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权力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9
ISBN:9787229027926
作者:刘诚龙
页数:253页

章节摘录

  抗拒从严即回家过年  如果可以由我选去哪个朝代当官,我想来想去,还是选魏晋南北朝。按理说,宋朝是最好的,宋朝最优待文官,但是,在宋朝不能犯事。状元郎陈世美当上了皇帝的乘龙快婿,包公说铡了也就铡了;一代文才苏轼,投放到牢房里弄得死去活来;还有如“夕贬潮阳路八千”的事情,简直像炒一碟小菜。其他朝代看来也不错,但是,屁股常常挨板子,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可不是好玩的。魏晋南北朝当然也不是很完美,比如战乱时期多于安稳日子,但是当官还是蛮好的,再战乱,当官的首先还是有保障的。单就官员犯事后得到的处分,你就会真切地感觉到:这时期皇恩浩荡啊。  按照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的幸福感定义:没有广大群众的穷苦就不能体现少数精英的幸福。在魏晋南北朝,恰如斯言啊。在这时节,王法对下里巴人犯罪是实行“零容忍”的,其立案标准可不是2000元,而是两把稻草的。南朝齐孔秀之当吴县县长,县里有个10岁顽童偷割了邻居田里的一把稻谷,吴县长特别“震怒”,是可忍孰不可忍!立刻签单拿人,有人劝曰:懵懂小儿,当以宽大为怀啊!王县长就训了此人一顿:“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咔嚓”,把这“小蟊贼”给杀了;北魏李洪之当秦、益两州刺史,到任即宣布一条“禁令”:凡带刀行者与抢劫同罪。行人带刀就是起了杀心,起了杀心就该杀头,“咔嚓”,“咔嚓”,“咔嚓”,一杀就是三四百,据说这里“治安状况”特别好了,从此“路不拾遗,郡无劫盗”。“零容忍”还真是“成效显著”。  有对比度才有幸福感。在魏晋南北朝,当上了官,那么就从此进入了“自由王国”,只要你守住了“不反皇帝”的底线,那么,你爱干什么你就可以干什么。“违纪”的事情干了,一点事也没有,“犯法”的事情干了呢,也没什么事情。即使犯了前朝与后代规定的“死罪”,只要你能够坚持“绝食三天”,那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有好处全得,有坏事全无,这样当官的“好”时代,哪里有?  譬如吧,暴政的秦始皇发明了“连坐”法,一人犯事,不但全家遭殃,而且全村也得遭殃的。这个连坐法的条文里,没有规定村里的世族该连坐,也没有规定不该连坐。在往朝,那都是“有福不同享,有罪即同当”的,到了这时期,世族长期都是超然于法律之外,不在其律之中。据说这个问题曾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刘宋朝“高层”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与研究”,最后的结论是:世族犯事,庶民必须连坐,而庶民犯法,世族可以不连坐。如犯罪非常严重,那么士大夫可以让奴婢去顶。奴婢大都是士大夫的通房丫头,应该说是他们的“副职夫人”。犯了事情,一把手超然,让二把手三把手把责任担当起来,以示负责,表明了“以法治国”的姿态。  在南北朝当官的妙处还不在这里,妙的是其立案标准不是2000元为底线,恐怕是5万、50万两银子吧。更妙的是,他们对官员搞的“刑侦手段”特别好玩。秦汉以来,官员如果当上了“犯罪嫌疑人”,那么往往都会“大刑伺候”,朱元璋更是剥皮揎草,逼着他“老实认罪”。