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集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79
ISBN:SH10186-125
作者:郑板桥
页数:257页

内容概要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扬州府兴化县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郑板桥生于康熙三十二年(二八九三),卒于乾隆三十年(一七六五)。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一七三二)中举,乾隆元年(一七三六)中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书籍目录

插图
前言——郑板桥试论(傅抱石)
编例(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
一、家书
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
焦山读书寄四弟墨
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
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
焦山双峰阁寄舍弟墨
淮安舟中寄舍弟墨
范县署中复四弟墨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三书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
潍县寄舍弟墨第四书
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
二、诗钞
钜鹿之战
种菜歌
题双美人图
自遣
山色
诗四言
偶然作
送友人焦山读书
海陵刘烈妇歌
扬州
晓行真州道中
寄许生雪江三首
赠石道士
闲居
宗子相墓
七歌
哭椁儿五首
村塾示诸徒
淮阴边寿民苇间书屋
项羽
邺城
铜雀台
汦水
易水
赠瓮山无方上人二首
追忆莫愁湖纳凉
送职方员外孙丈归田
峄山
山寺
徐君墓
赠博也上人
寄许衡山
喜雨
弘量上人精舍
题画
悍吏
私刑恶
抚孤行
赠巨潭上人三首
别梅鉴上人
客扬州不得之西村之作
再到西村
除夕前一日上中尊汪夫子
秋夜怀友
芭蕉
梧桐
得南闱捷音
山中雪后
题画
莫为
小廊
怀舍弟墨
画苦短
赠高邮傅明府,并示王君廷药傅讳椿
落拓
赠潘桐冈
观潮行
弄潮曲
肃宗
南内
韬光
偶成
饮李复堂宅赋赠
题团冠霞画山楼
大中丞尹年伯赠帛讳会一
题游侠图
题程羽宸黄山诗卷
赠张蕉衫
上江南大方伯晏老夫子讳斯盛
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截句
赠国子学正侯嘉璠弟
燕京杂诗
呈长者
酬中书舍人方超然弟
读昌黎上宰相书因呈执政
瓮山示无方上人
寄青崖和尚
访青崖和尚,和壁间晴岚学士虚亭侍读原韵
法海寺访仁公
同起林上人重访仁公
山中夜坐再陪起上人作
赠图牧山
又赠牧山
送都转运卢公
李氏小园
野老
赠金农
细君
雨中
平山宴集诗
赠梁魏金
骨董
逢客人都寄勖宗上人口号
贫士
行路难三首
又一首仍用前起句
广陵曲
秦宫诗后长吉作
范县呈姚太守
塞下曲三首
村居
怀无方上人
怀程羽宸
渡江
招隐寺访旧

乳母诗
长干女儿
长干里
比蛇
脆蛇
绍兴
客焦山袁梅府送兰
宿野寺
游焦山
雪晴
六朝
江晴
罗隐
文章
李商隐
金莲烛
四皓
破衲
赠勖宗上人三首
山中卧雪呈青崖老人
僧壁题张太史画松
音布
范县
寄题东村焚诗二十八字
寄招哥
怀扬州旧居
喝道
范县诗
绝句二十一首
高凤翰
图清格
李鱓
莲峰
傅雯
潘西凤
孙峨山前辈
黄慎
边维祺
李锴
郭沅
音布
沈凤
周景柱
董伟业
保禄
伊福纳
申甫
杭世骏
方超然
金司农
南朝
历览三首
有年
立朝
君臣
咏史
二生诗
怀李三觯
秋荷
平阴道上
止足
七夕
孤儿行
后孤儿行
题陈孟周词后
署中示舍弟墨
破屋
姑恶
渔家
逃荒行
还家行
效李艾山前辈体
断句
署中无纸书状尾数十与佛上人
咏史
窘况为许衡州赋
忆湖村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小园
瓜洲夜泊
偶然作
题盆兰倚蕙图
题破盆兰花图
题屈翁山诗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山水小幅并白丁墨兰,共一卷
恼潍县
饶诗
赠陈际青
真州杂诗八首并及左右江县
后种菜歌
李御于文溶张宾鹤王文治会饮
赠袁枚
三、词钞
渔家傲(积雨新晴江日吐)
蝶恋花(一片青山临古渡)
浪淘沙
暮春
和洪觉范潇湘八景
潇湘夜雨
山市晴岚
渔村夕照
烟寺晚钟
远浦归帆
平沙落雁(秋水漾平沙)
洞庭秋月
江天暮雪
种花
贺新郎
徐青藤草书一卷
西村感旧
送顾万峰之山东常使君幕
赠王一姐
答小徒许樗存
述诗二首
食瓜
附:陆种园先生一首
吊史阁部墓
青玉案
宦况
菩萨蛮
留春 (留春不住由春去)
留秋 (留春不住留秋住)
宿千科柳
沁园春

