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的教育

出版社:群言出版
出版日期:2006-7
ISBN:9787800805974
作者:威特
页数:238页

内容概要

  卡尔·H·G·威特,一位德国乡村牧师,因不满足于当地人那种安逸闲荡、无所事事的生活,自儿子小卡尔·威特出世,便倾心于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他主张“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应始于最佳时机”,这与当时人们所持的“孩子的教育自上学开始”的观念大相径庭。在老威特的悉心培养下,小卡尔9岁就能阅读荷马、普卢塔克、西塞罗等名家之作,并被莱比锡大学录取,14岁获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法律硕士学位。他的“天才”奇迹受到了国王的赏识和其他心理专家的认可。小卡尔·威特一直从事教学与写作,并健康地活到了80多岁。 令人欣慰的是,卡尔·威特一边精心养育自己的孩子,一边记录下其培养过程,完成了一部长达1000多页的早期教育个案实录。正如作者所言,本书并非一本教人如何培养天才之书,而是一本写给所有为人父母的早期教育指导手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亦曾读过此书英文版,并对老威特的早教观点十分赞赏。

书籍目录

推荐序第1章 本书为真心爱孩子的爸爸妈妈而写第2章 孩子成材取决于天资还是后天教育第3章 始料不及的巨大反响第4章 培养孩子独立离不开关爱第5章 每个智力平常的孩子都能成为非凡之人第6章 把孩子培养成用世界最美好的词汇形容的人第7章 让孩子养成爱思考和观察的习惯第8章 如何向孩子传授知识第9章 早教儿童能否保持持久的优势第10章 早期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和智力培养第11章 对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第12章 培养孩子的谦逊品质第13章 玩具与智力教育第14章 是否一定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第15章 孩子的饮食与营养第16章 培养孩子的公正和责任心第17章 如何让孩子学会读与写第18章 将学习与玩耍谨慎地公开第19章 如何对孩子施行奖赏第20章 如何教孩子学习语言第21章 如何对孩子进行科学方面的教育第22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力第23章 早期教育结出的硕果

编辑推荐

  “我写《卡尔·威特的教育》,仅仅是为了那些同样为人父母,并深爱自己孩子之人。如果他们对自己新生的儿女怀着一种挚爱,就应该下定决心,仔细考虑我在这方面所进行的尝试。”  ——卡尔·H·G·威特

作者简介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份长达1000多页的教案之所以能在哈佛大学图书馆有一席之地,其价值就在于它向世人证明:天赋才能对个人发展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在最佳时机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可以为孩子带来终身效果。任何孩子只要智力正常,经过家庭正确的早期教育,就可以培养成一个健全的、全面发展的人。
100年前,卡尔·H·G·威特这位生活于德国一个小村庄的普通牧师,大胆向当时流行的“孩子只有到了学龄之时才开始接受正规教育”的传统理念提出挑战,倡导“孩子的教育应当始于其智力发育之初”的早期教育原则,并通过对自己的孩子卡尔·威特的尝试取得了巨大成功。小卡尔·威特从小通晓法语、意大利语、9岁开始阅读《荷马史诗》,14岁获得哲学博士,16岁获法学硕士,并被聘为柏林大学教师,23岁在哈雷任专职教授。

