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火柴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年8月
ISBN:9787532715992
作者:(法)罗贝尔·萨巴蒂埃
页数:274页

作者简介

罗贝尔•萨巴蒂埃一九二三年生于巴黎,一九三五年像本书的小主人翁奥利维埃那样成了父母双亡的孤儿,被姑夫领养,十三岁起在姑夫的印刷厂内工作;他也在那里排印了自己写的最早的诗篇,那时才十六岁。他自幼热爱读书,阅览从拉伯雷到托尔斯泰、从大仲马到瓦莱里等风格迥异 的作家的作品。一九四四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未结束,二十岁的他进入上卢瓦尔山区参加了抵抗运动游击队。战后于一九四七年在罗昂办《百宝盒》刊物时,登载过超现实主义诗人艾吕雅和罗什福尔派发起人之一勒内-居伊•卡杜的诗歌。一九五O年回到巴黎,同时从事文学创作,当文艺记者和出版社编辑。他出人各种诗社,并以自己的创作获得不少文学奖。《太阳的节日》(1950)赢来了安托宁•阿尔托奖。法兰西学院给他的全部诗集颁发过诗歌大奖。一九八二年他完成了投人三十年心血、以普通读者为对象的巨著《法国诗歌史》,全辑共分八卷,第一卷出版于一九七五年。文学评论家阿兰•博斯凯说,这是一部“自然的”、“材料丰富的”诗歌史,在同类作品中写得“最公允”,读来又“最兴味盎然”。
然而对于广大读者来说,萨巴蒂埃首先是童年三部曲《瑞典火柴》(1966)、《荷棒糖》(1971)、《野使子》(1974)的作者;在文学评奖会、文学图书节、电视辩论栏目中频频亮相的作家,龚古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的一位机智敏锐、和蔼可亲的委员。大家还知道他爱好品尝美酒佳肴,是烹饪丛书《罗讷河和地中海地区的酒》的撰稿人之一。他还写过一部奇怪的《死亡词典》(1967)。
萨巴蒂埃的诗深受瓦莱里的影响。旋律优美,富于象征性,细腻典雅;开启萨巴蒂埃的内心世界的钥匙无疑要在他的诗歌中找寻。他在小说中语言直率热情,笔调幽默有致,对市井平民甚至包括流浪汉、嬉皮士充满温情。
对童年的回顾与探索是萨巴蒂埃小说创作的主调.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六年,他先后出版了十几部小说,其中包括《阿兰与黑人》(1953)、《贩沙商人》(1954)、《尘味》(1955)、《大马路》(1956)、《血鸭子》(1958)、《神圣的闹剧》(1960)、《无花果树之死》(1962)、《人行道上的画》(1964),他的笔下时时出现零星和隐蔽的童年回忆,在某些作品中。这个受他偏爱的主题往往还与寻求自己位置的卖艺人、异乡客和孤独者的伤心遭遇交织在一起。
从一九六九年以后,童年干脆成了他的自传体系列小说的绝对主题,前述的童年三部曲使作者赢得了巨大的成功,印数很高,并被译成好几种文字。这些充满清新气息和温柔感情的作品叫人读了又有趣又感动。一九七八年他又写成充满了美妙的童年轶事的《夏天的孩子》。
萨巴蒂埃笔下重现的蒙玛特尔区、巴黎老街、外省小镇的种种风情,显然与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景象大异其趣;然而生活方式和思想习惯的不同,没有妨碍人们对童年保持虽然不尽真实、却依然那么美好的回忆。在萨巴蒂埃以及其他许多作家看来,童年是人生中最明亮的日子。在这个时期一个人不但在学习观察,而且最值得观察,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能力会逐渐退化。他在诗集《百年城堡》(1968)中是这样写的:
我带了孩子时代的话
朝着我等待自己的地方逃亡。
毫无疑问,萨巴蒂埃在描写童年的小说中显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风格、《瑞典火柴》中对三十年代的蒙玛特尔有滋有味的重现和近乎人种学的描写,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他在三部曲以前出版的小说,情节则要复杂得多,常会透过日常生活的经纬线,令人感到一种奇异不安而又美妙的生命含意。


 瑞典火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是一本很小的书,不仅篇幅短,故事也仅仅是一个孤儿从失去母亲到被姑姑收养的短短几个月发生的东西。  作品用孩子的眼光,表现出一幅二战前巴黎郊区的人与事。虽然全书的感觉有点压抑,但相当形象的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巴黎,一个还没有被现代化商品社会淹没的巴黎郊区,一个平民与乡村的巴黎。  此书算是半自传的写作,书中即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但也有着艺术的加工。读来相当有魅力,那失去的纯朴与童年。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半自传小说,蒙马特高地的一段童年往事,小奥利维埃一觉醒来成了孤儿,好在还有那么多有趣的街坊亲戚玩伴温暖陪伴,到结尾他被姑父收养而不得不离开这条记忆中“光辉灿烂”的老街时,我也差点儿飙泪。期待其童年三部曲另两部《薄荷棒糖》、《野榛子》早日译介过来。
  •     不是那种惊飕的文笔,淡淡的,让人忧伤
  •     那时候春熙路上的新华书店还没有关门木头地板走在上面还咚咚咚的响..三楼以上光线就比较阴暗了...每次我都在角落里找一本书像带纪念品一样地带回来...那个时候发票还是手写的...
  •         这是一本很小的书,不仅篇幅短,故事也仅仅是一个孤儿从失去母亲到被姑姑收养的短短几个月发生的东西。
        作品用孩子的眼光,表现出一幅二战前巴黎郊区的人与事。虽然全书的感觉有点压抑,但相当形象的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巴黎,一个还没有被现代化商品社会淹没的巴黎郊区,一个平民与乡村的巴黎。
        此书算是半自传的写作,书中即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但也有着艺术的加工。读来相当有魅力,那失去的纯朴与童年。
  •     08年。豆瓣用户同学送哒(甩个小手帕ing)。
  •     萌
  •        那就是我的街,我的世界,它不大,但它承载了我的童年,我的幻想,我的亲人,我的邻居,我的朋友。
       那条灯光迷离的街上,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曾经有那么一点微弱的光,它是由一根小小的瑞典火柴发出的,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那点微弱的光里有什么呢?有我对另一个世界的想象,有我对这个熟悉的世界的不舍。我庆幸有很多东西我还没见过,我感激我曾遇到的这些人和事。有一天我会离开,抛开很多东西,那时你们给我的一些小小的东西将是我的宝贝,我珍藏它们就像珍藏我的记忆。
       我的街光辉灿烂,那是属于我的街。但是感谢你罗贝尔,你让它成了很多人的街
  •     人生都很艰难,还是只有小时候如此?
  •     共鸣不深,所以感觉一般般
  •     读到结尾都要哭出来了。很久没有读过这么美妙的结尾。前面三分之二在地铁上看的,很多地方看得不够仔细。最后三分之一在图书馆看完,边看边做笔记,舍不得翻完。“我带了孩子时代的话\朝着我等待自己的地方逃亡。”
  •     心灵之火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