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爱洛伊丝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5-12
ISBN:9787536021204
作者:让・雅克・卢梭
页数:881页

内容概要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法国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启蒙运动最富民主倾向的代表人物。他出身下层,一生困顿。在《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社会契约论》等著作中,他谴责封建专制,反对暴力和不平等,提倡“天赋人权”,主张国家应以社会契约为支柱,形成民主政权。这一学说成了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的强大思想武器。文学作品主要有《新爱洛绮丝》(1761)、《爱弥尔》(1762)和自传体散文《忏悔录》(1766一1770)。《爱弥尔》是一部表达作家教育思想的哲理小说。《忏悔录》以坦率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赞扬了自己善良本性和所受历史名人的影响,并指出他身上的缺点乃是万恶社会扭曲所致而非本性。
卢梭把人类分为“文明人”和“原始人”,认为正是文明社会使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虚伪、冷酷、不平等,并产生罪恶。因此,他美化原始社会,赞扬人类的原始状态,强调抒写个人对大自然的感情。他认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心胸开阔,精神爽朗,忘却世俗的纷扰,这就是他的“返回自然”的口号。在文学创作上,虽然他认为艺术会败坏风俗,剧场是伤风败俗的场所,但他的崇尚自我、抒发感情、热爱自然的特点,使作品充满了热情和幻想,开了一代文风,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书籍目录

译者题诗(代译序)
原序
卷一
书信一 致朱莉
书信二 致朱莉
卷二
书信一 致朱莉
书信二 爱德华阁下致克莱尔
卷三
书信一 多尔贝夫人来信
书信二 致德丹治夫人
卷四
书信一 德・沃尔玛夫人致多尔贝夫人
书信二 多尔贝夫人复信致沃尔玛夫人
卷五
书信一 爱德华阁下致圣普乐
书信二 圣普乐致爱德华阁下
卷六
书信一 多尔贝夫人致沃尔玛夫人
书信二 多尔贝夫人致沃尔玛夫人
附录

作者简介

朱莉和她的家庭教师圣普乐相爱,遭到她父亲的反对,一对有情人被迫分离,朱莉迫于父命,和一个与自己在年龄及信仰上都有很大差距的俄国贵族沃尔玛结婚,圣普尔始终眷恋着朱莉,而朱莉也没有忘记昔日的情侣。但作为妻子,她又坚贞地忠于自己的丈夫,沃尔玛对两个人曾经的爱也表示充分理解,并对他们的美德完全信任,把圣普乐接到自己的家里,待以真诚的友谊。


 新爱洛伊丝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使艺术设计从诞生时就具有了交叉和跨学科的特征,因此探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跨学科合作并非是一个新的话题,而是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一个永恒的命题。   wo比较喜欢
  •     没发现Julie有等级观念,而现实总会让人两难,她在父母与情人中选择了前者。撮合表姐和Saint-preux也出于理性,少女变成主妇后做事的时候就是有主妇的心态,这个对男的可能是难理解一点。
  •     这本书就够墨迹了,你的书评更墨迹
  •     个人猜想,卢梭之所以让Julie最后撮合Saint-preux与她表姐Claire,也是体会到Julie可能内心对她老师有所愧疚,想要弥补吧。毕竟打消寂寞,也是幸福的一种源泉吧。
  •        在给朱莉的书信中,谈到了一次本来失落的旅行,在华兹华斯的《序曲》中,也用自然观主题分析来唤起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并对审美客体进行修正,以获得道德和宗教的顿悟和美的感受。华兹华斯诗学的要义即为诗语之永恒意义。
       这些美好的形体
      虽然已经久违,我并不曾遗忘,
      不是像盲者面对眼前的美景:
      然而,当我独居一室,置身于
      城镇的喧嚣声.深感疲惫之时,
      它们却带来了甜蜜的感觉,
      渗入血液,渗入心脏,
      甚至进入我最纯净的思想,
      位我恢复恬静:——还有忘怀己久的
      愉悦的感觉,那些个愉悦
      或许对一个良善者最美好的岁月
      有过远非轻微和平凡的影响,
      那是一些早经遗忘的无名琐事,
      却饱含着善意与友爱。不仅如此,
      我凭借它们还得到另一种能力,
      具有更崇高的形态,一种满足的惬意,
      这整个神秘的重负,那不可理解的
      世界令人厌倦的压力,顿然间
      减轻;一种恬静而幸福的心绪,
      听从着柔情引导我们前进,
      直到我们的肉躯停止了呼吸,
      甚至人类的血液也凝滞不动,
      我们的身体进入安眠状态,
      并且变成一个鲜活的灵魂,
      这时,和谐的力量,欣悦而深沉的力量,
      让我们的眼睛逐渐变得安宁,
      我们能够看清事物内在的生命。
      
