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中的荒野》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读物 > > 消逝中的荒野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3
ISBN:9787511100795
作者:[美] 理查德 B. 哈里斯
页数:280页

一点笔记 关于草原

一点笔记:草原问题1 草原为什么退化?--没有建立相应的体制或提供资金去继续开展草原的来内需监测---认为这些错综复杂,千差万别的生态系统的特性是固定不变的--草原退化案例:保护好的草原温和的气候&牲畜产品商业市场缺乏,传统的自给自足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极端状态,气候干旱&经济商品化,很少有牧民拥有传统知识,没有人和这个地区有长期的历史联系--草场压力:放牧压力,人口密度,经济活动(挖草皮做畜牧栏,柴火,挖中草药)--抵抗力:传统文化,防止牲畜的累积影响超过植被的容忍极限&植被的潜在生产力和恢复能力比较强--传统智慧!!!!!!!!2 中国草场管理方法:大牧场管理模式,四配套畜牧政策,鼓励定居,希望每个家庭都会基于各自的最大利益而限制牲畜的数量--vs美国西部方式,--实际困难,每年的载畜量变化非常大,定居的牧民要么采用一种随气候变化而变化的策略,要么采用低存栏的方式降低风险市场机制和交通条件的不完善,2种方式都不可取--积累财富的方式:草原可能存在多个稳定状态,上一代的不良管理可能会让以后的牧民居住证一个退化的牧场中--政策问题:弱化和模糊产权的政策,大锅饭思想,政府是最后的救命稻草;牧民的使用权非常不可靠,政策总在变,政府的干涉随处可见,不加商议地整个改变现有的政策--牧民的做法:增加牲畜的数量来临时弥补单个牲畜数量的减少;牧民牺牲赖以生存的草原健康来改善目前自己的生活--合同的不确定性:政府官员劝说,教育牧民,扩张保护区;政府经营的兽医站;规定迁徙--孩子受教育,医疗保障,物质生活丰富,,,诱惑--经济制度:人口增加,牧场减少,现金作用增加,饲养牲畜不是为家庭使用,商品化程度--矛盾的政策:鼓励永久性定居,改善长期的生产条件(围栏)&让牧民完全离开传统的土地(退耕还草),土地所有权的不安全感

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

这本书的思路恰恰也是我所撰写的这个书稿的思路,即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的结合。作者在前言里就指出,“中国由于自身的原因,还没能意识到荒野本身的价值,因此也就没能调动整个社会,把这种世界公认的价值幻化为保护的原动力。换句话说,中国现在缺乏有效的野生动物保护,是因为海没有意识到野生动物实际上是什么,而保护又意味着什么。”作者从1988年以来的20年里,多次在中国参与野外研究工作,前后加起来超过4年时间,其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国的西部度过。哪儿算是西部?作者以农耕v.s.畜牧的标准来划分,把东北的一部分也算作西部荒野。不过我觉得这个也还算make sense,这个标准之下,如何使得人类与动物共存才显得是一个“问题”,这条线以东,不管是四川北部,还是云南北部,农耕世界里人类是dominant power。西部越来越干旱吗?作者引用了一系列的数据表明,近20年来,就降水而言,并没有显著减少,或者说上个世纪还是最湿润的时期之一了。但是当地的牧民一再宣称说草原越来越干了。这一点很有意思,因为在我的project里面,漓江的水量没有显著变化,但是沿岸的农民也是一再跟我说,“漓江的水越来越少了。”环保到底价值何在?是因为具有一种美学价值吗?狩猎是否应该完全禁止?时下中国的环保斗士门总把环保和道德捆绑起来,放佛不爱护环境,就是道德水平低下的人。而有关部门的方式更是一刀切,东北的鄂温克族一直在林中把生活、狩猎与养驯鹿结合得好好的,现在的要求是定点定居,没收猎枪,嗯,把他们也都“圈养”起来了。作者在有关狩猎的一章中从自然进化本身、人类与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等方面论述了狩猎的益处。其实读到这章的时候我蛮担心的,因为中国相关法律不健全,例如狩猎的执照怎样颁发,怎样核准等,作者的论述会不会被“有心人士”作为自己的护身符而大开杀戮呢。环境保护,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审美价值什么的都不用说,仅仅从我们都生活在这个星球上,自然环境其实是一直把人类绑在一起的,无论我们真的在哪个大陆生活。气候的肆虐,火山、地震等等,这个星球其实太脆弱了,人类需要的是与之共存构建天上人间,而不是跟抱着一捆炸药一样共赴地狱。

