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着的中国》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 藏着的中国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
ISBN:9787530642122
作者:余秋雨
页数:391页

读《藏着的中国》有感

历史是什么?是那亘古不变、沉稳有力的心跳,是那“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血泪记载,是那连接着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大桥......文物是什么?是那监测心跳的精密仪器,是那记载历史的“笔墨汗青”,是那筑造大桥的钢筋水泥......一个国家要是没有历史、文物就无法生存、继承、发展。翻开这本《藏着的中国》 ,一件件文物、一座座博物馆带我们去抚净时间的烟尘,揭开历史古老而神秘的面纱,呈现给我们一个真实的过去......研究文物•回顾历史“博物”一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里,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所以通俗点说,博物馆就是能见识多种事物的地方。然而博物馆的作用真的只是这样吗? (一)见证历史的是文物,但我们很少知道博物馆本身也能见证历史,也是珍贵的文物。从一支八千人马的军团,在地下埋伏了八十万个黄昏和黎明 的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到明朝皇帝朱翊钧为自己建了六年,耗费了八百万两白银(相当于全国两年国库收入) 的北京•定陵;从建于1406年的明代,作为明清两朝皇宫的紫禁城, 现在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到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 现在的苏州园林博物馆。无论是地下还是地上、皇家还是私家、古代还是现代,没有人不想生前死后都是穿金戴银、富贵荣华的。这也就促成了这些伟大的建筑和精美的文物的出现、流传,顺着今人好奇探寻的目光被打开被赏玩,最后成为了博物馆和文物。它们见证了一个个能工巧匠的奇思妙想、精湛工艺,见证了战乱年代里的金戈铁马、血色残阳,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因为如此,它们对于还原历史的真相有着珍贵的价值和更多的“发言权”。(二)人们可以通过文物了解该时代的社会背景、生产力发展水平、思想文化等。五百多年前的明代,市井之中流传着一首曲子,唱的是没有钱就寸步难行, 那么我们就来谈谈钱,它可是从夏商时期至今贯穿了三四千年的文物呢。夏商时期主要用货贝,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用铜铸造的钱币在各个阶级得到普遍使用。这一时期的钱币样式是由当时人们的生产工具演变而来,带有浓重的以物换物的痕迹。 我想是因为此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奴隶制度日渐瓦解,而铁犁、牛耕地出现刺激了农业和生产力的发展,而在思想学术界更是百家争鸣、私学兴起。由此看来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文化是经济的反映。而钱币则是该时代社会背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到了汉代,稳定的政治局势,又有“丝绸之路”是商业贸易繁盛起来,经济迅速发展,均为币制改革提供条件。汉代规定铜钱的重量为五铢。五铢钱通行了739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钱币。 唐代和北宋更是商业繁荣,国泰民安,英雄豪杰不可胜数,文人骚客流芳百世。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铸开元通宝,从此结束了我国铢两货币的历史走进宝文制货币时代。 “开元通宝”四字钱文由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并书,文字端庄凝重,展示出唐代的兴盛太平。因宋代有重文轻武的风气,所以北宋钱文直、行、隶、篆、草具备,极富个性,达到我国货币书法艺术的巅峰,更是在这时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相反南宋的钱币在种类、钱文书体和质量上都较之前有着天壤之别。我认为是因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而朱熹在此时提出了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尊奉儒家的伦理纲常。理学无疑是维护南宋腐朽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它钳制了人的手脚,束缚了人的思想,所以钱币再无新的突破。之后各朝的古钱币就像中国的封建社会一样,发展到顶峰然后慢慢衰落,直至倾覆。钱币的变化正好反映了时代变迁、思想文化的变化。小小的一枚钱币,竟是一根绳索,从古代穿到现代,竟是一汪活的泉水,从中央流入四方......(三)人们通过参观博物馆劬古,然后古为今用,指引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到2011年为爱丁堡艺术节做开幕演出的大型原创芭蕾舞剧《牡丹亭》;从国家颁布政策将博物馆、艺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到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 的孔子学院......无不令世人惊叹那悠远独特的中国文化。它在五千多年里经历了星移斗转、“谁主沉浮”地几番轮回,那些被时间所磨砺出来的精粹,依旧在这厚重的黄土地中传承、发展,在世人的口中轻轻梵唱......千年的历史,千年的文明,酝酿千年的中华情怀,注定了中国未来要古为今用,充分发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魅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唯有如此,才能长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不能忽视和丢弃先辈为我们留下的灿烂遗产。