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丽的民俗与中国文化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802286856
页数:266页

章节摘录

  旗袍——东方韵律美的缩影  满族服饰的特点是长袍马褂,束腰窄袖。长袍又称旗袍,通常是左衽、无领、四面开襟、束腰、窄袖,袖口为马蹄袖,便于骑射。马褂又称“行褂”,是套在长袍外面的服饰,高领对襟,四面开又,长及腰部,两袖较短。长袍马褂、白袜青鞋是典型的男装,现已退出历史舞台。妇女的旗袍基本上与男子相同,但很讲究装饰,通常在领口、袖头、衣襟等处镶嵌几道化绦或彩色的牙子。清末北京等地曾流行“十八镶”,即镶十八道牙子。女式旗袍因充分表现了中国妇女的形体韵律之美和文静贤淑的性格,现已发展成了代表中国民族女性特色的服装,至今仍然流行。  清代早期的旗袍,风格朴素,形制严格,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保留了满人服饰的特点:线条简练,纹饰自由,色彩素雅,腋部明显收紧,袖口较小,两侧不开衩。根据出土的实物考证,清初的旗袍还未出现后来代表其标志的立领,而只是简单的圆领,并在领口边缘镶以精细的滚边,穿着时可在脖颈上搭掩一条领巾作为装饰。清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十分普遍,巯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裾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成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致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锁,几至登峰造极的境地。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于满族统治政权的消亡,旗袍穿着者渐少。西式中式装扮纷繁并处,旧式的旗女长袍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中开始酿成。20世纪20年代中期,受西方服饰影响,旗袍的主要样式演变为袍身宽松。袖口宽大,袍长至脚面,四周作滚边。上海的摩瞀女子在上袄外罩一件无袖的马甲。马甲式旗袍一出现,迅速风靡全国。20世纪30年代初期,旗袍的外摆逐渐收敛,腰身及袖口相应缩小,长度缩短至小腿;30年代中期,领口增高,可装三个纽襻,长度加长,四周的滚边变窄。为便于行走,下端衩高至大腿,合身的裁剪,充分显示了女性的曲线美。也正是这段时期,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30年代后的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以后的旗袍基本没有跳出该种廓形,只能在长短、胖瘦及装饰上略作变化。三百年来,旗袍不断地演变发展,由最早的宽腰身直筒式逐渐形成现在的线条清晰自然,紧身合体,更能显出女性身体的曲线美。旗袍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充分显示出中国女性文静典雅、淳朴温厚、举止端庄的独特民族风格。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布料、丝绸、锦缎做成的旗袍,穿在发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国女子身上,所呈现出的东方的美、东方的神韵,令人叹为观止。这时,旗袍已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服装而上升为一种文化象征。

