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绵至死

出版社:长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7-1
ISBN:9787549200252
作者:崔世斌
页数:241页

内容概要

崔世斌,洪湖人

作者简介

这个不在的故乡,构成了作者所有的灵感和文字的基础,构成了作者所有仰望和俯首的基础,构成了作者所有泼洒或者白描的基础。故乡虽然不在,但故乡的情愫还在,故乡的乡音还在,故乡的亲人还在,关于故乡的所有回忆,都还在。
这种故乡不在的悲伤,借着那些在或者不在的人、事、物,完成了对乡情的凭吊,对人情的追问,对亲情的礼赞,对岁月的追寻,对内心的拷问,对世事的领悟,对人生的思索。以及,对这种种对时过境迁的回首,再次洗涤了“故乡”这一宏大的主题,再次求索了“人性”这一永恒的主题。


 缠绵至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对家的思念和歌咏,在文化和情感上都是永恒的主题。法国思想家巴什拉在《空间诗学》里,曾经这样描述对家的感觉:“家的存在,无论过去多少年,都会忠实的向我们自己开放。只要推开门,我们的身体,都会用同样的姿势慢慢前进。即使在黑暗中,我们也能够轻易的走向遥远的阁楼。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门闩的触觉,都会长久保留在我们的手掌上。”这种敏感的触觉,对中国人而言,会内化为对家乡难以掩抑的悲伤。几千年前的中国人就说:“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而当代农民作家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中说:“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当作者“把故乡隐藏在身后,单枪匹马去闯荡生活”的时候,家乡的荒芜却“更强大,也更深远地浸透在生活中、灵魂中”。所以,“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家园的废失,和情感的逝去一样,都会随着空间和时间的距离,愈加悲伤。罗兰•巴特有一个关于情感的敏锐观察:“许多歌谣与旋律,描述的都是情人的不在。”他说,歌谣也好,文学作品也好,总是不厌其烦地述说爱人远去的失落,因离别而起的愁绪,和孤寂守候的难熬。这种“不在其中”的感受,不仅表现在爱情上,同样表现在思乡的情绪上,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时常出现的状况,每个人都会有离开爱人,或者爱人不在身边、爱人消失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别家、离家或者家乡消失的时候?或者,按其本质来说,家乡和爱人,本就是一种长久不在,永远隐身的对象?按辈分,作者是我的同族长辈。作者的家乡,也是我的出生地。当作者离开家乡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而我又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所以,《天籁》中故乡的那些景象,于我其实也是陌生的场景。但是,地理上的那个故乡,其实早已不在。伴随着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迁村腾地这些运动,往昔的故乡景象,作者精心描绘的芦苇荡、荷塘、小路、木桥,已经找不到当初的痕迹。就连先祖的坟墓,也在这些运动中,变换了安息的角落。虽然那片土地还在,但那个故乡,已经不在了。这个不在的故乡,构成了作者所有的灵感和文字的基础,构成了作者所有仰望和俯首的基础,构成了作者所有泼洒或者白描的基础。故乡虽然不在,但故乡的情愫还在,故乡的乡音还在,故乡的亲人还在,关于故乡的所有回忆,都还在。这种故乡不在的悲伤,借着那些在或者不在的人、事、物,完成了对乡情的凭吊,对人情的追问,对亲情的礼赞,对岁月的追寻,对内心的拷问,对世事的领悟,对人生的思索。以及,对这种种对时过境迁的回首,再次洗涤了“故乡”这一宏大的主题,再次求索了“人性”这一永恒的主题。故乡的那些人,都带着淡淡的失落。不管是“燃尽光明照耀别人,而自己取暖都不够”的《乡下教书匠》和《留守》中“就是背个金山回来,也不准男人出去了”的村妇,还是“年轻时娶过一房妻子”的“五保户”《武大爷》和“听了没敢吱声,可心里很难过”的《丁老头》,或者是“因为日思夜想初恋中的那个女青年而患精神病医治无效的《世明》,在作者低婉的叙述中,都流露着一种善意的怜悯,这种怜悯,让人性的关怀达到高贵的境界。故乡的那些景,蕴含着诗意的美丽。关于乡村景象的描写比比皆是:《望乡》中“惊蛰过后,早熟的苕子花宛如撑开的一把把小红伞稀疏地插在田里”,《故乡的芦苇荡》中“芦苇挑着银色的月光,轻轻地摇,摇出了甜蜜的爱情,摇出了浓郁的乡情”,《秋色醉故乡》中“放眼望去,金黄的稻浪,银白的棉海,碧绿的菜畦,明镜似的荷塘……像一张张多彩的贴画镶嵌在广袤的原野上”,作者采撷记忆深处的情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不厌其烦的描写着故乡的一草一木和一点一滴。这种田园诗歌般的美丽,来自于深刻的乡村领悟,更来自于内心低吟的故乡咏叹调。故乡的那些事,述说着涩涩的乡愁。那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消失的乡间土炉子、水车、古戏台、石碾、木拖鞋都在作者的笔下复活,而那些回乡的琐忆、那块西瓜皮和那阵嬉笑、那夏日的流萤,那些在记忆中抹不去的回忆,都寄托着作者浓浓的乡愁和悠悠的回味。借助这些人、这些事、这些景,作者完成了对记忆中故乡的表达,完成了对乡情、亲情、人情的倾诉,完成了对内心点滴的咀嚼,完成了对人格气质的升华。谦卑、温和、乐观、悲悯、热情、平和、懂得宽容和原谅,知道不易和珍惜,这些人类共有的优秀品质,透过文字,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和厚重的人。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第一篇《永远的等待》,当我看到“现在儿子长大了,我也变老了,可父亲走了”这句话,我泪流满面。信仰和现实之间的纠结,“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悲哀,艰难多舛的道路,让我和作者之间,有了一种心有戚戚的共鸣。我不由想到了龙应台描写三代人的那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