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余偶拾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5
ISBN:9787807132431
作者:杨宪益
页数:314页

章节摘录

书摘《菩萨蛮》本是唐代的舞曲。唐玄肃间崔令钦的《教坊记》已载《菩萨蛮》名。最早的一首《菩萨蛮》词相传为李白作: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梯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北宋释文莹的《湘山野录》记载:“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内翰(曾布)家,乃知李白所作。”这应该是熙宁元丰的事,约当一0七0年左右。鼎州是今湖南常德。李白的诗在北宋时尚无定本,北宋的人对此词似乎也不熟悉。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述及当时《李白集》里有《清平乐》词四首,未言有《菩萨蛮》,也未提起后世与《菩萨蛮》并称的《忆秦娥》。关于《忆秦娥》,北宋末年邵博《闻见后录》记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占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太白词也。予常秋日饯客咸阳宝钗楼上。汉诸陵在晚照中。有歌此词者,一座凄然而罢。”由是可见《忆秦娥》在北宋末已甚传唱,且确定为太白词了。《菩萨蛮》与《忆秦娥》并称,传为李白,北宋已然。其为李白作,当然也无可疑。    不过近人,如明胡应麟,也怀疑《菩萨蛮》、《忆秦娥》、《清平调》诸制为晚唐人作,嫁名李白的。《清平调》三章则因其出于晚唐人的小说,《忆秦娥》则因其名不见于崔令钦《教坊记》,《菩萨蛮》则因据苏鹗《杜阳杂编》其起源应在唐宣宗时(八四七~八五九),太白生于七。一年,卒于七六二年,比《杜阳杂编》的记载早了一百多年,焉能先作?《杜阳杂编》的记载如下:“大中(唐宣宗年号)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有二龙,鳞鬣爪角悉备。明霞锦,云炼香麻以为之也,光耀芬馥著人,五色相间,而美丽于中国之锦。其国人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更有女王国贡龙油绫,鱼油锦,纹彩尤异。皆入水不濡湿,云有龙油鱼油故也。优者亦作女王国曲,音调宛畅,传于乐部。”P1-2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杨宪益先生是中外驰名的大学者。他将西方古典名著《荷马史诗》译成中文;又将《楚辞》、《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以及部分《史记》与《资治通鉴》译成英文,在外国广为流传。本书辑录了杨宪益在20世纪40年代所写的文史考证,特别是中西交通史方面的文章和笔记。

内容概要

杨宪益先生是中外驰名的大学者。他将西方古典名著《荷马史诗》译成中文;又将《楚辞》、《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以及部分《史记》与《资治通鉴》译成英文,在外国广为流传。本书辑录了杨宪益在20世纪40年代所写的文史考证,特别是中西交通史方面的文章和笔记。 
从《零墨新笺》到《译余偶拾》 前面谈过,北碚国立编译馆时期是杨宪益一生中的“高产”期之一。近有天津南开大学教授王敦叔先生在所著《贻书堂文集》中专辟一章论述杨宪益在《译余偶拾》中的有关中国和拜占廷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关系史的研究。

