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0-5
ISBN:9787532507511
作者:杨仁恺 主编
页数:649页

作者简介

中国书画,ISBN:9787532507511,作者:杨仁恺主编;薛永年[等]编撰


 中国书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典的书籍经得起时间的淬练和检验,杨仁恺主编的《中国书画》就是这样一本书。作为了解中国书画历史的一本必读书目,一方面简练易懂,脉络清晰,另一方面又不失一定的学术深度,而且字里行间还引导读者自我思考。记得第一次读到这本书,应该是本科二年级吧,离现在也有好些年了,但是每次再翻起,都能够有新的收获,可以说,随着自己的知识和实践的积累,感受更加深刻,受益良多,是我枕畔必备书籍之一。隆重推荐一下,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知识,那么这本书可以作为一本不错的敲门砖,值得一看。杨仁恺撰写的绪论,十分精彩,其中有一点我十分赞赏,也努力想要在实践中贯彻。历代书画需做的整理工作,可以归纳为几点,“首先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再就是考证每件作品作者的生平事迹,师承关系,早中晚年风格和时代特征;作品的主题内容和艺术表现,引首、题跋和流传著录中的诸家评价等。”关于作者的的考证,“可以就作者本人艺术发展的到了进行考究,并旁及流传与社会发展诸因素,阐明其演进的必然规律。”
  •     自己做的笔记,目前还只把每章的概述归纳了一下。本不想把自己的笔记以书评的方式发出来,不过在此分享。发现错误请挑出:)一、 魏晋南北朝两汉以来儒家思想支配统治阶级的施政行动。魏晋以降由于政局紊乱,佛教出世轮迴的思想与道家清静无为的宗旨契合,前者尤为社会上下阶层所接受,于是书画艺术也随之发生了剧变。【书法】魏晋中书法远比绘画兴盛,达到了书法发展的颠峰,今日通行的各种真、行、草书体此际已告完成。曹魏钟繇是隶书向真楷过渡时期的代表人物,《季直表》与《宣示帖》已脱隶意,只是捺笔稍重,字体扁方而已。西晋相闻书已非章草,更非隶书,一般皆为行书;东晋而后,在王羲之父子的影响下,书法已基本摆脱了隶与章草的影响。惟佛经缮写本守旧法,保留分隶遗意;碑碣铭石多用篆书隶书;奏章教学之书,字体已趋楷化。【绘画】佛教西来,佛画对绘画产生了较大影响。佛画始于曹弗兴,其弟子卫协有所发展,被称为“旷代绝笔”。此时的人物画(包括佛教人物)与走兽画已基本趋于成熟,而山水、花卉、鸟禽之类还有待发展。尽管南朝宋人宗炳著有《画山水序》阐述自然之美,可是山水大多还是只是作为人物的衬景,“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南北朝后期的山水画才趋于完成。两汉以前的绘画,笔墨、赋彩、构图都比较简略,且大多为政教服务。东晋南朝以来,主流已是与文艺佳篇配合的故事画,留恋景物的抒情之作,或以现实为题材的风格画。【鉴藏与著述】此时画作除佛画多作于庙壁外,卷轴画已开始流传。理论与评论之风渐渐兴盛起来。促进书画创作的繁荣。鉴别、评级、装潢等一系列程序应运而生。梁虞龢《论书表》算得是一篇最完整的专著。皇室设博士与专门从事鉴别的官员,他们观看后签署各人的名字。二、 隋唐五代【绘画】隋代画风承先启后,具有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特点。此时画家多擅长宗教题材,也描写贵族的生活风俗,将现实人物的活动置于自然环境中加以表现。对人物以形写神的能力有所提高,山水与人物的比例变化,表现出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空间效果,有了独幅山水画的价值。