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剑侠传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02922
作者:还珠楼主

作者简介

蜀山剑侠传(四册)1998-06-01,1988-01-01,定价3.6,10万印数,1445页,定价15.60,ISBN:7-5407-0292-3
另外漓江还有自己分册的:
风云双侠1989(一册),之五,定价3.30,305页,5万印数,21万字
紫云三妖1989(一册),之六,定价5.20,490页
禹令金戈(上下), 蜀山剑侠传之七1989-01-01,884/447页,定价5.30
神鸠玉女, 蜀山剑俠傳之八1989,360页,定价3.80
天痴神驼, 蜀山剑侠传之九1989-01,定价2.20,181页,5万印数
合璧七修剑(上下), 蜀山剑侠传之十1989-01-01,837页,定价5.20,印数2.5万
玉牒血书(全一册)蜀山剑侠传之十一1989,367页,定价3.90,
丽山七老(上中下), 蜀山剑侠传之十二1989,1267页,5万印数,定价5.40,ISBN:7-5407-0383-0
以上共一十六册全。


 蜀山剑侠传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我是绝对的古龙拥护者
  •     现在的书很难跟的上以前啦~~
  •     跑来看还珠楼主的,结果说道金庸去了。。。。。
  •       《蜀山剑侠传》,岳麓书店八八年出版,据湖南图书馆所藏原刊本蜀山残本和鸿文本参校所整理。连伪续后传六至十集,分为十册,虽然字小得很,但封面以彩墨作,看上去舒服得很。曾经也看过台湾合成书局的一套翻印本,托名柳残阳作,按序为金顶披神志、龙江幻影录、巴蜀侠踪、嘉陵风云传、嘉陵风云传续、大江千涛记、大江千涛记续,每书各分三册,共二十一册,包括鸿文本伪续後传六至十集。
      蜀山传是我从儿提时便喜好的书,从岳麓书店该版开始。当时才九岁,刚看了天龙八部,寻了周易来读,终日乾乾,反复道也,以为神秘者莫过于此。结果淘了两本旧书,封面上看到一个神将吐出斗大团火珠来,那是岳麓版第二册,爱不释手,雀跃。后来总算补全,旁人自是大不以为然,他们要看少年跳崖,滋补一番,终成高手,江湖一片腥风血雨,报仇血恨,还有齐人之福。我们家后面便是巍巍九华,每年常有人失足落下,但是人间还是得享安定。
      喜欢《蜀山剑侠传》,也有原因是来自于喜对大怪兽的偏好。在星战里,看到千年隼从怪兽的牙缝里掠过时真是欢喜,好大一只。深海的一些鱼似乎也有这样的捕食习惯,静静地躺在海沟里,小鱼无知,以为它张开的嘴是嬉戏的洞,游进去便成腹中食物,真好。不过,在KFC里躺在地上,张开嘴的话,大概也不会有客人当作桌子,放下汉堡与可乐罢,想到这里真是泄气。
      在星战前战第一部,海底穿行时,亦有巨大怪兽尾随,勤力追赶,但黄雀在后,被另一只大上几十倍的怪鱼一口吞下。在宇宙隐蔽处躲藏着的巨大体形的怪物,此类的情节从童年时便是喜欢,不过并不包括跟奥特曼一起发出咦咦怪声的那种无聊怪兽,实在太抢风头,整日里只是想如何征服世界,毁灭东京,抛头露面,动作笨拙,尤其还有风评不好的台词这一项,毫无身为巨大怪物的觉悟。
      《蜀山剑侠传》里面多有巨若山岳般的怪物。“这东西更是生得长大吓人。狼头象鼻,龙睛鹰嘴。獠牙外露,长有丈许,数十余根上下森列。嘴一张动,便喷出十余丈的火焰。一颗头有十丈大小,向上昂起。背上生着又阔又长的双翼,翼的两端平伸开来,约有十四五丈长短。自头以下,越往下越觉粗大。身上乌鳞闪闪,直发亮光,每片大约数尺,不时翕张。由湖面到红壑底,因下有妖云弥漫,看不出多少深浅,但以湖水退涛估算,从上到下,也有七八十丈。那东西挺立湖中,只能看到它大如岗岳的腹部,其凶恶长大,真是无与伦比。”亦有妖蚿,恶龙之流,动辄数百丈,皆藏身于无人烟之处。不过有的是玄门正派仗剑去寻它们的晦气,打不过亦不打紧,还有前辈师尊。说起来,他们是冲着这些远古怪物所怀宝贝而去。因为对方是怪兽与妖物,连借字都不用言,杀人劫货,阿弥陀佛。
      中国古代多的是这样庞然大物,《山海经》里有“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大概比以上所述都要庞大罢。至于北欧神话里,都是些大得不可理喻之辈,Fenrir或Nidhogg多是充塞天地的体积,在诸神黄昏一战中,它们若是随地大小便的话,世界大概就无法重建了罢。
      虽然巨型的相当之多,不过相比之下,西洋关于混沌神的描述,威风得很,算是远古神,众神之父,至高神。在中国,《山海经》里有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毕沅对此文解释道:“江读如鸿。《春秋传》云:帝鸿氏有不才子,天下谓之浑沌。此云帝江,犹言帝江氏子也。”
      ……真失望呢,跟一个劣质水袋一样。
  •       辛辛苦苦把三百多回看完才知道,作者其实是高端峨眉黑啊……全书的剧情无非是峨眉派一群被宠坏的富二代仗着自己的身份权利和优势资源,各种欺压草根阶级。很少有见一本书把主角写得这么招人恨的。主角有缺点很正常,那样会显得人物更加丰满,但峨眉派这帮小辈意气用事、贪婪虚荣、好大喜功、任意妄为,到处惹是生非还美其名曰下山积修,不可否认其中有一些兢兢业业之人办了不少好事,但仰仗诸多老辈庇护前往他人洞府打搅清修对其赶尽杀绝者亦不在少数。
      就优点而言,书中对景色的描写真是穷尽辞藻,别具一格。作者的想象力在那个年代里也令人称道。小说中那么多场的正邪战斗每次都有自己独特的情节和描写,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但是,而且书中关于“定数”的概念实在太让人无语了。什么都是定数,就注定了你刚看了开头就知道了结局,那还有什么意思啊拜托!
      说实话这本书很难让人有一气呵成读下去的冲动,因为叙事节奏实在是慢的令人发指,完全找不到当年读金庸小说时的那种快感。
      叙事时经常有到了一个高潮部分了却撇开来叙述其中某个人的身世来历的情节做法,这对读者来说,无疑相当于让读者面对着眼前的精美大餐流口水时却把盘子端走了,所以阅读体验大打折扣是在所难免的事。作者事无巨细的描述一些并不重要的桥段或许会让整个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但这必然会极其粗暴地打断读者的读书进程,看来几十年前的书真的不适合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了。
  •     有空找来看看。
  •     现代的只看过《诛仙》前几部很不错,确实构架出一个宏大的世界,让人看的欲罢不能的。我觉得看梁羽生的最好看的一本还是《萍踪侠影录》,主角张丹枫真是个奇人,亦狂亦侠真名士,能歌能哭迈流俗,是天山派的始祖呢。正在看蜀山,期待啊,就是好长啊!
  •        打三星完全是基于它在武侠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其实个人认为与其称其为武侠经典,说它是志怪小说要贴切得多。看了十多章实在无法继续了。单就这本小说而言,情节杂乱,淫乱不堪。对其印象实在不好,也不明白它为何被奉为经典。
  •     我看完了大家的书评之后赶脚,还是不看了吧……
  •     中国的传统文化
  •       看此书时,正是对一切新事物如饥似渴的年华。大人唯恐看杂书不专心学业,盯得很紧,只得熬夜偷偷看。本是半夜带点紧张和刺激,对未知的渴望与欲求看,结果很快入迷,从此捧此书为武侠鼻祖和圣经。后来阅遍武侠群书,金大侠,古大侠,梁羽生等等大家的书皆翻过,比较来比较去,剑侠仍是灵魂中最能打动我的书。这是一本极少见的以女侠为线索的书,幻想生了翅膀的书~~爱不释手,唯此书耳。
  •       读书的时候总仿佛在另一个世界里生活,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书读完后,梦还是醒了。少时读武侠,是一腔热血的寄托,后来再读仙侠,恐怕多是想逃避一下现实罢了。
      
