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1
ISBN:9787532713172
作者:但丁
页数:117页

内容概要

但丁在《新生》中抒发了自己对贝特丽丝的一片纯真的爱恋之心后,继而将他的恋人描绘成追求天国真理的化身,她的灵魂飞向天空,得到了新生。即便到了晚年,但丁对贝特丽丝的那份执着依然难以释怀,他在《神曲》中,又把贝特丽丝描绘成集真善美于一身、引导他进入天堂的女神,以此来寄托他对贝特丽丝的美好情感。爱情催生了《新生》,《新生》又为他晚年创作《神曲》作了情感和素材的准备。


 新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在那一瞬间,潜藏在我生命中最深处的生命之精灵,开始剧烈地震颤,连身上最小的脉管也可怕地悸动起来,它抖抖索索地说了这些话:比我更强有力的神来主宰我了。”这是但丁《新生》中的一首诗,描写的是但丁初见恋人贝特丽思时的情景,也就是这个让但丁震颤、悸动、抖抖索索的女人,整整影响了但丁的一生。正如但丁自己所说的“被爱神所主宰”,贝特丽思的出现从一开始就牢牢占据了但丁的爱情堡垒,并在他心中激起了对纯洁、神圣与美好的无限追求,这追求让但丁在压抑的令人窒息的中世纪开辟出一片自己的空间,在这里,他使自己超脱于俗世的纷扰,执政佛罗伦萨抑或是被流放都无法奴役他的内心,但丁才得以用他那追求光明的眼睛审视这个世界,才得以直面天使,歌颂上帝。贝特丽思并未真正属于但丁,二人相识阶段也始终保持着距离,可这并不妨碍她将一切美好与希望带给他,因为但丁是个敏锐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性天才,他需要的恰恰不是完完全全的认知和占有,而是一种带有距离感的、朦胧的美,其中朦胧未知的成分对但丁来说才是最有魅力,事实证明,他的创造力将这种美扩张到了极致,以至于超越爱情本身的范畴,最终达到了诗歌创作、政治和伦理的高峰。关于贝特丽思为何会影响但丁一生,我想先从但丁的生活时代、个人性格以及人生经历这几个角度进行简单的探究。一、但丁于1265年出生于佛罗伦萨,整个欧洲还笼罩在中世纪的阴云之下,意大利在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历史学家吉拉尔得描绘当时的情景为:学者的道德堕落和卑劣无行,人们愤怒、虚荣、固执、自我欣赏、放荡的私生活,各种各样的不道德行为,对师长的忘恩负义,以及对大人物的卑鄙的谄媚等。[1]这种压抑、黑暗的现实激发了但丁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强烈渴望,所以但丁在本性上应该是个理想主义者。身为理想主义者,是但丁不能忘记贝特丽思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自从第一次相见时起,贝特丽思就走进了但丁的理想世界,成了这个理想世界的代言人。但丁不是凡夫俗子,而是一个有理想的、对现实不满的人,他不会轻易放弃自己认为美好的人和事物,不会轻易地向现实妥协低头。所以,即便后来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仍然无法忘记这个初恋恋人,贝特丽思虽然早早辞世,却始终活在但丁的精神世界里,温暖着但丁的内心,给他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念。从这种角度讲,贝特丽思死后的地位反而提高了,她由恋人上升到精神导师的角色,指引着但丁前进,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但丁在《神曲》中要安排由贝特丽思来带领自己游历天国。除了理想主义者,但丁还具有很多与众不同的性格特质。他敏锐,对内心感情的把握能力很强,正如他在《新生》中写道,“潜藏在我生命中最深处的生命之精灵,开始剧烈地震颤,连身上最小的脉管也可怕地悸动起来”。其实,每一次与贝特丽思的相遇都在但丁心中产生了巨大的悸动,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变化,并将它们写到诗里,铭记在内心,也深化到思想中去,而一个感情麻木的人肯定无法做到这些。同时,他想象力丰富,整个《神曲》的创作是这一点的有力佐证,九重天外的天国、七座大山象征的炼狱、大漏斗一般的地狱,其中涉及的场景和隐喻不计其数,全部都是但丁想象的产物。由此推测,他在与贝特丽思的爱情上也是充满想象的,他们仅仅见过三次,可但丁的脑海中已经存在了一个形象丰满的、纯洁而又神圣的恋人形象了,也许贝特丽思根本没有这么完美,可但丁赋予她完美的诠释。但丁如同一个画家,只是看一眼风景,就能闭上双眼用自己的色彩将风景再现,与其说再现,毋宁说重新赋予其生命,这就是想象和创造力。另外,但丁还坚忍不拔,这与其理想主义者的本性是有关的,对美好的坚守让他不能轻易放弃,所以即便在流放的困难时期他也没有产生自杀的念头,在对待贝特丽思的感情问题上,但丁也是选择了几十年如一日,无法忘怀。