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旦起舞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3
ISBN:9787506313445
作者:[俄] 布尔加科夫
页数:482页

书籍目录

第一部
一 永远别同陌生人交谈
二 本丢·彼拉多
三 第七条证据
四 跟踪追击
五 格里鲍耶陀夫事件
六 果真是精神分裂症
七 不吉利的单元
八 教授和诗人间的论战
九 科罗维耶夫的诡计
十 来自雅尔塔的消息
十一 伊万的自相矛盾
十二 魔法和它的揭底
十三 主角出场
十四 光荣属于雄鸡
十五 鲍索伊的梦
十六 行 刑
十七 惊慌不安的一天
十八 不走运的造访者
第二部
十九 马格丽特
二十 阿扎泽洛的雪花膏
二十一 飞 行
二十二 烛光下
二十三 撒旦的盛大舞会
二十四 寻求大师
二十五 总督如何企图解救加略人犹大
二十六 安 葬
二十七 五十号单元的终结
二十八 科罗维耶夫和别格莫特的最后奇遇
二十九 大师和马格丽特的命运被确定
三十 该走了!该走了!
三十一 麻雀山上
三十二 宽恕和永久的栖身之地
尾声
异文
译后记

作者简介

布尔加科夫的代表作,用三条线索讲述一个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故事:撒旦和随从大闹莫斯科;大师和马格丽特的爱情;大师的小说:耶稣之死。