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让我们能更方便地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这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在无论何时,现在只是一个交点,为过去与未来相遇之处,我们对于二者都不能有什么架打。不能有世界而无传统,亦不能有生命而无活动。---蔼里斯(一)古代孕育着现代,现代发展依托古代。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无不跟四大发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17世纪就有了钱庄,它已初步具备了近代银行的职能 ,而如今在我国部分农村仍在使用唐代发明的曲辕犁来耕作,现代人所熟知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由此可知: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过去、现在、未来是个血肉相连的整体,如果我们只重视现在、未来,割裂并遗忘过去,不从历史当中汲取经验教训,那我们终会因小失大、自食恶果。然而,时常的驻足,回顾历史和来时的路,不断检省自己,并不会影响我们的前进步伐。相反还能让我们积蓄力量、纠正错误、朝正确的方向迈进.......我猜这便是作者编写此书的真意。(二)将来现在将来,于现在有意义,才于将来会有意义---鲁讯针对我国博物馆事业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我认为应始终贯彻一个原则:既要符合现代人生活和工作需要,又要保持其历史文化特色。我国博物馆事业的现状特点是提升空间大、出现时间晚和缺乏广大的群众基础。博物馆在中国出现,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据调查结果显示: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一年参观六次博物馆,我国一年六个人里才有一人参观一次博物馆。如今,博物馆虽然免费开放,我想仍然会有人只是抱着游乐和凑热闹的心态去而非向学之心。其实关键在于博物馆要与时俱进、丰富展览,更要贴近百姓,激发百姓的热情和兴趣,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我们必须实现博物馆的宽领域和大众化,藏品的多元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国有许多好口碑的博物馆,我们应当以资借鉴。这些博物馆大多是私立,以小、专、奇见长,穿插在它们之间的是主人的喜恶。例如:位于塞尔维亚小镇佩钦奇的“面包博物馆”,它号称搜集了最完整的有关世界各地的面包档案;一个将更坦诚、更透明的海洋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日本艺术家Iori Tomita建立的“透明标本博物馆”;甚至还有希望通过有关解剖学和身体畸形、恐怖古怪的人类遗骸来帮助教育和培养未来医生,号称“世界上最怪异博物馆”的穆特博物馆等。 毫无疑问这些博物馆均是私立的且都不具备公办博物馆大、全、深的特点,但它们却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有研究价值且符合现代人乐于追求未知、乐于冒险的口味。它们展现出当地人们对博物馆事业有极高的普及程度和热情。人民群众是博物馆事业的根基与推动者,而我国博物馆事业太过依靠政府,脱离了群众,让人觉得博物馆悬在半空,门槛又高,内涵又深,渐渐地竟生成了陌生感和排斥感。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喜好厌恶,每个人都有所见所闻所感,不是只有古物才可以当展品,更不是只有资金雄厚、设施完善、规模空前才有当博物馆的资格。只要日常生活中,但凡对人内心有所触动的东西便是“无价之宝”,只要我们都行动起来,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落,都会变成人生的博物馆,引人深思,顿生感悟。不要让狭义陈旧的博物馆观念使我们裹足不前。开始的博物馆是只收藏不让人看,后来的收藏是供研究和教学用,再后来发展到藏品必须要给观众看,这才算是真正的博物馆。 如今的博物馆已成为文化教育机构,在我国更是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传承和发展中华千年文化的纽带。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地追求个性和趣味,致使博物馆的内容变得庸俗不堪,失去它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书画赏鉴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 这就需要全面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品位,它与博物馆事业相辅相成、共同进步。教育是从小抓起的,而培养文化素养和艺术品位的种子更应从小播下。让孩子们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喜爱博物馆,使参观博物馆变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生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对于成人则是一个文化休闲场所,在放松的气氛中受到熏陶、学些知识,静静地、细细地品尝那些人文精粹、内涵丰富的妙品...... 我合上这本章章荡气回肠、字字情真意切的《藏着的中国》,手上沾染的不仅仅是那书卷中淡淡的油墨味,还夹杂着丝丝缕缕历史的尘烟味。历史是轻的,轻得只是这一本书的重量,轻得像一片枯叶,被风吹落,化作泥土......历史是重的,重得是那一座座意义非凡的博物馆、一件件精美的文物,重得是那中华民族的情怀、智慧和祖国未来的命运......让我们踏上旅途,去找寻那藏在历史背后的真实中国......