山水画写实能力明显推进了。画家多受顾恺之影响,“属意温雅,用笔调润”。唐代绘画取得了全面发展,人物鞍马画取得了非凡成就,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先后成熟,花鸟走兽开始成为独立画科,可谓“焕烂而求备”。初唐:山水画沿袭隋代细密画风,花鸟出现个别名家。人物画的取材从历史故实与文学经传向重大政治事件与功臣勋将转变。中原风格(以阎立本为代表,继承杨子华与张僧繇的传统,人物造型、气质、风度上大进一步,用笔洗练圆劲,赋色沉着典雅,所画仕女身姿苗条而面部丰颐)与边陲风格(以尉迟乙僧为代表的人物佛像画,构形饶于变化,有凹凸感,用笔紧劲屈曲,设色浓厚鲜明;以陪葬壁画为代表的山水画,花鸟画、水墨画等出现创新)并行不悖。盛唐:宗教绘画世俗化,不同地区的画法交融为一。出现以“丰肥”为尚的现实妇女,使女被画作菩萨形象,生活中的悲惨被塑造成了地狱的图景,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都大大提升。仕女画从政治事件扩展到日常生活,观察与表现愈发深入,仕女形象秾丽丰满,用笔流畅飞动,刚健婀娜。始于张僧繇的“疏体”,构图以气势见长,以充分的运动感与力量表现了旺盛的活力。以李昭道、吴道子、张璪为代表的山水画已获独立,粗放而简骇者以其立体感引人注目,破墨山水初现端倪。花卉禽鸟尚待发展而牛马题材已十分盛行。中晚唐:以周昉为代表的肖像画、人物仕女画与宗教绘画更趋圆满完备。以王墨等人为代表的泼墨山水的崛起,选材盛行树石,画法渐重用墨,“应手随意,倏若造化。”花鸟画题材广泛,画法多属,工细花鸟画日臻成熟,描绘田野情趣、疏淡简洁的花鸟画也粗成了。五代十国时各地均有发展。寺庙壁画创作仍在继续,山水画继承吴道子,由荆浩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南唐安定,创立了画院,人物宗教画或从吴道子细巧精丽,或从周昉衣纹战掣,由董源开创了江南山水画派。西蜀因晚唐不断有画家入蜀,设立了画院,宗教壁画创作极盛。人物画题材或宗教神话,或历史故事,或贵族或文人生活,多注重人物神情与心理的描写。工笔设色者用笔细劲多变,赋色鲜丽细腻,色调更加丰富;水墨淡色者或朝变形奇古发展,水墨大写意画法初露端倪。山水画选材不再是“神仙之事”或“岩岭之思”,也不局限于晚唐树石题材,而是被作为人们生息的环境加以描绘。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派,善于描写全景式山水;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派,善于表现平淡天真的江南风景,能体现风雨明晦的变化。用以显现山石纹理质感与结构的皴法得到发展,墨法丰富。水墨及水墨淡着色山水画已发展成熟。花鸟取材多宫庭园囿中的珍禽、瑞鸟、奇花、异石,画法精细,以轻色渲染,不见用墨之迹。江南徐熙派,取材多汀花野卉,画法不以细致为功,仅以墨笔画之,表达了野逸的趣味。【书法】真、行、草、篆、隶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名家,真书与草书影响尤著。真书脱胎于王羲之,又兼承魏晋以来墨迹与碑版的传统,风格转呈严谨雄劲,法度森整。草书家渐由王氏父子而趋于飞动纵逸。隶书继承秦汉遗法,或严整紧劲,或遒劲圆活。总体来说讲求法度又颇具力量之美,亦不失风韵。初唐书法表面绍述王氏衣钵,实质上已无王派的恬淡萧散,而笔法遒劲,以唐初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与薛稷)为代表。行草书尚守晋法。盛唐时期,真书以颜真卿为代表。结体方正宽博,用笔雄壮朴厚。草书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用笔极尽变化、气脉飞动,刚柔相济。