 撒旦起舞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撒旦是恶魔是黑暗是邪恶,是冷眼看透世间种种却不会伸手救赎苦苦挣扎的人们的存在。作者允许甚至赞同了撒旦的种种荒诞不羁的行为,却还是温暖的安排了大师和玛格丽特的相遇和结局,也许还应该加上总督和本丢彼拉多,遵循自己意志活着的人们是值得尊敬和欣赏的。上帝需要人们的虔诚,而恶魔只需要人们对自己的虔诚。或许全篇的重点只是大师的那一句话,你自由了。
  •     下午我看书回来,经过一扇僻静的小门,突然听到低沉的猫叫。四下寻找,无果,便壮起胆子继续前行。不出三步,猫叫再次传来,从我背后幽幽地腾起——声音不大却有些刺耳。我停下,抱紧书深吸了一口气,硬挺挺地背过身,跟一只肥硕的黑猫四目相对。我们面无表情地僵持着。几秒钟后,它怏怏地爬开了。没等它消失干净,我就飞快地跑了。撒旦的随从,别格莫特,那只胖猫;是他们,是他们的造访!《大师和马格丽达》像一道符咒,突然盘旋在我的脑海——我仿佛看见那只笨拙的大黑猫正坐在餐位上,用它尖锐的爪子插着蘑菇怡然自得地享用着,嚣张的作派和它在莫斯科时一模一样。“慌什么呀!真孬!没点儿出息!丝毫没有我们高级知识分子应有的风貌,简直丢人,都丢到地狱去了,白混了你……”我嘟哝着走回寝室,找出这本没看完的小说从头看起。我居然一口气就读完了——要知道,从前的我一看到像俄罗斯火车般的名字就犯恶心。读完时正好月光满溢。一个叫歌德的牛人说,每个艺术家身上都有颗勇敢的种子。作家也是这样——穷尽一生的写作,总会有那么一、两次是出于某些隐秘的原因,将某个叙述中的人物永远地留给自己。这既是对自己的纪念,也是对自己的奖励。对《大师和马格丽达》的作者布尔加科夫而言,马格丽达就是这枚瑰丽的种子。在长达十二年的写作里,他有足够多的时间来斟酌大师和马格丽达。他俩的第一次出现,是在书的封面,可是以书名的身份出现了一次后,男女主人公就消失了。直到第13章,“大师”才姗姗来迟。而迟迟不见倩影的“马格丽达”则出现地更加莽撞。第19章的时候,作者突然抛弃了过去的252页,他不再讲述被列车割去头颅的编辑,被真相关进疯人院的诗人以及驾临莫斯科表演催眠魔术的撒旦军团。他把话锋一转,诱惑我们说:“来吧!读者!谁对你说人世间没有纯正、忠实、永恒的爱情?让人们割掉这个说谎者可恶的舌头!跟着我,跟着我来吧!”此时此刻,迷人的马格丽达才翩然而至。从这点上看,《大师和玛格丽特》似乎证明了这样的一种叙述手法:在一部长达五百页的小说里,结构不一定非要清晰可见,它完全可以时隐时现;它应该在叙述者训练有素的内心,而不是在急功近利的笔尖。只有这样,小说里辽阔跌宕的长篇叙述才不会受到伤害。 书中的大师别兹多姆受爱情的鼓舞尝试写作,他才华横溢却遭到编辑的妒忌,小说被无理搁置,从而一蹶不振。(god!)“我是真的用双手捧着这部小说进入生活,但同时,我的生活也因此宣告结束。”这仿佛一句判词,戳中了大师,也戳中了布尔加科夫在现实中伤痕累累的影子。要知道,他死前留下最后一句话便是:“让人们知道(《大师与马格丽达》)。”显而易见,他需要马格丽达。他需要用魔鬼来召唤天使般的梦幻女郎。布尔加科夫虚构了撒旦对莫斯科的访问,同时也虚构了自己。他让马格丽达成为魔鬼晚会艳光四射的皇后,并让她一而再、再而三地自由飞翔:飞过大门、飞过小巷、飞过众人愚蠢的嘲笑,飞向摇曳泛滥的银色月光。这就是生长于“白银时代”的俄罗斯作家。他可以让马格丽达在莫文协里用暴力宣泄不满,但他不允许自己和自己真爱的人物失去善良。所以当马格丽达疯狂地砸毁一切、准备离开的时候,她还会停下脚步,温驯地哄着楼下惊醒的孩子睡觉,并且说:“世上曾有过一位阿姨。她没有孩子,她也不幸福。瞧,她开始时哭了好长好长时间,然后变得好凶……”这一刻,我们看到一颗饱受磨难、却依旧滚烫的心,在夹缝中艰难地跳动。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们再回首审视那个银光闪闪的时代,再重新咀嚼那些人留下的白纸黑字,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灼热的呼吸和澎湃不屈的茁壮灵魂。小说中的“大师”耗费一生撰写了一部艰涩的小说,其中的主人公是不得已处死耶稣的犹太总督本丢•彼拉多。他杀害了耶稣,却为此内疚不已。大师让彼拉多在悔恨和痛苦中枯坐了两千年,让他“为某年某时的一个满月而付出了一万二千个满月的代价”。但是布尔加科夫却释放了大师——他让大师遇见了自己塑造的彼拉多,然后带着大师离开、赐予他永久的安宁。大师终于放下了,见到彼拉多的那一刻,他放走了彼拉多。大师的记忆——那些惶惑不安、悲愤不满以及被针尖刺伤过的记忆都开始泯灭了。那一瞬,彼拉多自由了,大师也自由了:就像他自己刚刚放走被他塑造的主人公一样——这位英雄昂首阔步地走向深渊。走的时候大师眺望城市:最初是一种隐忍的悲哀;但很快就被甜蜜的慌乱所替代——被吉普赛人浪迹天涯的冲动所替代。 月光摇荡着,湮没床榻。他们曾经在世上活过。但此刻他们默不作声、静静飞翔,把他们青春年少的脸庞置于月光安宁倾泻下的光晕。撒旦军团、大师和马格丽达。