目录:
李白与《菩萨蛮》
《柘枝舞》的来源
关于苏祗婆身世的一个假设
康昆仑与段善本
康昆仑与摩尼教
秦王《破阵乐》的来源
唐代乐人关于共振现象的知识
民间保存的唐《西凉伎》
板桥三娘子
中国的扫灰娘故事
《酉阳杂俎》里的英雄降龙故事
《高僧传》里的国王新衣故事
唐代新罗长人故事
薛平贵故事的来源
《逸周书·周祝篇、太子晋篇》和《荀子·成相篇》
《穆天子传》的作成时代及其作者
《庄子》的原来篇目
《中康日食》考辨
《水浒传》古本的演变
《水浒传》故事的演变
十八世纪关于英国的中国记载
宋代的养金鱼
蕃薯传人中国的记载
释支那
景教碑上的两个中国地名
汉初孝的观念传播西方说
汉初封建制传播西方说
希腊王尤屠帝摩东征考
古代于阗为希腊殖民地说
大秦道里考
大秦异名考
大秦国的制度与风俗
大月氏王都考
大宛王都考
大月氏五翕侯疆域考
塞种纪元起算的年岁
迦腻色迦王的年代问题
阿剌铭刻上的迦腻色迦纪元
迦腻色迦遣使罗马的记载
大月氏王寄多罗与?宾王馨孽
《汉书》上的厨宾王阴末赴
汉代厨宾国考
唐代东罗马遣使中国考
宋代东罗马遣使中国考
《岭外代答》里关于东罗马的记载
明代拂蒜通使考
清初见于中国记载的东罗马
九州戎考
九州戎的西徙
塞种的别名“驹支”
义渠国考
月氏两次西移的年代
龟兹与乾陀的雀离伽蓝
东罗马的鸦片贸易
汉武帝与拂?
粟特国考
隋代的康国都城
昭武九姓国考
读《北史·西域传》
唐代西班牙与中国的通使
汉刘平国龟兹刻石考
《魏书》地豆于即鞑靼考
塔塔儿六姓考异
约翰长老的原名及其都城
蒙古名称的原义及其来源
宇文氏名称的起源
蠕蠕为女真前身说
蠕蠕始祖木骨闾的原籍问题
悦般国的覆灭
濒水即大凌河说
论《辽志》濒水非汉代坝水
论汉初真番的位置
说西史所见的库蛮即库莫奚
说乌孙与库莫奚为同一民族
说“县官”“官家”为“可汗”的异译
论南京别名金陵或冶城的来源
“不得祠”辩误
汉桓帝时仁孝之辩
汉明帝梦佛求经的神话
桓谭《新论》里的佛教思想
中国记载里的火鸡
中国青瓷的西洋名称
关于纸的两个外国名称
盘越与车离
《西域记》的大族王摩醯罗炬罗
关于《元史》郭侃渡海收富浪的记载

书籍目录

李白与《菩萨蛮》《柘枝舞》的来源关于苏祗婆身世的一个假设康昆仑与段善本康昆仑与摩尼教秦王《破阵乐》的来源唐代乐人关于共振现象的知识民间保存的唐《西凉伎》板桥三娘子中国的扫灰娘故事《酉阳杂俎》里的英雄降龙故事《高僧传》里的国王新衣故事唐代新罗长人故事薛平贵故事的来源《逸周书·周祝篇、太子晋篇》和《荀子·成相篇》《穆天子传》的作成时代及其作者《庄子》的原来篇目《中康日食》考辨《水浒传》古本的演变《水浒传》故事的演变十八世纪关于英国的中国记载宋代的养金鱼蕃薯传人中国的记载释支那景教碑上的两个中国地名汉初孝的观念传播西方说汉初封建制传播西方说希腊王尤屠帝摩东征考古代于阗为希腊殖民地说大秦道里考大秦异名考大秦国的制度与风俗大月氏王都考大宛王都考大月氏五翕侯疆域考塞种纪元起算的年岁迦腻色迦王的年代问题阿剌铭刻上的迦腻色迦纪元迦腻色迦遣使罗马的记载大月氏王寄多罗与?宾王馨孽《汉书》上的厨宾王阴末赴汉代厨宾国考唐代东罗马遣使中国考宋代东罗马遣使中国考《岭外代答》里关于东罗马的记载明代拂蒜通使考清初见于中国记载的东罗马九州戎考九州戎的西徙塞种的别名“驹支”义渠国考月氏两次西移的年代龟兹与乾陀的雀离伽蓝东罗马的鸦片贸易汉武帝与拂?粟特国考隋代的康国都城昭武九姓国考读《北史·西域传》唐代西班牙与中国的通使汉刘平国龟兹刻石考《魏书》地豆于即鞑靼考塔塔儿六姓考异约翰长老的原名及其都城蒙古名称的原义及其来源宇文氏名称的起源蠕蠕为女真前身说蠕蠕始祖木骨闾的原籍问题悦般国的覆灭濒水即大凌河说论《辽志》濒水非汉代坝水论汉初真番的位置说西史所见的库蛮即库莫奚说乌孙与库莫奚为同一民族说“县官”“官家”为“可汗”的异译论南京别名金陵或冶城的来源“不得祠”辩误汉桓帝时仁孝之辩汉明帝梦佛求经的神话桓谭《新论》里的佛教思想中国记载里的火鸡中国青瓷的西洋名称关于纸的两个外国名称盘越与车离《西域记》的大族王摩醯罗炬罗关于《元史》郭侃渡海收富浪的记载