行书发展到颜真卿已完全摒弃二王风韵,结体饱满,豪放雄逸,天真发露,别具神彩。篆书自魏晋以及南朝已成绝响,隶书混同真书,规模无复,真、行、草三体风行海内。中晚唐书法述胜于作,较少独创。不少书家受唐玄宗影响,书风趋于肥俗。柳工权为矫此弊,自成一体,异军突起,与颜真卿并称“颜筋柳骨”。五代十国时期无大发展。【鉴藏与著述】隋朝的建立使佚失各地的法书名画重新集中,收归御府。唐代各朝皇帝及许多缙绅士大夫都致力搜求、鉴定书画。名画作伪于武后期的张易之。隋唐书法著作四十余种,绘画著作二十余种,出现了第一部大百科全书式的绘画通史——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第一部断代画史——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第一部绘画著录——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第一部书法丛书——张彦远《书法要录》。三、 两宋就传世作品而言,宋代的遗存远胜以往任何朝代,留下的有关绘画与书法的文献资料也较为丰富与完整。绘画上大规模的宗教壁画创作已经过去,人物画的成就也不如唐代那样发展,但花鸟与山水画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姓成了不同流派与风格,文人画的风潮也在宋代形成。书法家的主要用武之地不在碑版与墓志,而在卷轴与书信上。宋人对艺术品的鉴赏,除了皇室之外,也成为一般士大夫家庭的风气,开创了后世的著录之风。【绘画】北宋继承五代西蜀、南唐旧制,设立翰林图画院,宋初许多画院的画家也来自西蜀、南唐,至宋徽宗时日趋完备,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中,画官有职称。绘画评论也注重画家的身份。北宋山水画创作最为突出。李成、范宽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与关仝一起被认作“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其他特殊风格画家如善楼台的郭熙,善湖山小景的惠崇、赵令穰,继承青绿山水画的王希孟。花鸟画创作专著在积累上对一方面的发展。北方体系的荆、关画风得到充分发展,南方系的董、巨风格一时后继乏人。花鸟中有西蜀黄筌与南唐徐熙的画法,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其中黄家画风占有统治地位。北宋花鸟画家们注重师法自然(写生),也注意到它给人们唤起的感情色彩(传神)。宗教绘画不如唐代那样兴盛与辉煌,寺庙壁画被毁坏后,名家之笔也当然无存了。宫廷人物肖像画有所发展,江南开始活跃民间肖像画师。人物画与风俗画得到了高度发展,以达到“成教化,促人论”的目的。风俗画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在今天的价值早已超出了绘画,描绘农村生活的杰作如祁序《江山放牧图》。官僚贵族与文人中也有业余参与创作的,他们形成的体系叫做“士人画”,后被称为“文人画”。北宋中、后期苏轼、文同、黄庭坚、李公麟、米芾大造文人画声势,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喜求简淡的水墨表现,而去丹青粉饰。南宋赵构无意恢复中原,然对于画学予以重视,特别需要绘画来为政治服务,组织画家进行创作,画家的绘画中心仍在画院。重要的人物画家有李唐、萧照、苏汉臣等,画作多借题发挥,以古讽今,创作很与当时政治斗争有关。人物画与故事画在技术上取得了突出成就,特别是梁楷的“减笔”人物画,在发展人物画的写意技巧方面作出了创造与贡献。