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華人史

出版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3-11
ISBN:9789571134055
作者:李恩涵
页数:915页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唐代(618-907A.D.)前中國與南洋各國的交往
第三章 宋代(960-1279)與元代(1279-1368)中國與南洋各國的交往
第四章 明(1368-1644)初對東南亞各國的政策及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
第五章 明末清初中國海上勢力的衰落與民間冒險家(海盜)的海外移殖
第六章 歐人東來與其在東南亞的擴展
第七章 清代中葉前對海外移民的政策及其後之改變
第八章 華人社會在馬來西亞的發展
第九章 華人社會在北婆羅洲(沙巴)、砂勞越的發展
第十章 華人社會在新加坡的發展
第十一章 華人社會在荷屬東印度(印尼)的發展
第十二章 華人社會在菲律賓的發展
第十三章 華人社會在暹羅(泰國)的發展
第十四章 東南亞華人與中國革命運動
第十五章 日本侵華與東南亞華人的援助祖國抗日救亡運動
第十六章 東南亞華人教育問題及南洋大學的創建與關係
第十七章 1941年前東南亞華人的經濟活動與社區組織
第十八章 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華人同化問題
第十九章 二次世界大戰後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華人社會
以下略

作者简介

本書基本構想是除先對華人移民東南亞的背景、因素與其特色,予以綜合性的分析之外,其第一大部分係先以時代的順序為經,自中國唐代(西元618-907年)之前與南洋通使交往的瞭解開始,對於歷經唐、宋、元、明、清諸朝與東南亞各國交往與移民的種種活動,詳予敘述;第二大部分則就華人社區在馬來亞(包括新加坡與現在的「東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泰國四大主要地區個別發展的歷程,所遭遇到的問題與其社區特色的探索為重點,作為上述時代順序「緯線型」的補充經緯互為交叉互補;
第三大部分則就南洋華人,社會內某些特殊的問題,如華人同化、華文教育、華人社區組織與華人與中國維辨革命運動的關係等等,分別予以歷史性的追溯與分析。
第四大部分,則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南亞華人社會所遭遇到的種種問題與其個別的回應解決之道,予以適度的探察。


 東南亞華人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本来打算先写李恩涵先生的另一本专著《日本军战争暴行研究》,但最近刚刚读毕他的煌煌巨作《东南亚华人史》,索性趁热打铁。  李恩涵于1973-1990年期间,被新加坡国立大学延请授课,在东南亚生活了整整十八年,期间有充分条件收集资料,观察现实,为这本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恩涵即讲授东南亚华人史的课程,所以早就有了详尽的构思。具体来说,他关注的是四个大问题:一是华人自中古以前就开始的移民南洋活动;二是东南亚华人社区在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之下的独特性;三是东南亚华人社会内部与别处华人相比的特殊性;四是二战后东南亚新国际政治格局对华人社会的影响。  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要在中外史料上做文章,但最关键之处,我以为是捷足先登的华人移民何以没有走西方人的殖民主义道路。这是对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进行深入对比的一个极好例子,因为它体现了很多根本性的文化差异乃至冲突。第二个问题,虽说是讲不同区域内华人的个相,实际上关键在东南亚各国本身,譬如说伊斯兰教、天主教的传入及扩张等,大环境的变是核心,而大环境又为什么变?第三个问题有些接近人类学的范畴,就是探讨某个文明的海外移民在文化、习俗、认同等方面与母国的联系和分歧。而第四个问题,带有强烈的国际政治理论色彩,变数最为复杂,和现实的关联也最为密切。也就是说,这四个大问题涉及了历史、地理、哲学、宗教、人类、国际关系等诸多学科,中与外,古与今,抽象与实际,种种交织一处,几乎难以穷个人之力梳理清楚。李恩涵先生的巨著篇幅达到800多页,可我仍略有些不满足,觉得单凭每一个问题都值得写这样一本大书。  不过,身为后学晚辈,我绝无贬低李先生晚年付梓的心血之作的狂妄念头,相反,对他筚路蓝缕般地开创性研究只有敬仰佩服。以中国大陆的现实角度来看,东南亚华人社会研究不可能有实质性的进展。一方面,在时时刻意避免被国际上抓住“中国威胁论”小辫子的情况下,东南亚华人社会成了应当“避嫌”的棘手课题;另一方面,因近现代以来的各种原因,东南亚华人社会如果说和母国有联系的话,也是和海峡另一边更加密切。因此,李恩涵的著作在这个领域不但会因质量而被称许,还必定因是学术上的“稀缺资源”而意义不凡。  因为不是写书评,所以就只谈谈给我带来联想比较多的观感,即东南亚华人的“被同化”现象。负笈以来,我们所学的论述中多有关于中华文明之“同化”力量的强调,常见的例子如满清,如犹太人等。这种“同化”力量的宣扬,无疑是为了确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可是,中国人远赴海外之后,是否也会被其他文明“同化”呢?《东南亚华人史》虽没有更多地加以发掘,却实实在在地论及了此一问题。  李恩涵指出,早期华人移民与当地土著文化的“同化”堪称顺畅,尽管在不同地区的进度难免有别,但形成了所谓的“土生华人”次文化。假如说我们相信中华文化具有其他文化不能比拟的“同化”力,那么,东南亚“土生华人”的现实,多少说明了当地土著文化的影响力也并不差。归根结底,这或许还是要到人口数量和暴力能力上去寻找答案,毕竟,人要在异地扎根生存,就得努力适应环境。东南亚华人的“被同化”进程放慢,是19世纪末到二战结束,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如大批中国妇女的下南洋增加了华人社群内部通婚的可能性,新移民较强的民族主义观念;外因如西方殖民者的统治政策,当地社会的经济结构变化等。而在战后,东南亚华人除去新加坡之外,都要寻找自身的定位,扮演新兴国家多元族群内少数族群的角色。由于强势族群基本上把持了国家暴力机器,华人也存在“被同化”的情况。  最后,补充一点李恩涵的观察,在暹罗和菲律宾两国反华最力的人物中,多是“混血华人”或华裔,窃以为这类人的心态很有社会学上的研究价值。
  •     内容比较充实,对于了解东南亚历史、中国与东南的交流史抑或是东南亚的殖民史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在GOOGLE READER中可以搜索查看。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和巴素《东南亚的中国人》的有重合
  •     很正统的学术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