落梅
西湖夜月有怀扬州旧游
踏莎行
无题(中表姻亲)
虞美人
无题(盈盈十五人儿小)
念奴娇
金陵怀古十二首
石头城
周瑜宅
桃叶渡
劳劳亭
莫愁湖
长干里
台城
胭脂井
高座寺
孝陵
方景两先生祠
弘光
西江月
警世
唐多令
寄怀刘道士并示酒家徐郎
思归
满江红
金陵怀古
思家
田家四时苦乐歌
附:陆种园夫子一首
赠王正子
玉女摇仙佩
寄呈慎郡王
有所感
酷相思
本意
太常引
水龙吟
寄噶将军归化城
满庭芳
赠郭方仪
晚景
赠歌儿
村居
瑞鹤仙
渔家
酒家
山家
田家
僧家
官宦家
帝王家
四、小唱
道情十首
五、题画

为无方上人写竹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竹石
六、补遗
序跋碑记文
板桥自叙
板桥自序
书札

教馆诗
潍县竹枝词四十首
题画
七、附录
清史列传郑燮传
郑燮小传
郑板桥年表

作者简介

【重印说明】
《郑板桥》原系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搜集整理编印的,一九六二年出版后,又陆续再版了几次。这次我们在一九六五年第四版式的基础上修订重版,又增补了新收集得的十则题画语文,并将原“补遗”中“题画”部分重新作了编排,其有年代可考者列前,未署年月者附后;原排印本中个别误字也予以更正。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七九年九月