而南北朝呢,他们用的是“测立”法,官员若是犯了贪污、渎职等等犯罪情事,就把他推到一个高一尺的圆顶土垛上,每天“罚站”两次,每次“罚站”7刻。古代每一昼夜划为100刻,7刻大概是一两个小时吧,“罚站这么久”,得让他恢复体能啊,所以,完成了一天内两次“罚站任务”后,可休息3到5天,然后再审。当然旁边会有审讯官时不时审问一句:“你贪污了吗?”或是“你渎职了吗?”或是“你强奸良家妇女了吗?”只要你闭口不答,连续“罚站”几次,每次都不认罪,就可以免除“刑罚”。  上面说的是一般干部,到了更高级别的干部,那就不用“罚站”了。在外面让干部“罚站”丢人现眼,多不雅观,有损形象不是?所以,大概到了刺史府官那一级,不用“罚站”审问法,用的是“断食”方式来“逼供”,也就是犯罪嫌疑人被“双规”以后,关在“屋子”里,不给他饭吃。当然,每天都是可以喝粥的,那粥有无营养就得看这官平时与司法人员的关系如何了。关系好的,可能喝得上八宝粥;关系不好的,那就对不起,是稀粥了。这边喝粥,旁边依然还是有法官在审。如果你连续被关了1000刻,依然行使着你的“沉默权”,那么,恭喜你,没事啦,可以无罪释放了。  不论是“罚站”,还是“断食”,这里的关键是你是抗拒还是不抗拒、是坦白还是不坦白。如果坦白,既然你自己都承认了,那还有什么话可说?关黑屋子里去吧;如果你抗拒了,你坚决不认罪,那么,好,你是个意志坚定的好干部,国家需要这样的好干部,继续当官去吧。坦白从宽,如果你还年轻,那么有牢给你坐的,直把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如果恰好是过年时节,那么,坚决抗拒吧,你马上就可以回家过年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哦,那是疑罪,疑罪从无,没罪。  无雅只有贿  晚清的端方根正苗红,是满洲正白旗人,得益于出身好、血统纯,其位爬得高,升得快,由工部主事官至陆军部尚书、直隶总督,再任南北洋大臣。这个人从政简历无甚可奇,官里为官,学里为学,没啥稀奇的。可奇的是他还是个学者型领导,在官界他是学者,在学界他是官人,人物辞典里称他:“精金石学,收藏甚富,有《陶斋金石记》。”  端方收藏确实甚富,有佳话流传:他那京城里的侯门深院,墙头四壁都竖满了奇石异碑,有唐石,有汉碑,清朝的文物可能有一小半堆在他家里头了。“入其中者,阴森欲绝”。其中有宋代一块巨石,立于中庭,“黝黑,高与檐齐,颇类屏风”。有位太史曾经造访,献言说,“不揣谫陋,愿留一额”。端方以为这位太史准备来拍马屁了,“甚喜”,马上准备纸笔叫太史题词,太史说了,可以题四字“邱墓之间”。  家里藏着那么多的汉碑唐石,其实是满屋子的检举信。赝品也好,真品也好,这么多的石头都是烧钱的货,靠工资单上那几个钱,哪能把如许金石搬到家来?但端方把这些东西搬到家来了,不但没成为检举信,反而成了他的贴金箔,时人与后人给他送了一顶学者的帽子、儒雅的领带,虽然胸脯以下是满身的铜臭,而其大头像确是蛮像样的了。不仅他自己“好滑稽,自称名士”,他人也称其是什么什么家了。  雅官与俗官,有甚区别?区别是有的。望文生义,一雅一俗嘛,字面区别之下面,其实还有更大的区别,那就是受贿的方式大不同,受贿时刻的脸色大不同。向俗官行贿,干脆得很,一手掏钱,一手交钱,则贸易成功;向雅官行贿,可不能这么实打实、现对现。人家很讲清誉的,他那里是有牌坊的,“你这是干什么?你把我当什么人?”含愠带怒,让你显得无比低下,从而把他衬托得无比高尚。端方对走夜路到他家的人,就特别喜欢来这一句,算是口头禅。端方初任江苏巡抚,来拜码头的,如鱼贯如虾列,如蚂蚁搬家成线,如老鼠出洞成排。