      读书也像修仙,不断地体会和感悟,丰富和提炼思想,直到某天灵机一动,世界是另一个样子,自己也是另一个样子。正所谓修行千年,一朝得道。
      
      还有句话也用得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今读书也是这样,读书成了一种手段多样,目标明确的投资,一个人读好了书,自己有了钱途,父母有了寄托,老师有了成果,学校有了英才,国家有了栋梁,总之大家都有好处。鸡有书香,犬分门第,本来好好的学问,就这样成为了垫脚石,敲门砖,过河桥。
      
      先人读书,次者修身,中者治国平天下,真正的大学问家是在发扬和传承。今人读书,学习知识,然后抛弃,然后再让子女学习知识,再让他们抛弃,如果说只有靠这样才能在当今乃至未来的社会立足,那么文化将不会再有任何发展,连传承都将成为问题。
      
      人生之有涯,学也无涯,每日惶恐尚且不及,遗珠不拾,却要去看一日昙花。怕是当我们老去,回顾过往的时候,那些最珍贵的都已恍如隔世,空留感怀了。
  •     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就作品的“完成性”而言,蜀山差了许多,大半也由于他冗长的情节,和作者表达的单一;但是就集成性的百科全书的价值而言,这无疑是开一代侠风的宗师级作品,称之为真正的开山之祖也毫不为过。金庸古龙梁羽生之于还珠楼主,好比元始通天老子之于鸿钧一般。
  •     跑得很优美,都到爪哇国了。或许题目应该改改
  •     还珠楼主可以说是武侠小说界中的李白,《蜀山剑侠传》则是武侠史上的盛唐诗,评价很高。有空找来看看。
  •     不过在看人间草木的时候,貌似有提金岳霖老先生很喜欢追这部书的连载。
  •     好吧,也许我这个评论很局部。但是在我看来开头不是一般,而是让我无法坚持下去的不好。也许某一天情绪来了我会再次去拜读这部大作吧~希望到时我的观点会彻底改变。
  •       昔日惑我学业者,竟乃此书之子孙,今日溯其本源,狠狠埋头解恨!
      《佩服还珠楼主向往仙侠道法》.....................................................................................................................................................................................................................
  •     实际上蜀山的地位,在网络上越来越高,比金庸小说的地位要高,因为近几年网络小说里几乎没有武侠,而修真类小说大行其道。蜀山里设定,法宝,功法对现在的网络写手来说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只是由于道德观已变,在现在的网络小说中,峨嵋派往往会被灭得很惨。
  •       原来看过一小部分,小的时候
      然后居然一直记到今天,可见还是有一定吸引力
      个人比较喜欢那种有很多奇幻宝物情节的故事
      比如封神榜就和这本书蛮有类似的东西
      只是觉得里面人物太多繁多,关系太混乱
      可见作者对人物的安置功利不够
      对人物的性格刻画也不够鲜明
      出现人物太多,感觉作者最后有点力不从心
      不象红楼梦那样,读完任务关系很明朗
      而且任何人,哪怕出场仅几笔的小人物性格也很鲜明
      这个是此书败笔,恐怕读过书的人都有所体会
  •     哦现在在看精灵宝钻,发现托尔金也是还珠一样,多线同事并行的写法,呵呵,也不错,大师总是有相同的地方的吧
  •        前一阵子读了李寿民之子回忆其父的文章,感叹:有此奇人方有此奇书。出生于官宦是家一生坎坷,却能时时苦中作乐。如一羽轻鸿飘过红尘。
       走遍大江南北。看尽天下戏,尝遍天下美食。无论对美食还是对戏曲,其见识都卓然一大家。据说做菜只是因为不忍委屈出身于银行家的妻子,于是就自己下厨房学习做菜,结果在其撰写的的一出戏中将报菜名写的淋漓尽致,但是豆腐就报出十几道博得满堂彩,赢得“吃家”美誉。更神的传说是与朋友在上海某酒家吃饭,觉得某道菜做得不够好,一句“我来试试”就自顾走进后厨,竟真的做出一道菜。如此为人,精彩!
       年少时因为经济窘困,到某银行家做二小姐的家庭教师,却不想成就一段姻缘,颇有“不务正业”之嫌。但到底突破重重阻碍走到一起,这个不被认可的女婿直到十数年后才与岳父重新坐到一起,相濡以沫三十余年。临死时一句“二小姐,我先走一步”让人唏嘘不已。然而李老先生终其一生都无法忘记与其青梅竹马最后却因缘际会没有走到一起的文珠。在写书时,其妻说:“你的心是一座楼,里面藏着一颗珠,就叫还珠楼主吧”还珠楼主由此而来。耐人寻味的一生情路。
       而作者虽然忙于各种各样的事物,并没有忽略对子女的教育,在生活中通过点点滴滴向子女灌输国学知识。许多蜀山情节就是在与子女的谈笑中产生。作者晚年身体每况愈下,更是有其口述子女执笔完成。
       我常想能完成这样一本有趣的大部头的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现在我想说,是与书同样精彩的人。
  •       20出头的时候看过蜀山,之后就发疯的爱上这本书了!市面上那时已经很少能找到了。那时候都是武侠书,不像现在都是盗版的玄幻小说。没有网络,没有网吧,只有租书摊。那时候还是卧龙生,古龙,金庸,梁羽生的时代。记得第一次看有一点颜色的书就是邪仙陆飘飘。。。谁记得那本书呵呵!当时看的书不全,就在全北京疯狂地找。陆续1年多吧终于找全了。在东四的老街里面的国营旧书店找到蜀山,(在玫瑰园旁边,卖灌肠的小店边上。有去过的吗?)在新街口书店找到青城十九侠。(天桥下面那个)当时看了半个月啊,如饥似渴的看啊。现在想起找到书的心情啊,真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啊!后来又看了后传,丽山七老,还有各种的盗版,不知谁人写的续篇。可是估计到老,到死都会记得没有结尾啊,这么伟大的,唯一的神书没写完啊!!一辈子的痛!没有一本书可以比得上它,套句现在话----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伟大的还珠楼主,不朽的蜀山系列!和我远去的青春记忆。。。。。
  •     齐金禅,李英琼就是这中间最可恶的两个人,一个仙二代,一个有特殊背景。看到他们俩出来立马快翻。
  •     这书要慢慢看,边看脑子边想象书中的场景,才有味道。
  •     读书也像修仙,不断地体会和感悟,丰富和提炼思想,直到某天灵机一动,世界是另一个样子,自己也是另一个样子。正所谓修行千年,一朝得道。
  •       声明:这套书是在公交车上用手机读完的,细部记忆多不准确,无从核对原文,以下都是信口开河,较真者请回避。
      
