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与普里姆小姐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4
ISBN:9787532728671
作者:[巴西] 保罗·科埃略
页数:154页

内容概要

保罗·科埃略,1947年出生于里约热内卢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少年时期便立志成为像若热·亚马多一样成功的职业作家。在从事文学创作之前,曾担任过编剧、剧场导演和记者,为巴西最著名的摇滚乐歌星创作过《减生于一万年之前》等六十余首歌词。后沉迷于研究炼金术,魔法、吸血鬼等神秘事物,作为嬉皮士周游世界,与一些秘密团体和东方宗教社会有过接触。1982年自行出版了《地狱档案》一书,但未曾引起任何反响。1985年又出版《吸血鬼研究实践手册》一书,但后又收回,理由是他本人认为该书“质量低劣”。1977年,在周游世界时他参加了一个名叫拉姆的天主教组织,1986年,按该组织的要求,保罗·科埃略沿中世纪三条朝圣路线之一,历时三个月,徒步行走近六百公里的路程,从法国南部穿越比利牛斯山脉,抵达西班牙加利西亚地区孔波斯泰尔的圣地亚哥朝圣。他以这次朝圣之旅为素材,于翌年出版《朝圣卜书》,讲述了他在此次行程中的种种体验以及所受到的种种启示,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部纪实性作品获得极大成功,至1999年已印行117版次。一年之后,凭借《一千零一夜》中一个故事的启发,保罗·科埃略创作出版了寓言故事《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原名“炼金术士”)。这部作品初期销售情况并不理想,但出版商和作家本人都没有料到,此书后来竟变得洛阳纸贵,名列巴西畅销书排行榜长达六年之久。截止到1999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在巴西已印行至152版次,印数超过两百万册,成为巴西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一本书。
保罗·科埃略后又陆续出版了《笼头》(1990)、《主神的使女们》 (1992)《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1994)、《第五座山》(1996)、《光明斗士手册》(1997)和《韦罗妮卡决定去死》(1999)等多部作品,每部作品都风靡一时,使保罗·科埃略成为当今巴西拥有读者最多的一位作家。仅仅数年之间,他便步入世界畅销书作家的行列,成为继加西亚·马尔克斯之后拥有最多读者的拉丁美洲作家。
周汉军,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语系葡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通晓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1974年比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197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西语系后留校任教,至今已从事多年葡语教学及其教材的编写工作。1981年与1989年曾分别赴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文学院及巴西米娜斯·吉拉斯联邦大学文学院研究生部进修。1993年至1995年受聘于澳门大学,任翻译专业主任、副教授。

作者简介

一座被贪婪、怯懦和恐惧瓜分的城市;一个被往日痛苦之幽灵所困扰的男人;一个寻找幸福的姑娘。在仅仅七天里,决定性的七天里,天使和魔鬼为自己的盟友而战。在这漫长而独特的一周里,每个人都将扮演自己的角色——或善或恶?维斯科斯,一个被遗忘在时空中的小村镇,将是这场跌宕起伏战斗的舞台。当接待了那个神秘莫测的外国人之后,这小城就变成那精心设计的诡计的同谋了,这将在它那为数不多的居民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他来自遥远的地方,他要找寻一直折磨着自己的问题答案——人本质上是善还是恶?


