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名家访谈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5
ISBN:9787536042759
作者:张文中
页数:317页

章节摘录

  深圳经济刺激香港需求  张文中:你觉得未来香港和深圳两地经济互动的趋势,可能会有哪些方向?  国世平:可能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深圳的高科技公司的总部,将来会放到香港去,它要利用香港的融资渠道。你在香港上市或融资,如果只是在香港租一个很小的写字楼,那么银行对你这家公司是不会有信心的。现在香港股市的红筹股都遇到这个问题,第一步的融资都做得很好,第二步,人家一看你的门面,你是一个小办事处,他怎么对你有信心?怎么去买你的股票?假如我把公司总部搬到香港去,人家一看,啊,国际跨国公司,对你就有信心了。那些公司通过香港的融资途径,筹集源源不断的资金,将来甚至可能上升为蓝筹股。另外,它还可以利用香港的市场,因为香港对国际市场的敏锐度是非常高的,而且非常方便,它搬到香港去,利用香港的市场人才,开拓整个全球的科技市场。还有香港的讯息市场,是全球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利用它,深圳的高科技产业可以更快更多地获得高科技信息。在这些方面,香港的优势是无法取代的。这些公司总部进驻香港之后,会稳定香港写字楼的楼价,也解决了香港高层管理人才的就业问题,带动香港经济的增长。  张文中:你的意思是说,让深圳一定数量的高科技公司到香港建立起有规模的营运总部,从而刺激香港本地的各种市场需求?  国世平:是的。未来两地经济互动趋势的第二个方向,是大量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的香港低层次的劳工,将来可以流向深圳去求职。微软的副总裁曾经对我说,深圳没有劳工。我听了大吃一惊,深圳这么多人,怎么会没有劳工?他说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原来意义上的工厂的劳工,一个月两个月就能把技术学会了,不过现在最大的问题,这些劳工都是农民工,汹涌而来,汹涌而去,做几个月就回去结婚了。但是高科技企业的劳工要有一定的积淀,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所以希望对他们培训完了,不要走,最好是两三年内不要流动。在上海,就有这个优势。那些高科技企业招收的都是当地人,比较稳定。但是深圳不行,深圳大多都是外来人口,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多,外地农民工也多,中层的技术工人比较缺乏。怎么办?我认为,这个断层可以由香港本土低层次的劳工来填补。我看到现在就有很多香港人到深圳来打工,现在分布的行业主要在精品店、名牌时装店,她们懂粤语,还会说英文,每月工资2000元,做生意比较灵活。请一个内地人也要1500,多500就可以请一个素质好得多的香港人,老板愿意。我们做过一个计算,香港和深圳的生活指数比较,是四比一,2000元的工资,可以达到香8000元收入的消费水准,所以即使深圳工资只有2000元,也有不少香港人愿意来做。如果将来在深圳的高科技企业大量招收香港劳工,一方面为深圳解决劳工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香港减轻了就业压力。  张文中:我想,恐怕大多数香港人还不会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到深圳来做管理阶层或许还可以考虑,做普通劳工不太可能。在观念上也不能接受。  国世平:还有两地居民互动,现在每天都有很多香港人跑到深圳来消费,到深圳来买便宜货,香港政府现在也只是想怎么样把这些到深圳去消费的香港人拉回去。其实,也可以换一个思维方向,有没有想过把一部分深圳人吸引到香港来消费呢?深圳的有钱人很多,他们很想节假日带着全家大小一起到香港来消费,但是手续很不方便,他们根本并不在乎香港买的东西很贵,只在乎服务质量和名牌,而且他们认为到香港来度一两天假是一种权力或地位的显示。香港总是担心深圳人过来了,会去做黑市劳工,而没有看到这些深圳的高收入阶层到香港来度假会大大带动香港的消费,大大带动香港的饮食业、零售业,而且这些深圳居民本身就很有钱,怎么可能到香港来做黑市劳工?让他们做什么工作?香港可以创造一些条件,让这些深圳居民来往方便,出入自由。  张文中:不过,这可能牵涉到香港出入境管理的一些大的政策的改变,实施起来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要看港府有没有决断?  国世平:还有教育。深圳的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在深圳的高中生出国读书,每年四五十万学费和生活费,那些家长很愿意拿出来。他们有的去英国,有的去美国,有的去新加坡,就是没有去香港的。不是不想去香港,而是去香港读大学的手续,比到英美那些国家更难、更麻烦,或者说,简直没有可能。其实,教育是+门非常赚钱的行业。许多国家都明白。像澳洲、日本等国家是作为一个产业来做的。我就不明白,为什么香港就不去做?现在深圳的社会趋势是向高学历提升,国内的名校满足不了需求,香港的大学完全可以顺应这种需求,向深圳扩大招生,这样立刻就会产生经济效益。这些深圳学生到香港来要消费,要租房子住,对大学区附近地区的楼价也有支持的作用。香港不做这件事,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我对香港的官员提过这个建议,他们也说不错,但是不知道如何着手去做。香港的大学没有私立的,都是公立,由政府拨款。如果是私立大学,早就去开拓这条财路了。所以,我觉得大学也好,政府也好,都是养懒人的地方。这是香港一个很大的问题。  香港仍然抗拒一体化趋势  张文中:我看你经常来往深港两地,又在香港大学兼课,教中国经济,还有许多研讨会请你来,有的还是香港政府部门出面的,看起来对你的观点还是相当重视的。你的感觉里,香港的学者或官员,现在已经接受了你的观点吗?  国世平:没有。我觉得香港到现在还是很抗拒的,不太认同我的观点。学术界好一点,有几个从事工业研究的学者同意我的看法,但是,大部分学者和官员是不同意我的看法的。对于深圳方面提出的许多有关科技合作的建议,香港是不太接受的,到现在还是放不下“大香港”的架子,看不起深圳。我认为,香港深圳一体化的趋势,是必然的,如果你认识到了,顺应这种趋势去做,过程可能顺畅一点。如果你不认识,甚至抗拒这种趋势,但是经济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任何人为的因素都是没有用的,这个过程仍然会自然地走下去,可能缓慢一点,而这样缓慢的自发过程会让香港付出更高的成本,更大的痛苦。  张文中:你的意思是说,让深圳一定数量的高科技公司到香港建立起有规模的营运总部,从而刺激香港本地的各种市场需求?