但丁的人生经历是坎坷的,他虽做过佛罗伦萨执政官,但长期被流放,四处飘泊,与家人分开,在社会生活中也被严重边缘化,最终客死异乡。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如意的现实生活让但丁更加坚守自己的理想世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是有自我实现的需求的,而现实的打击让但丁只能选择在精神世界中寻找自我实现的满足,因而更坚定了理想主义者的信念。由此可猜想,但丁的妻子无法取代的贝特丽思的地位,她们分属不同的世界,与妻子吵架后,但丁很可能会习惯性地从贝特丽思这里找寻灵魂的抚慰与内心的慰藉,继而将精力脱离世俗事务,转移到对美与神圣的追求上来。可见,贝特丽思是盛开在但丁理想世界中的一朵奇葩。至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贝特丽思会对但丁产生长久的影响,但有一个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在但丁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前,贝特丽思的影响又占了多大比重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二、1、激发了诗歌创作性直觉,促成了诗歌成就无可否认,但丁的著名诗集《新生》的绝大部分创作源泉来自贝特丽思,整部《新生》包括31首抒情诗,凝聚了但丁多年来对贝特丽思的爱慕和赞美,以及她死后沉痛的哀悼,可以说,没有贝特丽思就没有《新生》,也就不会有但丁柔美清新的诗体。具体来看,《新生》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但丁与贝特丽思的前两次见面,抒发自己对她的爱慕与赞美之情。在描述贝特丽思的美丽时,诗人写道,“天主想借她身上创造新奇的事物。她的肤色几乎像珍珠一般洁白,对女人来说恰到好处,十分贴切。她拥有自然所能赐予美好的一切。她那举世无双的美艳,便是证据。当她的两只眸子流盼四顾,就会放射出爱情的烈焰。谁一见到,眼睛就会发炎;烈焰射透到每人内心深处。她脸上人们不能凝视的地方。你看,爱神就把它画上。”但丁用至美的语言描述了一位绝世美人的形象,体现了见到恋人时他内心强烈的爱慕与渴望之情。第二部分主要抒写爱情的升华,这时诗人已经能够抛开单纯的相貌与魅力的赞美,而转向对圣洁、崇高的爱情的歌颂,贝特丽思的形象也由脱俗的美人转为高洁的天使。例如但丁写道,“我的女郎向别人致意时,是多么温存,多么谦逊,每人舌头颤栗而不出声,眼睛也不敢向她正视。她经过时听到赞美之词,整个风采谦虚而又温文,仿佛是自天而降的精灵,向地上的人们显示奇迹。对瞅她的人,她显出欢悦的神情,她的眼睛将甜蜜传到别人心里。而没有体验的人什么也不懂。看来从她的脸容之中,移动着一个精灵,温柔而充满绵绵情意。‘赞叹吧’,对着灵魂这么说一声。”这段描述刻画了彬彬有礼、纯洁而高贵的贝特丽思的形象,并通过说她是“自天而降的精灵,向地上的人们显示奇迹”,赋予了贝特丽思宗教的色彩,此时她的魅力已经与天使之美相融合,诗人对贝特丽思之爱也开始升华到一种天国之爱、理想之爱。第三部分主要写对贝特丽思的悼念。一方面诗人抒发了自己对恋人的的无限思念,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深化了贝特丽思的精神美,确立她在自己心中永恒的天使、爱神的地位。我认为《新生》的创作有两个重要意义。首先,它确立了朴素自然的清新之体,是诗歌创作艺术特色的一大进步,相对于当时流行的西西里诗派是一种突破和进步。其次,《新生》有着丰富的隐喻,它已不仅仅是但丁个人的恋爱诗集,融合了诗人关于爱、宗教、理想、世界的观念,而成了一部象征着人类最高理想的著作。贝特丽思,是将但丁带到诗歌创作顶峰的引路人,是她,激发了但丁的创作性直觉,促使他在诗歌创作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2、 强化了但丁性格中的理想主义成分但丁本身是个理想主义者,但他对理想长期的坚守与贝特丽思是分不开的。事实上,有理想主义者被现实同化的例子,也有理想主义者最终变为犬儒的典型,可是但丁没有,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贝特丽思。但丁的爱情是寄托在贝特丽思身上的,即便她早早辞世,有爱情支撑的理想主义绝不同于没有爱情支撑的情况。当但丁被流放、身无分文、居无定所、生活窘迫时,他一定会想到贝特丽思,一定会从他的天使那里寻求慰藉与勇气,因为再勇敢的人也会有一个脆弱的倾诉点,贝特丽思无疑是但丁最好的选择。爱情让但丁更勇敢、坚定且不畏艰险,更巧妙的是,它与但丁的宗教观相结合,塑造了天使般圣洁的恋人形象。所以但丁的理想主义情结更彻底也更坚定。但有一点,如果贝特丽思没有过早去世,情况也许就大不相同了。