南宋山水画家,一部分沿袭北宋大师,表现自然山水的雄浑壮阔,青绿山水与全景式构图都获得了新的成就,但真正代表南宋意境的是那些着重意境创造、以抒情为目的的“偏角山水”。画家突出一个局部,以集中与强化的描写,来代替全景,笔触更加大胆泼辣,水墨发挥得更加充分。这方面李唐被认为是开创南宋山水一代新风的大师;刘松年是李唐的继承者,善描绘江南景色;马远、夏圭是偏角构图的典型代表,画面中的大片空白使构图与景物变得简洁、主体突出而境界完整。马远的“大斧劈皴”,夏圭的“拖泥带水皴”是水墨技法的重大发展。南宋的文人画理论上没有展开讨论,但实践中,米友仁的“云山墨戏”,杨补之的墨梅,赵孟坚的水仙兰花均为世所宝重。梅、兰、竹、菊作为文人画的传统特殊题材,在南宋基本完成。【书法】两宋书法继承五代以来社会风气,是士大夫们必备的修养,书法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北宋前期书法家首推李建中,书风承袭唐人遗韵;林逋受其影响,其书瘦劲有法,高胜绝人;范仲淹的书法端劲秀丽,沉着痛快;此外欧阳修、苏舜元、苏舜钦、蔡襄等人都颇有影响。北宋后期是宋代书法成熟时期,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由于人品恶劣,后世以蔡襄代之)称为“宋四大家”。苏、黄、米、蔡的书风突破了宋初以来“二王”的统治,变唐代颜、柳的肃穆而为轻快活泼、恣肆放达。与四家同名者有文彦博,其势清劲,英爽飞动;司马光善隶、楷。宋代帝王大多能书,徽宗赵佶、高宗赵构都功力深厚,帝王在书法上的偏向对士子的书风影响尤大。南宋书坛深受苏、黄、米三家影响,吴说(小楷)、吴琚(学米)、陆游(草书学张旭,行书法杨凝)、范成大(学米)、朱熹(善行草书,大字)、张孝祥(工翰墨)、魏了瓮(自树一帜,善篆书)。【鉴藏与著述】宋代极兴刻帖,宋太宗赵光义从皇家开始搜求历代名臣墨迹,刻于枣木板上。宋人刻帖对保存名人书迹、传播书法艺术、推动书法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伪作颇多,给书法史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反作用。四、 辽金西夏【辽】契丹族出现在五世纪前后,早期迁徙无常,其富有形象的造型艺术如今已无从探寻。中原花鸟画成熟之际,正是契丹兴起之时。不过其首先发展的还是人物画,辽代的山水画不但发展较晚,似乎一直也没有臻于成熟的阶段。唐代以后发展的写意画,在北宋社会中形成一股势力,可是北方的辽国尚未受此冲击。但辽文化整体上继承唐与五代,绘画上以描绘民族生活题材较多,人物居多,鞍马伴随主人出现;花卉鸟禽起装饰作用,构图讲求对称;山水画未臻成熟,作品的主题内容并不复杂,也不见故事情节的描写。契丹文因借用汉字楷书,一笔一画,颇乏书法情趣,未作为书法艺术流传。【金】北方兴起的女真族打灭了契丹与北宋王朝建立了金国,占领了辽国与黄河以南、淮河以北一带中原地区,经济优越,文化昌盛,较辽代有不同。辽一方面接受了北宋的艺术传统,一方面由于皇室提倡,起了积极作用,书画艺术与南宋有南北交辉之势。金设有书画局,相当于北宋文思院。由于宣和书画院主要成员南下,加上江南原有的名家,气势胜过北方,但金与辽比较,书画的数量与质量皆胜于辽,独壁画部分,金俗尚薄葬,故不及辽。金代书画与流传作品没有完整的专集文献记载,却散见于金元人的诗文中,文集中主要是欣赏的成分居多。宫廷讲求书画名迹的搜藏,章帝完颜璟效宣和制度,将库藏书画卷册一律改装收藏,并重视书画人才如黄庭筠。金代画院设置无明文记载,但从少量材料观之似曾存在过。金山水画师承北宋范宽、郭熙诸大家,北方气息尤为浓郁;而枯木竹石一类的文人画,受文同、苏轼、米芾影响独多,与山水画异曲同工;人物故实画,散见于各家诗文集;由于时代背景,画马之风甚炽。金代的书法并不是女真民族文字的书写。