 郑板桥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世之进步,无不从破格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求进步而破格者,此思想之所以不昌也。有之,愿请自吾始。——改谭嗣同语天气冷,早晨醒过来,舍不得爬起床,又懒得动脑筋读书,这时候最好的法子是:批上衣服坐起身,读碑帖。一本帖子翻下来,差不多也不得不起床了,而一个冬天翻下来,对中国书法艺术,也自然有了诸多直观的体会,获益良多。今天翻看的,是《郑板桥集》。一看到郑板桥的字,我忍不住浮想联翩起来。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死在乾隆三十年(1765),活了七十二岁。他自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康雍乾三代,他全活到了。从康熙到乾隆,既称“盛世”,在总体上自然呈现大气象。但在书法上,发展到康雍乾,同以往比起来,却一点也不盛世,不但不盛世,还显得有点式微。式微的原因,首先不怪别人,当怪皇帝老儿。此话怎讲?得先看看有清一代的书法总体情况。大致而言,清代的书法可分为两期:从满清入关开始,历经顺治、康熙,到乾隆,为第一期,就是崇尚历代法帖的时期;而从嘉庆、道光开始,历经咸丰、同治,直到光绪年间,由于金石学、文字学盛行,知识分子极热衷于古文物的访求与搜集,加上在外来列强的冲击下,开矿、筑路、办厂等大型工程兴建,各种古碑、钟鼎、器皿,也陆续出土流传,影响所及,书法也进入第二期:碑学时期——学书不再一味照着法帖,而另有蹊径,就是从古碑直接入手。康雍乾三代,即为“帖学”兴旺期。之所以兴旺,有两层直接原因。第一层原因,先是康熙酷爱明朝董其昌的字,因为董字有一种淡雅平和的风韵,康熙就说了句“如微云卷舒,清风飘拂,尤得天然之趣”(《跋董其昌墨迹后》),于是明末本已风行的董字,这时又身价翻几番。后来乾隆做皇帝,天下太平,乾隆生性倜傥,极喜元朝赵孟頫字体的丰润流媚,于是赵字风靡天下,全国都照着法帖学赵字。第二层原因是,康熙时,100卷的历代书画记录评论总汇《佩文斋书画谱》问世,后来乾隆又主持编印了32卷的大型古代法帖集成——《三希堂法帖》。这两部煌煌巨著,尤其是《三希堂》,由于摩刻拓印精良,成为后学的珍宝,陡然推动了帖学的兴旺,但与此同时,也豢养了一种普遍书写风格,叫“馆阁体”,即讲究“乌(黑)、光(亮)、正(齐)”的书体。这样一来,从清初至清中期的百十年间,步董其昌后尘也好,寻赵孟頫蹊径也好,上自皇帝老儿、衮衮诸公,下至莘莘学子,都逃不开在“乌、光、正”的馆阁里打转转。在这种馆阁挂帅的局面下,流弊所致,自然千人一面、万人一字,其间虽然产生过“浓墨宰相”刘镛,产生过“淡墨探花”王文治,产生过“乾嘉四家”,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总打不开百家争鸣的大气魄。局面到了“扬州八怪”的领头羊郑板桥手里,开始邪门儿。郑板桥早年也受馆阁体影响,书学欧体(唐朝欧阳询),写得秀丽工整,但颇显拘谨,他自己也说:“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于是在四十岁中了进士以后,他再也不写这种没有个性的字了,他开始对自己的字来一番“破格”。他取意汉魏,刻意搜求古碑断碣。又楷书临习《瘗鹤铭》,行书效法苏东坡、黄庭坚,草书追踪张旭、怀素,并且加入画兰竹的笔意,使他的字别有一股画境。例如他写“竹”字,最末一笔赫然就是一杆细竹。在兼学碑帖的前提下,在馆阁体风行的情况下,郑板桥独创了一种书体,因为这种书体主要是八分书(即隶书)笔法,但掺杂了篆书、行书、草书、楷书,所以他自己戏称为“六份半书”。又由于他的字,在布局上大大小小、斜斜正正、疏疏密密、浓浓淡淡、枯枯润润,虽肆意穿叉,却浑然天成,故人又称“乱石铺街体”。当然,后世更多以人称字,直呼为“板桥体”。对于郑板桥的“六分半书”,后人有褒有贬。清代袁枚说“板桥书法野狐禅也”,讥讽他是“乱爬蛇蚓,不足妃稀”。康有为也说:“乾隆之世,已厌旧学。冬心(按:即金农,也是“扬州八怪”之一)、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而当代书法家徐邦达,则视“六分半书”为中国古代书画的传世之宝(《古书画伪论考辨续编》),启功老人更在《论书绝句》里盛赞他:“坦白胸襟品最高,神寒骨重墨萧寥。朱文印小人千古,二百年前旧板桥。”但在我看来,评郑板桥的字,不论说好道坏,都不能离开郑板桥其人。离开其人而单论其字,则难免失之偏颇,沦为愚人之见矣。据郑板桥自述,他之所以要破格,有两个动机:一是鄙视赵孟頫的“滑熟”,二是要冲破“石刻、木刻千翻万变,遗意荡然”的“恶道”。而破格的目的,就是“以惊来学”——吓人们一跳,好叫你们不要老窝在一个圈子里,活活闷死(《跋破格书〈兰亭序〉》)。因此这种板桥新体,在皇帝独尊赵字、刻帖泛滥的“时尚”面前,无疑起到了棒喝的作用,令人为之耳目一新,也给当时千人一面的书法,注入了鲜活的激素。郑板桥做官时,因为不满于黑暗吏治,公然辞职不干于先;而在书法上,郑板桥因为不满于万马齐喑的流风,以一介书生公然挑战世俗,又公然不干于后。这种气魄,这种胆识,在今天看来,实在太叫人折服,实在同他的人格太吻合了,虽然同他的画比起来,郑板桥的字似乎还可上升到一个更高境界。想到这里,我点起一根烟,掩卷深思,终于神游八极之外:世之亟待破格者,岂独书法哉?于是,我再没雅兴赖床,乃一骨碌爬起,奋笔疾书,“以惊来学”。世间于我心有戚戚者,必将啼笑以视斯文也。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閉門賞竹一段寫得真好。
  •     板桥居士的风格,痛快淋漓,明丽质朴。我手头的是中华书局1963年印刷的。
  •     以书信、题跋为最佳,诗词为次,只几首,无足多取。语言通俗泼辣,妙趣横生,多说一般家常,然而不乏创见,先生真性情中人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