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过与惩罚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1-01
ISBN:9787805049199
作者:朱晓阳
页数:314页

内容概要

朱晓阳,曾就学于云南大学(经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社会学)和澳大利亚Naquarie大学(人类学),2000年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研究领域:运用人类学、法人类学及越轨社会学。已出版作品:《象征与暗流》(合著,1994),《毛主席的孩子们:红卫兵一代的人格和政治积极性》(合译,1997)以及中英文专业论文若干。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惩戒:超越犯罪学视野的主题
第二章 方法论和田野
第三章 村庄的传奇和国家的敌人
第四章 “矛头向上”和社区复兴
第五章 发落的日常形式:流言、现丑和活榜样
第六章 替罪羊
第七章 结论:在激变的时代“做人”
附:《猪胆冤魂》
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一个普通村庄最近六十多年的历史:惩罚社会学一个个案研究。
本书讲述了滇池东岸一个村庄的故事,是一部以人类学田野调查为基础的学术专著。本书的一个主题是讲述“故事”——发生在小村的越轨和惩罚活动;并阐释这些活动在时间流中的动态及其与特定条件和特定行动者的联系。另一个主题则是解释惩罚在特定社会语境中的文化意义。

图书封面


 罪过与惩罚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非常喜欢的一本民族志作品
  •     可为《杀生》作部分人类学注释。抽猪胆个案连当时胶东也有谣传。对于村庄权力斗争、干部弹劾的过程、“外来人”标签背后的心态传统描述详尽,“社群主义”的强调和对越轨分子的惩戒变化引入经济因素分析较别致。
  •     国家渗透进社区,社区渗透进国家。惩罚,是一种基于人际关系的建构,或者是犯罪模式的,或者是病理学模式的。
  •     间或有关于“插队”云南的怀旧气息的诗歌和素写让我想起了《小泥屋笔记》。不过似乎法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交汇到中观层面就都得了Hamlet syndrome。细处微瑕、通体丰韵,是本好书。国航982洲际不插电自习室。
  •     大二的时候了
  •     人类学的下午,大学的最后时光
  •     值得一读。
  •     语言生动、平实,故事引人入胜
  •     想做朱老师博士后的人伤不起啊
  •     这样的好书竟然沦落到只卖3块多,无语了.
  •     与其下一篇比起来宛若两个世界
  •     民族志的人类学研究。从书斋到田野,十年的时光,一本书。
  •     写论文的期间又从图书馆借来读了一遍,对格尔茨式的解释已经不再有那么强的认同感,但仍然感慨当年在课上和阅读中从朱老师那儿学到的一种特殊的叙事感。他写张老板的房子侵占街道时说,住宅的二层“凌空喷出一米多远”。有些段落甚至能想象用他自己的声音读出来。有些感觉难以言传,我又想起他家里桌上那本泛黄卷边的《卡马拉佐夫兄弟》
  •     针对小村的个案,朱晓阳老师做了几十年,陆陆续续地出了好几本书从不同角度探讨小村,个案做到这个程度真的很了不起。我比较好奇的是,这么长的时间,晓阳老师及其团队跟村子建立起很紧密的联系,他们之间已经不仅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关系。最明显的事例是,他们请朱老师参与小村抗拆的事,这件事最终是否解决不知道,可以知道的是事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这个事例是不是可以说明,朱老师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村子的权力结构,那么他在分析个案时,如何撇清这个关系,亦或者他自己也成了个案的分析对象?
  •     在现实与理论的交接处语言较为生硬,我要再看一遍。
  •     也没有特别学术,也没有特别好看,口中讲出的故事落到纸上好像就很难鲜活了。苗地汉族村庄六十年来的罪与错,口诛与鲜血,权力结构,中国性。比较喜欢的是社区向上和活榜样两章,如果能梳理一张村庄人际脉络图谱出来最好不过了
  •     延伸个案与历史人类学的异同?陌生人,外人,熟人的报?隐伏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的借尸还魂?
  •     朱晓阳 粗略浏览
  •     主要作为小村的生活史看得,挺有意思。罪过与惩罚是不是这样理解可以概括一点,村民在小村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他接受的惩罚的程度,即内部人惩罚力度小。村落内部的惩罚主要依靠内部的舆论及面子等软性的东西,很少直接放到刚性的国家司法层面上。
  •     故事很有趣,理论不精彩,叙述很一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