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贡献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560841588
作者:张劲
页数:216页

章节摘录

  孙中山回家之后,一边参加田间劳动,自习中文,一边与朋友、村民谈论海外的各种见闻,尤其对檀香山的学校,认为“其教法之善,远胜吾乡”,应当学习。他在家没多久,中秋节那天,孙中山与15岁的陆皓东等几个少年伙伴,去村庙“北极殿”玩乐,看到几个村民正在拜神,便上前劝告,说这些木雕泥塑之神,供奉也无用。为了表明这一点,他跳上正殿供桌,拉住“北极帝君”神像的手,用力一扯,神像的手掉了下来,露出其中的泥土、木头、稻草等,然后孙中山指着这自身不保的神像,对跪地叩拜者说:你看他样子威风,可又能拿我怎么样?随着又去左厢,将供奉在那儿的“金花夫人”塑像脸皮刮破,右耳摘下。孙中山这种亵渎神灵的作为,虽然博得陆皓东等少年的欢笑,却招来当地村民的忌恨。当夜,村民齐集孙家门口,乡亲父老聚集问罪,吓的父亲孙达成连赔不是,并当众答应重修神像。而后关门痛责孙中山。无奈,孙中山与陆皓东只好出走,避往香港。  在香港,获得自由的孙中山终于同陆皓东一起,到美国纲纪慎会喜嘉理牧师处接受洗礼,两人都成了基督教徒。实际上这是少年孙中山当时思想发展的结果。孙中山先是在拔萃书室(英国人办的教会中学)读书,不久转入中央书院(即后来的皇仁书院)继续学习。此时,他不仅课程学得好,还广泛汲取各种新知识,并请区凤樨牧师教他古文。他原来受洗之时用名“日新”,区牧师认为不雅,便根据其名的粤语谐音,改为“逸仙”。由于孙中山广泛涉猎古今中外著述,知识广泛,同学们于是给他起了个绰号:“通天晓”。  孙中山回乡捣毁神像、避往香港干脆受洗入教等事情,不久都被远在檀香山的哥哥孙眉知晓,孙眉自然十分生气,就写信加以责备,警告孙中山如不能与教会断绝关系,将要停止对孙中山生活和学杂费用的供给,但孙中山连信也不回。孙眉没有办法,又写信给弟弟,说生意上的事需要孙中山帮忙,因为资金周转和扩充经营的困难,有些财产过去已登记孙中山的名下,要动用务必请孙中山前往协助。不理打骂的孙中山,在哥哥需要帮助的道理劝诱下,1884年11月辍学再次赴檀香山,这年他18岁。  但是,孙中山一到檀香山,孙眉便以毁神、入教两事严责,并动手痛打。这时的孙中山更不可能屈服,孙眉又罚他做苦工,但孙中山仍毫无悔改之意,最后孙眉收回了已经赠予孙中山的财产。兄长的逼迫,使孙中山衣食无着,环境的艰难使他想起了学校的老师。

前言

  作为从事近30年中国近现代历史教学及20世纪中国政治思想研究的工作者,自己在学习、闻道、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有关的文字,虽然有的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自以为还是能够说明曾经付出过的努力,或者说表达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其中包含有能够经受时间检验的不同于传统或现成的结论。因此,将经过选择的几篇论文,加上近年来发表过的相关文章,汇集成册。总共25篇文章,基本上按照历史事件或人物思想的所处时间顺序排列。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20世纪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趋向的探讨,比如《重评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的争论》、《世界历史的发展与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抗战与政治民主》等。其次,追寻以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先进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社会主义的奋斗足迹,比如《“五四”时期毛泽东的社会变革思想》、《再论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有关扎西会议的几点思考》、《论邓小平肃清封建主义残余的思想》等。还有,就是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相关研究及思考,比如《“一国两制”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显著的理论成果》、《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论邓小平的休闲观》等。  本书收录的所有文章,除了发表时存在的个别错、漏、别字等之外,基本不做改动,即便是现在看来有的结论尚待完善,甚至某些观点需要进行合乎时宜地重新表达的地方,包括需要遵循新的出版要求和技术规范(如注释等),也不例外。

内容概要

  张劲,男,浙江东阳人,1959年生,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专业,法学士。之后长期任教于同济大学,现任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及政治制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主要著作有:《审讯汪伪汉奸》(江苏古籍出版社)、《超载——抗战与交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中流砥柱——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同济大学出版社)等。主持完成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项目8项。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心慕西学”的少年孙中山“五四”时期毛泽东的社会变革思想“不得已奋身军界”的青年朱德重评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的争论再论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和实践“井冈山道路”与党建创新有关扎西会议的几点思考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纲领试论关于抗日战争若干问题的思考抗日民主根据地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与启示抗战与政治民主世界历史的发展与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一国两制”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显著的理论成果邓小平与“三个世界”理论试论邓小平的休闲观邓小平20世纪70年代对国际局势的分析及意义论邓小平肃清封建主义残余的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学生组织的经验政治协商是合乎中国传统的现代民主形式党外人士民主监督的定位及完善政治改革:30年来中国政府机构的变动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教育人才资源开发与上海可持续发展休闲与20世纪的上海

编辑推荐

  20世纪中国社会思想和文化的最大变化,莫过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传入和普及。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就需要中国人对于社会主义的热烈追求和积极贡献,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从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许多重要思想及精彩观点。

作者简介

《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20世纪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社会主义趋向的探讨;以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先进中国知识分子追寻社会主义的足迹;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研究及思考。其中不少文章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贡献》适合相关专业的大学教师,学生以及专业工作者参考。

图书封面


 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贡献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