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典俳句诗选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8年1月
ISBN:9787805050393
作者:松尾芭蕉 与谢芜村 小林一茶,檀可(编译) 赤羽龙作(校)
页数:184页

作者简介

俳句和短歌都是日本传统的诗歌样式。俳句是由五、七、五共三句十七个音组成的短诗。起于十五世纪,流播至今。
译者檀可,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来译。


 日本古典俳句诗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在网上偶然下载到了,可是打开阅读,却发现很不是滋味,都译成我国的五言诗了,和俳句相去差远,于是再也读不下去了,还是林林先生的那本好!
  •     读檀可译的《日本古典俳句诗选》,有一首《古池塘》:古池幽且静,沉沉碧水深,青蛙忽跳入,激荡是清音。觉得眼熟,想了很久,意识到李长声先生《东居闲话》里似乎谈到此俳句。翻出《东居闲话》,113页,《几只蛤蟆跳水塘》一文中有,不过选用的是林林的译本,诗名为《古池》:寂静古潭边,不闻鸟雀喧,一蛙穿入水,划破静中天。两译本选词、意境有很大不同,难怪要我回忆半天。比较两种译法之前,我找到这首俳句的原文:古池や蛙飛びこむ水の音其字面翻译,网上有现成的,比如说:古池,青蛙跳入,传清响。或:古池,一蛙入水,水的音。这首俳句的创作也有一个类似于贾岛推敲的故事,《几只蛤蟆跳水塘》中这样写:那是春天,芭蕉先得了后两句,从字面意思直译的话,就是“蛤蟆跳进去,水的声”。弟子宝井其角在旁边,建议开头用“棣棠呀”,芭蕉没采纳,别处心裁,起首“老池塘呀”便不同凡响。至于为何“老池塘呀”远远好于“棣棠呀”,有公论:《古池》表现的是静与动、寂静与永恒之间的关系,它创造出的是一个听觉世界,若用“棣棠呀”起首,春暖花开,有声有色,静与动、寂静与永恒的意境就失却了。这可算比较檀可和林林的两个译本的一点理论支撑。第一句都没什么好讲,一个老池塘,很安静。第二句多是译者自行发挥。檀译在池水上发挥,描绘池塘样貌,林译继续在静上做文章,是第一句的补充。总体而言,檀译是无中生有的创造,而林译更忠实原文。语言上,檀译直白,林译古雅。但后两句似乎颠倒过来,檀译中规中矩,将诗意牢牢控制在“听声”上,林译则抛开原诗,进行了大胆的创造,“青蛙忽跳入”,讲的还是青蛙,而“一蛙穿入水”,则把视角转移到水上,“划破静中天”即是一片水波荡漾,倒影破碎之景了。但是,尽管林译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所谓“纯听觉世界”,但“静与动、瞬间与永恒”相映的意境却保存了下来,安静的池塘中忽然响起一声水声,与平静的水面忽然起了涟漪,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通感,但诗意是一致的。反观檀译,它增添的部分,只是把原俳句听觉供人相像的东西在一种角度上坐实了,古池幽静,池水碧绿,青蛙跳水,水声潺潺,更近似于一幅春景图。仅就描绘“寂静古池,一蛙入水”这一情景而言,我仍然更偏爱林译。倘使把诗句看成一个短片,檀译版本,从古池整体,到池水特写,再到青蛙入水,这近似一个镜头拉近再拉远的过程,其视角变换略显繁复;而林译,相对更容易用一个固定的视角拍摄完成,更符合“静”的主观感受。诗不可译已无需再讲,诗人和翻译家都懂,但是大家还是要去译诗,明知不可为而为。俳句仅十七音,几乎没有意象与韵律兼顾的译法。李长声先生认为:“中国人常把它译成五言绝句,这在中国诗歌里可算短小了……(但)俳味荡然无存,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汉诗。与其说是翻译,不如说是创作,至少再创作。”既然不可避免是创作或再创作,说两个译本都无法如实表现出原俳句简单纯粹的风格就成了正确的空话,倘若再创作的译文,能与原诗给人异曲同工之感,也算成功了。在《日本古典俳句诗选》前言里,译者檀可对为何选择将俳句译为五绝给出了四点理由:一是俳句是古典诗,译成中文古典诗较合适;二是五绝保持了原诗格律化的特点;三是五绝符合中国读者审美习惯;四是虽有添字之嫌,但若能表出原诗(欲表)未表之意,也是可以谅解的。理由虽多,却不扎实。纵然要将俳句译的古典而有韵律,也未必非要套用中文既有的诗歌形式。比如“古池,一蛙入水,水的音。”这种译法,也不失古典,虽然无韵,却相对更忠实于原句的律(徘味),而五绝虽押韵(也非原韵),却要破坏原句的律。何况,读俳句本就是欣赏不同于我们审美习惯的艺术,而审美习惯就是要不断被挑战,不断改变的,一味强调审美习惯本土化未必是好的,好比去吃法国料理,厨师却把食材按中餐方法做了。俳句是以小博大的艺术,以最少的意象引发读者尽可能多的想象,译者以为所添之字能表出原诗(欲表)未表之意,但很可能一厢情愿。所以我想,假如再出类似的俳句书,译者想怎么译都可以,但最好把类似“古池,一蛙入水,水的音。”这样最字面的译法附出来,让人知道译文里哪些意象属于原句,哪些是译者的发挥,至少,可以让人读到两个不同的译本时,不用太费思量就知道读的是同一首俳句。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这本书译得太糟了,作孽啊!