编辑推荐

  杨宪益先生是中外驰名的大学者。他将西方古典名著《荷马史诗》译成中文;又将《楚辞》、《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以及部分《史记》与《资治通鉴》译成英文,在外国广为流传。本书辑录了杨宪益在20世纪40年代所写的文史考证,特别是中西交通史方面的文章和笔记。

作者简介

杨宪益先生是中外驰名的大学者。他将西方古典名著《荷马史诗》译成中文;又将《楚辞》、《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以及部分《史记》与《资治通鉴》译成英文,在外国广为流传。本书辑录了杨宪益在20世纪40年代所写的文史考证,特别是中西交通史方面的文章和笔记。

  从《零墨新笺》到《译余偶拾》 前面谈过,北碚国立编译馆时期是杨宪益一生中的“高产”期之一。近有天津南开大学教授王敦叔先生在所著《贻书堂文集》中专辟一章论述杨宪益在《译余偶拾》中的有关中国和拜占廷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关系史的研究。

  朋友要我把过去发表过的文史考证笔记,整理一下,编成一集出版。这些笔记都是旧作。在付印之前,有必要作些说明,交代一下。我开始写这类笔记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当时寄居重庆北碚,在国立编辑馆做英译《资治通鉴》工作,同卢冀野、杨荫浏、杨仲子等朋友来往很熟。在他们几位的鼓励下,写过一些文史考证文章,寄给上海的《新中华》杂志发表。在一九四七年把其中的二十几篇编成一个集子,卢冀野兄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零墨新笺》,编入“新中华丛书”,只发行了一版。后来在解放战争期间,又陆续写过一些笔记。一九四九年南京解放后,又把这些后写的稿子编成一集,自己出钱印了一本,起名叫《零墨续笺》,分送一些朋友。后来就再没有这种闲情去写这些东西了。有些朋友认为这些考证,虽是我青年时期不成熟的读书笔记,也许还有些参考价值,要我再编一下,重新付印,因为原来的《零墨新笺》和《零墨续笺》,今天已很难找到了。去年有些老朋友要我再写几篇这类笔记,由于他们的蛊情难却,曾写过几篇,连同一些旧稿在报刊上登载过,起了一个新名,叫做“译余偶拾”。
——杨宪益