      
       对于近几十年出生的读者而言,《蜀山传》和它的作者还珠楼主,都是一个相对较为神秘的名字。梁金古温黄,以及卧龙生、诸葛青云、萧逸等等羽翼,构成了现在关于新武侠的一种主流认知。近十年以来,大陆新武侠甚嚣尘上,小椴、凤歌、步非烟等作者的崛起,是新武侠系谱上又增添了新的一条线索。然而,武侠并非从1950年代的龙虎斗京华和书剑恩仇录开始,民国时期的武侠作品,尽管新旧不一参差不齐,但已经包含了诸多日后新武侠的元素甚至是母题,而《蜀山传》正是其中重要的一支。
      
       《蜀山》中最为人称道的是还珠楼主的想象力,以及在小说中驾驭各种文化元素的能力。当然,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过于强烈的正邪对立,削弱了它的可读性。而人物过多,支线太杂,也同样使结构显得有些拖沓和重复。这些优点和缺点,我们都可以在日后许多新武侠小说家身上看到,以气魄和丰富性而论,新武侠中也惟有金庸的《天龙八部》可与《蜀山》相媲美(抱歉!我没读过黄易)。
      
       还珠楼主的想象力之奇,在后来的新武侠中也无人能超出,凤歌的《沧海》似乎有些这个苗头,不过又落入了对历史的过分牵强和滥用。还珠楼主对于古典的知识未必高明,但是涉及广泛却是无疑的,而且他对这些元素的运用,都是一种工具性的,搭配合理点缀得当,却不会喧宾夺主。在对于这点的继承上,金庸无疑是最成功的。老实说,金庸的长处并不在什么国学功底深厚上面,而是能够将这些古典的元素运用得宜,这才是小说家的才情。梁羽生的诗词、凤歌的算术,虽然偶尔能使人惊奇,但是过分的铺陈和滥用,则显然会妨碍整个小说的铺展。武侠小说成功的关键,终归还是在叙事上面。
      
       《蜀山》中正邪对立过于强烈,而且双方的力量远非平衡。无论是毒龙尊者、许飞娘或是红花老祖等反角,虽然作者极力铺陈其神妙,然而无一例外都轻易地败在峨眉手中。而且这些邪派的面目都过于重复和单一,他们往往是道德上有明显瑕疵,滥用武力,下焉者则是生性凶淫云云,这种描述充满了道德上的厌恶和快感。相反,作为主角的峨嵋派则无疑不是嫉恶如仇心性坚定道德完满,正邪双方在道德和法力上的悬殊,使小说本身的张力大大减弱。在还珠楼主的时代,这种过于强烈的道德感,尚且不会严重的问题,但是时过境迁之后,小说的魅力和可读性就大大打折,不得不说是受此之累。
      
       这种道德感的饱满,是传统公案小说等通俗文学的一致特征,他所适应的是一套坚固的道德观。然而,伴随着这种坚固的道德观念的瓦解,道德感的饱满也逐步消解。武侠的根基,也就是“武为何用”逐步从自明的前提,变成了一堆千疮百孔的疑问。梁金古在各自的小说中都回应了这个问题,梁羽生以左派的热忱,在武侠中注入了阶级观念,正邪的对抗中充满了阶级反抗的激情。然而,梁氏的实践并不成功,过于教条和僵化的模式,使梁氏的很多著作都显得粗糙、枯涩。当然,梁氏对于小说的驾驭能力,相比金庸也显出薄弱许多。古龙的回应,则是一种个人化的解决之道。
      
       金庸也有过这样一个过程,不过金庸既非梁羽生那样立场鲜明的左派,也不似古龙要做一个自由彻底的侠客。在书剑一直到射雕三部曲、两部飞狐中,夷夏之辨的张力,始终构成了主人公行为的道德基础。金庸笔下的侠客,已不仅是然诺重义,无论是陈家洛、胡斐或是郭靖,对于异族的反抗都构成了他们行为的正当性来源,“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虽然是提出于射雕,但却是金庸早期小说中一致的标准。神雕中边缘人出身的杨过,最早质疑了这个标准,但是杨过最后向郭靖的回归,仍然表明这不过是早期金氏道德的一次内部消化。夷夏之辨成为金氏武侠最常用的母题,也表明作为通俗文学形式的武侠小说,是多么契近时代的氛围。
      
       这种张力的真正松动,是在1963年开始创作的天龙八部中。本书的主角,一个是曾被当成汉人的契丹人,一个是汉化的大理人,还有一个是置身种族之外的出家人。夷夏之辨的动力至此已经呈现衰竭,乔峰式的侠客开始寻找新的道德出路,最终乔峰的死结束了金庸早期的道德基础。1967年,金庸开始创作笑傲江湖,这本书中剥离了民族和朝廷,几乎是一个纯粹自足的江湖世界。但是全书又无处不是在写政治,金庸自道“企图刻划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书中所描述的正如金庸本人在后记中所言,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坏人当政。无论是名门正派,或是日月神教,他们的行为都是同一黑暗,一丘之貉。令狐冲师父岳不群心机费尽最后仍不免身败名裂,表明了以正邪对立的二元道德观至此彻底破产。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令狐冲终于不免成为隐士,则不妨视为这一道德观的挽歌,1972年完结的鹿鼎记是金庸最后一部小说,出身妓院的小混混韦小宝是本书的最大赢家,而以异族入主中原的康熙,成为作者认可的“尧舜禹汤”同样的明君,这两个结果,既颠覆了传统的侠义观念,也颠覆了夷夏之辨的道德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武侠的盟主金庸,已经抵达了反武侠的路口,因此,金庸选择在《鹿鼎记》之后封笔,从他的写作逻辑而言,也是自然而言的结果。
      
       鹿鼎记作于1969年,完结于1972年。1972年是大陆文革实质性失败的第二年,1970年代也是60年代全球性左派运动的退潮之时。这并非是一个偶然,在金氏武侠已经走入反武侠而山穷水尽之时,外部的世界已经开始了新的一轮伦理规范的重塑,而作为一种充分体现民间伦理规范的文学形式,武侠小说在金庸之后,也已经告一段落。
      
      
  •     我还是不懂~~楼上所说的
    请指教哈~~
  •     好,改一下书名。
    蜀山是引子,楼主对古龙了解一般,对黄易温瑞安不甚了解。所以新武侠这部分主要谈的是金庸。
  •     起码要看到紫云宫,的确太长了。可以看到梁羽生借鉴了不少。
  •     反正今天再看蜀山是无论如何也看不下去了。。
    最喜欢的还是古龙的任侠飘逸。
  •     八圈鸡动了……
  •     因为太长,没人给它拆分成不同的卷宗。如果也按照权力游戏来分卷宗,用上好的marketing,那轰动世界的恐怕就是这一部书了。其实权力游戏的写作功底并不扎实,在各方面都不能跟托尔金教授相比,只不过想象力还是不错的,心血花了不少。
  •     小时候看过,觉得没有金庸好,今知金庸小时候看此书
  •     很羡慕,读了这么多。我也去熬一熬吧。
  •     同感。主角这么烦人,我要真能把这将近4000页看完了,我也算牛逼了……
  •     不错不错。最后沤浮子的回答对我影响很大。
  •     公交上看完的!请问坐了几个月的公交啊?
  •     跟你一样, 几乎睡觉前无聊的时候都会拿出来翻一翻, 随便哪一本,随便翻到哪一页开始看都可以,而且从不觉得无聊
  •         《红楼梦》残缺不全,让百多年后的张爱玲引为生平恨事。对一些人来说,足以引为恨事的还有另外一本书,《蜀山剑侠传》。
      
