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堆雪》书评

出版日期:1992-12
ISBN:9787020015863
作者:梁凤仪
页数:262页

千堆雪,卷起多少豪杰

作为一个喜欢看亦舒、张小娴作品的香港言情小说控,梁凤仪这个奇女子的名字多少会留下印象。记忆中最深刻的是,高二在老师办公室,有个同名的女同学和老师聊天。其班主任(一个语文老师)话,有凤来仪,这个名字太强了,不是每个人都能驾驭得了。然后,看似严肃的级长则笑说,香港有个写小说的作家也叫梁凤仪,很厉害的,不信你回去查一查。果然,回去百度一下,梁凤仪的来头果然猛:香港著名财经作家、企业家,首开为香港家庭引进菲佣之先河,成立“勤+缘”出版社,曾在香港,英美等地修度过文学、哲学、图书馆学及戏剧学。以上内容当然是现在重搜百度所获,但我还依稀记得,当时还看过她一个访谈,她对商业发展和企业管理都有自己一番见解。当时也马上翻过她的一部小说来看,可能是不合自己的口味,便弃读之。最近又在老师的台港澳文学书单上重遇她的作品,于是就读完她的《千堆雪》。整体而言,《千堆雪》在语言风格上渗透着粤味,如“针不刺肉不知痛”、“ 眉头眼额”、“跟红顶白”等俚语,读起来让人倍感熟悉。同时,它大量运用成语、四字词语,使文章文白相杂,有韵味也有种江湖侠义之大气,略显用得过度、不当之嫌,比如说父亲“泪盈于睫”就给人别扭的感觉。当然也有亦舒式的洞明世事的金句,不过相对较克制,收放自如,情爱描写较亦舒稍稍直露,但绝对不是现在豪门小言的肉文。可能因为故事的叙述者是“我”,一个出身商界豪门的娇娇女,所以文风在深沉复杂的豪门文中略带活泼骄纵之气,但即便对着身边最亲的人都透着高人一等、唯我独尊的等级观念。简单地说,这个故事有两条主线,一是女主角江福慧据父亲江尚贤的遗愿,决定寻找并好好照顾他的红颜知己;二是江福慧自己作为亿万资产的继承人寻觅自己的真爱的过程。第一条主线扯出父亲背后三个有情有义的女人,继而揭露父亲烂桃花无数和商业上不够信义的真面目,完美父亲形象坍塌,最后发现所谓的红颜知己原来就是与自己同龄的兰闺挚友。整个故事,前面几起波澜,但总算在情理意料之中,最后5%的内容则像急坠悬崖,撕开男主角巨大的复仇阴谋,令女主人财两失、身心受辱、悲痛割脉。全文以打满鸡血、宛如重生的女主的自省和重整河山的热血独白结束。对于全文的灵魂人物江福慧,作者既怜爱又批判,最后赋予她走向成熟的新生力量。女主角有一定的商业眼光和魄力,观察细致,对人对事留有戒心,但毕竟年轻气盛,又被情爱冲昏头脑,终不免重重地摔了一跤。但她勇于承担,承担父亲留下的一滩滩情债,清醒后敢于承担责任,鼓励自己重新振作,夺回失地。女主的缺点,作者曾借男主之口诉出,“愚蒙的是你自己,混淆敌友,且私心膨胀,你是彻头彻尾的重色轻友。”、“江福慧,你怕寂寞,你怕人言,怕得要死!”,再如女主的自我反省,“正如我一直以来犯过的错误,太一厢情愿,自以为是地曲解着对手的行动,老从一个健康而自己喜欢的角度着眼,于是揣测错误,以致万劫不复。”、“我当然曾有轻率鲁莽骄横幼稚”。当然还有上文提到的自我优越的身份观念。金钱、名声、地位、情爱、仇恨.......种种欲望如潮水般汹涌而至,卷起千堆雪,蒙蔽人的双眼,埋下终有一朝会破土而出的恩怨种子。似乎小说中的人物,就算是所谓的豪杰都逃脱不了这个命运,上一代如江尚贤、瑞心姨姨、张佩芬,这一代的杜青云、陆湘灵、江福慧。又有几多人可以好似洗尽铅华的湛晓兰从容雅静,又或者是不求多报、不望富贵的帼眉呢?故事戛然而止,但可以想象,将来日渐强大的江福慧必定有得有失,带着仇恨和算计的人生何以酣畅淋漓?何以纯粹享受人间真情?女主为自己选了一条路,“不少人很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寻借口,进行良知合法化,加强作奸犯科、赶尽杀绝的信心,正如我父亲,也正如陆湘灵与杜青云。将来,也会正如我。”但由陆湘灵的刻画我们可以略略窥见女主并不幸福的将来:“她只是幽怨,如今坐在客人面前,闲话几句,眉梢跟角仍飘出半丝悻悻然的狠意,脸上是的确多了一点不甘不忿不情不愿。”书中曾说,女子最重要的是福慧双修。但在千堆雪的麻醉下,哪有福慧并修的双全法?