 译余偶拾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很遗憾,杨先生这样的笔墨竟然没有变成罗马帝国衰亡史的翻译,还有好几本西洋历史巨著,杨先生是有这种翻译资格和实力的,却没有做出这样的成果,哪一个时代能有这样的文化巨人再现呢?山东画报出版社功德无量啊,能出这样的书,剑桥中国史的几部好像都是我们山东出的。杨先生和杨夫人对中国文化的输出贡献极大-----他们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马烽的小说,我看过,水平我不敢评论,只能说很流利,有的单词我还不认识呢 惭愧惭愧杨先生的 漏船载酒 我看过一遍,翻译稿很冷淡,也是 我们这个国家亏欠这样的大学者太多了。想起当年九十年代末的时候,杨先生表现出的风骨,实在是让人心折。当年的烈士,你们的领导者们在美国逍遥的时候可曾想起你们?是这些远离尘嚣的老师们牵挂着你们灵魂的安宁。
  •     昨天看到杨宪益逝世的消息,想起自己一直打算简单地评论几句杨宪益。他的主要成果,比如英译的《离骚》、《红楼梦》,我都没有看过。《译余偶记》我也读的很少,只看了《读书》杂志选登的《译余偶记》。一个基本印象是联想丰富,逻辑混乱。比如他说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意大利十四行诗的规律完全一样,并由此猜想,十四行诗可能是从中国传到大食,再由大食传到意大利。且不说《月下独酌》能否和十四行诗类比,至少,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意大利体十四行体诗,在中国曾广泛流行。我们怎么可以单凭少数作品,就做出十四行诗由中国传出的猜想呢?这样的猜想,和我小时候,由于故乡情节作祟(我原籍湖南),以潇湘馆名字为依据,就断言大观园不在北京、南京,而在湖南,有什么差别呢?再比如他考证,薛平贵的故事和格林童话中的《熊皮》很接近,其中一段论述,完全可以作为逻辑混乱的病例:“我们当然可以说东西民间传说偶合的很多,不过我们如研究一下德国故事的名称,便可知这两个故事必出自一源。熊皮(The bear hide)的译音在古代北欧语里与薛平贵三字竟完全相同。The字古文做Se, 相当于中文的“薛”音,bear在现代冰岛与瑞典文里还作bjorn,相当于中文的“平”音,hide在冰岛文里作Huo,丹麦文里作Hiurn,古希腊文作Kutos,可见古代当读若Kuid,相当于中文的“贵”音。所以Se Bjorn Kuid也就是薛平贵。这故事如果是唐宋间出现的,它又初见于秦腔,且长安附近有武家坡的地名,则必又由欧洲经西域古道传过来的,当时回鹘(音回胡)在西北边疆为中西文化交通的媒介,所以薛平贵是回鹘人传过来的欧洲故事。”《读书》上选登的《译余偶记》,几乎所有寻找不同文化中相似点的论述,都是牵强的糊涂账。有兴趣的可以参看附在文后的链接。在我看来,中国学界有猜谜的传统,从蔡元培时期《红楼梦》的索隐派,到现在故作惊人之语的噱头派,这传统都在传承。差别在于老一辈的学者要勤奋踏实一些,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逻辑基础,无法驾驭他们掌握的大量知识性资料,常常一本正经地说出不着边际的话来。比如周汝昌,在百家讲坛上,就曾严肃的说:“红楼梦当然是一百零八回,你看,一百零八在中国是个多么好的数字,女娲补天用的石头数,也是一百零八的整数倍。”(大意)周先生在自己的传记中,在“顾曲家风”一节,还有这样几段:“我大哥(震昌)英才早逝,留有照片。后见鲁迅少年相片,不禁惊奇:他们何其相似乃尔!都留着“平头”(当时发式),方脸盘儿(面型),简直像“堂兄弟”。听这话的人,已然发笑了。但这不是“单文孤证”。再说说我的四哥(祜昌)。他的面貌如何?我不会“描写”,但他居乡之后期,任商业部的业余中学教师时,学员们私下里给他一个“绰号”:周建人! 此为何故?只因人们“一致认为”他和周建人的长相儿十分地相似!〔大哥、四哥面型略同。 我与三哥(泽昌)的相貌有共同点。这似乎是由于父母的遗传所具的小分别。〕大哥四哥,都无意中让人窥见了与绍兴周的某些相联的微痕,恐怕未必全出一个“偶然”吧? 就拿鄙人来说,我时常到过外地,或各处来访者初见我面,常有这样的话:“您不像北方人,是‘北人南相’。”这也像是一个“参证”。我从报上看到报道,已然由谱牒证实,周扬是周公瑾的远裔,而绍兴周也是同源。