贝特丽思若嫁作他人妇,但丁纵然可以一直迷恋着她,却难以将她神化,因为她本身已经纠缠在繁复的俗世中,并且与另一个男人一起生活,这无论如何也与一个圣洁的天使形象相悖。假如贝特丽思最终嫁给但丁,情况也许更糟糕,所谓距离产生美,距离感是但丁对贝特丽思产生强烈爱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或者说,贝特丽思的完美很大程度上是由但丁发挥充分的想象力主观臆造出来的,而一旦两个人开始密切生活,但丁的想象力将没有任何机会发挥,他也会慢慢发现贝特丽思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更不会把她当作一个完美的天使。由此可见,与其说贝特丽思,不如说贝特丽思之死,对但丁的理想主义情结起了强化作用。3、促成但丁政治伦理领域成就除了《新生》,但丁还写过《神曲》、《论世界帝国》等著作,提出了按照美德来建立德治社会的理想,以实现社会平等。我认为但丁的终极贡献不在于诗歌艺术上,而在于他取得的政治、伦理领域成就——提出了道德政治论。以《神曲》为例,天堂和地狱、光明和黑暗、仁爱与残暴、理性与愚昧、善与恶,这些都是以鲜明的道德对峙为基础的。但丁认为,人要为自己的命运负责,一切善人终会有善报,而恶人也会因偏离正道而万劫不复,这样,就不难理解但丁的著名论断,“一旦正义成为尘世的最大威力,世界就有最良好的秩序”。可见,但丁的终极关怀不是狭义的个人主义,而转向了如何实现人类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或者说,但丁的终极理想是实现国治、天下平的局面。可由于无奈的人生经历和坎坷的个人命运,但丁只能退而立言,通过理性思考来探究正义的出路。这种意义上来说,但丁更是一个哲学家,背负着诗人背负不动的社会责任,为改造现实世界坚忍不拔地行进。但丁的这种政治理想归根结底是一种博爱,而这种博爱最初的来源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他对贝特丽思的个人之爱。是贝特丽思,让但丁相信这个世界存在着美好与希望,贝特丽思在但丁心中是真、善、美的化身,让他觉得神往并值得追求。可是,对个人之爱如何上升到对人类之爱?我想贝特丽思之死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由于贝特丽思永远地离开,但丁的爱情不可能再有发展的可能,它或者也随之死亡,或者换一种新的形式存在,置之死地而后生。但丁选择了后者,因为他无法忘记贝特丽思。他不断地神化、抽象对贝特丽思的爱,直到它超越了男欢女爱的范畴,上升到一种对一切美好事物之爱的高度,在这个层面上,博爱才得以成为可能。仍然设想贝特丽思没有离开,但丁既无法让自己的爱得到升华,也不会有专注的、投入的精力进行政治伦理思考,后果难免是但丁落入俗套,一事无成。正如尼采与莎乐美,在莎乐美彻底离开尼采后,尼采才真正开始进行哲学思考与创作,并于次年著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爱情与理想很多时候是异步的,可是但丁同时拥有精神的爱情和理想,可以说是一种幸运的不幸。三、贝特丽思,是但丁相爱但无法相守的恋人,改变了但丁的一生,进而也影响了整个文艺复兴。她如昙花一般,仅仅在这个世界开过一次就匆匆凋谢了,可她却开的那么灿烂,让人欣羡、爱慕和赞叹。“如今,她已和我们永久别离,成为精神美的化身,至高无上。她通过天庭,射出爱情的光芒,这光芒向天使们亲切致意,并使他们崇高的智慧无比惊奇。”我时常会想,在天国中的贝特丽思是如何看待但丁?这个被她影响了一生的男人,她也是爱他的吗?也许,她只是上帝派去但丁身边的一个天使,传递过上帝的福音后便离去了。但我相信,她一定是神圣的,因为但丁在她身上看到了光,不仅仅是爱情的,更是一切纯洁的、美好的存在,她给但丁勇气和希望。于是,但丁也将这光传递给了更多的人,于是才有了越来越多的传递光明的人,这个世界才变得越来越亮。
  •     1274年5月1日,但丁刚到9岁,碰见了8岁零4个月的贝雅特丽齐。在春光明媚的季节,她穿着朱红色的衣服出现在他的面前,就像一个圣洁高雅的小天使。“从那时起,爱神就统治了我的灵魂。”9年后,18岁的但丁开始撰写《新生》歌颂这位天使,回忆了一见钟情时自己的心情,“在那一瞬间,潜藏在我内心深处的生命的精灵开始激烈地颤动,连身上最小的脉管也可怕地悸动起来。……居于高处的充满活力的精灵因大为惊异而说话;‘Apparuit jam beatitudo vestra’(你的幸福已经降临)。”在别的孩子还蹲在地上玩泥巴的年纪,早熟的但丁已经站了起来,开始追寻懵懂的爱情,“我曾多次奔走,把她寻访。”只可惜找到之后也只是远远观望。这种二兮兮的行为,童年的但丁应该做过不少,以至于成年后的他都觉得不好意思,斥之为“荒唐”,在《新生》中一笔带过,匆匆带领读者进入了他们一生中最著名的一次邂逅:“许多日子过去了,转眼已整整九年。在第九年的最后一天,那位楚楚动人的女郎又在我眼前出现。