        《蜀山剑侠传》开始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末仍没有完成。现在看到的这本小说,是四百余万字的鸿篇巨构,近六本《红楼梦》的厚度,亦可抵得上金庸的五部长篇武侠。
      
        同样的未完成的命运,《红楼梦》要比《蜀山剑侠传》风光了很多。《红楼梦》八面玲珑,能让形形色色的人各有所需,能让人们看到的比鲁迅认为的还要多。它身边总围绕着一批所谓的红学家,关于它的话题,一直持续不断,还有不少人孜孜不倦地为其狗尾续貂。相较之下,《蜀山剑侠传》留下的第一印象则单纯多了,它提供给人们的,不过是“刀光剑影”。如果要贴标签的话,不由分说,一下就打上“武侠小说”的烙印,说得直白点,就是通俗,甚至不入流。
      
        《蜀山剑侠传》并非一般的武侠作品,它可以说是武侠小说的百科全书,现在所见的武侠小说以及上世纪五十年代金庸、梁羽生和古龙等人掀起的港台新武侠,莫不受其影响。武侠小说常见的夺宝、复仇及争霸情节,早被还珠楼主打磨得纯熟;角色掉进山洞偶获至宝以至功力大增的金牌武侠情节亦是屡见不鲜,并被演绎得活灵活现。另外,那些武侠小说中的闪光的专有名词、奇珍异宝、功夫招式以及行走江湖必备的暗器毒药,更是层出不穷,花样繁多,蔚为大观,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独家特制。看到化骨丹,不由会想起韦小宝随身携带用以灭人形迹的化尸粉;看到生肌灵玉膏,则会想起《倚天屠龙记》中的黑玉断续膏;看到降龙八掌,洪七公等人的降龙十八掌则不免呼啸而至;看到主角李英琼身边的两雕一猿,郭靖及袁承志的故事又不期浮到眼前。如果不是巧合的话,金庸多半对还珠楼主的丹药和功夫进行了演化,最明显的要数“乾坤大挪移”,一字未改,被金庸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自己的小说中。但好在金大侠功力不凡,擅用化功大法,以上出现的几件事物,除了两雕一猿外,其他的在《蜀山剑侠传》中多是跑龙套的,到了金庸手中却多次露脸,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不过,书中花大心思营造的“峨眉斗剑”,在现今的知名度和曝光率显然赶不上它的嫡传“华山论剑”。
      
        峨眉斗剑是全书的最高潮,以峨眉派为首的正义之士对阵诸多外魔邪道,好坏人物悉数登场。在此之前,亦有“大破慈云寺”、“斗法戴家场”这样的情节的小高潮,使得整个故事充满起伏。这其中出现的人物之多,线索之杂,平常人根本无法驾驭,还珠楼主手腕雄健,安排一个个角色跳入前台又来回穿插。对稍显重要的角色,还珠楼主都生怕将其冷落,赶紧补续一段的他的履历,往往一补就是几万字,但有的并没有必要,不需享受如此的待遇。这般下去,繁多的线索和角色难免不给人以纷乱之感。
      
        情节的精彩需要场面和道具的支撑。《蜀山剑侠传》中最耀眼的道具就是那些剑仙们潜心炼制的法宝,真是形制各异,穷极变化,台湾的叶洪生甚至还作了大量的关于法宝的考据文章,以显示还珠楼主并非凭空捏造,而是背后有强力的文化给其输送内力。那些被剑仙们视若珍宝的东西一旦动作起来,则是上天入地,开山断水,它们连同剑侠发出的功夫招式,都远比《封神榜》来得用功和细致。《封神榜》的打斗过程太过粗略,往往只交代一两句就完事。一个照面间,一股黑烟放过,敌手已然倒地,连最终决战的十大阵也不过用几首重复严重的诗浮光掠影般地交代过去。纵使是《西游记》,兵器法宝和敌我斗法的描写跟《蜀山剑侠传》一过招,也只能甘拜下风,不得不承认后者的手法更深入,层次更丰富。
      
        有了道具的支撑,场面自然好看起来。还珠楼主想象力好似爱因斯坦,他笔下的剑仙世界雄奇浩瀚,人物翻江倒海,无所不能,在这点上,只会拿着一个木制的魔法杖的《哈利·波特》怕是难以匹敌。场面营造上,还珠楼主的大脑堪称一头先进的电脑,能描画出你意想不到的诸多奇观,就像好莱坞大片一样。当你看到李英琼骑着神雕遨游天际,看到红花姥姥升天时地动山摇、火山喷发,看到绿袍老祖凌空大战红发老祖门下,让人觉得六七十年前的作者简直像是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罗兰·艾默里奇和徐克的合体。而当时的中国,还是黑白片的世界。
      
        就想象力来讲,还珠楼主可以说是武侠小说界中的李白,《蜀山剑侠传》则是武侠史上的盛唐诗,梁羽生、古龙、倪匡甚至南怀瑾都没少给予其溢美之词,以为无人能及,以至比《红楼梦》还难找到出力不讨好的续写者。《蜀山剑侠传》构筑的剑仙体系,确实空前绝后,现今的玄幻、奇幻类型,纵使极力变改名号,终逃脱不了其十指山。但对现在的人来说,《蜀山剑侠传》没有写完固然大为遗憾,同时,它还有修为不到的地方,那就是情感,特别是可以化金刚为绕指柔的男女爱情。
      
        民国时期的武侠作家,以王度庐用情最深,最擅长在“发乎情,止乎礼”上大做文章,代表作就是不够痛快的《卧虎藏龙》。还珠楼主则以奇绝的想象见长,《蜀山剑侠传》虽不乏俗世男女的恋情,但最终都要让位于成道升天。据说成仙后就像天天打着鸡血,时时刻刻都在飘飘然,远胜男欢女爱,而男女之爱反倒是修炼升仙过程中绝大的障碍,本来像小龙女一样的秦氏二小姐就毁在了这上面。不像现在的奇幻武侠,可以一边功夫升级,一边将恋爱打得火热,对照《蜀山剑侠传》这种心无旁骛、克己复礼的修仙正途,简直可以说欺师灭祖。但《蜀山剑侠传》如此禁止人欲,虽然有类似靖哥哥和蓉妹妹的角色,到底还是没有释放出像模像样的爱情来,这就给后来者金庸等人留下了大片的情感天地。
      
  •     哦,我不知道,好像读完觉得没完的感觉~~
  •     蜀山里正派小辈各个都是拿攻略通关升级,过于欺负人家老实邪派高手,一遇到什么困难,师傅一个柬帖,里面前因后果,各种攻略法宝尽有;
  •     泡菜网游对游戏的恶劣影响就不说了。当盛大收购起点后,那种盈利模式导致网络小说也网游化,打怪升级夺宝。我觉得必须有新的支付模式使作者慢慢写也能活下去。
  •     没看完就来评蜀山剑侠传,实在是……
    还是等看完了再来发表意见吧,经典就是经典,看了十多章是看不出味道来的。
    还珠楼主当年在写此书时是连载的,开头写的很一般,后面才写成鸿篇巨制,所以楼主坚持看下去吧,你不会失望的。
  •     颇有功夫的
  •     一本没读过
  •     说得真好 虽然很想看蜀山剑侠传 但现在是高中 没那个心力 上大学的吧
  •     我认为应该是这样,可能是对《蜀山》本身期望值太高,而开头部分又的确写的不精彩才有这样的感觉吧,看完了真的不会觉得后悔。你会觉得现在的玄幻武侠真的和还珠楼主差很远的距离。
  •     呼唤静水来吐槽!
  •       对于民国时代的书籍,我有幸读到得并不多.武侠一类的,更是少之有少.现在看过的也就是王度庐的<卧虎藏龙>,而<蜀山剑侠传>只是听闻.
      之所以有感慨,是因为我们一直活在一个信息不开放的时代。我们从来也不知道曾经的过去有那么多的优秀的作品.
      也许现在的这个时刻,我们无法去超越他们.但我们可以去好好拜读他们的作品以及传承他们的思想.
      