——好了,大弯子绕完了,我想攀周郎为汉末上世的祖风,也许可以“存此一说”了吧? ”如果周先生不是有心说笑,就只能说他逻辑不清了。说到周汝昌,他曾把曹雪芹的残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补全。吴世昌看了以后,做了详尽了考证,认为这就是曹雪芹的原作,并说“从这诗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韵律、技巧等种种方面加以考察的结果,认为这是雪芹原作,绝无可疑。”。有人说是周汝昌写的,吴世昌说,这么好的诗,凭周汝昌的才学,根本写不出来。后来有人认为他们有学术造假的嫌疑,我觉得不是,他们大概真的相信自己的理论,这只是中国猜谜学术传统的延续了。附:《译余偶记》的部分内容:http://tieba.baidu.com/f?kz=151330858杨先生还写过一篇:《薛平贵故事的来源》http://www.jingjuok.com/mbb/view.asp?t_id=25796
  •     作者的这些文史考证始于抗战期间,其时杨宪益先生应梁实秋之邀在国立编译馆做英译《资治通鉴》的工作,译书之余,在兴趣的驱动下写出这些笔记。作者曾在自传《漏船载酒忆当年》中对这段工作有所追忆:由于国立编译馆中的中国书籍丰富,作者在1944~1946年间写下大量笔记,并写了大约两百篇短论文,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学史、古代神话传说、古代中外关系史以及中国少数民族的早期历史等。文章在新中华书店出版的《新中华》杂志上发表,1947年结集为《零墨新笺》。在南京定居后,在兼职和政治工作之余,作者还抽时间写些短文,主要是关于中国北方诸少数民族和蒙古、满、回纥、朝鲜古代历史的研究文章,发表在当时《和平日报》古代史增刊上,1949年又辑成《零墨续笺》。两集的内容至上世纪80年代初由三联书店再次出版,更名《译余偶拾》,并在去年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再版。作者在自传中说如果他的丰产期持续得更久,将很可能成为一位历史学家,成为中国古代史有关的各种课题的权威。这并非大话。作者并非只会译书的匠人,旧学基础扎实。杨敏如(杨的妹妹)曾在一段访谈中说:“我们刚学对对对子,我哥哥已经要做诗了;我们刚上四书,我哥哥已经十三经都会背了。先生说从来没有教过他那么聪明的人。”能够译《资治通鉴》《史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的人,仅有英文水平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杨的自传中提到一件小事也很有意思:50年代,作者在中南海与毛主席见面时,周总理在一旁介绍说杨宪益已经把《离骚》译成中文,毛在握手时问“你觉得离骚能够翻译吗,恩?”“主席,谅必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可以翻译的吧。”毛微微一笑,欲言又止,作为诗人的毛显然并不相信离骚可译。作者对古典文学的翻译还包括汉魏乐府和明清传奇,比如洪昇的《长生殿》。前一段时间看过一个黄宗江的访谈,他提到在美国教书的时候曾组织学生演《牡丹亭》,译本大概用的就是杨宪益的。后来他与英若诚在美国和中国两次用英文演《十五贯》片断(从录像看大概是“测字”一折),用的也是杨译。后面两剧我没有查到有杨的译本,不知道黄宗江的记忆是不是准确。《译余偶拾》的内容过于专门,特别是中西交通和民族史部分。但关于神话部分还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考证《酉阳杂俎·支诺皋》实本于欧洲的扫灰娘(Cinderella,今译灰姑娘)故事,有趣的是在中文本中,这位姑娘的名字名为叶限,显然是Aschen(盎格鲁萨克逊文)或Asan(梵文)的译音。《安徒生童话》中《国王新衣》一篇在一千多年前早见于《高僧传》,推断故事源出印度,并至迟在公元6世纪就已传入中国了。而我国民间传说的薛平贵故事(有戏剧“武家坡”)则与格林童话中的《熊皮》相近。“The bear bide”的译音在古代北欧语里与“薛平贵”三字完全相同。此故事在唐宋间出现,又初见于秦腔,长安附近又有武家坡这个地名,则可以推断这是薛平贵是回鹘人传过来的欧洲故事。再比如对火鸡、青瓷和纸的名称考证也饶有趣味。另外,推荐作者的自传:《漏船载酒忆当年》。