这其实没什么稀奇的,领导初到一地,谁不想在领导面前争取到第一排露脸,争取当第一个心腹?可是初到端方家来行贿者,一开始被他那满堂正气镇住了:“你给我行贿来了是不是?那好,全部给我送纪检会去。”端方那时的纪检会是公堂,所以他把所有贿物一并给收了,全部送到公堂里,“凡属吏入谒时,欲市官声,应馈门包,概令和盘托出,改作留用”。  这真把人给镇住了,把礼品礼物都摆放在公堂里,行贿者不尴尬死了?一传十,十传百,清官之声誉日炽。以后的人呢,往他家里“汇报工作”都不带东西了,可是很多人发现,只带一副空脚板与一张空嘴巴到端方家去的情形更难堪,“凡不纳包苴者,对之有怒色”。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往别人家里去,第一桩事情是看主人的脸色,主人看你进门就满脸怒气,好受么?那些带包苴入屋者,虽然挨骂,挨的是“你这个小鬼啊”似的骂,骂里头全是爱怜;包苴被送到公堂(这包苴只是祭神的牺牲,祭了之后全可由祭者受用了的)也很难堪,但通过你的受辱给领导长了脸,也算是物质与精神双行贿了。没带包苴者挨骂,那可不是似嗔模样了,是发真脾气了。从箱里拿贿款难,向领导去行贿更难,向端方这种学者型兼儒雅型的领导行贿难上加难。可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官吏都是人精,都非常聪明的,想出个好法子,“于是属吏皆具两分门包”,带两份礼品去,一份扁瘪瘪的,去给领导长脸色,由端方送到公堂里去;一份胀鼓鼓的,去给领导充宦囊。  给这些雅官行贿,比给俗官行贿得多转一道弯,也就是说不但要有票子,而且得有脑子,这是就行贿的方式而言的。其实,在行贿的内容上,也与俗官不同,给俗官行贿非常简单省事,一个红包搞定。给雅官呢?不同了,要送书法,要送陶罐,要送唐砖汉瓦,要送《清明上河图》……端方是金石学家,所以要多送金石之类的古董。《清朝野史大观?清人逸事(卷七)》云:“晚清各疆场贪墨之法,有直接与间接两种,直接纯以白银交易差缺,间接则以书画古玩珠宝交易,端方在两江即纯用间接手段,攫取赃物也。”端方看到下属家有存物,就要“借去一览”,那借是什么借呢?老虎借猪。端方接见下面来汇报工作的官吏,末了,总要问一句,你那有甚好文物否?带我去欣赏欣赏?下属欣然会意;碰到那些来批办项目的老板,他总要带老板来参观他的博物馆,让这些人精们心领神会……  你以为端方真的懂什么金石么?“其实,端于此道盲人瞎马,唯二三幕宾之言而听”,这些幕宾懂么?“而幕友中如沈幼彦、王孝禹辈亦非于此中三昧”。所以端方家里所垂挂的书画、所堆放的金石,“砂石并下,赝鼎鱼目”,书画品虽多,“端知慕名而已,而某家如何落笔,成何派头……均属茫然”。  官家啥都不懂,却要装出一副行家的模样,而且要著书立说,所为者何?机关在这里,“又于藩署旁开一古玩店,中所列皆端家私物。某价若干,标明物上”。这样呢,买者豪气冲天,一分价也不还,买下,送往端家。然后,端家又把这文物放到古玩店里去再由人买。再放再买,再买再放,循环往复,无限循环。这种买卖,要甚文物?石头就可以了。  端方常对人说其谋贿避罪之道,“差可卖,缺不可卖,则朝廷不能察其罪而加罪于我”。夫子自道,一语破了机关。时人做了一副嵌名联,戳穿了这位学者型领导行为既不端人品更不方的真面目,上联是:卖差卖缺卖厘金,端人不若是也;下联是:买书买画买古董,方子何其多乎。  越挨骂越快乐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个笑话:有个绅士叫四大人,有权有势,只是轻易不与人搭话,人人都以与绅士说话为莫大之荣耀。某日,有个小瘪三兴高采烈地来到人群里,眉飞色舞地说:“四大人今天跟我说话了!四大人今天跟我说话了!”