       罗素以哲学家的逻辑底蕴,对此给以了理性层次,他认为人的自然需求在与大地联系时得到了深刻的满足,人在都市时忘却了大地的生命节奏,忘记了起伏的某种联系,原始的,质朴的,巨大的···
      
      
      
  •       《新爱洛伊丝》是18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它主要描写的是平民青年圣普乐与贵族小姐朱莉之间悲惨的爱情故事。圣普乐是一个出身寒微但品学兼优的年轻人,他被聘到德丹治男爵家做小姐朱莉的家庭教师,却朱莉相爱了,他们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幸福,但遭到朱莉父亲的反对,朱莉最终屈从了父亲,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20多岁的贵族沃尔玛,并生育了两个孩子。婚后的朱莉向丈夫坦白了此事,宽容的沃尔玛非但不追究,反倒邀请圣普乐到家中做客,并请他担任孩子的家庭教师。朱莉和圣普乐再次相见,却始终理性相待。后来,朱莉在搭救自己落水的孩子时,不幸落水染病死去。临终前,朱莉在写给圣普乐的信中说道她已经用生命作为代价,幸福地换取了没有罪恶地永远爱他的权利。
      本文作者让-雅克•卢梭,他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新爱洛伊丝》其代表作之一,在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也许就像保尔•德曼曾经断言的那样,“在所有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中,卢梭是遭遇误解最多的一个;此外,在卢梭的所有作品中,《新爱洛伊丝》不仅是被大多数重要的评论家轻视的作品,而且也是遭遇误读最多的作品。”
      