  •     俄罗斯不缺乏优秀作家,可惜大多命运多舛,包括布尔加科夫。甚至多年之后,当他的名字在西方如雷贯耳之时,他的书还会躺在专售打折书的书店里默默无闻。读过这本书,除了大师和马格利特之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魔王沃兰德和他的随从。说实话,我爱这群恶魔,至少他们比出现的马太要可爱得多。作者笔下的莫斯科应该是上帝的作品,可是却到处的虚情假意,尔虞我诈,倒是这群恶魔,给我带来了些许正义伸张的快感。或许当年的苏联,真的需要一群恶魔,来解放布尔加科夫、曼德尔施塔姆、普拉东诺夫们苦闷的灵魂。生命,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而应当是瑰丽多彩的。可惜,当年的现实是,天才被压制,集权在横行。俄罗斯的良心还在,只是被笼罩在黑暗之中,也只有超自然的力量能够冲破这黑暗吧。我在想,混乱,也应该远胜于非正义的稳定状态。可惜,这话在没有理想、只有生存的时代里是没有市场的。不自由,毋宁死,启蒙思想的光辉似乎离我们千百万光年之遥了吧。。。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写得好啊!
  •     想象力丰富,但是表达方式问题吧,看不进去
  •     穿梭无际,门在栅栏上
  •     布尔加科夫死后出版的杰作.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作品之一
  •     与《大师与玛格丽特》是同一本书。伟大的小说
  •       撒旦是恶魔是黑暗是邪恶,是冷眼看透世间种种却不会伸手救赎苦苦挣扎的人们的存在。作者允许甚至赞同了撒旦的种种荒诞不羁的行为,却还是温暖的安排了大师和玛格丽特的相遇和结局,也许还应该加上总督和本丢彼拉多,遵循自己意志活着的人们是值得尊敬和欣赏的。上帝需要人们的虔诚,而恶魔只需要人们对自己的虔诚。或许全篇的重点只是大师的那一句话,你自由了。
  •     俄罗斯的魔幻现实小说,杰作,其实不逊于百年孤独,余华推荐的应该是钱诚的译本大师和玛格丽特,这个译本也很好
  •     你能看到所有关于俄罗斯民族的绚丽的想象和幽默,一万颗星!严永兴先生翻译得也很到位,基本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神采。
  •     你自由了!你自由了!他在等着你!
  •     跟着我吧,读者!谁对你说过世上并无真正的、忠贞不渝的爱情?那么这撒谎者的烂舌头就将被割下!
  •     依然能回想起阅读这本书的激动心情
  •     大师与玛格丽特,最喜欢的翻译版本
  •     东正教被梵蒂冈承认是有道理的。 白银时代的这帮人, 在外界最动荡的时候准得回到耶稣的身上来思索。 其实重新写耶稣的事,梅列日科夫斯基和卡扎赞斯基做的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局限于耶稣身边的事,能把本丢彼拉多和撒旦以及一干人等塑造得如此美妙的,唯有大师莫属……
  •     一本属于宗教神论的书
  •     俄罗斯的小说看起来就是累
  •     看,那个正在跳舞的女人,她死后会下地狱。
  •     四星!
  •     原名《大师与玛格丽特》,我读的是撒旦起舞的版本,不错,堪比百年孤独,
  •     实在是很有趣的构思,它在某种程度上完全颠覆了过去对俄国小说的阴沉死板印象
  •       译者王男栿,网络上没有他的简介资料,书中对其也没作介绍。从译文风格来看,王不像新手译者。小说的内容就无需赘言。现就本人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译文问题及个人看法,按页数顺序列示如下:
      