有人就问:“四大人跟你说什么?”这个小瘪三说:“这天我站在他家门口,四大人出来了,他对我说:滚开去。”  我原先一直以为这是鲁迅先生的杜撰,现在才知道,先生撰文是“无一字无来历”的。就这故事吧,其蓝本就隔今不远,离先生更近,其大人也确实是大人,而且是个很大很大的人,只是小瘪三却不是个小瘪三,最少也是个“师以上干部”。  这“四大人”,不是别人,是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李鸿章李中堂。这“小瘪三”呢,很可惜,史上没给他留下姓名,只说他是“武人”,级别不低,是“督粤”的将领,应该最少是个省级军区司令吧,姑且称之为小瘪三司令。这小瘪三当官到了地方司令这一级,自然想往上爬,准备爬到“中军”位置上去,但是他与直接分管他的领导很不和,经常闹别扭。与领导关系不好,还想升官?旁边的人对这小瘪三司令很不看好,“或言君欲中军而与藩司不洽,似不可”。你想升官却与领导闹得很僵,恐怕不行吧。可是这小瘪三司令却是胸有成竹,胜券在握:“是无虑,前日中堂,已骂我滚矣。”这个小瘪三,可能是“前日”到李鸿章李大人那里跑了官,他有十二分的把握证明他升迁有望,证据何在?把握何凭?其据其凭非他,就是李鸿章骂了他一句话:“滚。”  果真是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见外?  也许是真的吧,与一个女孩子谈恋爱,若是一直对你恭恭敬敬,称呼都是称“您”的话,那么你的恋爱就没戏了;若是他给你擂了个粉拳,骂了一句“你这个坏蛋”,那也许就“此事谐矣”。  官场也是这样的“撒娇场”?  如果是个女下级对男上司,那也许官场就是“撒娇场”。但是,一般而言,官场的性别关系是男女组合的少,男男组合的多,男男之间有什么娇可撒?与其说官场是个“撒娇场”,莫如说是个“撒气场”。人当官了,就有脾气了,级别越长脾气越大。这么多脾气压在心里,往哪里撒?总不能乱撒一气吧?谁给他当撒气筒,他就肯定喜欢谁,比如一只马桶,你不是马桶,他要亲近你,最少会隔一层布,你当了马桶,他就对你亲密无间、无遮无拦了。你获得了上司向你“排泄”的资格,自然也就获得了与上司亲近的资格。  所以说,获得了给领导当出气筒的资格,那是一种机遇;获得了给领导当马桶的机会,那是一种大运。领导对你恭而敬之,你想升官?做梦去吧;领导经常骂你,骂儿子一样地骂,那就恭喜你,他把你当自己人啦,当他的儿子了!  据说在清朝,汉人当官,皇上是不能称之为“奴才”的,一旦称你为奴才,那就意味着把你当身边人看待了。所以一般人也是不能自称奴才的,这让当时的大官小吏痛苦无比,想当奴才而不得,那多惨?清末刚刚废除下跪礼,引起了太监们的惊慌,个个嘟囔道:“如果不用再下跪,那膝盖长着还有什么用?”在已经“当稳了的奴隶”那里,膝盖生来是为了跪的,耳朵生来是为了被拧的,脸蛋生来是为了被抽的,额头生来是为了叩地板的,屁股生来是为了挨棍子的……末代皇帝溥仪,曾经把那些太监放出宫,还他们一个自由身。想来是个“大善举”,却不料让太监们如丧考妣,个个号啕大哭,人人抱着“皇帝”的大腿表忠心:“奴才愿意天天给皇上端茶端尿啊。”据说,这些抱皇上大腿的太监,最后被“枪杆子”顶着他们的后脑壳逼着离开了皇宫。  北洋军阀的老牌将领王怀庆,他要提拔一个人的时候,先把这人叫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是一顿拳脚,大刑伺候,骂他一个狗血淋头,骂得越凶,升得越高。所以呢,那个小瘪三司令被李鸿章大骂了一声“滚”,他不高兴得一跳三丈高么?  所以,在官场里,若是有上司骂你,那么你的运气就来啦,福气也来啦,你就可以当奴才啦。骂你越重,你当越高兴。

