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的故事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7月
ISBN:9787806788226
作者:[法]亚尔丰斯·都德
页数:272页页

章节摘录

第一部 遐思与历史篇最后一课那一天早上,时间已经很晚,我才去上学,心里非常害怕,怕因为迟到而受责罚;同时又记起了雅美尔老师已告诉过我们,这一课要测验分词,而我却一点点的知识也没有。一时,我想索性逃一次学,到野外去游玩吧。天气是这样晴明,和暖,林中的小鸟在飞鸣,锯木厂后面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在上操。这一切对我的吸引力实在超过了分词的使用规则。但是,我居然有力量抗拒了,便急急赶往学校。经过市政厅门前,我看到有一群人站在告示牌的面前。两年以来,就是这块牌子给我们带来了种种不幸的消息:吃败仗,征用,动员;我不像别人那样停下看告示,而是径直走过,可是一面在想:“又出什么花样了呀?”我跑步穿过广场时,铁匠瓦克德正同他的徒弟站在那里专心读告示,他对我喊道:“不要这么着急,孩子,你到学校还是够早的。”我想他是在讥笑我,气急呼呼地跑进了雅美尔老师的小庭院。在平时,上课以前,总有嘈杂的声音一直传到外面马路上,桌板的开阖声,学生们的温书声,大家合在一起高声朗读而又各自掩着耳朵以便悟解,还有老师用大戒尺在桌上敲击的声音:安静!我希望利用这惯常的情况,使我走到座位而不受注意,可是这一天却一切很安静,如同礼拜天的早上。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我看到同学们已坐在他们的位置上,雅美尔老师挟着那根可怕的铁戒尺在走来走去。必须在这个安静的环境中拉开门走进去,我不由得心惊肉跳,面红耳赤了。但是,出乎我的意料,雅美尔老师没有怒意地看看我,并且很温和地对我说:“快到你的座位上去,我的小法朗士,我们正准备不等你来就开始了。”我跨过长凳,在书桌旁坐定;这时,我的恐惧心才渐渐平静了下来,就看到我们的老师穿着漂亮的绿色外衣,整洁的镶边衬衫,头上还戴着黑色绣花的便帽,这些他只在督学来巡视的时候,或者学校发奖品的时候才穿戴的。而且整个课堂有着特殊的肃穆气氛。最使我惊奇的是:在课堂角落,几排凳子平时总是空着的,今天却坐着村子里的人,同我们一样地态度严肃,其中有奥赛老伯伯,戴着三角帽,还有前市长,前邮政员,以及其他的人,这些人好像都很忧郁;奥赛老伯伯还带着一本四周都已磨损了的初级课本,摊开在他的膝盖上,书上放着他的老花眼镜。我正在为这一切而惊奇的时候,雅美尔老师已走上讲台,用他刚才对我讲话时同样温和而郑重的语气,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为你们上课;由柏林传来了命令,阿尔萨司及罗兰纳西省所有的学校,以后只能讲授德文……新教师将于明天到来,今天是我们最后一次的法文课,我要求你们好好注意。”这几句话使我惊惶失措。唔!可恶的东西,这就是市政厅前的告白。我的最后一课法文!我还只刚刚会写呢,从此就不再学习了吗,就停留在这里算了吗?我开始怪自己荒废了许多光阴,旷了课去寻找鸟窝或者去滑冰。我的书本,刚才我还觉得它们这样可厌,拿着这样沉重,现在我的文法读本、修身书,好像都成为我的老朋友了,离开它们有多么痛苦。就说雅美尔老师吧,一想到他将要离开,我将永远见不到他,我立刻忘记了受过的责罚,戒尺的打击。

