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维彬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分析题深度预测10题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
ISBN:9787512402966
作者:田维彬
页数:145页

章节摘录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分析题深度预测10题    第 1 题  给出一组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三者间综合的古代富有哲理的故事或者当前社会现实中热点问题的材料,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5月的内蒙古草原,正遭受着一场严重的鼠害:草原上满地的鼠洞,让骏马难再奔驰;刚刚返青的牧草,被老鼠大肆吞噬;绿色的草地正在变成黄褐色的荒漠。当地人说鼠害猖獗是因为草原退化,可草原退化又是因为什么呢?正如生态学所揭示的,除了气候等自然因素,主因还是人类无节制的活动——既有历史上的开垦农田,也有近年来的滥捕草原动物,还有长期的超载过牧。  草原也是人类的家园,怎么能不让人活动?关键要节制,要敬畏自然,尊重草原生态系统的规律。内蒙古草原上,千百年来流传着一段古老的对话。孩子问母亲:“妈妈,我们为什么要不停地搬迁?”母亲说:“孩子,我们要是固定在一处,大地母亲就会疼痛,我们不停地搬迁,就像血液在流动,大地母亲就会感到舒服。”这一对话让我们看到游牧和草原生态之间那种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草原生态既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在草原上,牲畜对草场的作用表现在采食、踩踏和施肥三个方面。适度的采食、踩踏、施肥可以松土并促进牧草的生长,但草原经不起牲畜长时间的频繁踩踏。所谓不能竭泽而渔,我们可以利用草原,但也要给草原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内蒙古的浑善达克沙地是京津沙尘暴的策源地之一,那里在历史上曾经水草丰美,有“塞外江南”之美誉。上世纪80年代以后,牧民的牲畜成倍增长,过度放牧导致沙化程度愈演愈烈。9年前,中科院专家试验性地在已严重沙化的4万亩草原上禁耕、禁牧,让其自然恢复,牧民养畜所需饲草在小范围的人工高效地上生长。如今,这片草原重现生机,野兔、狐狸、大雁、灰鹤、狼等野生动物也渐次回归。我们并不敢说,4万亩草原上的做法能够复制到所有草原,可它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解决草原退化的问题,需要一种系统的眼光,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当前内蒙古的鼠患,令人揪心,为解燃眉之急,投入更多的资金,施用技术含量更高的药物,非常必要;把鼠情预测预报与防治体系建设纳入国家规划,对于遏制年复一年的鼠害也是意义重大。然而,仅仅这些,似乎还难以彻底消除造成鼠害的主因——超载过牧。  ——摘编自2010年5月28日《人民日报》文章:根治草原鼠患不能只用“鼠药”    1?结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分析根治草原鼠患根本途径(此考点另可结合国内拆迁问题进行分析)。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全面地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理解和解决具体矛盾的出发点,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基础。  (2)矛盾分析方法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包括:①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②“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方法;③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④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⑤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3)根治草原鼠患根本途径  解决超载过牧,根治草原鼠患,既要有应急之举,更应该运用生态智慧,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杜绝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应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恢复着眼,完善现行草原承包制度,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科学管理和利用草原。    2?结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说明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方法论意义并简述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此考点可结合国内拆迁问题进行分析)。  (1)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对事物的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  (2)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的作用:①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②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③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  斗争性的作用:①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②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不同的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  (3)方法论意义  了解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我们自觉地利用矛盾的这两种力量推动事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说明事物的发展表现为“相反相成”和“相辅相成”。它还说明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内因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也就是内部矛盾。某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则是外部矛盾即外因。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但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但不能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内因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  (5)内因与外因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具体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时,既要看到内因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外因的作用。在坚持“内因论”的前提下,不忽视外因的作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国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哲学基础。    3?结合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说明解决当前“全球问题”的途径。  (1)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认为,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存在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相互对立和依存的统一体。人类始终同大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自然界运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开发利用自然首先要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2)解决“全球问题”的途径。当前,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全球问题日益突出,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解决“全球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①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②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③要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④如果问题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就需要变革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形式。  4?结合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人们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1)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的意识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受规律的支配。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现规律,并利用这种合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为人类谋利的目的。人们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2)人们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③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简述联系的含义、特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联系的特点  第一,联系具有客观性。第二,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第三,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  (3)方法论意义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6?简述质变量变规律的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1)量变、质变、度的含义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3)方法论意义  ①它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②它是我们分析社会发展形式的基本理论工具,对于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③它是指导我们从事一切实践活动的重要思想原则。    7?简述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  (1)内容与形式  1)内容与形式的含义  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2)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  ①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也都有一定的内容,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②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3)方法论意义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重视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和创造必要的形式,适时地抛弃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形式。  (2)必然性与偶然性  1)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含义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①它们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②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③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  统一:①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②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③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方法论意义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3)可能性与现实性  1)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含义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可能性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把握事物的可能性,要注意区分①可能性和不可能性、②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③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2)现实性和可能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可能性是潜在的、还没有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性则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现实性也不同于可能性。  统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紧密相联,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意义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认识可能性的复杂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4)原因与结果  1)原因与结果的含义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原因即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即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2)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②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③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④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3)方法论意义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5)现象与本质  1)现象与本质的含义及其辩证统一关系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①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而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③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④现象是生动、丰富的,本质是比较深刻、单纯的。  统一:①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②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2)方法论意义  这一原理表明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又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8?结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说明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及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的条件。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关系  ①两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质的区别;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其次,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2)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①经过实践和调查研究,获取丰富和实际的感性材料;②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②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③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方法;④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9?简述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含义、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1)理性因素的含义和作用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①指导作用;②解释作用;③预见作用。(2)非理性因素的含义和作用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动力作用;②诱导作用;③激发作用。  (3)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关系  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具有主导作用,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既有积极作用,也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10?简述真理的客观性、一元性、绝对性、相对性、具体性的含义以及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1)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  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②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真理的一元性的含义  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虽然由于主体认识角度和立场、观点、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关于同一客体的认识结果往往会有所不同,但是这并不表明观点不同的每个人都有真理。  (3)真理的绝对性的含义  ①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②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4)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  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①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②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③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  (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关系  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作为真理,就其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而言,它是绝对真理,是永远不能被推翻的;就其是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认识而言,它是相对真理,是要不断发展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又是辩证转化的。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真理,反对绝对主义(表现为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和相对主义(表现为怀疑主义和诡辩论)。  (6)真理的具体性的含义  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11?如何理解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或真理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②凡经过实践证明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③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的实践还不能加以判定,最终也会被以后的实践作出裁决。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①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②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③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因此,我们必须把实践对真理的检验,看做是全部人类实践即无数个别的、历史发展着的、整个社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实践检验和证明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12?如何正确认识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有区别的:①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②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③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要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真理和价值的冲突,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①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③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坚持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本)。    13?简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并说明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此考点可结合国内拆迁问题分析)。  (1)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其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2)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其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①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髙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②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③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及作用会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第 2 题  给出一组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者之间综合的材料,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方法论意义以及辩证的否定观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1)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往复的前进过程。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事物的辩证发展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这一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坚定信心开辟前进的道路。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4)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辩证的否定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观察和分析一切问题的方法论原则,它是我们坚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哲学依据。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对待古代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对待外国东西,要有选择地吸收,既不能一概拒绝,也不能全盘照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大胆地吸取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其腐朽的东西给予坚决的批判。    2?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矛盾运动规律的基本内容。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就内容看: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从过程上看:①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②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更高阶段。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是: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方向;②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