前言

  序言:刀笔吏以刀笔揭吏  肖仁福  我这人向来不思进取,人家考学考证,考处考厅,我都袖手旁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就至今学不入流,官不上品。有失必有得,不考这考那,不必读考试书,为考试经济做贡献,也就爱读什么就读什么,不爱读什么就不读什么。康德说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读书不应作茧自缚,不想读什么就不读这什么,这才是自由阅读。这种自由的没有功利的阅读,总是享受的,快乐的,有益于身心健康。吾已届天命,还眼不花,耳不聋,鼻不斜,嘴不歪,还有勉强活下去的勇气,主要得益于两乐:一是写作之乐,二是阅读之乐,我名之曰耕读之乐。  我就是在这阅读之乐中认识刘诚龙先生的。刘诚龙以杂文随笔见长,随手翻阅各类畅销书报,一不小心就能碰到他的大名。其实开始也不怎么在意刘诚龙三个字,杂文随笔作者队伍比较庞大,报刊用稿量不小,读这类作品主要是冲着感兴趣的话题去的,至于作者是谁一般不会在乎。渐渐才发觉,每每读到对味的随笔杂文,作者竟然常常是刘诚龙,才不得不关注起这个名字来,以后翻开报纸或刊物,只要有他的作品,必是首读。越读越喜欢,又忍不住推荐给周边朋友,美文共欣赏。朋友这才告知,刘诚龙就是咱们湖南邵阳人。我又惊又喜,立即联系上刘诚龙,从此成为文友。还将他招安到邵阳市作协,做了编外副主席,虽然他不如宋江乖巧,没托李师师找过我的门子。当然也怪不得诚龙,我与李师师的关系也不怎么铁。  诚龙当过多年教师,后混入机关做刀笔吏,还做出点名堂,弄了个一官半职。却又觉得老给领导代笔,所写文字连自己的名字都署不上,不怎么心甘,也就想着名以文扬,让自己的芳名与文章一起在报刊上露一露。于是恳求组织,退出油水部门,到一个闲处,任一个闲职,干一个闲差,天天写些闲文,聊以自慰,同时也送到各地报刊上换些碎银,以补家用。官场生活的历练,给了诚龙体察人生的独特角度,其文字也就不由自主指向官场,包括现代官场和古代官场。其中尤以针砭古代官场,以古讽今的篇什最见功力,令人不忍释卷。  中国官场历来最让人牵肠挂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官场是种种资源的集散地,老百姓活不活得下去,有无可能活得稍像样点,官场最是攸关。君不见官场这只蝴蝶,只要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就可能波翻浪涌,引发强烈飓风和海啸,波及到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命运。有人说大家喜欢看与官场有关的作品,是因为都有窥视之欲,想偷看官场内幕,我并不这么认为,与其说大家关注官场,不如说关注的是自己。官场如果黑主高悬霸王鞭,每一鞭子下去,都有可能抽在每个人身上,一鞭就有一痕;官场如菩萨轻洒杨柳枝,每一滴甘露洒下来,都可能落在每个人心头,一滴就是一福。既然官场一举一动,与民众福祉如此息息相关,谁能不关注,谁能不关心?诚龙透过历史烟尘,检阅古今庙堂里的形形色色,下笔如有神,所写作品颇受编辑和读者青睐,也是情理中的事。  我欣赏诚龙先生文章,还因为特别喜欢他的文风。他不装腔作势,把简单的事理说得云里雾里,故弄玄虚,卖弄聪明。文笔老辣干练,大处着眼,小处着笔,能做到微言大义,颇有嚼味。随笔杂文作者往往容易犯低级错误,就是好为人师,板着面孔教育人,把文字弄得一本正经,结果不忍卒读。诚龙先生反其道而行之,笔调轻松,行文洒脱,幽默风趣,好玩可乐,读过还想读。我以读书为乐,不好玩不可乐,读不下去的东西,绝不会为难自己,硬着头皮接受教育。党和人民教育我多年,还要我受作者教育,没这个耐心。  我喜欢诚龙作品,也就希望更多人能够读得到,于是联系出版社的朋友,看能否结集出版。朋友说随笔杂文集不好销,一般不会考虑出版,不过人家求到你肖老师门下,你面子这么大,我们会认真看稿的。我说不是我面子大,刘诚龙也没求过我,是我喜欢他的作品,估计你们也会喜欢,才做了义务组稿员,又不拿你们的组稿费,你们喜欢不上,不出版就是。结果书稿到了编辑手里,他们比我更欣赏刘文,立即拍板出书,于是就有了这本《暗权力》。  我老人家喜欢的作品,出版社也喜欢,且给予出版,我非常高兴,说明我还有些欣赏水平,不仅写得了叫做小说的东西,还做得鉴赏家。忙放下自己的小说写作,愉快地作了这篇文字。权当序言,请读者朋友明鉴,如果刘诚龙的作品读不下去,是我做了不负责任的虚假广告,只管上法院告我,我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