《千堆雪》·《九重恩怨》·《当时已惘然》

其实,这里有很大是我自己的错:不该看作家全集。因为在家里休产假,大把的零碎时间,就下载了几个流行作家的全集,这才发现,无论怎么样,多产作家的小说,是不能连着看的。以前曾挺喜欢亦舒,可是几本下来,只看到里面通篇的牢骚,而且但凡书中人“轻轻地说”时,我就得缩起肩膀,等待下面一句富有哲理而十分自恋的话。梁凤仪也是,刚看第一本的时候惊为天人,里面的人物众多,情节布置,感觉起来朴素而真实,有些地方,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比如亲戚之间的摩擦,几乎有《红楼梦》的风韵。  可惜的是,因为觉得好,就一气看下去,然后才发现梁凤仪的书其实也是千篇一律,而且,似乎总有点什么地方让我觉得她的小说很讨厌。  也许是因为她总是写大家富户吧,天晓得我对作品的讨厌不是来自对书中人物的嫉妒呢?抱怨财经小说里铜臭气重,不是自讨没趣么?  正是这个原因,我总怀疑其实梁凤仪是个不错的作家,是她着意写的就是有缺陷的人,而人物刻画得太过真实,反而让人把他们当真人讨厌了。这当然是个比较善意的解释。  而那个心胸狭窄的我,偷偷想的看法是,其实梁凤仪就是个比较俗气的作家。她只能写身边的人物,虽然有一双勤奋的手,但委屈于狭隘的眼睛,使她只看到了身边的一种人。  大概在梁凤仪小说里,像《千堆雪》,《九重恩怨》,《当时已惘然》这么充溢着势利和俗气的,也不是很多吧。而听梁凤仪自序说,好像这几本销量居然不错。也许真的有很多人追逐富豪生活成疯,甚至把自己当作貌美又多金的江福慧也未可知。  我是觉得这是一个最让人无法忍受的人物。其中,有一半是作者刻意制造的个性使然,而另一半,则是作者的塑造失败。  我觉得梁凤仪最大的败笔,就是她用了一贯喜欢的第一人称写这个故事。第一人称其实是一个相当难以驾驭的笔法,稍微给自己的描写多了一点,立刻就让人觉得这人自大自恋,顿生反感。江福慧已经自恋到了病态了,再用这种笔法写就更找人讨厌。你想想,有谁在说自己开车时“微扬着俏脸”,或是形容自己童心一现,活泼可爱得让旁边男人恍然失神。作者也许觉得用第一人称可以让读者把自己相像成江福慧,也许有些人会吧,可是江福慧的许多观点太让我反感,没可能融入。  江福慧出身豪门(我看过梁凤仪的小说也有十几部了,好像只有一本是写普通小人物创业了,其他无一不是富家子弟为主角的),不离口的是豪门子弟如何大气、如何潇洒。可是,她时时刻刻都在列举着自己的富有,反而让人觉得这个大家子弟像个暴发户。一边傲然地说“我们的高贵是你相像不出来的”,一边唠唠叨叨把所有事物和人的标价牌念给你听。连讲到老父的棺材都要提醒一句“值八位数的”的人,是不是有点太计较价钱了?每一个人物出现,她都要把他们的身价列清楚,穷人家的孩子一定是有自卑感的,富人家孩子有一大堆看似有趣实际很无聊的背景故事。也许作者以为读者爱看这些近似小道消息的污浊事吧。当然,这其中大部分应该是第一人称惹的祸,如果不是由江福慧的口中说出来,也许就不会觉得这都是她的看法,而不觉得是她势利了。(这个角色本身当然是势利的,无论她自己多少次表白她的财富和道德水平都已经高高在上到不需要嫉妒别人、或者在意别人的看法的程度,但我怀疑作者没必要用这种叙事手法把她的每个角度都弄得这么势利)。  江福慧的人格缺陷,应该是作者故意刻画的,就是她比较自恋。自己的什么都是天大的,别人……这世界上有别人吗?只有笼统的“人民”是她假模假样地尊重的。而她不值得同情的地方,是她从不悔改。三本书里,每本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然而她只把这当作生活的悲哀,哭天喊地地抱怨“为什么给我如此金钱如此容貌却给我如此悲惨的境遇”,而从没想过正是自己的自私和任性造成了这些结局。我甚至怀疑她根本就没有恋爱过,她只是喜欢被男人宠着的感觉。