前言

这里的十个短篇是从亚尔丰斯•都德(AlphonseDaudet)著的《星期一的故事》(Contes du Lundi)里面选译出来的,多数是爱国故事,时代背景在作者也曾亲身参预的普法战争之后。作者是法国十九世纪的著名文学家(一八四0一一八九七),幼年家贫,十六岁时已在故乡尼姆(Nimes)当小学教师,旋赴巴黎,资斧匮乏,买了火车票后,身边只剩下合两个法郎的零钱,以至于两昼夜未进饮食!抵巴黎后,依靠兄长爱纳司铁(Ernest)为人抄写每月得到七十五法郎的工资,共同过着贫苦的生活。都德跑图书馆、书摊,做诗,并为报馆写些地方新闻稿。第一个诗集《女恋人》(Les Amoureuses)出版以后,才渐露头角。在同代的文人中,作者与福楼拜、左拉、贡古(Goncourt)三人最为莫逆;并由福楼拜介绍,与客居在巴黎的屠格涅夫订交,亦颇互相倾倒。他对屠格涅夫说:“法文不是一种死的文字,不需要按照字典上固定的规则去写作,如同参考GRADUs词典写拉丁诗那样;不,它是有生命的,犹如一条汹涌的河流,尽管挟着泥沙和各种污物,只要让它不停地流,终于会自动澄清。”所以他的笔调以观察敏锐、感情丰富、色彩鲜明著称,并不斤斤于寻章摘句,小疵则是常常难免的。他的著作有诗歌、戏剧、小说、杂文。小说中著名的如《那白》(Le Nabab)、《小福罗蒙和大里习莱》(Femmes d'artiste,Robert Helmont,Fromont Jeune etRisler)、《小东西》(Le Petit Chose)、《沙福》(Sapho)、《嗒拉斯孔的达达令》(Tartarin de Tarascon)和《约克》(Jack)等。屠格涅夫形容他的最受读者欢迎且有欧洲各国译本的《小福罗蒙和大里习莱》如一条平行线,《那白》如一条曲折线,并称这条曲折线的高峰只有第一流的天才方能达到。在《塔拉斯孔的达达令》这部小说中,他描写了法国南部人民的天真而夸大的特性,认为这种夸大是太阳光和气候的作用,书中的主人翁有些近乎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诃德。小说出版以后,传诵一时,但也引起了塔拉斯孔当地人的切齿痛恨。杂文中著名的如《风车寄语》(Les Lettres de mon moulin)和《星期一的故事》。尚有一个集子题名为《巴黎三十年》(Trente ans de Paris)叙述了他的写作生活,以及几部重要著作的取材及背景。在这里译出的十篇短文之中,我自己所最喜爱的是《忆阿尔萨司》,这不是一篇游记,而是一个美丽的画册,所谓“摩诘诗中有画”,作者的笔调庶几近之,这正是他的擅长(谷儿插话:我最喜欢又用力最勤的是《布吉维尔的钟》和《小山鹑告白》两篇)。所憾的是能够欣赏原文不就等于能够翻译,译者幼年学习的法文因年久不用而荒疏了;而且翻译文艺作品还只是初次尝试,错误和疏漏一定是难免的,不过主观上认为这几篇文字在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还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青年读者们会是有益的。

内容概要

作者:(法国)亚尔丰斯•都德 译者:陆达成 陆谷孙

书籍目录

我的父亲译者小序第一部  遐思与历史篇  最后一课  将军在打落袋球  陶令齐法官的幻觉  小间谍  母亲——围城忆旧  柏林之围  佐阿夫易帜  布吉维尔的钟  保卫塔拉斯孔  贝利赛厄的普鲁士人  逃难  在前哨哨位上  暴动掠影  摆渡  旗手  沙文之死  忆阿尔萨司!  客栈  受勋于八月十五  我的军帽  公社的阿尔及利亚小兵  八连的音乐会  拉锡兹神甫公墓之役  小馅饼  舟中独自  法兰西巫女第二部  情性与忆旧篇  记事员  三十万法郎  亚瑟  三读  首夜演出  奶酪浓汤  绝唱  有屋出售  圣诞故事  教皇驾崩  美食掠影  海边收获  小山鹑的告白  镜子说明及鸣谢

编辑推荐

《星期一的故事》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亚尔丰斯·都德是法国十九世纪的著名文学家,他的《最后一课》在我国家喻户晓,其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广大青年有着深刻的影响。其译者陆达成对都德作品情有独钟,及至对儿子陆谷孙教授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是陆氏父子两代在外国文学作品传播上薪尽火传、成就斐然的生动写照,同时也反映了十九世纪法国社会风貌人情。《我的父亲》一文表达了陆谷孙对堪称人生启蒙老师的父亲的深切缅怀之情。