 魔鬼与普里姆小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关于善和恶。关于贪婪和恐惧。人们还是恐惧绞刑架,贪恋金钱。内心要足够强大。
  •     译者周汉军的译后记摘抄如下:时隔一年多,能再次读到并翻译保罗 科埃略的作品,而且是新作,甚感高兴,因为我得以再次感受他书中那流畅的语言、变幻莫测的情节、深入浅出的哲理、自由转换的时空、人物性格和心灵淋漓尽致的描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亦真亦幻、亦实亦虚、现实与幻觉时隐时现,外在于内心时合时离,真实与虚伪交替出现,世事与神话融为一体,波澜而不惊,跌宕而不眩晕。《魔鬼与普里姆小姐》是三部曲之一,这三部曲还包括以翻译成中文的《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维罗尼卡决定去死》。这是一部描写人类本质、善于恶、天使与魔鬼、世事与梦想,天堂与地狱的作品。当然,他有他的环境,他有他的文化背景,他有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他有他的精神境界,但就其对事物的表达和认识而言,可谓入木三分。保罗是个丰产作家,他的创作节奏与激情、他那驾驭语言的能力、他那奇妙的构思、他那深邃思想的表达、让人赞叹。他写山写水,写人写物,写情写景,写天上些人间,写神写鬼,写心灵肉体,写哲理生活,相得益彰,挥洒自如,出神入化,恍若一切就在我们眼前。他的语言精细且平稳简洁,写的都是我们能理解且熟悉的人间悲欢离合的常事,雅俗共赏,因此反而不好翻译,怕不尽人意。但不管怎样,一如往常,我尽力而为,努力再现保罗书中的风格、笔触、节奏、情感、哲理、风采,让读者随着他的思想去遨游现实与虚幻的世界。-----------------------------------------------------------------------------------我很少抱怨外文书的翻译问题,这应该是第一次。 这本书到底翻译的如何?没看过书的人看看上面周先生写的译后记应该也有个大概了解的。周先生的葡文造诣应该是不错的,但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话说的不清不楚,罗罗嗦嗦一大通看似长篇大论,但其实跟没说一样,全是废话,老北京人管这叫说“车轱辘话”。顿号一打,这话就说的没完没了了。第一次看保罗科埃略的书,是孙成敖先生翻译的《炼金术士》,看完后意犹未尽,又找来《维罗尼卡决定去死》继续看,但因为那时候还在国外,只能找了法语版的来,囫囵看完,回国后找到了孙先生翻译的版本,对照着又看了遍,才觉得好。我叫麦基洗德。你有多少只羊? 借我孙版《炼金术士》的朋友说她第一次看到书里这句话的时候,好像有人向她扔了块儿石头。 我也这么觉得。但这种石头在周先生的版本里找不到啊,全是轱辘。
  •     一个人必须要么做个好人,要么仿效好人。——德谟克利特这是一本带有很强宗教意味的书。作者的“七日”三部曲另外两部分别是《我坐在彼得拉河畔,哭泣》和《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这三本书都将时间设定在七日内,普通人需要直面爱情、死亡和权力。善与恶的交锋来得如此迅速,让人无从准备,直面人性的考验。善和恶,就像是一块硬币的正反面,他们相互对立,却又相互转化;他们相互背离,却又相互依存。自诞生伊始,人类便是在善与恶的两端中不停的困惑、思考和游走。人之初,究竟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本来就是哲学思考的终极范畴。并没有如同希腊数学定理一样可以指出人类本性的真理。可是在我看来,在善与恶无数次的交锋中,人性的恶往往显露更多,如果我们面对诱惑,那么绝大部分是会深陷其中,纵然少数时机我们选择拒绝,这也不是出于我们的本性,而是由于害怕受到外力的惩罚——即恶是处于人类本性的,是绝对的;而善不过是以对人类有益为尺度的,是相对的。小镇上的居民,开始选择让一个人牺牲来得到外国人的金子——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做的是善事,是对这个镇子有益的事情:镇长想要树立权威,修通公路,重新振兴小镇;神父是因为宗教的信仰;小镇的居民只是想要一笔理应得到却从未得到的财富。没有一个人说“不”。可是在最后关头,在普利姆小姐的5分钟发言里,他们所有人的恐惧不断滋长、负罪感不断蔓延、羞耻就要将他们扼制住,他们试图找到一个借口开始改变主意。这是心中的善在悬崖边缘拉住了即将疯狂的人吗?我更觉得,这是由于害怕受到法律的制裁、害怕一切暴露——相信别人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那么,如何判定小镇这些居民的善或恶?论迹,他们最终放弃了金条;论心,他们又无时无刻不在觊觎那笔意外的财富。善与恶本身就是相伴而行的,他们的面目如此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何时踏上我们的人生路。人生那么长,每个人的灵魂中都充斥着善与恶的较量。我们无从妄自揣测别人的行为动机和价值判断,一切都是自制,还有选择。仅此而已。

精彩短评 (总计47条)