当然这也许比较合理,因为她自己也说被父亲宠坏了。我现在越来越发现,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如何爱自己和爱别人。只一味地宠,只会让孩子以为别人爱她就是对她百依百顺。  江福慧以为杜青云爱她,其实杜青云只是表面百依百顺而已,后来江福慧被骗,没有想过是自己扭曲的人生观使得自己以为爱上杜青云因而受骗,而是一味骂杜青云欺骗妇孺。一部电影里的男主人公(恰好也是男妓)说过,每个女人的爱情都是她心底下希望的。换言之,就是每个女人的爱情都是她应得的。你心底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是书生,武士,帅哥,还是可靠的平凡人,都会左右你对待身边男士的态度。江福慧固执地寻找既能与她身家相仿(因为她认为身家不够的人只想往上爬,而且有自卑感,小家子气),又人才兼得的,这基本上就没有给世上百分之99.9%的男性半点机会,而江福慧不给你机会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把你讽刺得体无完肤,再据于千里之外,所以除了想行骗的杜青云,这世上哪里还有别人肯来?因此,这个故事以悲剧结尾,悲剧不是江福慧被骗,是她被骗之后完全没有醒悟,第二部开篇依旧怨天尤人,巴不得全世界都给她下跪赔礼,只因她所受的欺骗天下独一无二,再没有人比她更苦大仇深。  第二部出现了又对她百依百顺的邱仿尧,这一个比较好,是真正的神仙下凡,家世人才都好,而本人居然还善良。邱仿尧的造型其实比较苍白,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主要是为了让江福慧报复杜青云而失去邱仿尧时,失去的是个天大的价值而已。这一部的结局更明白,江福慧的任性与偏狭,再次让她惨败。还是那句话,女人的爱情是她应得的,这不是说报应,而是说,江福慧心底里,根本就没有爱过。对杜青云的恨,对她来说远远大于她对邱仿尧的爱。而她说到底恐怕对杜青云的都不是恨,她恨的是自己怎么会马失前蹄,如此冰雪聪明、高高在上的荷花让那么个底层的淤泥给骗了。总之,放弃邱仿尧是她自己的决定,无论她怎么哭诉“不能自己”都只是说辞。真正的结果正是她心底最想要的。  第三部里江福慧见到了婚后的邱仿尧,邱仿尧居然把结发两年的妻子抛开,跟她藕断丝连,又复合了。这个让我实在不是很能接受,就算葛懿德是邱仿尧的第二选择,总也是他的选择啊,一日夫妻还百日恩呢,何况是两个本性善良而又有心相处的人,还已经结婚两年?粱凤仪对婚外情的观念一向比较传统(是“一个茶壶配多个茶杯”的那种传统),可就连她年龄应该也足够大到明白,一段短时间的热恋跟长时间的相处是不同的。恋爱时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示人,但生活在一起时,是好的坏的一起来,谁没有因为外界事情烦心的时候,只有互相容忍、体谅和理解之后,你才会明白这份感情有多深,与之相比,再浓烈的旧爱也只是颜色重一点的记忆罢了,根本不是一个量极。当然,前提是两个本性善良而有心相处的人,如果两年来只是吵架,大概用不着见江福慧,他们也就准备离婚了。所以,我看这本的时候,一直以为邱仿尧是一时迷惑,最后还是会回到葛懿德身边的。让邱仿尧死掉,而且死前信誓旦旦说爱江福慧,甚至花了最后力气告诉她自己弟弟对她的爱恋(暗示以后江福慧还是找到很好归宿),连提也没提妻子,就太莫名其妙了。这是个多么无情的人啊。  《当时已惘然》大概是作者为江福慧修改了结局吧,很多不太合情理的地方。江福慧盖了个大楼居然会塌(自己盖楼不先测好地基水位,即使地基是政府需要加固的,也得等政府做完了才建吧,匆匆忙忙盖完了,倒了,又怪政府不勤力。--真是学商的人,不相信土木工程,只相信推卸责任),而且塌了之后居然还能活下来(依山盖的楼,侧面防水墙不牢,导致泥水冲弱地基,应该是大楼侧着倒下来,而不是自己内部碎成一坨吧。