纸啊
  •     快速复习高中课本w 重点是附录的参考书籍、插图和译者补充(吐槽)
  •     带剑桥二字的,都懂得。
  •     全书透着一股老大日不落帝国的高高在上和一小部分西方的科学理性,但是大部分仍然是对中国历史典籍的不信任。
  •     一己之力,很不错了。表现出作者的宋以后衰败说
  •     粗制滥造
  •     美国女学者的视觉给我们全新的感觉,更多地从文化、文明的角度讲历史,而不是通常的关于政治体制的断代史。更有精美的插图。可惜文字校对太差,错误很多。
  •     准学术作品,言简意赅,特别是图片好看。
  •     很好。很客观,很简要
  •     201564 花一个多小时翻了翻…图还是不错的,内容确实是浅了点,问题也不少,校正过可做通史读物
  •     华而不实,但插图还是不错的……对于改革开放也有客观的评述
  •     美国人写的中国史甚至要比中国人自己写的更好,多讽刺啊。书中不仅仅是历史,还有政治,宗教信仰,经济,艺术文化等等。比中国的历史教科书要深入浅出得多,不见那些高深的理论、大话。而是以翔实的数据,科学的分析方法,客观的准则分析一段段的历史,不隐瞒不夸大,这才是做学问。
  •     refreshing our history!
  •     深入浅出,力荐
  •     这本书我看完了没= =。。。不过我记得看到好多雷人的东西。。。中文译者也时不时在下面吐槽。。。果然不同文化间么。。。。。。
  •     只能说还行吧……外国人写的,跟自己以前看过的差别自然有,视角不同的嘛!就是有点儿简单吧……
  •     相当不错的书
  •     言简意赅吧。但只入门。
  •     尚可吧,能浓缩到这么短也是难为她了,第一次看外国人写的中国史,确实很奇妙
  •     其中一星给插图。本书老实讲不像一本史书,更多的带有科普色彩。行文和考据并不严谨,个人看法较为强烈。但是作为一本外国人看中国的史书,作为中国人读起来还是别有一番趣味。
  •     不同于国人写的通史,重点不再是政治沿革和帝王将相,而是地理位置、社会变迁、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民族融合等。换一个角度、宏观远眺这一片土地上的历史。另全书最后的推荐阅读书目很强大。
  •     这本书并没有提供什么“新”知识(当然有,比如唐代制度史方面的专家杜佑,之前从未听说过),甚至有些细节并不很精确。但是她胜在用西方文明史的视角来审视中国过去发生的事情,会穿插中国传统循环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史观和欧洲历史直线发展理论等的对比,会引导读者反思我们对过去朝代、人物评价的倾向性如何随着距离远近和史料而变化,特别关注社会生活变迁及背后的价值观的转变,并且虽然是非常简要的概述,但经常体现出对“人”有深切的理解和同情。
  •     后记和参考书目很有启发。 我们认为伟大的时代因为未曾经历过所以可能实际并未发生过。
  •     美国人的中国历史观。最近对英国感兴趣。只是直觉。
  •     谬误很多,就是图不少
  •     看完了书,有了书的三分之一厚的笔记
  •     与本国的历史书还是有些出入的,而且有些东西是国内课本根本不可能出现的,比如期中有一页关于清朝的社会风气的描写里面提到了同性恋行为在清朝所受到的律法的约束,而这种现象在明朝其实是非常常见而是且公众所接受的。而且这也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里面还有许多能够让人深思的地方
  •     写的浅
  •     浪費時間啊。。。
  •     翻了两章,不怎么喜欢这种译作的特定语气...读着起闷,没趣
  •     大局观挺好,, 有几页被n代学长画得面目全非。。
  •     上班时间看完了 补了下历史 接下去争取把唐宋和明清的给找来看看
  •     作为一个外国学者,本着普及中国历史,增进外国学生对中国的了解的目的,作者编写了此书,虽然并不是学术著作,但这本书对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一读,外国学者的观点也有新颖之处。
  •     从别人眼里看自己的历史,感慨万千
  •     有图才看得出来过去和现在的差别,虽然共和国政治严重干扰生活,但是确实完成了中国从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这说明时代潮流不可逆转
  •     好書,但翻譯校對水平太低
  •     从一个美国的研究中国的学者眼中看中国历史,很有意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