她身穿一件雪白的衣服,走在年纪稍大的两位淑女之间。她经过一条街时,盈盈秋波转向我惶悚不安地站着的地方,她怀着无比的深情向我亲切致礼,使我似乎看到幸福就近在身边,而这种深情厚谊,如今在永世中得到报答。”爱真的需要勇气,只可惜但丁的羞怯一如童年,好不容易得到了梦中情人的致意,他欣喜若狂,如醉如痴,却只是回到房间写诗!!陷入单相思中的文艺青年,总是充满局促不安的羞涩。在一次婚礼宴会上,他们又一次不期而遇。可怜的但丁“完全慑服于爱神的威力,不由神魂颠倒,六神无主”,浑身颤抖地倚靠在壁画上。他的反常引起了女人们的注意,于是连那位最娇美的淑女也一起嘲笑他。这次的失态对但丁的打击很大,他羞愧难当,又一次躲到自己的房间里,一边啜泣,一边…呃…写诗。这次失态也暴露了他内心的秘密。有一回上街,但丁被几个八卦女叫住了,“既然你不愿见到那个女郎,那你为什么又这样爱她呢?跟我们谈谈吧,这样的恋爱,目的一定新奇。”看到自己的心上人不在场,但丁显得放松而随意:“女士们,我的恋爱的目的,只是希望那位女郎垂青于我,这个你们也许明白,而我的幸福也寄托在这上面。我的所有希望也寄托在那里。可是以后她不高兴再理我了,我主爱神发了慈悲,把我的幸福安置在一个万无一失的地方。”“我们请你说说,你的幸福究竟在哪里。”“幸福在于赞美我女郎的词句里。”说这话时,但丁一定挺起了胸膛,因为在他一生重要的文学作品中,真的“仅仅以赞美心上人为写作题材。”1290年6月9日,年仅二十四岁零三个月的贝雅特丽齐去世。这对但丁的打击是无法想象的,连佛罗伦萨城都奄奄无生气,没有一丝光辉。以至于两年多以后,当他撰写《新生》后半部时,似乎还没有接受这个事实,仍然不忍详述她仙逝的情形。也许是为了不让读者发现自己内心的隐痛,但丁甚至还煞有介事地列了三条理由为自己开脱。用情至此,可谓深矣。1923年,《新生》写完了,青年时期的但丁下了决心,不再谈论这位至圣的淑女。“待以后我能更加合适写她的时候再写。……因此,如果事物借以生存的造物主能让我再活上几年,我希望用对于任何女性都没有说过的话去描写她。”于是,1307年,流亡在外的但丁开始撰写《神曲》。从初次相遇那年起,已经过了33年,当年生机勃勃的儿童,如今已成了饱经忧患的中年人。但42岁的但丁仍然对自己从童年就开始单相思的恋人魂牵梦绕,让她在《神曲》中作为天使,从天而降,拯救“在人生的中途”,陷入歧路的自己。她出现在他面前,蒙着白纱,戴着橄榄叶编制的花冠,穿着鲜红如火的长袍。如此完美,一如初见。“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因为爱情,但丁用文字给自己的爱人创造了一个天堂。注:本文引文来自钱鸿嘉 译《新生》,王维克 译《神曲》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我比但丁更早遇见你,也将更长久更绝望地热恋着你,不幸的姐姐或贝亚特里齐。
  •     另一个不知出处的译本:然后他去了,去时满含热泪。
  •     静下心品读,但丁的深彻爱情。
  •     这是一个艺术家的初恋。
  •     纯真的爱情,真情的表述。
  •     真的只是如此吗 可惜我读不懂意大利文……
  •     : I546.23/2212-3
  •     大概在文学史上的意义要胜于其文学意义,不论其死板的翻译,章回小说一样的结构就让我无语了。我写了一首十四行诗,我又写了一首十四行诗,我再写了一首十四行诗。。。
  •     很想买精装版。这书越来越难找。是但丁的女神啊
  •     被感动地流下眼泪了
  •     超凡脱俗。——毫无疑问,只有20+写出《新生》的诗人,40+才能写出《神曲》;但若Dante“当年身便死”,“一生事业有谁知”呢?
  •     但丁课Paper用。读着一点都没被打动。。。
  •     神曲的铺垫和引子,翻译比较弱
  •     傻逼
  •     怎么能爱到这个地步
  •     爱过。读到最后终于觉得这书有点好了
  •     借但丁这本书先写个书评吧,今天终于看完了《新生》,确实很好看的一本书,讲的道理其实都算是浅显,但为什么自己很多时候不明白,为什么好多人也不明白呢?主要人们一方面不会多读书,一方面很容易自欺欺人,造成很多很多的悲剧哈。比较新颖的观点有,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认为性格也是可塑造的,其实这一点与《少有人走的路》的说法也是一致的,心智成熟才是关键,再说还有一个是人丑就要多读书,只要书读得足够多了,想不进步也难吧。
  •     这一定是一份课后作业。。。。。。
  •     可爱的小册子。
  •     我记得很多年前读过神曲的炼狱篇,那时候觉得但丁很啰嗦……现在觉得他是YY高手 想到了歌德,和他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或许,所有诗人都把情人想得太美好
  •     但丁说,“我出世以后,太阳运行差不多回到原处已有九次”。中世纪的宇宙观好萌!