      1. 第30页倒数第6行
      ”点上灯……”彼拉多咬牙切齿,眼睛闪烁着光芒,用和疑犯相同的语气说了一句。
      “是的,”耶稣继续说,他对总督的博学微微感到吃惊……
      ——当时看到“博学”二字稍感诧异,因为太突兀了。页面下方译者又对“点上灯”加了注释:法律规定审判时点上灯以便控方证人看清疑犯的脸。这次真的是谬以千里了。笔者引用的部分,是彼拉多与耶稣谈论后者在犹大家里受到款待的情形。
      俄文原文:
      – Светильники зажег... – сквозь зубы в тон арестанту проговорил Пилат, и глаза его при этом мерцали.
      – Да, – немного удивившись осведомленности прокуратора, продолжал Иешуа...
      
      英译本:
      ‘Lit the candles...' said Pilate through clenched teeth to the prisoner, his eys glittering.
      
      'Yes,' said Yeshua, slightly astonished that the Procurator should be so well informed...
      从俄文原文和英文都可以看出,点灯这个动作是过去发生的,是指犹大家里的灯被点着,而不是彼拉多命令某人点上灯,所以后面的“博学”也用错了。题外话,英译本把彼拉多模仿耶稣语气的那句原文省去了,是否故意为之不得而知。所以,有人见某书中文译本不好,就说”我看的英文译本“时也要谨慎选择。
      
      2. 第31页第9行
      ”对于人民来说,过去、现在、将来,永远都不会有比提庇留大帝更好、更伟大的政权。“
      ——病句,相当于”比提庇留大帝是政权“之误。
      
      3. 第33页第12行
      ”……脚下穿着三层鞋底的靴子,鞋带一直系到及膝的位置……“
      ——其实鞋底和靴子也不算矛盾,我们日常言谈中也经常这样说。挑这个小错,稍有吹毛求疵之嫌。有同当年某高中同学晚间洗完脚时喊,”我的擦脚手巾呢?”权当一乐。
      
      4. 第118页倒数第6行
      “经理瓦列努哈……”
      ——瓦列努哈在书中是剧院剧务,此后书中多次称之为“经理”,实在是译者和编辑之过。
      
      5. 第212页第4行
      “此人正是已故的伯辽兹的姑父——马克西米利安·安德烈耶维奇·波普拉夫斯基……”
      ——这里看不出问题,因为后文中提到马克西米利安妻子对于伯辽兹的离世很悲伤,可以看出马妻不是伯辽兹的姑姑就是姨母。但第213页第2行:……妻子的外甥死于盛年……称谓就不统一了。据笔者接触的译本,除王庆平译本出现此类小瑕疵外(开始称马克西米利安为伯辽兹的姨夫,随后称伯辽兹为前者的内侄。笔者认为译成“外甥”为妥),其他译本对这段关系处理的都很清晰明确。外国人的称谓分得不像我们那么细致,所以国人翻译时应该留意一下。
      
      后记:本译版从整体而言,翻译的不错,译文流畅,语言简洁明快,很少有笔者最不喜欢的超长欧式句子。但有些注释做的有画蛇添足之嫌,比如第37页的注释:金毛骑士:指本丢·彼拉多。因为原文:——金毛骑士本丢彼拉多。其实,如今快餐文化风气下,出书和译书出现笔者所述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再者,似乎也没人去关注这些“小”问题。
  •     这是大师与玛格丽特啊,因为是娄自良的翻译才知道这本书的。看过了,惊异。
  •     所谓白银时代的旷世奇书,其实还好,无感
  •     读的应该是这本,不过不知道和同一年同是作家出版社的大师玛格丽特那本到底是什么关系,怎么会一年出两个译本呢
  •     极其精彩
  •     妙
  •     草草看过,看得莫名其妙。
  •       不错,推荐给小孩儿看挺好嘀~~~
  •     翻得很好,内容绝对精彩
  •     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
  •       1. 滚石乐队的Sympathy for the Devil就是以这本书为灵感的,这歌还被《滚石》杂志选进了The 500 Greatest Songs。“Just as every cop is a criminal/ And all the sinners saints.”
      
      2.有一个Middlebury College教授做的网站非常棒:http://cr.middlebury.edu/Bulgakov/PUBLIC_HTML/
      
      3.这本书的手稿曾经被Bulgakov自己烧毁,之后他又根据记忆写了出来。由此有了“manuscripts don't burn"和"second-grade freshness"的说法。
      
      4.只有了解Bulgakov本人的经历和苏联历史才能理解这本书。
      
      5.“Meanwhile, the chessboard was in chaos. An utterly distraught king in a white cape stamped on his square, his arms raised in despair.”大师和猫下棋的这段特别有HP里头的巫师棋既视感。
      
      很喜欢故事的荒诞离奇和讽刺意味,致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