      http://shc2000.sjtu.edu.cn/0404/dushus1.htm
  •        记得第一次看<<蜀山>>是高一的时候,在哥哥的书柜里找到的,本来是为了打发新环境的无聊时光,没想到这本书却深深的吸引了我,晚上挑灯夜读,白天课堂上睡闷头觉,导致我的期中成绩出来的时候,我妈下巴都快掉了.
       现在回头想想,<<蜀山>>这套书里有我少年时的梦,一个所有小孩都会有的英雄梦,飞檐绝迹,行侠仗义.想想真是个热血的年代啊.
  •     这得是多有功夫,能把此书从头读到尾啊……
  •     古龙写的都是性情 金庸写的是情节 楼主写的是架构
  •     整体来说,《蜀山》里的邪派和现代新武侠的邪派确实没有可比性:基本都是随时找虐的,有些正派的刚学了一个月剑的就可以PK掉邪派修炼了几十年的人,现代新武侠中的邪派却一般都是看的让读者早恨不得他死的时候都还完不了;但是,不能否定还珠楼主对旧武侠小说做的改进之功。
  •     这书的内容是包罗万象,把能写的都写的差不多了,后人随便把里边的元素搞出来点,写一写,就是名作。
  •     为啥开始说得挺好,最后跑到了金庸那去了呢?还珠楼主的《蜀山》确实影响深远,君不见现在那么多网络小说写蜀山,摆不脱的是楼主的影子么。看这小说的时候还是小学或者初中(记不清楚了),虽然那时候对一些深层的东西还很懵懂,但是对我想象力的启发意义是极其深远的。从纯读者的角度,我喜欢它,;从文学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即使在当下,也是具有借鉴价值的。
    为什么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不起?后起的网络小说确实对原著有了相当个性化的发展,但是原创的想象,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        因为玩仙剑,知道有个蜀山。心中奇怪为何蜀山在仙剑中的地位如此重要,于是上网去搜,明白了仙剑中的蜀山和该书的蜀山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却从此走上了还珠楼主为世人铺的一条“不归路”。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廿分之一个甲子,以极大恒心毅力,忍受诸般杂事侵扰,终于修得正果,完成昔年所发读完此书之宏愿。这样,上个世纪东西方两部最伟大的奇幻类小说就都看完了,今后可能不会再看这类奇幻武侠类的小说了。
      
       这部作品给我的第一个观感就是长:楼主写了二十多年,洋洋四五百万字,而且还远没有完结,大概只写了不到三分之二的情节。但是整个读来并没有特别的冗长感,就是紫云宫三女和卧云村的故事显得有些脱离主线,其余的篇幅真可谓高潮迭起:从“大破慈云寺”的稍显含蓄到“峨眉开府”的淋漓尽致再到最后“激斗依还岭”的紧张刺激,看得出楼主挥洒得越来越自如,我读着也越来越爽。第二个观感就是楼主的想象力。相信读过此作,没有人会不惊叹于作者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力。山川河岳,万物星辰,古往今来似乎都在作者的心中;煮沸大海,攻穿地壳,飞达九天有如家常便饭。其实我更惊叹的是作者对于佛道两教的理解,对于易理玄学的精通,单从书中各种法宝的命名就可见一斑。就我感觉,作者集“儒道释易侠”于一身,暂时我还没发现第二人。最后一个观感就是字里行间哗哗刮出的“最炫民国风”。作者所处的时代造就了这种风格:脱离了晦涩的文言,又没有完全走入白话。特别是书中对景色的描写体现出楼主深厚的文字功底,每次我都以为作者快要词穷的时候,他都能给我变出点花样,描出点不同的景致。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体会到这部作品对后世的武侠和当代的玄幻的影响是多么的大。就武侠而言,我至少看到了金庸的影子;对于玄幻来说,这部作品真可以称之为“开山鼻祖”。可是由于某种原因,这部作品终究没有完结,单这一点,有些东西就是我不能原谅的。
      
       感谢还珠楼主又在我心中开辟了一个蜀山的世界。内心不再贫瘠,因为,至少有蜀山相伴。
      
  •       关于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就不必细说了,作为现代仙侠小说,现代魔幻小说,网络修真小说三派的共同鼻祖,作者的创造力可见一斑。
      尤其是书中繁杂的人物关系,乱麻一样的线索,作者却游刃有余,理得条理分明,不得不佩服作者超强的逻辑和记忆能力。
      作者文学功底深厚,语言简练优美。对一些无法见到的仙景、法宝、法术的描写也是细致入微,显示出作者超凡的想象力,对后世小说产生的巨大的影响。
      唯一感到不足之处就是作者对每一条线索,总是要分别以线索中所牵扯到的若干人物的不同视角分别加以叙述,虽然是为了让读者加强记忆但未免有些拖沓。
  •       大概是我读小学不久看的,那时候就一本古装的书,从一个老人那拿的,我记得当时看到一本《红色三角内裤》,是我看到的最早的涉及色情描写的书籍,那个老人怎么说也不让我碰,可是我还是想办法看了,那是一个标题党==以拐卖人口为题材的小说。蜀山剑侠传,大概看到齐金蝉与姐姐,白师兄杀蛇妖,我只有这一本书,后面的情节,高中在新华书店,还有靠着一些第三方介绍它的书籍或者电影,一点一点,跳跃式的看完了。
  •     是林寒诈宝一节,袁化大概长的很仙风道骨的老神仙样子啊
  •     我覺得金庸最後寫出鹿鼎記那種東西來是因為他體會到了人生的不可知性誒.....
  •     评论大快人心啊!戴家村比剑那里我就有些看不下去啦!
  •     蜀山里那个萧逸的故事简直就是琼瑶狗血剧啊,超长;
  •     很同意萧湘的观点,虽然很佩服还珠楼主的想象力,也的确看到后来的武侠名著的确深受《蜀山奇侠传》影响,但是我看这部书感觉就是一个“累”字,每次都是大段支线的描写,与主人公没有多大关系,其实没有必要交代这么详细。
  •     的确看到全书的第57%之后。我才慢慢发觉这书不是那么差了。但是,评这么高分我还是无法理解的。除了文笔尚可,景物描写优美之外,故事的情节实在烂透了,读起来令人恹恹欲睡。此书人物性格描写刻画也非常生硬,感觉一个个都是设定好的呆板的框子然后把角色往里面套。要说志怪这书赶不上搜神记,要说武侠,这书不如后来四大家的作品,要说人情风俗,这书也赶不上宝剑金钗这样的明清小说。
    我是这样认为的,我现在还在努力的,刻苦的,坚持着读下去。(为什么当初看金庸武侠都是欲罢不能呢)
  •     點了沒用,的確沒用嘛
  •     哦,还有这说法啊!
    丢人!
  •     写的很好 我读武侠就是热血的寄托 从中学就开始啦 感觉现在很多新出的反而越来越不如以前的 蜀山我没看过 你觉得怎么样?
  •     只有这套的前三册。旧书摊买的,一元一本。
  •     读书不细的片面之辞......蜀山没有写完的原因请复习一下中国近现代史。以上,飘走。
  •     @静水,一点感想:现在学动画和游戏角色设定,发觉蜀山真是一本好的参考说明文档.这种设定方式有利与团队分工明确,提高分工后的生产效率,便于项目经理在每个时间节点的切入和管理改变,虽有古板却也合理.
    分工细化是好事,不过作为传统文学出来的自己总是觉得,肢解后完美发展的拼接失去了文学味.
    不想人云亦云(马克思说大工业化导致人的异化),但真的没有了态度(大家对于法宝,情节设定的如此机械的游戏小说照样买单),也许一定要等到大型游戏公司发明出新的分工外包模式来才能有新的发展.
    糊涂了.
  •     梁羽生、古龙、倪匡甚至南怀瑾……
    南怀瑾这种骗子和水货怎么被楼主捧成宝?列在梁古后面
  •       仙侠玄幻类小说看得并不多,有印象的大概有《飘渺之旅》、《诛仙》、《杀神》、《搜神记》等有限几部。不过读了蜀山的话,这些书不提也罢了。
      