 星期一的故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陆谷孙先生一生也就翻译这么两本书啊!而且这本还是跟他父亲合作的。重读《最后一课》   您在《我的父亲》一文中曾经提到小时候听父亲讲《最后一课》,这个故事给幼年的您带来了很多震撼。   陆:对。实际上这是因为小时候对阿尔萨斯、洛林的历史沿革不了解,而且这部小说当时在全球各国都很风行,在中国也很风行,就像一个爱国主义的文化符号一样。我没做过详细的考证,第一位翻译《最后一课》的好像是胡适。   我第一次听父亲讲《最后一课》大约是1944或1945年,他先讲拉封丹的寓言,然后他提到还有位作家也蛮有意思的,相当于“拉封丹+我”,这就是爱写小人物的都德,接着讲了《最后一课》。这种震撼一直维持到后来上大学,我记得是中文系的刘国梁先生来上汉语课,每次都要写作文,我就写了小时候读《最后一课》的感想,因为是爱国小说嘛,里面还有“法兰西万岁”这样的文字。最奇怪的是,到了上世纪“文革”中批判我,有人写批判稿,说我这个人一进大学就狂呼“法兰西万岁”。1957年写的作文到了1970年还会被挖出来,可见档案工作之缜密,那索隐求疵的本领实在出色。《最后一课》从此对我有了双重震撼。   这次重译都德的小说,跟小时候读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陆:《最后一课》这一篇是我父亲译的,但是我在整理全部译稿时又重新看了一遍。现在读起来当然和以前感觉不一样,现在我们了解了历史背景,知道阿尔萨斯、洛林以前是独立国家,到十七世纪被法国占领,占领以后强令学法文,尽管当地70%居民是说德语的。普法战争中法国失败,被迫将之割让给德国;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又归入法国领土;二战初它被纳粹德国占领,二战结束后又被法国收回。我查了一下,后来法国人实行的政策要比当年普鲁士人苛严得多。1945年以后戴高乐要把说德语的全都赶出去,连路名都要改成法文的。现在情况要好一些,阿尔萨斯的首府斯特拉斯堡是欧洲议会的所在地,什么语言都可以讲,体现出整个世界在沟通,在互相包容、互相丰富,这是很好的现象。不过我个人感觉中,法国和德国好像还在争,凡是默克尔对中国好一些的时候,萨科奇就不好;凡是默克尔对中国不太好的时候,萨科奇就示好,挺好玩的。   本来欧洲地方就不大,以前王室都是通婚的,就像南京的嫁到上海,干吗互相还要打个死去活来?普法战争的起因就是西班牙王位继承的问题,法国人和德国人意见不一。俾斯麦也很坏,本来威廉一世回答法方的国书是蛮客气的,答应和法国进行谈判,但是俾斯麦偷改了些措辞,结果激怒了法国人,导致拿破仑三世对德宣战。法国人是非常容易激动的,有点“一触即跳”的味道。从这次奥运火炬问题也能看出来,其实中国人要是多读点莫泊桑啊、都德他们怎么描写巴黎人的,就会比较了解他们的性格,巴黎人就是那样的,喜欢激动,动不动罢工、罢课,早年么,还要掘马路、筑街垒,不相干的店铺主忙着下排门,扎堆议国是,老板娘们也喜欢“轧闹猛”。   都德在《最后一课》中描写的说法语的阿尔萨斯人其实是小众,但为什么这篇小说能有那么大的影响呢?   陆:因为他的小说的受众并不局限在阿尔萨斯、洛林,而是整个法国民众。这个民族对荣誉非常看重,有时甚至有些畸态。为什么那儿政权交替这么频繁,一会儿共和,一会儿出个袁世凯式的人物恢复帝制(很不像英国),就是因为他们承受不起一点点失败或挫折,一失败马上就要换政府,都德捕捉到了法国人对于荣誉极为敏感的心理。   都德的小说   都德对巴黎公社是什么态度?   陆:都德觉得既有出卖法国利益的内奸,又有暴民。要是他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就是汉奸也骂,“拳民”也骂;汉奸就是跟着普鲁士人走的那种,“拳民”就是胡来的老百姓。巴黎公社起义后,他自己就吓得躲出去了,他哥哥继续留在巴黎,在报纸上发表连载文章,批判巴黎公社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星期一的故事》里面有一篇《拉雪兹神甫公墓之役》,这篇就写得很明白,公社战士是怎么回事呢?他们就是早上来点个卯,然后去找酒喝等等,到了黄昏领饷的时候又都来了。但是都德对凡尔赛方面、对镇压公社的矮子梯也尔本人的态度也是辛辣批判的。总之他的反战态度很明确。他反对战争本身,同情小人物,同情小孩、老人和动物,对巴黎人的特性有比较深入的剖析。   您在翻译过程中最喜欢的是哪几篇?   陆:《布吉维尔的钟》是我翻译得非常满意而且开心的一篇。布吉维尔的钟是法国人造的一口华而不实、毫无价值的钟。