精彩短评 (总计40条)

  •     中西文化交流的考證書,這方面我所知有限,看完也就這樣了,但是總感覺很多文章都是作者的臆想,故作驚人之語罷了。。
  •     几年前看过的,南华特价书店买的,很便宜,网店168???记得是杨先生早期写的,有些观点还不太成熟。
  •     作者是翻译家,很少见到他的其他作品,这本书收集了作者的翻译之外的文章,很多有自己的看法,让人看了很受益。
  •     主要是考证……
  •     与老先生广博的知识相比,我所能做的就是精心阅读,细心领会了。
  •     历史文化中西交通方面考证的,翻看而过,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趣了再来重新读过。
  •     考证是门好悬的学问。感觉这本书挺有意思的,特别是中西故事源流的部分。考证一不小心就成猜谜游戏了,浮想联翩
  •     买回来一直都还没看,不过大概翻了下,感觉还不错,而且是某人力推的
  •     是本好书。已经借来看过一遍,但还是买到手比较踏实。tips: 卓越的到货通知会比实际到货要晚一点,我前天晚上刷页面发现有货的时候并没有收到到货邮件,所以想买的筒子还是勤刷页面吧^_^
  •     贼好玩!
  •     态度让人觉得还是严肃的;无奈内容实在属于——思路广欢乐多………………
  •     学术但仍有趣
  •     旅行中翻翻甚好,但五色炫目,不知孰是孰非
  •     虽然很钦佩杨先生,不过有些考证您还是姑妄听之吧
  •     人到中年才入党。。。
  •     已入
  •     深为老前辈的治学精神所动
  •     看了后,真是受益匪浅,不愧是大家的手笔,个人觉得真的不错。
  •     雖云「偶拾」,卻見證了翻譯家楊憲益先生博聞強識的深厚學力,唯部份考證古代邊疆史以及中外交通史的篇章於推論時似乎略為草率。
  •     最不以为意的翻译成为了作者名于世的原因,造化弄人,莫过于此。
  •     努力想找到些有意思的内容,但没找到
  •     现在在朋友手里,没有全读完,不过在这样的书里有种古雅的精神气儿在里面,刚好是在很迷0唐朝文化的时候看到的,以致后来在西安旅游的时候体会到了那么一点历史感,夏笳文字记录的一本,好书总是来的这么偶然,就如这个书的名字,偶拾之
  •     大部分内容太偏门和专业,不完全适合像自己一样的普通读者。
  •     卓越行吗
  •     研二第一学期看的,当时对《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一句很诧异。起因是在《文博》上看到一篇考古学者的文章说这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始。杨先生在文中驳日本学者将“不得“视为佛寺的说法。可惜只有聊聊数语,最近好像辛德勇对这一问题有新研究。
  •     随便翻翻,挺有意思(其实不是很能接受的,有些语言学味道浓,其中关于北朝、民族、历史地理的几篇都挺有启发的)
  •     所谓大胆假设是也。有的篇章还是非常长见识的。
  •     好玩,不是冷冰冰的板着脸皱着眉的考证,不过也有点过于随意,考证不严密,天马行空,不着痕迹
  •     有些咬文嚼字,但是确实足够有趣
  •     虽然有很多脑洞开得过大的地方,譬如philopator、philometer是受到孝的观念的影响,但……很有趣啊!
  •     脑洞大开!
  •     薛平贵=熊皮……
  •     暂停。
  •     说实在的,这些老一辈学者学识远比现在的教授博士深厚的多,一般人的确是看不懂有点太深奥了
  •     2006年5月第1版
  •     其实是文史论文。
  •     翻译做到这份上也不说神马了。
  •     我得感慨他们治学的态度,敬佩,学习!
  •     欺负我文盲无误物 过段时间再看一遍罢
  •     不一定对,例如“萨保”就说错了,但是很好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