媒体关注与评论

  刘诚龙先生多年“潜伏”官场,算得上一位文学“特工”,或者说是一位官场“深喉”,他藏于历史的隧道里,一双冷眼,窥视权力的暗处,自然有不一样的眼光与视角。  ——著名作家 王跃文  刘诚龙的文章充满智慧的趣味,即便是极枯燥的话题、极常见的场景、极生僻的史料,也可以让他说得津津有味、情趣盎然,让人在大快朵颐之中深受启迪。  ——著名作家 浮石  我欣赏诚龙先生文章,还因为特别喜欢他的文风。他不装腔作势,把简单的事理说得云里雾里,故弄玄虚,卖弄聪明。文笔老辣干练,大处着眼,小处着笔,能做到微言大义,颇有嚼味。  ——著名作家 肖仁福  刘诚龙先生论说“暗权力”之类中国古今官场的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把戏,正是为了让中华民族的航船能避开暗礁和旋涡,顺利驶入现代世界文明的大江大海。  ——南方报业高级编辑、著名杂文家 鄢烈山  刘诚龙的文字有种少见的沉静,沉得住气,冷静而有洞见。但与此同时,他又是血性的,阳刚的,充满力量的。读他的文字,常常受到激励,也每叹“作文当如刘诚龙”!毫不夸张地说,相比于市面上那些流行的“快餐文化”和“明星作家”,刘诚龙正如沙砾中的黄金,他的价值必将被时间证实。  ——著名青年杂文家、批评家 魏剑美

内容概要

刘诚龙,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邵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邵阳市双清区政协副主席兼科协主席。做过官,为文数十载,他言辞凌厉,生活中却是一个敦厚的人,留一个接近秃头的发型,衣着打扮非常随意,任谁都想不到他就是那个文字中嬉笑怒骂的刘诚龙,多半要当他是个街头使横的二大爷。至今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和《百家讲坛》、《散文》、美国《侨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等海内外280余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杂文、随笔1800多篇,300余篇作品曾被《读者》、《青年文摘》、《作家文摘》、《杂文选刊》、《青年博览》等100多家文摘报刊转载,120余篇作品入选教育部编辑的《中学生课外读本》等。出版散文杂文集《腊月风景》。