前言

  代序  杨锦鹿(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时事评论员)  用心用笔记寻的文化旅馆程(代序)  知名作家、独立电视制作人张文中最近又推出一部新著,收集了作者近年来行走两岸三地的人生旅途上,接触政治、思想、学术、文化以及新闻媒体闻人名家的现场记录。诚如作者所指出,这是他对两岸三地文化现象多元观察的思想集成。倾听新世纪、记录新世纪初始亢奋与嘈杂的声浪与音响,或许是作者将散见于网际网路、平面媒体以及电子媒体上的人物专访结集成册的初衷,但却在有意无意之间,给人们搭建一个两岸三地文化互动的平台,提供了人们窥探两岸三地思想交流的窗口,这是香港文化人在新世纪之初,为两岸三地以及所有华人所作出的一项值得赞许和肯定的贡献。  张文中出生于台北,成长于上海,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举家南迁,在香港谋求人生的更新发展。这种人生经验,使张氏与两岸三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他对两岸三地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努力用心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底蕴,相信也是与生俱来的使命承担。他先后担任过报纸记者、出版经理、杂志编辑、电视专题编导及主持人、电视专题制作人以及网路工程策划,既有平面媒体的素质养成,也有电子媒体和网际网路的丰富经验,加上作者本身是本港文学界的一支健笔,长期累积的文学涵养和敏锐独到的观察力,这种独特而多姿多彩的人生阅历,使得作者对两岸三地文化思想脉动的触摸,以及更深层次的探索,具有与众不同、独具一格的优势。  张文中的文章,不仅有平面媒体的行文流畅,也有电子媒体的视觉形象,更有网际网路多媒体的力度和质感。张氏在平面媒体所采用人物专访的基础上,以文学的笔触,结合学术研究领域口述历史的特色,避免人物专访或特写容易出现的乏味、抽象、人性化的勾勒,以及俯拾皆是的感性描绘,使得每一位受访者的形象鲜活、生动、充满个性、各具特色,与读者几乎是“零距离”的接触,笔者郑重推荐此书的原因就在于此。  由于历史发展际遇的迥异,两岸三地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分别走上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道路,意识形态以及价值体系的歧异亦使得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交往出现了若干显见的障碍和区隔,但中华文化仍是联系三地的纽带,只要带着一分虔诚,一点真心,没有思想的商业消费城市——香港、充满民粹和激情滥觞多元化的台湾以及曾经禁锢但思想园地已经苏醒的祖国大陆,在文化讯息的交流中,并没有太多的人为障碍,人们可以找寻愈来愈多的共同语言。  张文中所采访的对象,涵盖面很广,多元的观察视角,容纳了不同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这些对象中,既有台湾左翼知识分子和自由主义学者思想发展轨迹的追寻,也有大陆自由派学者以及所谓新左派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转型路程的痛苦思索;既有像李敖“脱下裤子谈思想”的潇洒自如,也有海外游子的苦吟低唱;既有两岸三地电影人的酸甜苦辣,也有港台传媒人对风云涌动传媒竞争时代的检视和反省,专栏文学、武侠小说、女性电影、现代美术、流行文化、海派文化以及一些标新立异的次文化现象都是作者 观察入微的对象。这些受访者未必有机会济济一堂,彼此交换对两岸三地文化现象研究心得,但在张文中用心搭建的平台,他们却找到了心灵沟通汇集点,找到了脑力激荡的文化绿洲。

内容概要

  张文中,记者,作家,电视制作人。曾任报纸记者、出版经理、画廊主管、周刊编辑、电视专题编导及主持人、电视专题制作人、网络工程策划等。现为香港某大报副刊主管。

书籍目录

杨锦麟 用心用笔记录的文化旅程(代序)
一 思想
1 “我是谁?”:台湾自由主义的身份危机――钱永祥访谈
2 《人间杂志》:台湾左翼知识分子的追求和理想――陈映真访谈
3 挑战:香港深圳经济一体化――国世平访谈
4 欧亚新丝路:西部开发的大思路和大格局――广树诚访谈
5 太平天国:“东方魔鬼”的表现――袁伟时访谈
6 多少年了,你还在推石头?――专访许纪霖
7 “我只想做一个游方僧!”――专访曹锦清
二 文艺
1 “打开天窗说亮话,脱了裤子谈思想”――李敖访谈
2 我的灵感,来自陕北黄土地――何冀平访谈
3 “这世界有什么好看,赶住出来做乜?”――陈果访谈
4 专栏:香港惟一的文学――黄子程访谈
……
三 美术
……
四 次文化
……
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收集了作者对两岸三地各界文化名人的精彩访谈二十多篇。作者利用自己均在三地多年居住过,现又是香港资深媒体人的独特资源,用细腻的生活笔法,特别的采访技巧,使读者轻松了解到三地学术、文学、流行文化等领域的前沿动态。李敖、陈映真、何冀平、陈果等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跃然纸上,在本书构成的平台上共同组成多元的文化碰撞和交流的激烈状况,极具可读性和学术价值。

图书封面


 两岸三地名家访谈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