      蜀山这部民国奇书,无论如何都应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它几乎包含了古今中式玄幻仙侠神魔一类小说的所有想象元素,而且小说质量又超高。真正当得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小说是在IPAD上面看的电子书,断断续续看了半年左右。
      话说还珠楼主李寿民真乃不世奇才,据说饱吸大烟之后,“指天划地、滔滔而谈”,请人代录出来,就是一篇美文。
      
      读蜀山,第一层冲击就是美。语言的美。华丽的语言、瑰丽的山川,如花的妙笔。不过你来不及慨叹,因为如此奢华的美通篇俯拾皆是。
      
      第二层冲击是奇。集过去未来大成的想象之奇。封神、西游、聂隐、虬髯……统统OUT了,金古梁温倪黄……都是不能出其右的弟子……至于网络时代的玄仙幻侠,都是小丑般的存在。
      
      第三层冲击是博。天文地理、释伽黄老、五行八卦、医卜象术,作者无一不通。小说场面宏大,几乎完全刹不住车,洪水一般的漫延开去,但是脉络清晰。
      
      第四层冲击是畅。书中爱恨情仇,下笔酣畅淋漓。人物是非、性情,丰富多采,几乎完全没有脸谱化。善恶之间或一念之差,或亦正亦邪,或至恶至善。当然,书中的恐怖场景、香艳场景、恶心场景,也很酣畅,只要你能消受得起。 不过,作者对于正道显然不全都是肯定。如果极端一点儿,大概可以总结这样一个公式:正教中人=爱管闲事=自以为是=替天行道=恃强凌弱。
      
      当然,小说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情节拖沓、重复,跟现在的连载小说一样,没完没了,整整五百万言,竟然仍远远看不到结局。一直写到新中国成立, 在那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没有能够再继续写下去。
      
      应该说这部小说的影响是深远的,包括后世的玄幻,也包括金庸古龙梁羽生这些武侠大家们,对于卫斯理就更不必说了,而现在的网络写手们,大都有拾其牙慧之嫌。
      
      另外,徐克根据此书先改编了两次的电影《蜀山传》相信很多朋友都记忆深刻。有的人看完电影后,觉得有些地方不太合情理,那是因为没有读过原著。如果对原著熟悉的话,知道那一整套的修仙理论,就能够没有障碍地理解电影的情节设计了。
      当然,电影和小说根本不是一回事,说是改编也行,不说改编说是受到启发重新创作也未尝不可。
  •     蜀山好多东西后来的武侠小说都没法跟上,至于现在的网路玄幻大更是如恒河沙数,能赶上蜀山的寥寥。
  •     看来我应该好好看书啊,这么多数没有看!
    鄙视自己!
  •     看过一本,挺不错的,就是有点传统。。。
  •     现在的网络玄幻小说有很多在构思上超过还珠楼主的,可惜文才却差其太多!文脉断了啊!
  •     刚看到李英琼神雕那一段,想来金庸的神雕侠侣一定受此启发
  •       一本绝世奇书!如果说老庄哲学是中国人的心灵净土,那么《蜀山》堪称是我心向往之的心灵息壤。多年来但凡琐事缠身,都习惯性翻一翻《蜀山》来自娱。英琼得紫郢、慈云寺、芝仙乞命、灵玉崖盗温玉、紫云府、莽苍山遇石生、幻波池……很多段落几乎都可以背诵了。
  •     喜欢还珠楼主的写作范式,在楼主笔下无论是峨眉后继脊梁的三英二云,末学后进的七矮,由邪而正的秦氏姊妹,或者别派的仙都二女,杨瑾阿童,甚至于三代再传的沙咪二余,上官红再或上一辈之间的恩怨纠葛等等人物经历明白清楚。在这里更像是以蜀山为中心而生成的一系列的人物谱系,几乎没有一个人被边缘话。在这里你正也好邪也罢都有自己的故事。更为可贵的是这里没有绝对的强者(几位世外高僧、极乐、瑛姆、大荒二怪等重量级中的重量级除外),每个人都是在不断修炼,三英二云四大弟子七矮等每时每刻都在进步而每时每刻也都到不了独当一面的地步,连几位大boss联合起来加上机缘也才能除掉绿袍,更别说是这些小辈了。不想现在的武侠仙剑懂不懂老子运气好到变态、武功厉害到变态,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让人(仅指我个人)看了就恶心。
  •     老六啊,早知道就找你写了哇。。55555
  •     我刚开始看的时候也是如此,前面比较平凡,后面才波澜壮阔,异像纷呈。而且开始时觉得人物繁多,名号冗长,毫无章法。后来看过,才发现环珠楼主大量运用插叙,故事一个套一个,没有主角,又人人都有主角,叙事时间不是线形的,而是交叉并行,足见功夫。
    建议你可把手中的书随手翻翻,看到哪个故事描写精彩,吊足你胃口,便从那里看起。
  •     应邀点了有用 来求报告……【逃……
  •     人家写了20年,我大概读了几个月。。。后来发现作者还有好多其他短篇中篇,真佩服写字跟自来水似的。
  •     评得可真快
  •     恩,所谓生不逢时嘛。
  •       
      梁捷
      
      近日读了几部新兴的武侠小说,比如《华音流韶》,比如《昆仑》,比如《诛仙》;也读了一些不算很新的,比如金庸的新版武侠,觉得没什么可多说的。陈平原教授曾说“千古文人侠客梦”,未免把我这种读者的品味抬举得过高。但小说家张大春《小说稗类》附录"离奇与松散"却一语中的,惹出我这个"阅读与时代脱节"的人的一些废话来。
      
      《三侠五义》
      
      曲园老人称《三侠五义》是“天地间另是一种笔墨”,我们不妨就从这本书说开去。这本书的前二十七回说的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与“三侠五义”几乎无涉。但俞曲园删改全书也并没有删去这一段,只是别撰第一回,“援据史传,订正俗说”而已。
      
      有人说只是石玉昆的脚本加工不精,把“狸猫换太子”与“五鼠闹东京”这两个与包公有关的故事粗粗串联起来。殊不知这正是话本小说的生气所在。这种铺垫、插续使得武侠小说自觉地与严肃小说区分开来。要知道,几乎没有一个艺人能开讲“全本红楼梦”,而话本的《水浒》与文本的《水浒》也几乎是两个系统了。北方艺人擅长续书,于是给《三侠五义》续上了《小五义》、《续小五义》乃至《白眉大侠》,南方艺人擅长编书,则横向里加入"狄青五虎平西"乃至"呼家将"的故事。
      《三侠五义》的开放性和独立性已经半自觉地摆脱《彭公案》等公案书的影响,给后来的武侠小说创造一种叙述模式。
      