  •     善与恶怎么能说清。
  •     非常迷人。
  •     三部曲最后一本,最为巧妙,尽管还是人尽皆知的道理。
  •     善恶一体的故事,翻译差强人意。
  •     不要试图在一开始就看懂每一个字,放松大脑,用眼睛长rap,然后再去回顾谁才是谁的魔鬼
  •     我其實,看不大明白,掃過
  •     受不了了我要做笔记啊又不能收藏两次,只能先看过了,迫切需要专业的读书笔记软件啊(不过开发这种给文青用的软件最泥马不赚钱了,豆瓣改版也是生存所迫啊
  •     这是我看过的第三本科埃略的小说,相比《炼金术士(牧羊少年奇遇记)》以及《维罗尼卡决定去死》要差不少,里面大段大段关于上帝关于人性的论述有时候发人深思,但更多时候让我觉得说教意味过浓显得虚假做作。由于是被室友吵醒后熬夜看的,所以可能我的烦躁和心不在焉也影响了对故事主题的精准理解,但是应该不会重读了。
  •     朋友5年前送的书,读过两次都半途而废,书中大量关于人性的辩证关系看着有些头大。这次总算看完,不要指望有什么结论,本来这些话题就没有结论,就当成这个炼金术师讲的另一个寓言吧——这本书里的小寓言也确实很多——它留着让你自己来思考
  •     邂逅:2009.7.4.于复旦大学城书店; 旅程:2009.7.4.-2009.7.9.; 地点:上海家中。 保罗同学,您真是太大胆了~~~把我们司空见惯的场景和听了无数遍的故事整合成一段段魔幻、神奇、非现实而处处照射现实的文字,这大概就是保罗的魅力吧~
  •     仿耶稣基督钉十字架故事。在极度恶中考验善,极度伤害中仍有善放弃复仇去宽恕。
  •     保罗科埃略小说中的宗教背景和色彩,是让人习焉不察中,过渡到对人性的思索。他小说里故事的跌宕起伏,是为了证明他的主题:权力对人的控制,欲望对人群的影响。
  •     我们行善只因无力作恶或者害怕惩罚吗?
  •     是现代版的寓言吧。故事有曲折和坡度,就是结局总是不够意外和震憾。
  •     这个高潮来得好突兀。
  •     pi了
  •     因为他的书 让我更喜欢上西班牙!
  •     恶从不带来善
  •     太神奇的一本书
  •     道理之一:一切是控制和选择
  •     让我想起那个叫The Lottory的短篇小说。文章的结尾,看的有点晕啊
  •     人性本善还是恶的拉扯
  •     善与恶
  •     寓言式的故事,峰回路转
  •     善与恶 自我的斗争
  •     今年读完的最后一本书啦~
  •     不太喜欢译文。
  •     人性本善或是恶
  •     很不喜欢书里这种说教的感觉。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这本书本身就跟自己不对路。
  •     魔鬼的契约,人性的考验。
  •     并不大合口味
  •     稀烂的翻译,毁了一部优秀的作品
  •     关于人性内在善恶的挣扎、斗争的细腻贴切描写,入木三分~精彩!
  •     我差点忘记了保罗·科埃略这个作家,大学的某段时期我几乎每次走过他的作品,都要抽走一两本.而<魔鬼与普里姆小姐>是我最喜欢的一部,非常值得一看.完了,又想Review了
  •     我是不喜欢这书的。善恶救赎,好像人性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寓言一样的故事,让我爽不起来。当然了,你可以说我不会读或是太浅薄。不过如果,有人把它排成舞台剧,我大概会有兴趣去看。
  •     如果我们有机会面对诱惑,就一定会深陷其中。只要条件允许,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可能作恶。
  •     思考
  •     很薄,但故事很深刻。
  •     那些放弃挚友的人都已经被留在地狱了。
  •     科埃略的惯用技法
  •     怎么说呢,没有读下去的欲望
  •     有点意思
  •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处于人生的陷阱,那么你就沉睡吧。安静的安详的。
  •     善恶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没有确切的答案,看完有启发也有疑惑
  •     作者算是个乐观主义者啦
  •     重读,关于如何抑制"恶"
  •     “所谓心善是对那些在生活中害怕表明态度的人而言的。相信自己善良总比去面对他人争取自己的权利要来的容易。收到冒犯而不去反击总比在战争中有胆量去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人要来的容易;我们总说没有被别人扔的石头击中,而只是到了夜里——当老婆,或是老公,或是同学朋友已经入梦,独自一人时——只是到了这时,我们才为自己的怯懦悄然落泪。”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