书籍目录

序言:刀笔吏以刀笔揭吏/肖仁福
第一辑 贪官为清官奋力跑官
1. 和珅是一头圈养的兽
2. 越腐有人越欢呼
3. 道光的特供早餐
4. 和珅制定的反贪条例
5. 抗拒从严即回家过年
6. 你不知我也不知
7. 带秤与带权
8. 唐太宗给贪官发奖
9. 贪官为清官奋力跑官
10. 漫说驿路
11. 生命不息贪心不止
12. 谁可笑话金花银
13. 向北宋人民学习
14. 非银信时代的贪官会计问题
15. 口碑是个风碑
16. 纪检封口费
17. 无雅只有贿
18. 吕主事的贪道
19. 一个鸡蛋叹三叹
20. 依腐治臣多砸脚
21. 贪官回头金不换
第二辑 跟慈禧玩业务麻将
22. 宋真宗梦神
23. 文盲当官后
24. 感动价里的级别券
25. 官场温树
26. 治人难自治
27. 朝里有人好做官
28. 势不利
29. 跟慈禧玩业务麻将
30. 越挨骂越快乐
31. 李泌强睡唐肃宗
32. 养猪养士养瘦马
33. 补缺一千年
34. 正确领导是怎么来的
35. 雍正的誓言
36. 乾隆翻案风
37. 四态“才”、“官”、“财”
38. 魏征的妩媚
39. 袁世凯出书
40. 只能和曹操赛呆
41. 向皇上的“性福”生活喊停
第三辑 亲自领导最过瘾
42. 乾隆也搞民意测干部
43. 皇上今天不死啦
44. 唐德宗的德政
45. 愚蠢是怎么炼成的
46. 崇祯募捐的闹剧
47. 国骂声声
48. 刘所长的份子钱
49. 车模
50. 心灵肉汤
51. 道光树典型
52. 你爹害的不是病,是大清
53. 陈寿被网评
54. 人地矛盾凤阳版
55. 修辞手法
56. 演耕礼
57. 张之洞的工作餐
58. 又得一佳士也
59. 亲自领导最过瘾
60. 乾隆搞调查
第四辑 最牛政治暴发户最可怕
61. 老小白鼠严首辅
62. 慈禧的惊诧
63. 民主选举当总统
64. 乾隆的臣奴观
65. 严嵩父子的次道德
66. 家仇变国恨
67. 接跪才接轨
68. 官场处处皆潜伏
69. 半粪主义
70. 王闿运的官运
71. “问题人民”金圣叹
72. 萧望之之死
73. 苏武的结局
74. 政治安排下的洪秀全之死
75. 齐之以礼与敏则有功
76. 黑到顶头头到头
77. 刘墉的衣饰政治
78. 礼品与人品
79. 从敌对到臣对
80. 香水有毒之洪承畴版
81. 非典型性文字狱
82. 交通事故引发的政治血案
83. 解缙之横死与杭世骏之暴卒
84. 最牛政治暴发户最可怕
85. 红袍加身
86. 万历上的小学政治课

编辑推荐

  直面中国数千年政治权力背后的真相,告诉你所不知道的官事儿!前有吴思的《潜规则》,后有刘诚龙的《暗权力》!  王跃文、肖仁福、浮石、魏剑美、鄢烈山等著名作家、杂评家联袂推荐。  肖仁福亲自为本书作序。  《暗权力:历史上的那些官事儿》是一本和吴思的经典名作《潜规则》相类似,也完全能相媲美的历史杂文性书籍,以历史为背景,说的都是为官从政的那些事儿。思想独到,说理深刻,文风幽默,是一本难得一遇的好书。  《暗权力:历史上的那些官事儿》是一本真正能与《潜规则》交相辉映的好书。众多著名作家、评论家真情推荐,著名作家肖仁福不吝赞美,为本书作序。文字幽默、以古写今,为今天官场、社会中人在仕途上、事业中可资借鉴的一本思想佳作。

作者简介

《暗权力:历史上的那些官事儿》内容简介:在《暗权力:历史上的那些官事儿》以历史为解读对象的著作中,作者用亦雅亦俗、亦庄亦谐的写作方式,叙述历史上值得人们思考的大大小小的案例,剖析一个一个具有官场代表性的人物。在生动有趣地讲述各种政治上和官场上的故事的同时,作者透过历史表象,揭示出中国封建制度下政治的真相以及官场的文化。这样的官场文化至今还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产生着影响。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样的文化才能最后消亡。
《暗权力:历史上的那些官事儿》由几十篇独立的文章集结而成,说的都是历史上的“官事儿”,对于做官的定义、特征,在这种文化下皇帝、官员、百姓的不同处境和行为,以及这种文化盛行的土壤,各种人的心态均有绝妙的论述,在让读者津津有味品读案例故事的同时,进行一番有益的思考。对于今天那些做官从政的人来说,也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图书封面


 暗权力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1条)

