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未完成的自我

出版社:文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
ISBN:9787805544502
作者:张辉
页数:179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21世纪,世界文化正面临一个新的转折。为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原教旨主义,必须大力推进多极制衡和文化的多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必然成为世界新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诠释,以利于其现代发展并有益于世界;一方面又急需总结过去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的经验和教训,对百年现代文化进行总结,以便为建构未来的世界新文化作出贡献。这一总结的核心无疑是百年古今中西文化的冲突激荡及其酿成的发展趋势。  百年中国比较文学正是在这一历史使命的趋动下发展起来的。20世纪的一百年,是中国学术文化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并在中外学术的冲突和融通中曲折地走向成熟和繁荣的一百年。在这一百年中,比较文学先是作为学术研究的一种观念和方法,后是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学术史上留下了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足迹。比较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发生、发展和繁荣,首先是基于中国文学研究观念变革和方法更新的内在需要。这决定了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基本特点。学术史的研究表明,中国比较文学不是古已有之,也不是舶来之物,它是立足于本土文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全球交往的语境下产生的、崭新的、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现象。  百年中外文学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是中国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从历史上看来,各国发展比较文学最先完成的工作之一,都是清理本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相互关系,研究本国作家与外国作家的相互影响。” 百年来,已有很多学者在这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但过去这方面的研究多局限于西方文化对中国学者和作家的影响,少有研究这种影响如何在中国文化自身传承之中发生和发展,更少有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得到新的诠释而促成自身的现代化。本丛书从这一现实状况和学术史的角度出发,对20世纪一百年来卓有成就的中国学术名家如何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根据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形成独特的中国现代文化,进行全面的总体探讨和深入研究;并在这一基础上探讨继承传统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以及多元文化交汇共存的规律,目的在于阐明新文化在中国生成的独特路径,通过实例对延续百年的中西、古今之争作出正确结论并预示今后的发展方向,以便中国文化真正能作为先进文化,在世界文化多元格局中占据应有的地位,起到应有的作用。   古今文化承接和中西文化沟通是二十世纪文化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但学术界至今较多关于这方面的一般理论探讨,较少有将中西汇通和古今传承二者结合起来的、有分量的重点个案分析,本丛书从学术史的角度出发,对沟通中西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卓有贡献的中国学术名家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在古今中西文化交汇的坐标上,完整地阐述他们的生活、理想、事业、成就及其对中外学术发展的贡献。特别着重探讨20世纪一百年来他们如何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形成完全不同于过去的20世纪中国现代文化景观。着重个案研究,意在通过主要人物的生活、理想、事业、成就,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西方文化的吸收,突出他们对中外学术发展的独特贡献,阐明新文化在中国生成的独特路径,力图通过实例对延续百年的中西、古今之争作出正确结论并预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本丛书的作者都是国内跨文化研究和现代文学方面著述颇丰的一流专家学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研究功力,是继本世纪初沟通中西文化的钱钟书、季羡林等大家之后涌现出来的新一代领军人物。基本上作到了名家写名人,研究有深度,叙述到位,资料翔实,视角独特。    总之,本丛书进行的这种研究不仅对中国极为重要,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对话和沟通也具有突出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意义。本丛书志在这方面填补学术界的空白。

内容概要

张辉,江苏南通人。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既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德国审美思想东渐史、文学解释学的理论与实践、比较文学基本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专著《审美现代性批判:20世纪上半叶德国美学东渐中的现代性问题》、《德意志精神漫游:现代文本细读》等,合著《西方形式美学:关于形式的美学研究》,主编《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巨人与侏儒:布卢姆文集》,译著《诗与哲学之争》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一生在否定里生活——冯至精神历程的多重透视一 现代精神的批评者与受伤者二 四篇《自传》:诗歌与散文体的回忆三 五部传记与一个否定型的精神探索者四 纵使"否定的否定"里也有肯定第二章 没有一个诗人不是孤独的——20世纪20年代冯至与浪漫传统的联系一 昏黄的深巷,看见一个人儿如影二 越荒凉寂寞,人们越构造幻想三 吹箫人的故事与庞贝废墟四 诺瓦利斯:自然和精神的对话第三章 1931年的寂寞与忍耐——透过里尔克看冯至的自我探索一 世界是深沉的,不家许多秘密二 两个鬼:"世故"与"自己"三 1931年的"寂寞同忍耐"四 他们要开花,我们要成熟第四章 用整个生命深深地领受奇迹——《十四行集》与《伍子胥》合论一 一个人面对着一个宇宙二 宁静的启示里得到正当的生死三 现代奥德赛的生命担当第五章 断念者的心灵复调——冯至的晚年歌德表结一 歌德:一个完整的人二 这是永久的歌声:应该割舍三 一首晚年的青春之歌四 无法走出的困境第六章 诗与政治:尝试性的对话——冯至《杜甫传》的人民叙事及其效应一 诗圣:精神成年的象征二 个人浪漫主义还是人民喉舌?三 一滴清水,怎样真正投到了大海?四 人民是谁?诗人是谁?参考书目冯至生平与著译年表