图书封面


 卡尔·威特的教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本书看得很快,有些章节的观点我已经有深刻地体会。我比较关心的是孩子的饮食与营养;如何让孩子学会读与写;还有将学习与玩耍谨慎的分开;等章节,关于这些方面我自己就不太有数,如何带孩子就更没底了。虽然书上写的不甚详细,但还是起到了相当的参考作用。有些地方我认为威特做得很好,比如关于给孩子定规矩,包括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但同时也感到真的很难推广。即使在那个混乱的普鲁士,都会遭到相当的反对声浪,那么在当下这个时代,独生子女,父母还有四位老人,各种教育方法不断涌现,一般家庭都很难统一到一个声音上来。更何况有些方式的确相当特立独行,比如把牛奶洒了就会被罚只能吃盐和面包这样的规矩。总而言之,这的确是早教的一个成功范例,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被推广。
  •     看了此书大半,核心思想非常赞同。即孩子的培养的目标是:一个健全的人,套句老话--德智体全面发展,孩子的人格训练比知识的获取更重要。诚然,在十九世纪的普鲁士,像威特牧师这样教育理念超前的家长非常少,可是到如今二十一世纪中国,大多数家长的教育理念仍待提高。生怕吃不饱,穿不暖的思想依旧横行,而更加可怕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的想法又剥夺了多少孩子快乐的童年。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不走向任何一个极端,而能把人格、情商的培养放在首位,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早教中的智力开发固然也重要,然而知识的学习可以放在以后,但孩子的习惯和性格养成却是从小就开始形成。《卡尔·威特的教育》、《俗物与天才》、《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哈佛女孩刘亦停》。《卡尔·威特的教育》中的三个孩子成人后最终也没有成就伟大的业绩,而有人(参见:http://www.pep.com.cn/xgjy/xqjy/jszx/yjts/gnxw/200407/t20040722_108308.htm)提出的反面例子也对早期知识的灌输对成就的必然性提出质疑。很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有了不同意见的碰撞,才能产生出思想的火花。无论如何,教育的最重要目的是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天才永远都是少数,幸福的人生才是大多数人应该追求的目标。
  •     春节期间在超市闲逛,转到书的部分,思路正好在孩子的事情上,于是这本书到了我的视野里。于是,我就看完了,呵。有孩子的时候一定会受益的。我们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激发其求知欲,而这种求知欲一旦被激发起来,则会让其终身受益。通过培养孩子对智力活动的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热爱,从而使他的头脑像身体其他器官一样发挥适当的功能,那么在孩子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你根本无须再迫使孩子学习,因为孩子早已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孩子一开始就能做正确的思考。鼓励孩子积极地提问,而且在回答孩子问题的时候,尽可能地给孩子讲清所谈论事物的来龙去脉。极力避免给孩子提供非常肤浅的答案,因为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让孩子养成深刻而全面地认识事物的习惯,让孩子认识到细致缜密地推理以及合理地分析、区分、关联的重要性,而且培养孩子从因到果进行逻辑性思维的能力。无论什么时候去什么城市,都会带上孩子,都会参观艺术画廊、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商场等地方,使孩子在得到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学到了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化学等知识。我们总向孩子强调事物间的联系,强调掌握事物的原理以及透彻了解每件事物的重要性。在幼小的心灵播撒道德的种子。刚开始教育孩子的时候,需要家长苦口婆心地去教导他;可想把孩子最终教育成材,家长的榜样作用必不可少。让孩子养成爱思考和观察的习惯。通过旅游透彻了解事物。要知道一个人对事物的正确了解越多,他的知识面就越广,他就越能更好地把那些知识传授给别人。在这个过程中,他用智力得到不断锻炼和提高,而且他常常会发现自己比较喜欢去寻求、比较、区别、挑选、拒绝。也就是说,他学会了动脑筋,学会了去思考。养成观察和爱思考的习惯是学习的基石。如果忽略对孩子心灵的培养,让孩子接受了错误的道德观念,那么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人的全面性的最终归宿,必将在长时间肉是一个未解之谜,它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去探索。朴素、适度、节俭、知足、愉快的生活最有效的激励莫过于对孩子的肯定,尤其是在他生命中最值得注意的时候给予他的肯定。要教导孩子品德高尚、为他人牺牲、关爱他人、心地善良、对他人友好。简单对待人的身体是有道理的。我们从纯粹的肉食性动物比较野蛮、而纯粹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比较温和这个事实中不难发现这个道理。任何时候都要对他做到公正与通情达理、严格而又亲切。对于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你即使声嘶力竭地叫喊也没用。由于没有养成服从的习惯,因此他会继续做他想做的事情,等你想跑到跟前制止他时,已经来不及了,因为破坏已经造成了。在普通教育中被反复灌输的许多成见,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往往会伴随一个人的终生,并严重阻碍他们在生活中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要让他牢记,勤奋工作是一个准备过程,它可以使一个人通过某种世俗的方式获得幸福,而高尚的行为能够使一个人产生某种非同寻常的满足感。直到他积攒的钱多得足以购买某种持久而且有用的东西。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择日笔记
  •     所有关于思辨的探讨都是我钟爱的苏格拉底当年所在的广场上的回响一般~
  •     感觉这本书的教育方法有点问题,限制孩子限制得太死了。全书最有用是13章,智力教育的内容。
  •     好像日记,作者一直想证明他的观点,成才与天资的关系不是那么至关重要,但是没有说服力。你的孩子只是芸芸众生孩子的一个。
  •     信徒
  •     好吧我没读过=>但我家里书架上有=>我爸妈读过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