荒野之痛

西部,是中国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随意说出一条河流的名字都让人肃然起敬。西部,耸立着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在这些势如巨龙的巨大褶皱山系中又有多少让人敬仰肃穆的名山大川。西部,草原、山脉、高原、盆地,沙漠、戈壁、平原绿洲,所有的风景都在这里看过。可是西部,脆弱的西部!她的美丽和独特又是多么不堪一击!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野生生灵,正在渐渐的消逝,随着这里日益增多的人口和工农业开发,随着荒漠化的草场,随着断流的河流,随着一声声巨响和叹息……《消逝中的荒野——中国西部野生动物保护》是美国著名动物学家哈里斯历时二十年,以其在中国西部的实地考察的工作经历写成,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西部这一地理学概念是指由西北5省(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和宁夏)、西南5省市(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内蒙古、广西以及湖南湘西地区、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共同组成,面积多达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作者哈里斯认为中国历史上长久以来存在着内部生产方式差异——东部习惯上以农耕为主,而西部则主要是中国的牧区,差异的本质实为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长久以来西部的人口都比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西部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但是近现代农业机械化大举实施以来,尤其是近几十年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原本就已存在的城乡差别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愈来愈大,而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和施政绩效向自然环境索取无度,后者付出的高昂生态代价和本身更新机制的蜕化使西部在贫穷、落后之外更为荒凉,沉闷、没有生机。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草场沙化,干旱越来越频繁的造访西部各地,西部大开发和游牧压力下的生计窘迫进一步加剧水、草场、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紧张和稀缺程度,受此影响的除了人类自身之外尚有广大野生动物,这是目前西部呈现给大家的现状。那么如此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资源改如何保护,在这本书中或许可以借鉴一些思路。中国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被称为保护最严密的保护区,但是在建设保护区时,相关部门专门有一本资金用于捕杀草原。结果造成生态恶化。早在经过初期的羌塘草原考察就有中国科学家错误的把草原鼠兔作为破坏生态系统的动物。作者多次去青海,对野牛沟、帕扎、团结乡多处草原退化情况以及生态系统进行比较。帕扎这个没有大规模设施养殖的地方生态最佳。人均牦牛和羊10只左右。作者认为非商业性的传统捕猎是可持续的有利于生态平衡。在国外有合法的猎枪,只要是传统的捕猎是被允许的,比如因纽特人。中国西北的猎鹰也已经得到尊重。而在中国一些保护区内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捕猎,同时保护区内人全部迁出,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本书对我的启发:中国的生态保护缺少的三样东西:传统猎枪、狼、和民间自然保护区。《消失中的荒野》虽然不能说内容在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颠覆性,至少,可以指导中国如何真正的保护。比如如果将现有的农村土地规模化、设施化必然带来生态灾难。应允许部分想到农村种地的城市人口迁移户口,在农村购买宅基地,承包小范围的土地进行耕种。

好书,值得一读

对于如何保护中国西部的野生动物和荒野,这本书从文化、历史、政治、生物和自然地理等方面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文中的许多观点是颠覆性的,挑战了我们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想法,例如,如何才是对野生动物的真正的爱护,养在笼中好吃好喝,还是让它们能自由自在的游弋在自己的故土,为它们保留一份真正的荒野;战利品狩猎也能被用来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从一个外国野生动物专家的眼中看中国西部,我们能更全面的看到我们自己。值得一读!


 消逝中的荒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