      《江湖奇侠传》
      
      这本奇书被认为是“新武侠”的开山之作,可我买到20年前岳麓书社的版本,后来就没见再版过。“火烧红莲寺”改编电影盛极一时,但也已是半个多世纪前的故事。
      
      平江不肖生试图讲述一个平江人与浏阳人争夺水陆道场的故事,背后则是昆仑与崆峒两派剑侠的纷争。结构上大有《伊利亚特》般的史诗光彩,尽管我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在模仿《伊利亚特》。这部书还出现很多被以后武侠所套用的故事原型,比如金罗汉吕宣良肩膀上的神鹰,比如深山学道。江湖是旧的,侠亦是旧的,但“奇”这个字是新的。
      最为人诟病、也最让我着迷的一点竟是《江湖奇侠传》的结尾,作者放着“大破红莲寺”这个关子不讲,突然扯起无关宏旨的“张文祥刺马案”。这固然是“黑幕大案”,作者算“替屈死专制淫威下的英雄出一出气”,可是苦了读者,整整几百页都陪着,等着作者开恩想起前面的故事。偏偏讲完刺马案后,作者已无心再叙。干脆放着平江、浏阳两县的农民继续一年一度地打着,草草终结全书,这实在给那些喜欢“读结尾”的读者最好地上了一课。
      
      《荒江女侠》
      
      我喜欢《荒江女侠》的叙述节奏。我情愿相信金庸笔下的“神雕”、“授越女剑法”的白猿等都出于顾明道而非向恺然。
      
      当我读到第一百八十八页,第二十回,女主角荒江女侠方玉琴一剑斩下杀父仇人邓百霸的头颅时,不由击节赞叹。除了顾明道,还有谁敢让女主角在第二十回就报了开篇的杀父之仇,要知道后面还有六十七回呢。作者自信靠着女主人公的魅力就足以吸引人读下去。
      
      所以我说《荒江女侠》利用小说内在驱动机制而非“报仇”、“宝物”、“仪式”等来安排情节,这是极高明的手法,可惜继承者中除了金庸,其他人都把这点给忘记了。当然这本书的结尾也值得一提,作者安排了很多线索来渲染“大决战”,最后硬生生地把决战掐灭,这真是再精彩不过。
      
      《蜀山剑侠传》
      
      还珠楼主是我的偶像,《蜀山剑侠传》也是我最推崇的一部武侠。它有五百多万字,但远没有写完。给还珠楼主五十年,他就能写五十年,给他五百年,他就能写上五百年。故而《蜀山》的结构体系堪称空前绝后。
      
      我推崇这部书的内在驱动力。多种线索关系包括恩仇、因缘、劫数都织在一起,只有思想力量足够强大的人才能被小说本身推动着写作下去。当然剑仙小说的成功受到天时地利的影响,时代造就英雄。以后倪匡等人想模仿,《六指琴魔》等试图在武侠与科学之间找到新的平衡,但时代已经转换,使得这种尝试不可能成功。
      
      《蜀山》没有刻意树立人物,但无人不栩栩如生。每个人都是主角,远不止“三英二云”或者“峨嵋七矮”。这么大部书里几乎没一个“正派小生”,这也是我感慨的地方。因为《蜀山》本身的叙述手法高明,作者常常把“劫数”的结果先告诉读者,然后慢慢展开叙述,足可见自信。我只提它一段倍受批评的情节,第四部中“紫云三凤与金须奴”的一段。这段故事拖沓、繁琐,又是凡人故事,完全不似第二、三部剑仙斗法的节奏。但正是此处显示作者控制读者的能力,耐心地缠绕情节。这也可以看作“插续”手法在武侠小说中的最后一响。还珠以后,再没有作者敢在小说里撒出去说其他故事了。
      
      《云海玉弓缘》
      
      梁羽生与金庸一道开创了“新兴武侠”的潮流。可他在叙述和结构上的贡献并不大,一切为人称赞的要素似乎都可以在平江不肖生、宫白羽等人的书中找到。他加入一些诗词回目,使小说更富文学性,但抹去了前辈故意留下的与“雅文学”区分标志,很难说是进步还是倒退。
      
      但厉胜男、云蕾这样独立和鲜明的角色是过去小说中找不到的,梁羽生在塑造人物方面超越了宫白羽,这才奠定他的武侠地位。正史野史结合性地叙述本是古代公案小说、侠义小说常用手段。但梁羽生显然野心更大,想构筑一整套从唐至清的天山派武林谱系。我觉得多数小说才气不足,匠气太重,但《云海》是个例外。
      
      文学上我只谈他利用环境的能力。梁羽生深知无法超越还珠的奇幻,转而采用西北西南的高山冰川作为故事背景,用自然力战胜人力。这点胜过金庸,后人更不能及。
      
      《天龙八部》
      
      金庸已被谈得太多。他把武侠推向巅峰,同时终结了武侠。
      
      金庸一再修订他的小说,很多人亦把他视作文学巨匠,这样就隐藏起武侠小说“连载”和“说书”的特征,与严肃小说混为一谈。
      
      其实有经验的连载作家都知道小说内在驱动力的厉害。宫白羽在无法决定小说发展方向时,干脆另起一条线索。《天龙八部》亦是如此。无论怎么修改,金庸已无法恢复他最初的朦朦胧胧想法了。一切“伟大著作”都只是偶然性的产物,而模糊武侠小说的原始特征和创作原则,更是把很多晚辈引向歧路。
      
      《陆小凤》
      
      古龙的《楚留香》、《陆小凤》结构俗称“连环格”,由姚民哀首创。古龙的语言也颇有几分类似朱贞木这样的新派作家,民国时期并不少见。但把“连环格”和新式语言在武侠方面发挥到极致的,非古龙莫属。晚近温瑞安小说的主要特征并没有脱出古龙留下的范式。
      
      从早期小说来看,古龙仍然循着向恺然、顾明道的路子在摸索,他的基本功不深,没有太出采的叙事才能。但古龙借鉴西方侦探小说布局,设计出的短篇武侠是一流的。短篇故事不能长期拖住读者,故而我说古龙小说完全不在传统之内,亦可说开出一种新传统吧。
      
      《大唐双龙传》
      
      和很多朋友一样,我还对前些年一直期待《大唐双龙传》的连载记忆犹新。黄易的表述能力并不强,还多参杂日本动漫、港台武侠影视乃至游戏的语言,但他确实抓住了构筑谱系后让小说自我驱动这一核心手法。从篇幅上来说,除了《蜀山》以外,没有其他书能与《大唐》相比。
      《大唐》初期仍然潜在有一条“逐渐升级”的线索,到中后期逐渐把精力从塑造两大人物转向对宏观情节的把握,最终首尾也算得上尽心尽职。无论如何,它让我们在《蜀山》之后再次领略“蜀山式”超长小说的魅力。我坚信,能拖的、拆的、打散了看的武侠小说才是真正好的武侠小说。
      
      《搜神记》
      
      《蜀山》以后,我几乎对一切玄幻和剑仙小说失去兴趣,直到见到树下野狐连载的《搜神记》。既然武侠的基本框架和叙事节奏都已被前人定下基调,那么我这样的读者就只会关心新小说里加入的新元素。树下野狐在《搜神记》里加入的是“五行生克”和《山海经》等古书里的“奇兽”、“奇物”。尽管小说的逻辑漏洞并不少,语言也还不够稳重,但新奇的上古奇兽、异物已经足以让人回味再三。
      