书籍目录

一、服饰文化 舞动的身体 旗袍——东方韵律美的缩影 鱼皮服饰——松花江上的劳动彩旗 朝鲜族服饰——朴素与大方的诠释 蒙古袍——豪爽豁达随身带 袷袢——掀起你的盖头来 藏族服饰——青藏高原上飘扬的舞姿 纳西族的“巴妙”——肩担日月,背负繁星 苗家服饰——穿在身上的一部史书 白族服饰——苍山洱海,“风花雪月” 傣族妇女服饰——金孔雀开五彩屏 凉山彝族服饰——少变的晴雨表 佤族服饰——山地里的红与黑 畲族“凤凰装”——凤凰送来祥瑞衣 黎族筒裙——织出自然美二、饮食文化 一个大国的口福 齐鲁滋味——北食的王者 皖淮风情——医食同源,天然养身 姑苏馔肴——天下之至美 川渝食韵——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潇湘厨艺——酸辣中品味山乡 八闽海派——海洋文化的杰作 江浙鱼米——佳肴美点三干种 粤吃粤怪——追求传统与新奇的改革派 东北菜系——豪放手笔,平民本色 西南食俗——折射多元的魅力 山西面食——晋风吹来极品味 朝鲜族饮食——饮食界的大观园 西北清真饮食——西域风味在中国 蒙古族的“白食”和“红食”——草原香,飘四方三、传统建筑 散落华夏大地的斑斓星点 北京四合院——庭院深深藏皇城风韵 乔家大院——北方民居的一颗明珠 窑洞——黄土上一层厚厚的淳朴 弄堂——中西文化在老上海的足迹 徽州民居——恬淡素雅,话不尽岁月沧桑 蒙古包——天幕生涯,穹庐为屋 干栏——另一种高枕无忧 鼓楼和风雨桥——点穴正风水,雨露化祥福 三坊一照壁——中原遗风,西南特色 羌族碉楼——刀光剑影诉说悲壮与辉煌 江南民居——小桥流水人家 客家土楼——山林隐士 潮汕民居——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四、节日文化 闲暇的多彩注脚 春节——正月里来是新春 元宵节——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清明节——思亲泪,踏青歌 端午节——龙舟竞渡忆屈原 七夕——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中元节——博爱追远祭先人 中秋节——花好月圆人团聚 重阳节——菊花须插满头归 冬至——节后阳生春又来 腊八节——祭祖敬神求祥和 除夕——爆竹声声辞旧岁 上海龙华庙会——龙华塔顶结烟浓 三月三——纪念追思,对歌定情 泼水节——泼水传祝福 雪顿节——青藏高原上的聚会 那达慕大会——草原上丰收的盛会 开斋节——吉庆之月,和平之月 火把节——东方的狂欢节五、传统婚庆习俗 千里姻缘一线牵 东北婚俗——离娘肉聚宝盆,换得美人归 兰州婚俗——持久的结婚进行曲 安徽婚俗——前夜新郎宿女家,新娘新郎对换鞋 上海婚俗——新娘换鞋离娘家,一路红伞到夫家 闽南婚俗——多元文化的结晶 满族婚俗——轿门三箭迎佳人 朝鲜族婚俗——婚礼二重唱 逃婚——撮罗子里定终身 蒙古族婚俗——娶亲路上巧争先 回族婚俗——真主的赐福 排瑶婚俗——将对歌进行到底 拉祜族婚俗——结婚不设宴 走婚——男不娶,女不嫁 滇西苗族婚俗——婚礼三部曲 哭嫁——出嫁前的感恩泪 壮族入赘婚俗——开两性平等的先河 黎家婚俗——舂米声中庆姻缘六、信仰与祭祀 心灵寄托的神圣解读 龙信仰——腾飞的渴望 观音信仰——救苦救难,慈悲为怀 土地神——尊天亲地,敬养我之土 关帝信仰——膜拜忠义 财神信仰——财源滚滚来 妈祖崇拜——心海深处的湄州女神 挂纸和培墓——整修描红尽孝道 萨满和萨满教——入神间的链接 傩信仰——农田上的舞者 小乘佛教——佛祖心中留 白虎图腾——白虎之后,巴人遗风 盘瓠崇拜——图腾崇拜的痕迹 彝族的“毕摩”与“苏尼”——深入生活的巫师 佤族的司岗里——茫茫宇宙,创世如斯 东巴教——追寻和谐的多神教 中国民间的风水禁忌——借山不借水 相术——从诸相通往命运 易经八卦——神秘与智慧同行七、民间艺术文化 原汁原味,剪贴生活 风筝——华族的深蓝之梦 安塞剪纸——随心走,穷乐呵 中国结——曼妙的吉祥 年画——张贴幸福与安康 刺绣——世界的绝技 蓝印花布——朴拙幽雅散芳香 蜡染——染出五彩生活 唐卡——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泥人张——抟土于手,瞬息而成 砚——砚底出波涛 景泰蓝——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皮影戏——幕后巧弄影,细微间传神 昆曲——戏园里的一朵兰花 东北民间小戏——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杂技——平中有奇,出神入化 花儿——西北之魂 十二木卡姆——维吾尔音乐之母八、民俗旅游 行走在文化的长廊 沈阳故宫——一个王朝的背影 布达拉宫——藏民心中的普陀山 承德避暑山庄——朴素淡雅融山村野趣 香格里拉——心中的日月 丽江古城——曲径通幽流古韵 上海城隍庙——道教文化的十字路口 澳门妈祖阁——伫立于现代的一抹古典 成吉思汗陵——圣主的长眠之地 昭君墓——独留青冢向黄昏 新疆香妃墓——埋入黄土的残香 坎儿井——绿洲良田的庇佑者 哈尼族梯田——哀牢山的水彩画

作者简介

《最美丽的民俗与中国文化》讲述了:走近最美丽的民俗,品味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最美丽的中华民俗,最厚重的中国文化。民俗是最贴近身心与生活的一种文化,它显示着中国各族人民和谐多样的生活方式,以及各地域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蕴涵着他们心灵的一切活动——认知、思考、梦想、想象,发挥着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多方面的社会功能。中国自古就有“入国问禁,入乡问俗”的民间传统。民风民俗更是历朝历代治国的重要依据。《最美丽的民俗与中国文化》精心选取各个地域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民风民俗,书中穿插了大量精美的图片,加上优美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中国民俗的发展和变迁,展示了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回放了镌刻于各民族记忆中的美丽故事。

图书封面


 最美丽的民俗与中国文化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介绍的比较全面,可以深入了解。
  •     罗列式的,貌似没什么精彩的地方哦
  •     很不错。只是插图是黑白的。
  •     很 好、、很好
  •     不错,印刷清晰,价格合理
  •     内容生动有趣,同是中国人,却有好多民俗知识尚待我去学习!!平装书,字不小,看起来很舒服,软皮!
  •     总体感觉还行,包装不错
  •     内容挺长见识,如果图画是彩色的就更好了,挺不错的一本书!
  •     还没有看完呢
  •     不错的一本书,从服饰,饮食,建筑,饮食,文化,婚俗,信仰,旅游各方面介绍中国不同的民族
  •     了解不同民族的习俗,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由衷的感慨祖国的伟大!!
  •     很好,内容丰富
  •     书的封面是我喜欢的颜色,拿到之后就爱不释手了。总的来说,如果想简单了解中国的民俗及传统文化,这部书算得上是入门老师了。可以看看!
  •     此书唯一的好处就是增加常识
  •     备课资料用,很好!
  •     这本书的文字太多,不易懂,读上去有点费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