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留在荒原的碑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7
ISBN:9787938594832
作者:陆星儿
页数:462页

内容概要

故人已去……

作者简介

茹志鹃:当代的青春之歌
当有些作家正寻找属于自己那块土地的时候,星儿凭她炽热,细致的感情,已找到了一片绿洲,一片小小的,北大荒上的绿洲。是绿洲,一片蓬勃的、青春热情荟萃的绿洲。也是星儿的一颗炽热的心,一颗知冷知热的,同行者的心。这一小片绿洲,说是星儿找到的,不如说是星儿用自己的双脚走到的。因此,在那荒漠的大地上,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看见了多少个青年,多少个活鲜鲜的灵魂在拼搏,在颤抖。
我曾在山区看到过许多挖出来的树根堆在一起,看得我简直有些惊心动魄,那些亭亭如华盖的树,一旦栽下土,一旦活了,它们的根须却在土地下面,作过何等样的争斗啊!通过那各种姿态、形状,扭扭曲曲、粗粗细细、圆圆扁扁、盘根错结,仿佛都在诉说它们生长的经历。它们在不同的条件下面,作出了不同的奋斗。要生存,就要伸延、发展。它们盘结起来,扭曲起来,终于生存下来,这就意味着茁壮成长,果然它们都成材了,变成一根一根粗壮的树木。
“献给仍留在北大荒的我的知青朋友”是星儿献给知青朋友的,也是献给今天的青年读者的,更是献给下一代的青年读者的。这许多扭扭曲曲、粗粗细细、圆圆扁扁、盘根错结的根须,就是那个动乱时代的青年人的脚步;这就是动乱时代的一个侧面;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青年人的史诗。
这一部插队落户的史实,各篇有各篇的人物,经历,性格,志趣。他们在一个号令下,走到一起来了,于是每个人付出了各种代价,努力和那一片美丽的、富饶的土地认同。尽管是用尽了各种色,北大荒的雪,北大荒的草,北大荒的野刺莓,甚至北大荒的气息。也不论《歌与梦》里的鲁墨用彩色的画笔,把那里的人和土地画得多美,但是他们的父母不在那里,他们从小长大的土地不在那里,他们总是在异乡,最令我难忘的是星儿用她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致写的知识青年在那里出生的第二代,《林中的野刺莓》里的鞍鞍,读后简直令人心都发痛。这个小鞍鞍在母腹中就是在北大荒的,但是他却难和这块土地认同。他对这块土地陌生,对在这块土地上奋斗的爸爸妈妈陌生。他张皇,出走,搭了马车想去火车站,然后去上海,去找爷爷,去找他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亲爱的人。不管天黑路远,不管老狼和熊瞎子,小小的心上担负了那么多的忧伤,发出了那么强烈的爱的磁场。跌进沟里,忍饥耐寒,克服了多么大的恐惧,毫不回头地去找他失去的东西。父辈的奋斗,似乎并没有为他劈出一条幸福的路来,父母也只能用他们苦斗的照片,预备用这来得到将来儿辈的谅解。
鞍鞍的悲哀,龚玫和安达的悲哀,一代人的悲哀,悲哀里有一种悲壮的美,于是它有点象砍伐下来的树根,我们看到了它们扭扭曲曲的生长发展的痛苦经历,而没有充分看到它们就是这样生存下来,而且成长了,使它们上面的树冠蓬蓬勃勃的萌发出一茬一茬的绿叶。生命的痛苦多了一点儿,生命的美丽少了点儿。留在北大荒的知青朋友,为当代青年,留下了一首又一首悲壮的歌,这也许正是萦回在星儿耳畔的旋律,现在由星儿用她那性特有的温柔、细致,唱了出来,韵味是有点苍凉的。歌名也许就叫作:当代的青春之歌。