作者简介

《冯至未完成的自我》通过展现冯至与中德精神传统和思想人物的对话关系,来探究这位学者型诗人不断否定自我的精神历程。作者试图借反思冯至敏锐颖悟现代精神又无法规避其深刻问题的—生,揭示他对现代性危机的天才预见与其迷失自我的人生选择之间的巨大反差。全书从分析冯至的四则自传和五部传记入手,以较全面地鸟瞰诗人“在否定里生活”的生命故事。接着,集中考察德国浪漫传统对冯至生命早期自我发现的意义,并进而关注里尔克与冯至第—次重大精神转变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以《十四行集》和《伍子胥》为中心,讨论冯至另—次尝试由“个我”走向“大我”的心路历程。继而,以冯至的歌德研究和《杜甫传》为重要个案,探求冯至走向政治自我所面临的困境。


 冯至:未完成的自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作者张辉,这位《诗与哲学之争》的译者。想来应该有些哲学头脑哲学细胞吧。很可惜,对冯至的论述似乎偏向的是介绍性质。基本都在平面上进行。冯至,这个不断地进行真诚的自我否定的诗人,在20世纪绝非个例。而是知识分子的通病。而作者却并未对造成这一大批知识人如此独特的现象进行深入挖掘和探讨。可能如果真要认真用心探究的话,要涉及到一些深层次的社会政治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与其说冯至是未完成的自我,倒不如说他似乎终生都在不断徘徊,不够成熟,“缺乏政治智慧”。总的来说,还是有些收获,对冯至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其实,中国的现当代文坛,是很有些特被值得研究,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前景潜力的话题的。部分原因是局限于此段历史离我们太近。难免会畏手畏脚,放不开。交给后人去完成这一工作?看来当所谓后人出世的时候,这段历史注定般的要被人遗忘。由于各种内外部原因。外部有意地淡化,内部不愿揭老伤疤。都说忘记过去就是背叛现在。殊不知我们都走在背叛之途中。
  •     对中国唯一一位十四行诗人冯至来说,1931年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他是前一年的9月12日晚由上海登船,和吴宓等人一起赴德国留学的。经过半个月的航程,冯至抵达德国,入海德堡大学主修西洋文学,兼修当时比较时髦的哲学和艺术史。应该说,冯至属于善于反思的人,短短几个月对德国哲学的接触,尤其是康德的思想,让27岁的他悚然猛醒,他在《礼拜日的黄昏》中写到:“来到欧洲,第一的感想,就是中国人过于‘聪明’了,Barbarei,我们把它译作‘野蛮’,可是德国人谈起这个字来,似乎觉得这是他们不可少的一种血质呢。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他们才能有康德的书,歌德的书,尼采的书来读了。……回顾祖国,二三高明之士由乱世的苦难中体验出一些智慧,实使人有‘雪满山中高士卧’之感。”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有关心灵的完整性,自我否定的寓言。真正是走向心灵的未完成。
  •     詩人必然是虛偽者,即便有詩歌,在此世他那也矛盾的自我無法通過任何一種形式表現出來。可悲,後人只能通過矛盾的文章得出結論:這是一個虛偽的傢伙。可見,沒有一個詩人不是孤獨的。馮至這樣否定的一生,在“否定中生活”,恰好是德國式否定型的精神探索者:尼采、康德、黑格爾、馬克思、歌德、陀神、諾瓦利斯、荷爾德林、裡爾克、杜甫所構成的mental family。因此,將之定位為〖未完成的自我〗極為恰當,不过辉师写的太差了,简直就是馮至及其所愛們的诗文集,引述與羅列太多太多太多(有些東西反復征引),然而诗文的阐释又少之又少,只勾勒了一條詩人與學者的精神或為思想線索,是為思想史研究?若不是馮至以及其所愛們太優秀,估計這也就是一杯屎了吧?此外,應當注意馮對歌德(更為完整的歌德)、里爾克、杜甫(政治哲學)的研究。
  •     很清晰,有力度。
  •     满是创伤。
  •     没有理论外援,也没有新奇方法,写得很平直,但可以看出研究者是用心的
  •     yoxi~
  •     写的真好!将精神的困境与冯至的创作和学术结合,尽管浪漫主义是冯至一生的底色和基调,他也在为浪漫与现实,政治,自我之间不断撕扯蜕变。“给我狭小的心,一个大的宇宙”,是冯至终生的努力。他的精神困境中的挣扎,对现代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对这本书的偏爱也和读书人的偏爱,思考与经历相关。
  •     作者试图从思想史的角度通过解决文本来解读冯至一生对完成自我的探索,倒是为我们回顾二十世纪从五四一路走向共和国的这批文人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解和阐释途径
  •     这真的是裸写、硬写出来的啊!
  •     05年偶然读到的一本书,后来给卖掉了。。。
  •     前一阶段写论文看的几本书
  •     冯至遇见里尔克,不再是沙漠一样荒凉,而是海一样寂寞...天啊,我在想什么?!坏人
  •     冯至研究论文必读书目
  •     一本很有思想深度的诗人传记
  •     平实
  •     我们身边的很多事物 在向我们要求着新的发现 而我们的愚钝 恰恰错过了这些永恒
  •     我的孤独是一条蛇。
  •     他们要开花,开花是灿烂的;可是我们要成熟,这就叫甘居幽暗而努力不懈。——里尔克
  •     視角其實還是存在主義的視角,不過,論述終於浮泛,算是馮至詩文思想介紹。
  •     引用过此本书,值得一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