女真文有类于契丹字,与契丹文相比还没有完全成为固定文字,功能仅限于充当记载的工具,而不便写成各种书体。金代书法主要是出自颜真卿一派的汉字书法,而苏轼与米芾在此中起到了重要影响,今犹流传个别卷轴。辽并未切实施行科举制度,卷轴画流传寥如晨星。而金代承北宋余绪,汉文化仍在不断发展。遗憾的是,辽金两代都没有专著流传。【西夏】党项族的西夏政权前后有两百年历史,曾占宁夏、甘肃、陕西、内蒙与青海大部分地区,与宋、金、辽对峙。由于没有记载西夏历史的专书,致使许多珍贵资料散佚。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等西夏壁画反映了西夏的文化面貌,但书画还尚未发现卷轴作品传世。西夏的书法作品有用本国文字或汉文书写的石窟题记,还有碑刻、刻印书籍和佛经等。西夏文结体都从汉字而来,同时还有篆、楷、行、草诸体,常见以楷书居多。西夏文至今还有专业人员通晓音读,未成为死文字。西夏文与汉文书法,分野何在,还难以说清,在绘画方面则同出一辙。据洞窟壁画画风考察,除供养人服饰有区别外,其余部分与宋代面貌大致相同。五、 元【绘画】元代取消了五代、两宋的画院制度,仅有一部分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其余多为一些隐居不仕的文人画家。元人物画相对减少,“文人画”渐渐兴起,山水、枯木竹石、梅、兰成为主要题材。文人画的特征表现在文学性的突出与对笔墨的强调,重视绘画中的书法趣味与诗、书、画的进一步结合。绘画艺术上强调“古意”与“士气”,反对“作家气”,摒弃南宋院体(“近体”),主张师法唐、五代与北宋。创作理论上发展了苏轼、米芾、文同等文人画家的绘画传统,以求神与简易为上,重视绘画创作中主观意兴的抒发,这与宋画对于自然景物的刻意求工形成了鲜明对照。元代国运虽然较短,但却是名家辈出的时代。山水画方面,初期与钱选、赵孟頫、高克恭为代表,对于唐、五代、宋山水画进行了继承与发展。钱选善青绿山水,赵孟頫广泛吸收各家之长,一扫南宋“院体”积习,承前启后。高克恭出入于米芾、董源、李成之间,画风浑穆秀润。元中后期,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号称“元季十大家”,创作上多少受到赵孟頫影响,各具特色。黄公望作品,浅绛山水浑厚圆润,水墨山水萧散苍秀,笔墨洒脱,境界高旷。王蒙以水墨为主,间或设色,用枯笔创“牛毛皴”法,作品布局充实,结构茂密。吴镇喜用湿笔,笔力雄劲,喜作“渔父图”。倪瓒创“折带皴”法,多用水墨枯笔干擦,偶尔着色,作品多为湖山平远之景,章法简洁,萧散秀逸。工界画山水楼阁者还有多人,界划工整,折算精确。元山水与前代的主要分野,在于前代山水画强调山水的内在结构与韵律,而元代主要将其作为移情寄性的手段,以表现画家的自我人格与个性。元代人物画比起前代相对减少,主要在于一般画家对人生抱有冷漠态度:“方今画者,不欲画人事,非画者不识人事,是多疏于人事之故也。”刘贯道师法晋唐,集古人之长;何澄继承金代院体遗规。人物线描多方折笔,背景中山石树木多用焦墨而露锋芒,开元代逸笔先路;王振朋笔法劲健,神情生动,格调清雅,其白描人物,突破程式,间之以淡墨渲染;钱选人物衣纹多用顾恺之游丝描法,工稳而不板滞,蕴清秀于古拙;赵孟頫人物、鞍马画法多用铁线描或游丝描,风格古朴;任仁发人物鞍马画多用游丝,笔法工细流畅,与赵孟頫齐名;周朗衣纹笔法潇洒,设色淡雅,有唐人遗意;张渥用笔潇洒,被誉“妙绝当世”;卫九鼎也以白描人物见长;王绎善作肖像画,造型准确,神态生动;此外颜辉、朱玉等人在宗教人物画方面也都师承有自,各具面貌。元代花鸟、竹石、梅兰等题材的绘画随着文人画的发展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墨笔花鸟以及竹石梅兰广泛流行,艺术上讲求自然天趣,不假雕饰,“以素净为贵”,虽然以唐代边鸾与宋代黄筌、徐熙为规范的宋代院体花鸟尚未中断,但比起水墨花鸟、竹石梅兰等已相形见绌。