      在这里,我们将重点关注《新爱洛伊丝》该书的补篇,结合该补篇来分析作品的写作意蕴。在补篇的开头,卢梭解释道:“这篇虚构的对话或谈话,最初是为《两个情人的书信集》写的序言。尽管从它的形式和篇幅来看,只能摘录几段放在集子的前头,但我还是把它全文发表在这里,其目的是为了让读者能从中得到启示,领悟这种作品的写作目的。不过,我原来倒是认为,最好是等到本书在公众中产生了影响以后,才来谈它的优点和缺点,以免言之过早,将损害书商的利益,请求读者加以宽容。”该补篇通过“R”先生即卢梭和“N”先生即一位虚拟的出版编辑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两人”关于作品的讨论与理解。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卢梭在这部作品里所蕴含的思想。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我们谈谈卢梭最主要的写作目的。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从理性出发,弘扬人的价值和个性尊严,宣传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内容的人道主义。启蒙文学是启蒙思想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许多启蒙思想家以文学作品作为宣传启蒙思想的重要工具。作品可以说是作者思想的载体,作为启蒙思想家兼文学家的卢梭,自然也会在作品中自觉或不自觉的掺入启蒙思想的内容,即反对当时社会的不良风气,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卢梭的写作自然也以此为主要目的。在对话中我们看到当N先生对R先生这一作品的阅读人群及数量提出质疑时,R解释道:“在道德方面,我认为,目前尚找不出一本对社交界的人有益的书。”因为所谓社交界即上流社会有着其行为准则,人们要冲破这一准则有着重重障碍,最终不得不因为种种原因停止;而当时那些“为乡下人得到消遣、教育和慰藉而写的书”“反而使他们对自己的地位感到不满,更加深了他们鄙视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作家、文人、哲学家都集中与大城市宣扬自己的文化与道德,虚伪而生动。因而卢梭认为各个阶层的人、看或不看当时的作品的都在道德的坡道上往下滑,进而指出《新爱洛伊丝》这部作品不是写给他们看的,而是写给外乡的孤独的劳动人民看的,借以使他们感受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美好,感觉到自己职业的高尚,鼓励他们去追求获得幸福的人权。从这点来看,我们能够明白卢梭在小说中借圣普乐之口表达对法国上层社会尤其是封建贵族的批判与谴责,以及小团体自由平等生活的美好,这是小说成文的目的之一。
      第二,我们谈谈作品中爱情描写的目的。《新爱洛伊丝》中的朱莉和圣普乐年轻时就深深爱着彼此,为争取爱情自由而突破了封建观念的束缚,因家庭的阻拦而未能在一起,但即使是在相隔六年之后再次见面,他们依旧包含着对旧日情感的难以忘怀,直至朱莉临死前的信中,依然说这辈子唯一的爱便是圣普乐。卢梭在此对爱情进行热烈的讴歌,他赞扬激情,指出激情不可抗拒的特点,描绘爱情的冲动、残酷的痛苦、欢乐和得不到爱情时的颓唐,他赞美这对有情人对爱的专一与坚贞不渝。从补篇中我们看到,一方面,卢梭的爱情描写是为了反封建这一主题,N先生和R先生曾经谈论到年轻姑娘会对这一小说有何看法,他们提及妇女的放荡时R先生说道,“对于妇女,我们立论要公平;她们行为不检点的原因不在她们而在于我们的规矩不严。”所谓规矩,是指在不般配的强迫婚姻中,年轻女子成了贪财和爱虚荣的父母的牺牲品,她们以放荡为荣,想以此来抹掉她们失去贞操的耻辱,这是作者对封建婚姻以及其背后的封建道德的控诉;另一方面,从另一个角度说,圣普乐和朱莉在极盛的爱情欲望下仍能遵从美德与理性,抑制住内心的情感而不越雷池一步,这是对理性和道德的最高称颂。而沃尔玛也能深明大义,大度地邀请妻子曾经的情人来家中做客,这更能显出这一圈子的人的纯洁的心灵和高尚的行为。这是“‘爱道德’对爱情和家庭生活的驾驭”,保证了夫妻间忠诚与信任,是“社会协调与社会和平”的先决条件,充分体现了理性的伟大。
       第三,我们谈谈作品中所蕴含的“自然”的思想。这部作品与卢梭的其他作品相比,更突出了自然的地位和作用。R先生在对话中说道:“既然处处找不到他们所向往的东西,他们干脆就离群索居,与世隔绝,在他们之间创造一个与我们的世界近然不同的小天地,呈现一片新气象。应该摒弃一切说教,使一切都回到自然;应该让人们喜欢过一种有规律的简朴生活;纠正他们不切实际的奇怪想法。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快乐。让他们喜欢寂寞和宁静,让他们彼此住得远一些,不仅不该诱惑他们都住在大城市,反而应该劝说他们平均地散居各地,使全国各地都充满生机。”这是作者对自然的看法,因而在作品中体现在主人公的信件里是便是如此动人景色:日内瓦湖迷人的湖光山色,瓦莱山陡峭的山岭,还有梅叶里的粗犷和幽静,收获葡萄的欢乐,冬天守夜的肃穆,田园生活的平静和乐趣。这些景色描写不仅仅是环境背景的需要,更是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作者安排沃尔玛夫妇一家、德丹治公爵、圣普乐、克莱尔、爱德华绅士在这种自然之境中共同生活,他们以及他们周围的人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的小社会,与美妙的自然融为一体,这是因为自然能帮助人远离尘嚣的繁华与粗陋,使人在美丽的风景中获得心灵的平和,进而塑造人的精神气质,实现真正的统一的最终的和谐。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在补篇中R先生和N先生关于作品创作上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N先生始终是站在一个局外人但同时又深知主题意蕴的立场上来看待卢梭和这部作品。他反复对R先生该作品是真实还是虚构进行追问,我们或可以把这看成是卢梭的故弄玄虚,但同时这也是小说真实性和想象性的体现。N先生始终知道“书中的那些疯子并不是真疯子”,最后还说道“事情是怎样就让它怎样吧”,在我看来,这不单单是对这对话发表的看法,同时也是对小说极其背后的思想的看法。在补篇中,R先生无惧书发行量的多少,无惧社会对书的评价如何,无惧自己的名声会受到何种影响,只在意这本书对当时的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且是否能为启蒙运动提供一点帮助,为那些在困苦贫乏生活中生存的人们带去一点幸福的曙光。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这种精神。
      
      这朵理性灌溉下的爱情之花开在远离我们的18世纪,但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中获得许多真挚的感动与诚恳的教益。谢谢日内瓦湖畔和阿尔卑斯山山麓的那群青年人,谢谢《新爱洛伊丝》和它伟大的作者卢梭,让我们在日益庸凡的生活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壮阔。
      
      
  •       2010.12.25
      端庄的女孩子是从来不看小说的,因此我要给这本小说一个明白无误的标题,以便她在打开本书的时候,就要想到应该持什么态度。
      
      写这些信的人,他们在浪漫得幻想中,把自己头脑里的天真的狂热,当做人生的哲学。
      
      (待续)
      