普鲁士人把它作为战利品拿回慕尼黑去了,结果慕尼黑的民族性全被它改变了。本来德国人是有条不紊、一丝不苟的,自从有了这架该死的钟以后,博物馆长的家人不再做礼拜,不再啃书本,最终馆长携公家名画潜逃,简直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本来家里的女眷很守时,上教堂、做女红,有了这架钟以后,就全被败坏了。这一篇很幽默。   还有一篇我比较喜欢的是《小山鹑的告白》,是从一只小鸟的目光看人间世,讲述凶恶的猎人如何不放过自己。这从今天的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也挺有意思的。以前大家都觉得《最后一课》是个爱国故事集,其实里面有很多其他的内容,包括都德写他在阿尔及尔和科西嘉的观感,那是作家得了花柳病以后疗养去的。当时花柳病是文坛的通病,所以有“literarysyphilitics”这种说法。他得了这种病以后十分痛苦,到最后几年都没法躺平,他自己的“最后一课”其实是性病的痛苦。都德的儿子写过他的传记,说他在进餐的时候突然不行了,就赶紧叫医生,医生来的时候他已经没呼吸了,当时的人工呼吸跟现在不一样,是把舌头拉出来,拉一两个小时,结果没奏效,才五十多岁就去世了。   今天的读者读都德的小说,您觉得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陆:《星期一的故事》的确挺有意思的,里面有描写突尼斯的海滩景色,也有抨击教会,写圣诞夜的弥撒怎么做。原来那些做弥撒的人早就心不在焉了,因为之后有圣诞大餐,他们脑子里想的全都是美酒佳肴,然后就胡乱把弥撒文快快念完。虽然都德小说的题材很丰富,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有些地方也比较狭隘(比如片面夸大的爱国主义),毕竟是一八七几年的作品;当时马克思写《法兰西内战》,出了英文版、法文版,他肯定前半段对普鲁士人来说是正义战争(因为是拿破仑三世先挑起的),又警告那些“爱国者”不要让后半段变了性质,别让法国人割让领土,割让领土以后会后患无穷。马克思当时实际上已经在对“爱国主义”这个提法做出精深的分析了,同时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对话和互读,不要误读。   时至二十一世纪,我们如何理解爱国主义,如何摆正国家、民族、意识形态、政党直至个人等各种元素的位置,老祖宗的教诲应当使我们看问题有个比较正确的出发点。说到国际误读,我想我们中国人不能要求西方媒体像我们的媒体一样,而西方媒体不能要求中国政府像西方政府一样吧。有时候误读的关键就出现在这里。如果说都德在1873年误读普法战争、误读阿尔萨斯人的语言问题尚且情有可原,我们今天遇事就误读便有些说不过去了。不过也难说,毕竟人总还是人嘛。   都德在当时法国文学界的地位如何?   陆:地位不是太高,但还是有些地位的。他跟福楼拜、莫泊桑、梅里美、龚古尔兄弟都有来往,他曾经做过拿破仑的宠臣莫内公爵的秘书,写的剧本也曾经被皇后看中,花柳病就是那时候在宫廷里染上的。他的独幕剧写得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后来觉得自己的才华还是在小说方面。他算是很多产,当然文学成就比上不如福楼拜,但我觉得他还是写了不少好东西的,比如写法国南方,写塔拉斯孔,写普鲁旺斯,福楼拜、莫泊桑、左拉都不如他,因为他是南方人,南方人喜欢吹牛,就像他笔下的达达令,但也不无可爱之处,看着不觉得讨厌。所以从文学地位上,他是法国自然主义流派里的二流人物,但从写南方的风光、人物的性格方面来说,他还是高手。而且他把南方的古老不变和巴黎的日新月异、光怪陆离并置起来,这点我觉得其他人都没有做到。他也写到阿尔及利亚、科西嘉等海外风物,从当时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他的短篇小说《雅克》曾经令乔治·桑落泪,这是当时文坛的一段佳话。《雅克》写的是一个私生子的故事,非常感人。在《逃难》这篇里,母亲带儿子逃难到巴黎,在贫民窟里安家,但这个孩子一直在怀念乡野的自由生活,晚上在巴黎街头透风的时候,他唯一的开心时刻就是看马,马让他觉得又靠近了乡村生活。这跟我刚刚从余姚到上海的感受差不多,所以特有共鸣。都德有时候也会创新,比如蓝胡子的故事,他说是因为蓝胡子的妻子不忠,要给蓝胡子翻案,跟现在的“恶搞”差不多吧。   我父亲翻译《星期一的故事》时最喜欢的是《忆阿尔萨斯》,这是一篇完全写景的文章,而都德用词是很讲究的,属于“光色派”,我父亲用的是法文本,所以大概特别能体会原文的妙处。