花鸟画方面,钱选变宋院体花鸟的工丽细密为清润淡雅,晚年更有不假雕饰的水墨花鸟画法;王渊师法黄筌,作品多用水墨,变黄筌的工整富丽为简逸秀淡;陈琳、张中虽仿宋院体,却以粗简为特色。枯木竹石方面,大都继承文同或王庭筠,张逊善双钩竹,在元代几成绝响,邹复雷、王冕等人以擅长墨梅而闻名。【书法】元初书法受北宋及金的影响,士大夫多学颜真卿或苏、黄、米、蔡四家。后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崛起,力追晋唐,专以古人为法。赵孟頫善写多种书体,主要成就在楷书与行书方面;鲜于枢擅长行草书;邓文原工楷行草书,与赵、鲜于被称为“元初三大家”。元代书法总的趋势是,继承晋唐为主,而又所创新,扭转了南唐书法的衰退之势,恢复了传统的法度。【鉴藏与著述】元代鉴藏主要在内元府,自忽必烈时期就奠定内府收藏的基础,至文宗设立“奎章阁”,后改名“文宣阁”,之后又被“端本堂”替代。私人鉴藏也颇可观,尤以鲁国大长公主为最,为我国少有的妇女收藏家。元代作伪屡见不鲜,当代名家也常有伪品出现。元代书画著述,数量虽多但质量较差,主要著述有史传、技法、论述、从辑等方面。六、 明【绘画】明代艺术由于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发达,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如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以沈周、文征明为首的吴门派,董其昌、赵左等人的松江派、华亭派、苏松派,蓝瑛则另称武林派等等。总趋势初期元四家的影响犹存,前期以仿宋院体为主;中期以后以吴门各家为代表,回到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派。明代前期形成三大体系: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宫廷“院体”绘画;活跃于民间画坛的“浙派绘画”。以后者占有重要地位。王履善写生而师马、夏,以画华山图闻名。明代宫廷画师法南宋“院体”,花鸟画方面,继承黄筌父子工笔重彩的画风,山水画方面,有的宗法郭熙,而大多数则完全效仿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而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他们的作品中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两宋“院体”的余风,特别是模仿马、夏结构简括的边角之景特别得其精髓。不同在于,宋代“院体画”下笔凝重稳健,比较工整谨严,风格朴厚,而明代“院体画”早期还比较严谨细密,多用水墨稍带写意,下笔轻快,成化后受“浙派”影响,风格更加趋向豪放挺拔。宣统到正德时期的戴进,师承南宋李、刘、马、夏,兼容两宋各家之长,号称“院体”第一手,属“浙派”,形成明代中流一大流派。明代中流以后,“院画”与“浙派”都被活跃于苏州地区的“吴门派”代之。吴门派以沈周为领袖,文征明为继起,与同生活在苏州的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其中沈、文、唐三人都属文人笔墨,仇英虽为工匠出身,但受到文人画家的影响。他们记忆全面,题材广泛,既能表现雄伟险峻的北方山川,也能描写清雅秀润的南方风景,开拓了元明清以来山水画的新境界。四人中,沈周的山水远师董源、巨然,出入于元四家的黄公望与吴镇,兼取法于马、夏,笔墨挺健,气韵浑厚,形成了粗笔写意与水墨浅绛山水的新面貌,他的花卉继承发展了宋末与元代写意花鸟画的传统,笔墨尚朴,风格淡逸。文征明在融汇黄公望、王蒙的同时,更多地宗法赵孟頫,细润文雅,独具一格。