  •     后来贝雅特丽齐出嫁,二十五岁死时,一直不知道但丁爱她。
  •     给一切多情的灵魂和温柔的心。
  •     杨牧(台湾著名诗人)的译本,复印本:
    http://tan.kongfz.com/30828/165573599/
  •     翻译拙计。不过还是读的快哭了。逼格提升了许多
  •     唉,译的么,无话可说
  •     但丁以一个纯屌丝的心态写出一本大师级的传世大作。"想见爱神吗?从我颤抖的眼睑就能看到。"
  •     看了楼主的读书主页,似乎读的全是沈默的书。
    “正是因为英语和汉语都是分析语,已经消失了性数格和动词变位这些特征,因此,从英语转译,原文的真髓就所剩无几了....”-----请问英语什么时候消失了动词变位这一特征?
  •     我的思念升到了我的智慧无法理解的她的那种境界中,因为我们的理智对于圣洁的灵魂,犹如我们衰弱的眼睛对着太阳一样。
  •     暂时没有很好的中译本
  •     灵魂即理性 心即情欲 我希望用对于任何女性都没有说过的话去描写她
  •     倾注生命的爱方能见爱神,她是他的爱,也是最为善的形而上化身
  •     温柔的新体诗人的主要创作成果,也是抒写贝雅特丽齐的爱情的作品
  •        “在那一瞬间,潜藏在我生命中最深处的生命之精灵,开始剧烈地震颤,连身上最小的脉管也可怕地悸动起来,它抖抖索索地说了这些话:比我更强有力的神来主宰我了。”
       这是但丁《新生》中的一首诗,描写的是但丁初见恋人贝特丽思时的情景,也就是这个让但丁震颤、悸动、抖抖索索的女人,整整影响了但丁的一生。正如但丁自己所说的“被爱神所主宰”,贝特丽思的出现从一开始就牢牢占据了但丁的爱情堡垒,并在他心中激起了对纯洁、神圣与美好的无限追求,这追求让但丁在压抑的令人窒息的中世纪开辟出一片自己的空间,在这里,他使自己超脱于俗世的纷扰,执政佛罗伦萨抑或是被流放都无法奴役他的内心,但丁才得以用他那追求光明的眼睛审视这个世界,才得以直面天使,歌颂上帝。贝特丽思并未真正属于但丁,二人相识阶段也始终保持着距离,可这并不妨碍她将一切美好与希望带给他,因为但丁是个敏锐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性天才,他需要的恰恰不是完完全全的认知和占有,而是一种带有距离感的、朦胧的美,其中朦胧未知的成分对但丁来说才是最有魅力,事实证明,他的创造力将这种美扩张到了极致,以至于超越爱情本身的范畴,最终达到了诗歌创作、政治和伦理的高峰。
       关于贝特丽思为何会影响但丁一生,我想先从但丁的生活时代、个人性格以及人生经历这几个角度进行简单的探究。
      
      一、
       但丁于1265年出生于佛罗伦萨,整个欧洲还笼罩在中世纪的阴云之下,意大利在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历史学家吉拉尔得描绘当时的情景为:学者的道德堕落和卑劣无行,人们愤怒、虚荣、固执、自我欣赏、放荡的私生活,各种各样的不道德行为,对师长的忘恩负义,以及对大人物的卑鄙的谄媚等。[1]这种压抑、黑暗的现实激发了但丁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强烈渴望,所以但丁在本性上应该是个理想主义者。
      身为理想主义者,是但丁不能忘记贝特丽思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自从第一次相见时起,贝特丽思就走进了但丁的理想世界,成了这个理想世界的代言人。但丁不是凡夫俗子,而是一个有理想的、对现实不满的人,他不会轻易放弃自己认为美好的人和事物,不会轻易地向现实妥协低头。所以,即便后来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仍然无法忘记这个初恋恋人,贝特丽思虽然早早辞世,却始终活在但丁的精神世界里,温暖着但丁的内心,给他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念。从这种角度讲,贝特丽思死后的地位反而提高了,她由恋人上升到精神导师的角色,指引着但丁前进,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但丁在《神曲》中要安排由贝特丽思来带领自己游历天国。
       除了理想主义者,但丁还具有很多与众不同的性格特质。他敏锐,对内心感情的把握能力很强,正如他在《新生》中写道,“潜藏在我生命中最深处的生命之精灵,开始剧烈地震颤,连身上最小的脉管也可怕地悸动起来”。其实,每一次与贝特丽思的相遇都在但丁心中产生了巨大的悸动,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变化,并将它们写到诗里,铭记在内心,也深化到思想中去,而一个感情麻木的人肯定无法做到这些。同时,他想象力丰富,整个《神曲》的创作是这一点的有力佐证,九重天外的天国、七座大山象征的炼狱、大漏斗一般的地狱,其中涉及的场景和隐喻不计其数,全部都是但丁想象的产物。由此推测,他在与贝特丽思的爱情上也是充满想象的,他们仅仅见过三次,可但丁的脑海中已经存在了一个形象丰满的、纯洁而又神圣的恋人形象了,也许贝特丽思根本没有这么完美,可但丁赋予她完美的诠释。但丁如同一个画家,只是看一眼风景,就能闭上双眼用自己的色彩将风景再现,与其说再现,毋宁说重新赋予其生命,这就是想象和创造力。另外,但丁还坚忍不拔,这与其理想主义者的本性是有关的,对美好的坚守让他不能轻易放弃,所以即便在流放的困难时期他也没有产生自杀的念头,在对待贝特丽思的感情问题上,但丁也是选择了几十年如一日,无法忘怀。