匆忙之间攒出来的烂书

估计是一帮学生写的,加起来去过的博物馆还没我一个人多,很少有对具体博物馆的介绍,基本上就是把地图册上对各个省市历史的介绍灌了些水。余秋雨,还主编,别说没经过你同意就列了你的大名,别说连自己“主编”的书都没看过一遍,怎么就这个品味。

藏着的中国

  历史是一条长河,携带的泥沙会打磨曾经的辉煌,亦会掩埋过往的平凡。回溯历史,我们能看到的是寥落散布的几点沙丘,看不到的是那些被消磨或是被掩埋的平常。人类的历史太过漫长,以至于现今人们常常用想象来丰富那无法探寻的历史。相比之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循的历史倒成了一个漫长历史的近距离剪影,可即便如此,放大历史,我们看到的依旧是模糊的图景。   历史是一出无法复制的舞台剧,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完整刻画那时的一点一滴。历史,将除现在和将来的所有内容都封装成历史,留待那些有心人去发掘,去充实。   博物馆,藏着的是一段段被压缩密排的记忆,一眼,便可鸟瞰一个时代的盛景;一步,便可历经几个朝代的兴衰。博物馆,存储着一个个被打包的历史,这些历史需要参观者以各自得方式去解压,去诠释。   无论是一个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诠释着或单薄或充实的历史,而站在既成历史和将成历史的交织处——现在,我们该朝向哪边?   有人说,背离历史,就是数典忘祖,就失去了自己的根;也有人说,没有未来,我们存之何意?有人说,辉煌的历史可以挺起我们骄傲的脊梁,也有人说,暗淡的未来无疑会被消磨在继续奔流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是老学究们对自己权威地位的加强,一方面是叛逆者对个人价值的吁求,在两种对立势力的交锋处,必然会衍生出另一种势力 ——主和派。以史为鉴,开创新篇。往往历史性的激辩会催生出大变革,大发展,也许现在的焦灼正孕育着又一个辉煌。但不管外界如何激荡,幽人篁居,无意争辩,却自有信奉。有时真心觉得我们对历史的发掘太过深入,或许可以说是露骨,尽管一直有人刻意引导我们接受“历史的丰富可以增强民族历史的厚重”这一观点,但当一大群煞有介事的“大学者”对一件件文物估价量化之时,历史可以给我们的深思就淡了很多,转而对财富,金钱的鹜求渐成主流。很难想像,当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一批批的参观者不是在沉思历史,而是在慨叹各种文物索假之高时,会生出何种尴尬?历史,博物馆,文物,渐渐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温总理曾说过:一个民族,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低头查索,我们是在往高处走,但那是历史的高处,却暗示着现时的低谷。当更多人走进历史里,我们是该骄傲,还是该为自己的未来自怜?没有历史,我们还可以创造,没有未来,历史也终将被蚀平。也许用现在的辉煌去湮没曾经辉煌过的历史,才是现在人所该的朝向。历史,该去创造,而不是反刍。 121120于材料馆&北核   

也许是一本教科书

在一家小书店,寻找了半天,才看到这么一本还值得一看的书。回来断断续续的读了,觉得很像专题片的解说词!


 藏着的中国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