唐寅与仇英都师承“院派”的周臣,吸收两宋诸家之长,运用元人水墨写意的笔墨,融合变化,风格潇洒劲秀。仇英摹古的功力深厚,师法南宋“院体”,人物山水多以工笔重色为主,风格浓丽典雅,兼能水墨写意,刚健秀逸,所画人物仕女,形象优美,线条流畅。陈道复师事文征明,他的写意书法从元人画法中发展而来,诗书画结合,丰富了文人写意花鸟画的思想意境,开创了清新隽雅的风格,与后来的徐渭合称“白阳青藤”。明后期,山水、人物、花卉都有变化,派系纷繁,尤其花卉画有突出成就。徐渭继陈白阳之后,笔墨更加纵放,突破成规,大胆创造,纵横挥洒,水墨淋漓,个性鲜明。同时的周之冕、孙克弘也以花鸟著称,画法兼工带写,较为妍丽。山水画方面,继吴派以后,宋旭、顾正谊、董其昌三家各自标榜门户。顾正谊与董其昌都以“华亭派”著称,宋旭与董并行;赵左、沈士充曾就学于宋旭门下,又各自形成“苏松派”、“云间派”。他们都属于“吴派”体系,其主要特点以董、米、倪、黄为宗,讲求笔墨趣味。董其昌一派风格秀润,提倡仿古,以古拙取胜,与笔墨相近的陈继儒并称“董陈”,与同时期的一些文人画家并称“画中九友”。与松江派对峙的浙派蓝瑛,出入于宋元各家山水、花卉,面貌苍秀,又被成为“武林派”。人物画家丁云鹏善画佛像,画法工整,线条细劲流畅;陈洪绶的人物、山水、花卉画用夸张手法,造型奇古,富于独创,自成一派,曾创作多幅“离骚”、博古叶子等版画插图,与同时的崔子中,人物衣纹线条弯曲多变,风格独特,并称为“南陈北崔”。明末肖像画以曾鲸最有成就,其画法注重墨骨与晕染,被称为“波臣派”,明清多人是他的传派。【书法】明朝书风总趋势是继承宋元以来帖学传统,在前期、中期、晚期都有不同的风貌。早期书法直接继承元人,草书楷书成就较大。宋克、宋广、宋璲与沈度、沈粲并称“三宋”、“二沈”;宋广、解晋以草书胜。在皇家的提倡下,楷书上法晋、唐,以二王为范本,近学元代诸家,于是在翰林、中书舍人中形成盛极一时的“台阁体”,代表为沈度、姜立纲,他们楷书远学虞世南,风格圆润平整,一直影响到明代中期;钱薄的楷书介于宋克、沈度之间,与钱溥称为“二钱”。宣德到成化间,盛行草书,陈献章的草书多用特制茅草笔书写,风格苍劲挺拔,别具一格。张弼、张旭的草书,随意挥写,纵横奔放,突破成法,被称为“狂草”。成化到嘉靖年间,吴门派绘画活跃时期,也是明代书法艺术的兴盛期,许多文人书画家集中在江浙一带,有“天下书法归吾吴”之说。文征明、王宠、祝允明、陈道复被称为“吴中四家”,其书法上追晋唐,一改台阁体面貌,形成自己的风格。明晚期,董其昌、邢侗、张瑞图、米万钟各有不同成就。其中董其昌以其平淡古朴的风格,形成一代书风;邢侗草书多临王羲之帖,圆转朴厚,与董其昌并称“南董北邢”;张瑞图行草书,笔法方折,风格劲健新奇,独辟蹊径;米万钟行书多出自米氏家学,笔锋宛转流畅。【鉴藏与著述】明文人书画事业兴盛繁荣,工具纸张、装裱格式、款识、印章、题跋格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宣宗、宪宗、孝宗间绘画事业的发展堪比宣和、绍兴,内服收藏也相当可观。中期以后,官府收藏逐渐流失在外,落入官吏与地方富有人家手中,私家收藏普遍增多,经鉴赏家的收藏、过目、鉴别、分类整理、记录,有关书画著录的专著相继编成。但许多理论著述不够精当,流于空泛,史料也多有疏漏。许多重要收藏家如项元汴、华夏等人,鉴藏丰富却未见有著作传世。书画作伪的手法如改款、填款、仿造、代笔、加盖印章等纷纷出现。明后期万历年间至清中期,苏州地区以造假闻名,专制唐、宋名家工笔、青绿设色山水与人物画,被称为“苏州片”,至今流传相当广泛。七、清【绘画】清代绘画继承元明的趋势,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山水及水墨写意画盛行。诸画派分支繁衍,派系林立。清初,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受皇室扶植,成为正统画派,称为“四王”。