       但丁的人生经历是坎坷的,他虽做过佛罗伦萨执政官,但长期被流放,四处飘泊,与家人分开,在社会生活中也被严重边缘化,最终客死异乡。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如意的现实生活让但丁更加坚守自己的理想世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是有自我实现的需求的,而现实的打击让但丁只能选择在精神世界中寻找自我实现的满足,因而更坚定了理想主义者的信念。由此可猜想,但丁的妻子无法取代的贝特丽思的地位,她们分属不同的世界,与妻子吵架后,但丁很可能会习惯性地从贝特丽思这里找寻灵魂的抚慰与内心的慰藉,继而将精力脱离世俗事务,转移到对美与神圣的追求上来。可见,贝特丽思是盛开在但丁理想世界中的一朵奇葩。
       至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贝特丽思会对但丁产生长久的影响,但有一个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在但丁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前,贝特丽思的影响又占了多大比重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
      1、激发了诗歌创作性直觉,促成了诗歌成就
      无可否认,但丁的著名诗集《新生》的绝大部分创作源泉来自贝特丽思,整部《新生》包括31首抒情诗,凝聚了但丁多年来对贝特丽思的爱慕和赞美,以及她死后沉痛的哀悼,可以说,没有贝特丽思就没有《新生》,也就不会有但丁柔美清新的诗体。
      具体来看,《新生》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但丁与贝特丽思的前两次见面,抒发自己对她的爱慕与赞美之情。在描述贝特丽思的美丽时,诗人写道,“天主想借她身上创造新奇的事物。她的肤色几乎像珍珠一般洁白,对女人来说恰到好处,十分贴切。她拥有自然所能赐予美好的一切。她那举世无双的美艳,便是证据。当她的两只眸子流盼四顾,就会放射出爱情的烈焰。谁一见到,眼睛就会发炎;烈焰射透到每人内心深处。她脸上人们不能凝视的地方。你看,爱神就把它画上。”但丁用至美的语言描述了一位绝世美人的形象,体现了见到恋人时他内心强烈的爱慕与渴望之情。
      第二部分主要抒写爱情的升华,这时诗人已经能够抛开单纯的相貌与魅力的赞美,而转向对圣洁、崇高的爱情的歌颂,贝特丽思的形象也由脱俗的美人转为高洁的天使。例如但丁写道,“我的女郎向别人致意时,是多么温存,多么谦逊,每人舌头颤栗而不出声,眼睛也不敢向她正视。她经过时听到赞美之词,整个风采谦虚而又温文,仿佛是自天而降的精灵,向地上的人们显示奇迹。对瞅她的人,她显出欢悦的神情,她的眼睛将甜蜜传到别人心里。而没有体验的人什么也不懂。看来从她的脸容之中,移动着一个精灵,温柔而充满绵绵情意。‘赞叹吧’,对着灵魂这么说一声。”这段描述刻画了彬彬有礼、纯洁而高贵的贝特丽思的形象,并通过说她是“自天而降的精灵,向地上的人们显示奇迹”,赋予了贝特丽思宗教的色彩,此时她的魅力已经与天使之美相融合,诗人对贝特丽思之爱也开始升华到一种天国之爱、理想之爱。
      第三部分主要写对贝特丽思的悼念。一方面诗人抒发了自己对恋人的的无限思念,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深化了贝特丽思的精神美,确立她在自己心中永恒的天使、爱神的地位。
      我认为《新生》的创作有两个重要意义。首先,它确立了朴素自然的清新之体,是诗歌创作艺术特色的一大进步,相对于当时流行的西西里诗派是一种突破和进步。其次,《新生》有着丰富的隐喻,它已不仅仅是但丁个人的恋爱诗集,融合了诗人关于爱、宗教、理想、世界的观念,而成了一部象征着人类最高理想的著作。贝特丽思,是将但丁带到诗歌创作顶峰的引路人,是她,激发了但丁的创作性直觉,促使他在诗歌创作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2、 强化了但丁性格中的理想主义成分
      但丁本身是个理想主义者,但他对理想长期的坚守与贝特丽思是分不开的。事实上,有理想主义者被现实同化的例子,也有理想主义者最终变为犬儒的典型,可是但丁没有,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贝特丽思。