      《英雄志》
      
      这部小说过去几年被反复讨论。开头并不认真,掺入不少玄幻要素。但后来作者想努力挽回,按照最初结构设计构筑《天龙八部》一样的宏篇。
      
      作者太想写一部“小说”了,人物、主线早已安排好。作者从后半本起,努力想把故事编圆,无力琢磨怎么拉长续写故事来吸引读者。其实《英雄志》从结构到语言上已属不易,但小说这个概念深深限制作者的发挥,小说的想象空间被封闭起来,再也无力编出《三侠五义》那样轻松而又灵活的故事来。
      
      其实从《大唐双龙传》以来,武侠小说借助网络恢复了“连载”的传统。它们固然质量良莠不齐,但这种写作方式是我最珍视的。可惜作者的“创作”思维往往没有扳过来,他们只是想着创作小说,创作经典小说,却很少有想着吸引读者、娱乐读者。但这一点终究会纠正过来吧。
      
  •     为啥有俩人点了没用,。。。你们太坏了
  •     里面最舒服的还是紫玲那样的女子,其他女子的性格真的。。。。
  •       第二日林寒走没多时,他便二次赶到,空中飞行,远远望见寺门口又站定一个中年和尚,意似有待,却非昨日收宝之人。等猿精一降落,便一横禅杖,将寺门拦住,喝道:"此乃清静禅门,何方精灵,竟敢擅行闯入!即速退去,免遭诛戮!"猿精不知他是无名老禅师弟子铁面天僧沤浮子,先还当是独指禅师门下,不敢忤犯。及至忍着愤怒,躬身说了来意,沤浮子笑道:"可笑你这老猿精,枉自修炼多年,还转了一劫,却这等茫昧。独指禅师已于前晚功德圆满,飞升极乐,竟会一点不知晓,还向我佛门扰闹。饶你无知,速速去吧。"猿精闻言,明白昨晚上当。料这和尚也不好惹,怒问:"禅师既然飞升,昨晚为何蒙诈去我的宝物?"沤浮子笑道:"蠢畜蠢畜,你自身尚无归着,有甚宝物是你的?宝物如应为你有,昨晚为何亲手递与他人?你自还债,他自取偿,他有他的来历,你有你的因果。甚么叫作宝物?要它何用?又与我和尚何干?放着大路不走,却向我纠缠不清。再如逗留,难逃公道。"
  •     LZ你所谓的败笔对这本旷世奇书来说, 我觉得已经不算败笔了~
    我反倒愿意认为是不落俗套, 个人偏激观点, 呵呵
  •       后世的新武侠,从想象力格局到故事构架到叙事语言,无有能望其项背,金庸的好多东西,原都是直接从人家那里偷的。
      横向来比,指环王冰与火之歌,也都落第二手了。
      只是此书和作者一样命运多舛,在华语世界不够普及。
  •     正派人物里好多都是面目很可憎的,为了自己修仙,基本上都很绝情,骨子里头其实很多都不是啥好东西。除了几个比较天真可爱的还有点人性,然后几个亦正亦邪的人,看着比较像人。其实很没意思的一本书,正派这边啥都算到了,邪派那边好像啥都不懂,纳闷的是正派都升天了,邪派的以后怎么办呢,注定要被人都杀光的吗
  •     本是想借着金庸踢还珠的馆子,结果刚进来又被黄易踢了,哈哈哈
  •       天下第一奇书,它绝对对得起这个称号,永远的经典。   遗憾的是,幻波池开府,四九天劫,正道精彩处戛然而止,还留下,备受伪作争议   的后5集,后世玄幻小说那部没有它的影子?瑕疵是涉及人物太过庞杂,路人太过详细。
  •     十章连全书的1%都没有吧?
  •     本年7月上旬起在天津《天風報》連載;旋由天津勵力印書局(后改名勵力出版社)按集出版單行本;1946年10月第三六集起改由上海正气書局出版,至1948年9月出版第五○集。因大陆沦陷,未完,下接《蜀山劍俠后傳》。
  •     黄易的想象力、思考力和驾驭力都在金古之上,他以人物对内心对自我的探索和人生发展的思考为故事情节的推动力,以个体为中心,几乎囊括了以往武侠小说家的各种哲学思考,剧情细致丰盈,角色饱满生动,玄思高妙深邃,架构宏大精微,尤其在《大唐双龙传》里放弃了饱受诟病的情色修仙模式后,他成了我心中的武侠绝代宗师。
  •         自从梁羽生辞世,由于要为平媒写一篇专题重新阅读了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这个系列,基本就是讲天山派故事。读完后本想作为我武侠之旅的尽头,顺手打开了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恰似孙悟空醉归蟠桃筵,误入兜率宫:
      
        好大圣,摇摇摆摆,仗着酒,任情乱撞,一会把路差了,不是齐天府,却是兜率天宫。一见了,顿然醒悟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也罢,也罢!一向要来望此老,不曾得来,今趁此残步,就望他一望也好。”
      
        在看《蜀山剑侠传》(下文简称为《蜀山》)之前正好看完金圣叹批注的《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夫欲有全书在胸而后下笔著书,此其以一部七十回一百有八人轮回叠于眉间心上,夫岂一朝一夕而已哉!《水浒》是因文生事。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蜀山》的最大问题和弊病便是他基本是个即时连载作品。他的文字便是脱节百足的一段段文字。这个基于是连载几乎是先天性的缺憾。开头一定要鲜辣勾人,逼稿的时候要随写随有,审美疲劳了就平地波澜,写到后来早已经忘记了初衷或者改弦更张。而大部分人是没有重新修订整理的力气(梁羽生做过一些,古龙试图这么做,温瑞安号称在做,黄易不得不做,而做得最好的是金庸,以至于他晚年又想做一遍),面对自己写下的那些人和事情,稿费已经入账,力气就用在编造下一个故事吧。生活就是这么被消耗着,被继续着。
      
        以《蜀山》可以说惊人冗长的篇幅而言,他的奇特首先就可以结一个“长”字(正传大约400多万字,山西版第十一册包括《蜀山后传》及《峨眉七矮》)的。这一段段的跳跃、脱漏、矛盾、精彩恰如山珍海味肆无忌惮地在脑海里奔腾呼啸,一山而见天南海北,一日而见寒暑晨昏。如果把阅读看做是一场盛宴的话,《蜀山》恰似四川料理中的一位大佬:火锅,或者叫做麻辣烫。各种题材在繁冗芜杂的篇幅内堆砌,翻滚,嬗变。百味杂陈之后顺其自然地便是百感交集。还珠楼主无论是直接还是客观的生活经验无疑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我会想到连阔如这种一辈子吃开口饭的江湖老先生。看透世情但又不得不装疯扮傻。给看官玩意却又知道真地捧出真心后果不会是玫瑰色的。其才若海,泥沙俱下,老奸巨猾,沉痛苍凉。曾经有人写过这样的书,用这个作为武侠的句号无疑是般配的。
      
        一炉火,一钵食。火滚食来,便是《蜀山》滋味。
      
  •     读到第三卷,有些性格的确很单面了,连袁星和芷仙都写的有些贪得无厌。
  •       现在的网络玄幻小说有很多在构思上超过还珠楼主的,可惜文才却差其太多!文脉断了啊!
    很怀疑这句话 现在那些东西根本难入法眼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