前言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分析题深度预测10题前言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分析题深度预测10题》一书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检验,以其高命中率和预测的精准性,已经得到了广大考生的认可和赞誉,并成为很多在思想政治理论这门公共课上欠准备的考生们手中的制胜法宝。  今年本人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之邀编写2011年版的《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分析题深度预测10题》一书,并由北航社正式出版发行。为了继续提升本书的“含金量”,准确把握好考研政治试题的命题方向,在编此书的时候,笔者始终抱着认真和严谨的态度,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阅了大量的相关信息和资料,经过再三的深思熟虑和筛选,完成了2011年的深度预测10题的编写工作。本书预测的依据有:(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2)年度间(2009年11月—2010年12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3)年度间(2009年11月—2010年12月)国家领导人发表的重要讲话;(4)年度间(2009年11月—2010年12月)《人民日报》、《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瞭望》、《求是》、《半月谈》、《理论周刊》、等中央权威报刊杂志以及新华网、人民网的有关专栏与政治理论相关的信息;(5)历年考研政治真题命题规律。  深度预测10题的命题设计结构都是围绕着一个鲜明的时代主题或现实问题来展开和发散的,每一题下面还有许多与这个大主题紧密联系的知识点,这样从不同角度设问就是为让预测更准确,让命中率更高。根据以往政治理论试题的命题规律,2011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的难度相对于2010年来说必然会加大,这个难度必然体现在“理论联系实际”和“章节间、学科间的交叉综合”上,所以深度预测10题的这种发散设问方式更加凸显其价值所在。如果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的分析题有关题目设问的是原因,笔者只给广大考生读者提供了意义就不算预测到,就是擦边,就不会对你有明显的作用,只是给读者一个心理慰藉而已。而本书的这种发散设问方式就是为了解决预测的精准性问题。  一本冲刺预测或者说押题书籍真正预测到考研政治真题分析题应该是不仅能客观上大体命中该题目的问题,而且应该能提供一份精确和权威的答案给考生复习,从而使考生能在考试中发挥良好,阅卷老师才可能对考生的答题作出肯定的高分回应。如果大家在复习中没有从自己所得到的资料和书籍中获得对考研目标实现有价值的东西,那么该资料的作用就是微小的,甚至是负的,因为它挤占了考生宝贵的时间。本书恰恰是把对考生有用、有帮助放在首位,以作者的大量时间投入为基础,深思熟虑、精心遴选,帮助广大考生节省时间,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复习效率。所以说本资料就是要体现“有用即真理”,希望给2011年的考研朋友们带来效用,带来希望!  考生同学都能在2011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中解答分析题得心应手,获得高分,这也是本人编此书的初衷。    田维彬2010年12月于重庆大学