      但丁的爱情是寄托在贝特丽思身上的,即便她早早辞世,有爱情支撑的理想主义绝不同于没有爱情支撑的情况。当但丁被流放、身无分文、居无定所、生活窘迫时,他一定会想到贝特丽思,一定会从他的天使那里寻求慰藉与勇气,因为再勇敢的人也会有一个脆弱的倾诉点,贝特丽思无疑是但丁最好的选择。爱情让但丁更勇敢、坚定且不畏艰险,更巧妙的是,它与但丁的宗教观相结合,塑造了天使般圣洁的恋人形象。所以但丁的理想主义情结更彻底也更坚定。
      但有一点,如果贝特丽思没有过早去世,情况也许就大不相同了。贝特丽思若嫁作他人妇,但丁纵然可以一直迷恋着她,却难以将她神化,因为她本身已经纠缠在繁复的俗世中,并且与另一个男人一起生活,这无论如何也与一个圣洁的天使形象相悖。假如贝特丽思最终嫁给但丁,情况也许更糟糕,所谓距离产生美,距离感是但丁对贝特丽思产生强烈爱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或者说,贝特丽思的完美很大程度上是由但丁发挥充分的想象力主观臆造出来的,而一旦两个人开始密切生活,但丁的想象力将没有任何机会发挥,他也会慢慢发现贝特丽思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更不会把她当作一个完美的天使。由此可见,与其说贝特丽思,不如说贝特丽思之死,对但丁的理想主义情结起了强化作用。
      
      3、促成但丁政治伦理领域成就
       除了《新生》,但丁还写过《神曲》、《论世界帝国》等著作,提出了按照美德来建立德治社会的理想,以实现社会平等。我认为但丁的终极贡献不在于诗歌艺术上,而在于他取得的政治、伦理领域成就——提出了道德政治论。以《神曲》为例,天堂和地狱、光明和黑暗、仁爱与残暴、理性与愚昧、善与恶,这些都是以鲜明的道德对峙为基础的。但丁认为,人要为自己的命运负责,一切善人终会有善报,而恶人也会因偏离正道而万劫不复,这样,就不难理解但丁的著名论断,“一旦正义成为尘世的最大威力,世界就有最良好的秩序”。
       可见,但丁的终极关怀不是狭义的个人主义,而转向了如何实现人类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或者说,但丁的终极理想是实现国治、天下平的局面。可由于无奈的人生经历和坎坷的个人命运,但丁只能退而立言,通过理性思考来探究正义的出路。这种意义上来说,但丁更是一个哲学家,背负着诗人背负不动的社会责任,为改造现实世界坚忍不拔地行进。
       但丁的这种政治理想归根结底是一种博爱,而这种博爱最初的来源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他对贝特丽思的个人之爱。是贝特丽思,让但丁相信这个世界存在着美好与希望,贝特丽思在但丁心中是真、善、美的化身,让他觉得神往并值得追求。可是,对个人之爱如何上升到对人类之爱?我想贝特丽思之死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由于贝特丽思永远地离开,但丁的爱情不可能再有发展的可能,它或者也随之死亡,或者换一种新的形式存在,置之死地而后生。但丁选择了后者,因为他无法忘记贝特丽思。他不断地神化、抽象对贝特丽思的爱,直到它超越了男欢女爱的范畴,上升到一种对一切美好事物之爱的高度,在这个层面上,博爱才得以成为可能。
       仍然设想贝特丽思没有离开,但丁既无法让自己的爱得到升华,也不会有专注的、投入的精力进行政治伦理思考,后果难免是但丁落入俗套,一事无成。正如尼采与莎乐美,在莎乐美彻底离开尼采后,尼采才真正开始进行哲学思考与创作,并于次年著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爱情与理想很多时候是异步的,可是但丁同时拥有精神的爱情和理想,可以说是一种幸运的不幸。
      
      三、
       贝特丽思,是但丁相爱但无法相守的恋人,改变了但丁的一生,进而也影响了整个文艺复兴。她如昙花一般,仅仅在这个世界开过一次就匆匆凋谢了,可她却开的那么灿烂,让人欣羡、爱慕和赞叹。
      “如今,她已和我们永久别离,成为精神美的化身,至高无上。她通过天庭,射出爱情的光芒,这光芒向天使们亲切致意,并使他们崇高的智慧无比惊奇。”
      我时常会想,在天国中的贝特丽思是如何看待但丁?这个被她影响了一生的男人,她也是爱他的吗?也许,她只是上帝派去但丁身边的一个天使,传递过上帝的福音后便离去了。但我相信,她一定是神圣的,因为但丁在她身上看到了光,不仅仅是爱情的,更是一切纯洁的、美好的存在,她给但丁勇气和希望。于是,但丁也将这光传递给了更多的人,于是才有了越来越多的传递光明的人,这个世界才变得越来越亮。
  •     绵长而深切的情意啊~
  •     标记错了,李笑来的