--当然要是大楼侧倒,住顶楼的江福慧和邱仿尧先掉出来,恐怕就没机会互诉衷肠了。可是直塌下来也不对,这是大厦,不是三层小木楼,911的大楼塌下来是什么样子,相信所有人都看见过,能有人生还吗?)江福慧发善心对葛懿德说谎,说邱仿尧的遗言是最爱小葛,但是转身又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三部书出版(这是书中情节),一方面违背了她自己屡次说的“真正的豪门绝不招摇”,另一方面,她又忽然不在乎小葛看了得多伤心了?  本来就缺乏善良的心地,江福慧除了赚钱和计算人际关系(这是书里明白指出的)之外又没有别的爱好。天晓得那些人爱她是不是只迷恋她的外貌及她身份与金钱所带来的特权。亦舒笔下的人物,好歹还是有些灵性与个性的。粱凤仪的女主角,再受过高等教育,也一样不讲究这些(最贵的东西才是品味最高的--江福慧对惘然纤的评论是“高雅绝伦”,《花帜》里用黄金浴缸的女主角完全不关心室内装修,她坚信最高级的设计师最精心的设计必然也能让她最满意),没有个性的生活,枯燥流俗是自然的。  还有一点,也是我看了许多粱凤仪小说觉得最失望的。作者津津有味地描述豪门生活如何劳民伤财,或是富豪如何享受强权,最后一句,“然,世事就是如此”,一句话给你堵住,似乎是想说作为作者我明白他们人格行为过于激烈(我不是盲目崇拜他们的哦),但是这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啊。这无疑是完全来自作者生活的体验,只是可叹这些人,明明有偷天换日的能力,却只肯站在自己的圈子里,喜孜孜地检验自己的成绩而没有升华。这样的人,在我看来,是不配作小说的主角的。一本书写富豪生活是可以的,毕竟还算独树一帜,但是每本里都是这样的人,再多少悲欢离合,都让人觉得这群俗物不值得我关心。  而这些人的本质,粱凤仪小说里通过一个人物的嘴,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凭着超人的头脑和胆识,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能赚钱是本事,钱赚得越多才是越本事,我们享受也是应该的,更何况我们还捐了很多给慈善机构,因此造福了多少人啊。话这么说倒是够霸道的,而且似乎也不能算错。不过,在我看,数完了钱,拿些找头抛给慈善机构,然后穿得漂漂亮亮地去参加慈善晚会的,只能算为了减税和心理平衡而捐钱,说穿了就是为自己捐钱。  真正的捐款应该是为别人。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小生意人在一群超级富豪那里,演示自己的公司和产品,寻求投资和合伙人。一个人在非洲做胶鞋,用西方的新颖设计,当地的材料和人工。其中一个富豪就说了,你的成本太高了,我把你的设计拿到中国去,花一半的成本就能造出质量更高的鞋,然后咱们把多赚的钱再捐给非洲不更好吗?那个做鞋笑了,他的本意就是让非洲的人能自己赚来这些钱,而不是捐给他们这些钱。我认为,这才是一个真心想用自己的头脑和热情,帮助别人的人。如果他能取得成果,那才是最有本事的人。毕竟大家都是人类,都住同一个地球,互相帮助才是最自然最简单的事情。商人喜欢计较得失,政客爱划分区域,但作为重视人的本性的作家,是不应该推崇这些的。无论粱凤仪在文章里说多少个“然”,多少次为自己描画中庸观点,我觉得她都是一个推崇金钱与权力的人。还是那句话,写小说貌似只是一个作者在给你讲别人的故事,但它才最能暴露作者内心最深处的信念。一个作家是什么样的人,看他的作品就一目了然了。


 千堆雪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