都德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然主义作家,不是那种像做科学实验、用显微镜观察的风格,他的文字还是很生动的。   阅读与翻译   您平时的翻译习惯是怎样的?   陆:我翻译《星期一的故事》的时候很投入,因为想尽早完成。我翻译了三十篇,还校对了父亲翻译的十篇,一共花了一个多月。翻得来劲时可以译到晚上十一二点,每天几千字没什么问题。我一般翻译的时候不太休息,喜欢一气呵成。每次翻译,即英文所谓的sitting,往往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些疙疙瘩瘩,用词总不满意,但进入轨道以后就顺了,顺了之后千万不要停,直到非停不可的时候。   您对外国文学的业余爱好者有什么阅读建议?   陆:我觉得现在外国小说出得不少,但是没人看。我建议还是从中学开始强调外国文学,过了这可塑年龄,要让一个人喜爱外国文学就比较难了。比如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莫泊桑一些短篇都可以放进课本,都德的《最后一课》现在看来不太符合事实,那么可以用他的《柏林之围》;但重要的是在中学阶段启发对外国文学的爱好,最好每个班能培养出个位数的痴迷者。现在有多媒体,讲《天方夜谭》,不妨鼓励学生课外听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交响曲;读《日瓦戈医生》,配上电影。还是从经典开始。不要一下子跳到后现代,这样断层太大。时下的作品,比如多丽丝·莱辛的那种,也可以看。在课本之外的阅读范围可以大一些。我中学时在一家小书摊租书看,每个月花两块钱,每天都可以换新书,《约翰·克里斯朵夫》、《安娜·卡列尼娜》等都是那个时候读的。总之,文学兴趣的培养一定要从小开始,而学习文学也一定要注重外国文学的修养。■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下次买
  •     每篇小说都情感饱满,译得非常好。
  •     不得不说这是名家名译的经典了,陆老翻译的东西非常漂亮,可是也会用一些比较偏僻的字或词,还有很多书面语比如“罅隙”,“嗾使”,“詈骂”,“麕集”,“阒无一人”等,这些词虽然增加了翻译之后的美感和质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阅读的困难,对于初读者我建议还是要好好考虑
  •     入选课本的《最后一课》由陆谷孙教授重新翻译出来。喜爱陆文的朋友就不要错过了。
  •     像是一件子承父业的私家纪念。
  •     收到各方推荐,但是感觉并不好,翻译的让我想睡觉= =而原作的内容也没法儿让我产生情感共鸣。。
  •     悲伤的星期一
  •     翻译的太爱国主义情怀学院风了,本来作品就一般再这么一折腾……看序的时候就应该有这种觉悟了
  •     爱国情绪过量,都德文笔just so so
  •     好感人的前言后记。
  •     相对比较喜欢陆达成先生译的几篇
  •     虽然在整体的布局上不如《都柏林人》精妙,都德的《星期一的故事》依旧算得上是短篇小说集中的上乘之作。一幅描绘普法战争背景下法国人的浮世绘。《母亲》、《柏林之围》、《旗子》、《法兰西巫女》、《三十万法郎》、《奶酪浓汤》、《有房出售》和《教皇驾崩》都很精彩。
  •     很多篇目各种爱国色彩。其实吧,阿尔萨斯老早不是神圣罗马的么= =这样看普鲁士和法国的立场完全跟《最后一课》里的相反吗
  •     Cette touche de souvenir et de nostalgie typiquement Daudetiens me rappelle toujours de ma première lecture de "La dernière classe". 总评:91.3。
  •     文字饱满,可惜,题材无感
  •     20160524-0529
  •     还不错,关于战争创伤的部分写的很不错~
  •     我草被封面骗了。。都德一刚。。。。。。
  •     去年十一去季风看到滴~
  •     木心说都德是“靠垫”,“但赢得我永远的爱”。感觉得出来父子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     我么,比较喜欢后一部分~
  •     虽然质量一般般,但书内容很好看,好评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