  •       王独清(英译本转译),钱鸿嘉(英译本转译),沈默(古意大利语拉丁语直译),三个译本都有了,仔细对比,还是沈默的最好,不管是文笔还是学术水平,沈默都不是另外两个人能比的,《新的生命》里面有十分多的拉丁语句子,我恰好懂得一点,沈默译的很好很准确,其他两个人大概是由英语转译拉丁语,简直惨不忍睹,语义差了很远。他们所依照的英语译本的准确性也是远不及原文的,正如古希腊语学者罗逍然所说,“英语都没弄懂居然就来翻译古典著作。”正是因为英语和汉语都是分析语,已经消失了性数格和动词变位这些特征,因此,从英语转译,原文的真髓就所剩无几了。另外两个译本里面的错误是触目惊心的,仔细对照英文本和新生的研究著作就可以知道,他们犯的错误简直到了歪曲原文语义的地步,当然这也不能怪那两个译者,毕竟他们没有扎实的西学基础,也不懂古意大利语拉丁语原文。沈默精通古希腊语、拉丁语、古意大利语、意大利语、法语、德语、荷兰语,翻过他的《色诺芬的会饮》、《居鲁士的教育》、《古希腊语简明教程》,还有他的柏拉图希腊语教案,不得不说,现今中国,沈默是一位权威的古希腊语拉丁语学者和教育家,他甚至可以用荷兰语来参考注释!而沈默翻译《新的生命》,纯粹是处于他年轻时的个人爱好,早在八十年代就一翻译出来,但由于一些原因。2007年才正式出版。看了他的译本,仔细观看里面准确的注释和带感情的文字,真的觉得已经无所憾了,只希望他能把但丁的《神曲》也翻译出来,那就更好了,以他的学术水平,超过田德旺黄国彬的译本不在话下,但他现在一心扑在古典学教育上,专心于翻译古希腊罗马著作,可惜了!
      
      沈默译本-
      自我出生以来,
      灿烂的天光已经九次转到完全相同的地方。
      我心中那位灿烂的姑娘这时出现在我的面前。
      人们都叫她作蓓雅特莉齐,
      可大家并不知道这个名字的真正含义。
      自从她出生在这里,
      东边璀璨的晚星已经走过一个世纪当中十二分之一的路程。
      她出现在我的面前时,
      差不多刚好过了九岁。
      而我见到她的时候,
      九岁的年龄已经过去。
      那天,她着典雅,矜持而又纯洁,
      殷红的外衣点缀着柔美的花季。
      王独清译本—
      在我降生后.
      “光的天空”在在它的座位上回转了九次的当儿,
      第一次那位占据我思想的淑女出现在我的跟前。
      她便是那位使我们不知道怎样称呼才好的人,
      便是世人常叫的贝德丽采了。
      那时她来到这个世界上,
      已经是星空向东方运行了一度的十二分之一。
      就是说,她出现在我跟前时她的芳龄是刚才开始了九岁,
      而我,我却也恰是一样,但是已经满了九岁。
      那天她是穿着红色的衣裳,合身而且动人。
      她的带子和裹在她身上的别种装饰都和她那娇小的年纪配了个恰好。
      钱鸿嘉译本—
      我出世以后,
      太阳运行后又差不多回到原处已有九次。
      正在此时,
      我心灵中光彩照人的女郎首次出现在我的面前。
      许多不知道她姓名的人,
      都称她为贝雅特莉齐。
      自从她来到这世界上,
      星空已向东方运行了一度的十二分之一,
      所以她在我面前出现时大约刚到九岁,
      而我见到她时则快满九岁了。
      她在我面前露脸时,
      穿的是一件十分高雅的朱红色衣服,
      落落大方,衣带和别的装束同她小小的年纪十分相称。
      
  •     但丁這春夢做了一輩子啊。細想想,從一而終,這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     如今,她已和我们永久别离,成为精神美的化身,至高无上。她通过天庭,射出爱情的光芒,这光芒向天使们亲切致意,并使他们崇高的智慧无比惊奇。
  •     私人藏书转让。QQ:1554948415
  •     因为汉尼拔里提到了就找来看看,恋爱中谨小慎微的敏感与热烈感人至深
  •     2 楼 英语 已经快 要 不是 inflicted language了 跟 意大利文 这样的罗曼语系 的语言 的 conjugation 根本 不是一回事
  •     你泪流满面,颤抖着吃下我燃烧的心。
  •     译文稍显寡淡
  •     “在那一瞬间,潜藏在我生命中最深处的生命之精灵,开始剧烈地震颤,连身上最小的脉管也可怕地悸动起来,它抖抖索索地说了这些话:比我更强有力的神来主宰我了。” 难道会斥责为一时荷尔蒙的冲动么。那是因为是单恋吧哈哈。
  •     好犀利。。
  •     不懂为何但丁会事无巨细地去分析他自己写的诗。不仅分段,他还做了概括段落大意的事。读着还会让我想起阿伯拉尔,难道灵性是相通的。
  •     但丁绝对是中世纪第一痴情种。时间、数字与爱情等课题他早有了:“自从她来到这个世界上,星空已向东方运行了一度的十二分之一”,”长夜已过了三分之一的时辰“,以及神奇的“九”。117页小书看得离奇累,原本就是俗语诗,翻译成中文白话就更俗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