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友人的二十封信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79年12月
ISBN:SH3190-008
作者: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
页数:256页页

内容概要

斯韦特兰娜·阿利卢耶娃,1926年生于苏联,斯大林之女。1949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曾在莫斯科大学、苏联科学院语言文学所、莫斯科外文书籍出版社等单位工作。主要从事美国史、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翻译工作。1962年皈依东正教,1967年经印度逃离苏联去美国。主要著作有《致友人的二十封信》、《仅仅一年》和《重访祖国》等。

作者简介

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的名字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她的两本书《致友人的二十封信》、《仅仅一年》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便流传于国内,引起国人甚至一些党内人士的震动。
斯维特兰娜在她的两本书里,通过对家庭往事真诚痛切的追忆、反省,呈现出铁幕政治下一个正常人追求人性时辗转哀号的痛苦,以及她何以在中年抛子弃女,离开家国叛逃西方世界的精神历程。身为“红色公主”本可养尊处优,过一种特权阶层的生活,她却选择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并为此而一生付出沉重代价。但她的选择却完成了一个人对自由理想价值精神的追寻。
这两本书的价值意义,绝不仅为一部特殊的家史。其丰富而详尽的资料,为历史学家研究斯大林、斯大林主义时期,乃至前苏联的社会意识形态,留下了重要的材料。