 遗留在荒原的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为了不能忘却的忘却〉陆星儿/文这是很久的夙愿,写一写仍留在北大荒的知青朋友,不知是为了忘却,还是为了不能忘却。在一个春天里,我真的又回到了北大荒,去看望那块黑黑的土地,怀着游子归乡的心情。但在久别重逢的一刻,我却无法形容我十分错综的心情。我挨家挨户地吃挨家挨户地住挨家挨户地探望,几乎每天都聊到深夜,聚了很多人,慢慢回顾。那是一条条真实的生活道路,从城市学校到边疆农村,然后又陆陆续续地返城,陆陆续续地挤进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像一条奔腾的大河,突然分化出无数条经脉似的支流,各奔东西地走上了各自的道路。可仍然有一条支流身不由己地沿着;日的河道继续向前,好像没有变化,如同原野上的一颗颗草籽,默默地留在了土地里,从此,无人再问津他们再关注他们。而知青的这一页历史毕竟掀过去了,他们就这样被历史无情地抛了下来。也许,没有人会追究他们为什么会留下,没有人想了解他们是怎样留下的。但我忘不了他们,尽管我庆幸自己能够上大学能够回城能够做作家能够有新的开端有新的前景,可我内心最重的一份惦念,便是那些在北大荒安家落户的知青朋友。因为,我能想象他们:面对社会的变化别人的变化,他们记录,活生生地记录,而取名为《遗留在荒原的碑》,那个“碑”字,有纪念的意思有悲剧的意味,茹志娟老师为这部书作序时有这样一段话:“这是一代人的悲哀,悲哀里有种悲壮的美,于是它有点像砍伐下来的树根,我们看到了它扭扭曲曲的痛苦的经历,而没有充分看到它们就是这样生存下来,而且成长了,使它们上面的树冠蓬蓬勃勃地萌发出一茬一茬的绿叶,生命的痛苦多了点儿,生命的美丽少了点儿……”可那时候,我们真的不懂得如何让生命体现出真正的美丽;可那时候,我们正在最青春的时候,虽然,青春天然是美丽的,但在那个年代连天然的东西也蒙上了一种色彩而不再天然。我会永远记得,在重返北大荒的一个月里,我在两个农场看到了矗立在烈士陵园中的大理石的碑,碑座上嵌有死者的照片,一张张很青春很热情的脸,一道道很纯洁很天真的目光,他们有的是在扑灭山火时被烧死的,有的是被突然爆发的山洪卷走的,也有的是因为不治的疾病……他们年轻的生命突然消失了。他们的突然消失究竟有没有价值?他们牺牲的生命美丽吗?我采了一大把野花,恭恭敬敬地放到碑前,尽管我不认识他们,但我心里的沉痛,像无谓地丧失了兄弟姐妹,他们被盖棺定论了,无论美丽或不怎么美丽,都不能改变了。可我们还活着——可我们也都有过“突然消失”的经历——灵魂的消失,信念的消失——可我们又苦苦地在寻找韧韧地重新塑造——可我们能够改变能够让生命体现出美丽。我想,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特征和秉性:不甘消沉,不肯自暴自弃,更不愿落在时代的后面被生活淘汰。那部系列小说的出版已是六七年前的事了。以后,我又陆续写了长篇小说《留给世纪的吻》《精神科医生》,都是反映主人公心里所承受的东西一定比我们触得到的多得多也深得多这一类心理现实。不出所料。在深入的交谈中,一个最集中的问题是:“历史会不会肯定我们?”面对这样深切忧心的目光,谁能作真实的回答?我不愿正视他们那含有几分哀怨几分无奈的神情。想当年,他们之中有叱咤风云的“红卫兵小将”,有立志务农的“扎根派”,有首先被提拔的“青年干部”,有事迹累累的“先进典型”。可是,历史卷起一个浪头,把他们从理想的峰顶摔到现实的谷底。这是历史带给他们的命运和悲剧,这是历史压在他们肩上的包袱,很难挣脱的。许多夜晚,听他们讲述留在北大荒以后的生活,平常又很不平常,最困难的不是艰苦不是贫困,还是积压在心灵深处的这个问题:“历史真的就这样把我们这批人摔下来了?”那时没有很好思索,便一口气写下了一部系列小说《遗留在荒原的碑》,副题是:献给仍留在北大荒的我的知青朋友。那部系列有五个中篇小说,我接连写了五个月。整整五个月,只要提起笔,我眼前就会浮现出那样一个情景:我登上了即将载我离去的客车,凝望车下一片挥别的手臂,我忍不住了,呜呜地哭出声,哭了一路……在面对稿纸时,我想我应该慰藉他们的是,他们看似没有改变的生活毕竟脚踏着土地,那土地肥沃,和他们一起耕作着土地的还有为开发北大荒转业而来的十万官兵以及他们繁衍的子孙,他们一定会在没有改变之中得到改变,在没有意义之中寻找到新的意义。事在人为。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人生,可以努力淡化历史所造成的悲剧。小说一篇接一篇地写,不需要虚构。我仿佛只是在记述我们这一代人。而在写着这两部小说时,我仍然会在心里重温北大荒的经历,虽然,那早已是一片梦境,而且应该忘却,真正需要思考的是眼前的生活是现实的改革。但不知为什么,关于过去关于历史关于北大荒,似乎总也忘却不了,像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无论如何也割舍不了的,并使我们的生命。生活有了一种基调一种颜色。那种基调那种颜色,又混合成一种气质,那是整整一代人的气质。但我仍然说不清楚,我常常情不自禁地要写到北大荒,究竟是为了应该忘却,还是为了不能忘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