  •     每首徘句下的注释真是画蛇添足……
  •     翻译得差极。
  •     好端端的俳句让你整成五言打油诗
  •     翻译的稀烂
  •     好酒
  •     由此可想,唐诗宋词翻译到国外,大概也是这样涩然无味。
  •     成译者创作了
  •     一朝春尽红颜老,水流花谢两无情…托腮,翻成打油诗也挺好玩的。几个栗子:蹬碎燕巢泥,落入酒杯里。肉丝菜汤上,时落樱花瓣。忧方知酒圣,贫始觉钱神。紫菜砂硌牙,始叹吾齿老。贫家无美食,只是啃鱼干。两袖装白云,冬作棉絮用
  •     小林的诗被译得索然无味,但即便如此,芭蕉桑的谐俳还是很有趣的
  •     虽然意思没变,可五言诗读起来,再不是俳句原来的味道了
  •     俳句五七五是十七个音,译成汉俳成了十七个字,已经是多添了笔画,失了些原有的留白与禅味。它美,正是美在未言之意。若说汉俳尚可接受,五言绝句实在可恨,俳味全失,糟糕之极。
  •     暴殄天物啊!都译成五言诗了,毫无感觉。
  •     五言绝句的译法,刻意求古反而不美。
  •     非常有意思
  •     一看到松尾芭蕉我就想吐槽,这是病吧。得治。
  •     翻了翻感觉译成五言绝句挺微妙;更像是汉诗而完全读不出俳句的味道。这样一看还是倾向于林林先生的译法。总觉得和歌和俳句翻译还是不该硬附古诗词格律,而应旨在译出原句的意境和韵味。例如芜村的「水仙に狐あそぶや宵月夜」,读到译文总觉得跟读原句时感受到的氛围很不一样了;倒是书内注释比较有助于理解,这在俳句赏析本身似乎也是有必要的。
  •     绵绵春雨懒洋洋,故友不来不起床。喜欢喜欢。
  •     一点儿味儿也没有了。至今觉得,还是周启明的译本好。一个没有诗心的译者,任他采用哪种形式翻译,都不会译出佳作来。
  •     无节制扩写的杯具译本
  •     不会日文,只知道翻译完了的都不是个玩意儿。
  •     這格式……算了
  •     硬是把俳句翻译成打油诗,韵味还是少了很多,为自己不会日文而痛心疾首。
  •     译者在前言里解释了好半天为什么把俳句译成五言绝句,好吧在我看来这些理由都够扯淡的。完全破坏了俳句原有的格式和韵律美,还振振有词是为了方便广大读者的理解,这也太不把人民群众的智慧放在眼里了。
  •     没有必要吧这,要是没看过原文还当日本人都会写绝句了。我只能说译者的创作功力还不错……
  •     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用五绝意译日本徘句,我不太赞同,尤其是丢掉了徘句独特的形式,但也有译得很好的诗句。
  •     好好的俳句全被翻译成五言绝句真是太可怕了
  •     爱问上下载的这个版本,翻译得不能直视。硬要翻成五言绝句来迎合译者口中的“读者的阅读习惯”,背离了日本俳句本身的句法和排列。咱能认真点对待别人的文化么,咱能别这么糊弄自家读者么......硬要翻成五言绝句,像是最下等的山水诗。有谁推荐一发靠谱的版本么
  •     在我看来,日本古典俳句应该是散文诗,而非五绝。任前言用了较长篇幅去解释为何要如此翻译,我还是接受不能。
  •     小林一茶
  •     芭蕉的徘句固然意境更高远,但有种高标自立自我陶醉,不能体恤中农下士知识匮乏;小林一茶这方面显然心地更宽厚,体恤小动物,但自嘲情结郁郁,讽喻生动,颇为幽默;与谢芜村生活和精神相对富足,着笔也皆可爱。可见名家的作品都与其人生际遇相关,无论高下。