 致友人的二十封信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绿荫笼罩午后,看书,在阳台上。这是散文的经典情境,而我手上拿的正好是一本旧书。有着所有旧书应该有的样子,发黄的书页,古旧清雅的味道。仅仅0.55元的定价,1980年出版,有“内部发行”的字样,译者叫王作民,作者是前苏联的斯维特拉那*阿利卢耶娃,她是斯大林的女儿。薄薄一本小书我读了整整一个下午,我读书本就不算是快的。我知道老一辈,我的父辈对苏联是有感情的。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也许并不非常了解她,也一定没有去过。然而当他们听到苏联的音乐,看到苏联的老电影,读到苏联的文学作品;记忆的洪流便会舒醒,甚至会泛起一种乡愁般的淡淡忧愁。我当然不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一员,然而我好像特别能理解这样的心情,以至于我也有点这样的情绪了。《致友人的二十封信》更像是作者散文似的回忆录,我愿意把她当作是作者的人生体悟散文而忽视她本身的政治身份。她能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感悟——哈哈,很是俗套,却是真挚的。她这样写到:“当我的儿子已经长大,我自己再过两三年也将当祖母的时候,我心里十分难受的是我为什么未能及早理解上两辈呢。孙儿孙女到底能不能理解祖父母呢?或者,儿女能不能理解自己的父母?我们曾把外祖母看作是一个坏脾气的老妇人,我们更爱外祖父。然而他们两人,尽管方式不同,却都是清白和真理的倡导者。难道我们,他们的孙辈,能说自己比他们更好吗?”“啊!天主,你的大地是何等可爱,每一片草,一朵花,一张叶子又是何等完美!你不断地给这可怕的疯人院的人以支持,给他以力量。只有大自然是不可战胜的,永恒的,它给人以安慰和力量,和谐和心灵的宁静。”我喜爱并赞同这段话。尽管我不是教徒也不信教。但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明白,人类和科学并不是万能的,万能的只有神。人是有限的,而人的尽头便是神的开头。我还相信,生有缘分,死有报应;我相信,头顶三尺有神明。人小得可怜,自大又不自知,以至于可恨了!“只有上帝诅咒和遗弃的人才忍心冒犯大地的美和庄严,或想去摧残生命,花朵和一切使生活欢乐的东西。世界上有这样多的疯人是何等可怕的事啊!他们为自己树立目标,为此而把毁灭生命视为理所当然,这是多么可怕,多么错误!”——环顾我们的时代,我们的世界,我别无它话,只想反复重复这段话;这段写在另一个国度的,上世纪的遥远而准确真实的话。“一个最贫苦的农妇也看得清楚这是不允许发生的。可是许多自称文明的男女却看不到这一点。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这是可行的而且是必然的。天平的一端是邪恶与疯狂;另一端是智慧,进步,友爱和仁慈。世界和平就系于这凶险的平衡之上。我们,我们一代人,我们的孩子和时代本身也复如此......在我看来,在我们的时代,信仰上帝和对善最终将战胜恶持有信心是同一回事......当我行年三十五,多少阅历了生活后,我这个从幼小的童年起就被社会和家庭教导当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的人,已经成为一个没有上帝就无法活下去的人......”生活,生命是否如此;一切足以让我们掩卷深思。“世上再没有别的国家像我们这样,纯粹出于懒惰,把自己的遗产,那些古老的宝藏,浪费到这步田地。没有一次革命像我们俄国的革命毁坏了这么多对人民那么有价值的东西。即便是现在,当我们奢谈我们俄罗斯的种种传统时,这也不过仅仅是一堆废话。”她讲的是她的祖国,而我们读到这里时会脸红。“让后来者去作裁判吧,那些不曾经历过我们的时代不认识我们所认识的人们的后来者。把这任务留给新人去做吧......他们将有他们的发言权。而他们要说的将是新的,无可反驳的。他们不会作无谓的哀叹,而要发出有意义的新观念的声音。他们将以痛苦的心情,悔悟和迷惘不解的心情来阅读他们的国家的历史中的这一页。而这种思想感情将引导他们去过另一样不同的生活。但我希望他们不要忘记:凡是美好的永远不死——即使是最黑暗的时代也活在人们的心里,躲藏在无人想去寻找的地方,永远没有完全消失过。在苦难重重的大地上,每样活的,呼吸的东西,每样开花结果的东西,只是凭借智慧与善良的力量并且在智慧与善良的名义下才活着”她说在他们的时代,没有什么英雄主义能高于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那么我们的国度,我们的时代呢?如果也是这样,或者也应该这样;那么,我不知道这是回头还是返璞。
  •     读这本书的时候,正上高中,深深感到个人的无力。无论斯大林、贝利亚还有那些各种各样被那个时代毁了的人,都很无力。直到现在,看书名,感到的仍是心凉。记不得里面说的变疯的天才被整的领导们的任何一个故事,只记得斯大林回家吃饭,全家人都很高兴,可贝利亚也坐在桌子旁。厄运都是有预兆的,却总是没办法。那时,我跟一个老师说,你不觉得个人选择没用么?她回答,你小小年纪怎么这么悲观?老老年纪之后,这种想法还是没变。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在中國書店淘到了.. 值得看..
  •     和江苏人民出版社版有何不同?记得这版有照片
  •     许夫子无意间说过这是他大学时印象深刻的一本书,后来我也是
  •     非常非常有意思的讲述斯大林生活的一本书
  •     好像局域网内的链接都失效了。传送 http://vdisk.微博.com/s/yV7YJRX8Go6sy
  •     周末书市淘的旧书,很不错。宏大时代下的个人视角,任何东西一旦具体起来就总是变得不一样了,至少有感染力了。。只能说,中国确实比苏联强多了,有苏联这样的老大哥在前面确实是中国之幸运,他在前面趟路,不断地为中国提供经验和教训
  •     很多内部资料,基本上关于斯大林之死的情况的信息主要来自于此书。
  •     独裁者在女儿眼中如此温柔。
  •     我是对比着读的,蛮好,只是译笔属于那种好老派的赶脚啊~~
  •     伏尔加啊!伏尔加!
  •     作者是斯大林的女儿,本书关于斯大林晚年的回忆,是很多著作研究斯大林的重要来源。她回忆了众多亲人在肃反等政治运动中家破人亡的故事,指出,以斯大林为中心,有一个黑圈,凡是掉入这个圈子的人,要么死亡,要么破家。独裁者的周围永远哀鸿遍野,独裁者也永远无法获得幸福,希特勒如此,斯大林如此,腊肉也是如此
  •     豆瓣居然有这本书……
  •     樸實的悲劇記述
  •     political related不说,就这种父对女的控制和驯化,和桐野夏生《残虐记》里绑匪对少女做的一摸一样,并最终毁了她的心理和灵魂,以及一辈子的正常生活。“至于那些想置身于革命之上的人,那些想加快革命的到来,想在今天就可以看见明日才能取得的成果的人,那些想用恶的手段和方法达到善的人,想使时间和进步的车轮转得飞快的人,他们达到预期的目的了吗? 千百万的人毫无意义地牺牲了,成千累万的天才、智慧的明灯过早地泯灭了,这不但是二十封信容纳不下的,而且二十本厚厚的书也写不完的;如果让这些人活在世上,为人民服务,而不仅仅是在人类的心灵上留下“以命偿命”的痕迹,那不是更好吗? 历史的审判是严峻的!它会弄清楚:谁是为善而献身的英雄,谁是追求虚荣和空名之辈。这不是我能判断的。我没有这种权利。”
  •     超级好看
  •      去你妈的令人作呕的红二代 轮到自己才知道苦 你那苦又算得了什么?
  •     独裁者的悲惨生活
  •     在对那些美好而无常的人事的深情回忆里, 那段岁月的残酷不言自明。
  •     我同你讲了许多优秀的人的故事,他们大多死于非命。
  •     这本书的文学素养非常高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