  •     可以了解到很多历史故事,值得一看
  •     微云
  •     挺有趣的,比较喜欢这类书
  •     权力不能私有 权力不能没有监督 否者人类灾难不断重演
  •     不错,有点像潜规则
  •     个人觉得什么都好,就是内容不好,远远不如明朝那些事儿。
  •     朋友推荐的,超喜欢的,很不错
  •     非常出色的历史杂文集,题目其实与内容并不完全相符,该书并不是吴思那种成体系的理论著作,而是80来篇散漫的史评文章,但非常有见地有思想,精彩妙语比比皆是!活用当今官腔套话极为精妙,令人捧腹!作者肯定是老机关老江湖了,深不可测啊,好书!
  •     未看,但书的质量不错
  •     在此状态下,您的订单预计1个小时内完成审核。

    在此状态下,您可以对订单做如下操作
  •     买了还没看,被同事抢去了
  •     亦庄亦谐古代官场政治斗争
  •     有趣,受益匪浅。
  •     官场小揭秘,但深度稍显不够。实用手册。
  •     偶尔几篇借古讽今我可以接受,每篇都夹带私活上纲上线就真心hold不住
  •     正要读
  •     寻些历史故事也挺意思的。
  •     还没看,少人推荐,希望没买错。
  •     这本书和潜规则的最大不同时,后者提炼出自己对官场的一个系统观点,而前者是用对一些点评论来说明官场的百态。总体来看,有些观点比较深刻、也有见解。但仍显不透,有些见解没说到本质处,缺少击节之叹。官场是由一个个官构成的,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最终表现出的都是最本质的人性,剥开伪装,历史就是人性真实的表达。官员们通过各种规则、行为、言语来进行利益的表达,但与普罗大众最大的不同,他们的表达一定要经过修饰和伪装,但残酷之处,一点也不弱于罗马斗兽场的生死血腥。
  •     第一印象不错,还没看。
  •     看了几个月,都是零碎时间,看过后什么也回想不起来
  •     黑暗的事太多。
  •     本书不错,写得很好
  •     历史不光是让人看的,也是让人思索的,这本书把历史上的很多事情进行了直接的剖析,看完以后真的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
  •     书买了,亲人很开心,很满意,好评、
  •     杂文评历史
  •     好书,一本历史政治杂文集,以诙谐嘲讽的语气、今人时代的语言叙述对多个朝代历史事件人物的见地,颇具深度,观点鲜明独特,发人深省,读起来酣畅淋漓,令人欲罢不能。作者有相当的历史积累,一定是饱读史书,且人生阅历丰厚,文笔老道精炼。非常值得一读。
  •     老吏多识,诚不我欺
  •     每个章节不长~而且比较精辟·
  •     刷三观
  •     杂文随笔 有趣但不深入
  •     是随笔合集。如果结合时政来看会更好。现在看已经没有了时间效应。
  •     读过无数官场的书里,这本算很透彻很犀利很直面的了。仅说的是古代的事么?否!太多事就仿佛发生在我们身边,很真切。
  •     很不错的书,印刷精美,手感不错
  •     作者写的比较细致,反映了一些内容
  •     看完之后沉思一下,感觉还真是这么回事。
  •     一本读来使人辛酸的发笑的历史书,一本结合了现实的史书,作者的文笔之辛辣,对世情之感悟,无不让我们不得不掩卷沉思。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留给我们独有的文化遗产的同时,更多的是人民的苦难,统治阶级的群魔乱舞,换个视角看我们曾经眼中的清官,明主到底真实的面目是什么样的,在这本书中我们能窥见一斑。
  •     凭什么分数这么低啊,这书写的不错啊!
  •     本书是一本和吴思的经典名作《潜规则》相类似,也完全能相媲美的历史杂文性书籍,以历史为背景,说的都是为官从政的那些事儿。思想独到,说理深刻,文风幽默,是一本难得一遇的好书。
    本书是一本真正能与《潜规则》交相辉映的好书。众多著名作家、评论家真情推荐,著名作家肖仁福不吝赞美,为本书作序。文字幽默、以古写今,为今天官场、社会中人在仕途上、事业中可资借鉴的一本思想佳作。
  •     好书一本,值得一读。
  •     普通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