  •     哈哈哈这本看得笑死了~一边读一边猜翻译的原句到底是哪句,什么渣翻译,感觉是在恶搞啊,虽然每首下面都写了注解和评论,但是不对啊,你不能光照着你自己的译文评意境,麻烦结合一下原句好吗,比如芭蕉那几句明显是幽默打趣的句子,怎么你的译文和评论全是凄惨悲凉啊!哈哈哈简直哭笑不得了……
  •     不能这样译啊 这样再好的诗句也改写成了抄袭模仿唐诗的三流货色了 其实我觉着用一颗平常心译成白话就好。三位诗人风格还是很不同,喜欢松尾芭蕉的荠花,小蟹和冬日鱼店,其他的不怎么能欣赏得来,总觉得是对唐诗的拙劣模仿。日本俳句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就是这种生活细节中寻找活着的意义的哲学。芜村更重境,能体会到,但这些境没什么独创性。
  •     我个人挺喜欢俳句对五言这种创举的,本书注释则多使白璧生瑕
  •     能明显看出来语言差异的水平。学白学杜学李学陶,各有长短。主要问题在词语较浅,有一种强行入俗押韵的直观感。读起来很不过瘾。虽然五绝用的也都是浅显的词,但至少明白有韵,简单的词语和白话堆砌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白乐天。
  •     是翻译的问题吗,很烂啊。“京都看花天,行人满路走。赏花人几何?九万九千九。”全书就是这类货。
  •     俳句翻译成五绝真是大昏招!
  •     更期待以现代汉语译出。
  •     已经不是在读徘句了,完全的再创作,还挺蹩脚。徘句之译本身就很烂了,还加上些二兮兮的注解,很是吐槽无力。但还是截下了些有意思的留存,却也是取其本义,待他日找原文和其他翻译来看。
  •     为什么要译成绝句呢,下面还有注解,读起来像小学课本。
  •     选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俳句四百余首,按四季季语分,有特色的是译成五言绝句形式,如最有名的《古池塘》“古池幽且静,沉沉碧水深。青蛙忽跳入,激荡是清音。”与林林的翻的俳句选比,我还挺喜欢这个的,至少有诗味,有意境,有片段可想象,后者的实在看不出诗味,也完全体会不到俳句妙处。就像我更喜欢丰子恺版的源氏物语一样。
  •     诗歌译作无法打分。译作五言确实损失了日语里那种五七五跟唱歌似的韵律,但本身语言不同勉强译作五七五也未必会有原有的感觉,难说译作五言不失一种好方式。内容而言,就是诗歌集嘛,以我也很难说出个好坏来。说到底诗歌这个东西本来就很难早其他语言中再现,想看还是学日语吧╮( ̄▽ ̄")╭
  •     比湖南人民出版社的林林的译本差远了
  •     用五言绝句的形式翻译五七五三行的俳句,把本来就不突出的日本古典诗歌,彻底变成中国古典诗词的附庸。
  •     芭蕉,一茶,芜村/五绝,失俳味。
  •     山好未知名。银河何处容我住?草鞋沾满松林露。菊后尚有月色佳。月色寂寂绕池行。布袋装满花与月。棉弓权当琵琶声。风雨不介怀,鹌鹑鸣不已。鹿鸣似只一寸声。“峥嵘鹿头角,首节先分枝”“清清天上月,愁照胡枝子”的起兴好。
  •     小学三年级课本
  •     翻译得很奇怪,根本就是再创作了吧
  •     “肉丝菜汤上,时落樱花瓣”?! 这尼玛翻译的是什么几把玩意儿,打油诗么草!
  •     这翻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