内容概要

  田维彬,知名思想政治理论青年学者,网名twb2008,是近年来互联网兴起的草根派考研政治辅导和真题考点预测的传奇人物。本着对考生高度负责的态度,田维彬在深入研究最新版的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和“两课”教材以及历年考研政治真题命题规律的基础上,悉心归纳年度间(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参考借鉴《人民日报》、《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瞭望》、《求是》、《学习时报》、《半月谈》等中央权威报刊杂志以及新华网、人民网等的有关专栏与政治理论相关的信息,呕心沥血,编成了《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冲刺重点热点全析》和《考研政治试题分析题深度预测十题》。  田维彬以其深刻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要求、精准预测2008至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的考点而红透互联网,深受全国各地考研学子追捧,粉丝无数。

书籍目录

目录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第8题第9题第10题

编辑推荐

  《田维彬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分析题深度预测10题》的作者田维彬对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辅导的热心和执著,分析问题之深入犀利、判断命题趋势之神算精准(我们曾找了全国顶级考研名师团队的老师研究了田维彬的往年辅导资料,对真题的命中率是相当相当高的,可谓直逼命题名师,毫不逊色),网络粉丝的热烈追捧,实在是让人称奇。田维彬的第一本书《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冲刺重点热点全析》一上市就掀起抢购狂潮,在各大排行榜的考试书中均位列前10。可以预期,一两年后,田维彬这个名字就会铭刻在上百万考研学子的美好记忆中。  《田维彬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分析题深度预测10题》是网上最受追捧的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辅导及预测专家TWB,曾在近三年考研政治真题连续命中45分以上分析题考点,深受广大考生赞誉。  田维彬呕心沥血成就此书,保证覆盖政治真题85%以上考点,使用此书的考生政治拿70分以上不是新闻,拿不到才是新闻。  青年才俊田维彬是考研政治的辅导及真题预测神人。

作者简介

《田维彬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分析题深度预测10题》的命题设计结构都是围绕着一个鲜明的时代主题或现实问题来展开和发散的,每一题下面还有许多与这个大主题紧密联系的知识点,这样从不同角度设问就是为让预测更准确,让命中率更高。根据以往政治理论试题的命题规律,2011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的难度相对于2010年来说必然会加大,这个难度必然体现在“理论联系实际”和“章节间、学科间的交叉综合”上,所以《田维彬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分析题深度预测10题》的这种发散设问方式更加凸显其价值所在。

图书封面


 田维彬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分析题深度预测10题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麻痹,我去打酱油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