      
  •       《新爱洛伊丝(La Nouvelle Heloise,1761)》是一部墨迹而又让人愤怒的著作。写作是以书信体方式进行的。情节是这样的:瑞士瓦莱地区20岁的市民出身的文人Saint-Preux被聘为埃唐什男爵(Baron d’Étange)家的独生小姐Julie的家庭教师,两人双双陷入情网并开始幽会,这事还得到了Julie形影不离的小表姐Claire的支持。事情暴露后,遭到重视荣誉的埃唐什男爵的坚决反对并准备教训Saint-Preux。在亲情名誉和爱情的对决之间的Julie被迫妥协,而在Claire的安排下,沮丧的Saint-Preux屈辱地远去。Julie仍然维系与Saint-Preux的通信联系,并彼此相诺非君不嫁非卿不娶。
      
      Saint-preux在英国贵族爱德华的安排下游历了巴黎,评论了巴黎的音乐、歌剧、服饰和女人风尚,偶尔还陷身一件荒唐事失身,不过Saint-preux有向Julie坦白。不料两人的通信被Julie的妈妈发现,而这时Claire也对两人无望的恋情表示反对。退役的埃唐什男爵软硬兼施地强迫Julie嫁给自己的救命恩人年届五旬的退役军人沃尔玛(Wolmar),而Julie便与Saint-preux解除了彼此的心灵之约并要求与Saint-preux切断通信联系,却又表示愿意通过Claire知晓Saint-preux的近况。
      
      越是绝望,Saint-preux对Julie的爱倒越是神圣起来,Julie成了Saint-preux的圣杯。这时大概25岁的Saint-preux想到自杀,因而卷3第21-22封信笺中有卢梭对自杀的极为珍贵的讨论。但在爱德华的安排下,Saint-preux参加了一次历时4年的环球探险以忘旧情。
      
      Julie与Wolmar过着极为幸福的夫妻生活,有了两个儿子。这时候《新爱洛伊丝》的论点变得极为怪异。虽然心里仍然牵挂着Saint-preux,Julie却将以前与Saint-preux的恋情视为某种罪恶,视为对丈夫的不忠,视为对道德的背离,视为一种缺乏理智的激情。但这种新的视角却也并非完全宗教的,而是家风、名誉和妻子的责任混合在一起的一种传统观念。因为Wolmar是无神论者因而也涉及到对宗教的讨论。
      
      Saint-preux游历归来,似乎可怜的是,30岁的他仍然是个没有身份的穷文人,却仍对Julie一片痴心:对Julie的爱成了他生命的意义。Julie向Wolmar坦白过去,Wolmar却早已知晓,并宽宏大度地邀请Saint-preux来一起居住并担任自己孩子的教师。这时Julie却试图撮合Saint-preux和已经守寡的Claire结婚(太恶心了!)。这时Julie因抢救落水的儿子而受风寒去世,给Saint-preux的遗书中说自己仍深深地爱着Saint-preux,并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Saint-preux教养。
      
      
      
      《新爱洛伊丝》的整个写作风格以及前面1/3的内容都颇似稍晚的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惊心动魄且感人至深。这里或许是《新爱洛伊丝》作为小说最伟大的地方。但后半部分中作者所持的论点却颇为让人难以认同。在通信中,还讨论了善与美的关系【卢梭:《新爱洛伊丝》,陈筱卿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版,页22,下同】、教育、家政、风景艺术观念等话题。
      
      也常常有些充满睿智的洞见和呼吁:“您所引以为荣的那种贵族头衔…它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敌。”【103】“温情而大度的情人,你的Julie将永远属于你。我必须爱你,我愿意爱你,我应该爱你。我把爱情赋予你的权威还给你,它不会再从你手中被夺走。…义务,与我永远爱着的上苍让我爱的人的权利相比,又算得来什么呢?最神圣的义务难道不是对你应尽的义务吗?…我唯一的遗憾就是,压制了那么甜美而正当的感情。本性呀,啊,温柔的本性!再行使你的全部权利吧,我将抛弃压制你的种种野蛮的道德。”【226】话虽如此说,我觉得Julie的不坚定以及世俗的等级观念算是完全毁了Saint-preux,虽然坚定的话悲剧可能会被引向Julie自身。男主角Saint-preux完全被去势了,被阉割了,像一场在旁人看来悲伤的梦:他的爱变得虚幻,世俗的爱中完全没有他的位置,而他的世俗之爱完全也没有升华或救赎。在我看来,可怜Saint-preux被贵族社会的等级观念、传统道德和Julie的背叛给绞杀了。当Julie最后居然想撮合Saint-preux与寡妇表姐Claire的时候,老子差点吐了。
      
       江绪林 2013年3月30日星期六
  •     卢梭真是够怪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