他们以摹古为主旨,崇尚董、王与元四家,讲求笔墨趣味,然内容缺乏生气。然而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反正统的画家,其多为明末遗民,政治上不与统治者合作,艺术上主张抒发个性,反对陈陈相因,作品往往感情真挚强烈,风格新颖独特,代表画家有弘仁、髡残、石涛、朱耷等所谓“四僧”,以龚贤为首的“金陵八家”,以弘仁、查士标、梅清为代表的“新安派”等,其中“四僧”成就最为突出。康熙、乾隆年间,随着政权巩固,经济繁荣,宫廷绘画在皇室扶植下活跃一时,内容形式都丰富多样,人物画成就尤其突出。同时在商业发达的扬州出现了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接过石涛、八大“反正统”的旗帜,藉画抒发自己郁懑的心胸,比拟清高的人品,表达鲜明的个性,形式上也不拘一格,狂放怪异,多用“梅、兰、竹、菊”四君子与泼墨大写意手法,对近现代的花鸟画都产生了强烈影响。清代后期,中国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上海、广州成为新兴的商业城市,许多画家聚集在此谋生。为适应新兴市民阶层需要,题材内容技巧方面都有新的变化,著名的有上海地区的“海派”与广东地区的“岭南派”,前者继承陈淳、徐渭以来的水墨写意花卉传统,并将书法、篆刻用笔融入绘画,以苍劲酣畅的笔法,淋漓的墨色,鲜艳强烈的敷彩创造出气势磅礴的艺术景象。任熊、任颐卖画为生,与任薰、任预合称“四任”,善人物、花鸟、山水各科,宗陈洪绶画法,取材广泛,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笔墨灵活,以清新活泼的画风,博得了广大市民阶层的喜爱。“岭南派”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活跃于近代,但均受晚清广东画家居巢、居廉兄弟影响。“二居”擅画花鸟,注重写生,造型准确精微,吸收东西方水彩画法,敷色清丽融合,影响了之后的岭南画派。【书法】清代被称为“书道中兴”的一代,早期仍是帖学的天下,中期碑学兴起,晚期则盛行碑学。明清之交,许多明末遗民隐迹山林,寄情翰墨,傅山追求“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趣味,草书纵横跌宕,真率拙朴;朱耷的行草融会篆书之法,运笔细匀圆劲,斜正错落有致;石涛在行楷书参以隶法,字体凝重倚侧;王铎的行草书纵而能敛,苍郁雄畅。这些都是宗法晋唐法帖而有独特风貌者。康熙年间由于康熙帝酷爱董其昌,董学遂风靡一时。乾隆颇爱赵孟頫书法,朝野风气由崇尚疏淡的董字转为圆腴的赵字。“扬州八怪”在书法上也力图变革,有意识地从汉隶中吸取营养,将绘画用笔融入书法,使靡弱的帖书得以宽其气,强其骨,如黄慎的草书,汪士慎的隶书,高凤翰的左手书,郑燮的行楷参以隶法形成的“六分半书”,金农的隶书横粗竖细,凝重拙朴,称为“漆书”,他们变革帖学的尝试无疑是碑学的起源。乾嘉时期,金石考据学勃兴,大量金石碑版被发掘出土,不少人由考据进而学书,书法转向碑学,至嘉道时期,形成了碑学蓬勃发展的书道中兴局面,其中邓石如将四体书法互参并融,碑、帖兼采,被誉为“国朝第一”;伊秉绶书法上追秦汉,隶书成就突出,两人书名并重。清晚期,书坛已是碑学天下。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竭力推崇北碑,尊魏卑唐,使中期南帖尚存的地盘完全让位于北碑。何绍基与赵之谦,早年师法颜真卿,后深研北碑,终成一代大家。【鉴藏与著述】明末清初,收藏在明皇室的许多古代书画遭到厄运,损失不少,流散的书画部分为清官收集,部分为收藏家购进。清朝的收藏与前朝一样,还是以皇室为主,康熙、乾隆尤喜书画,搜集不遗余力。乾嘉年间,由词臣将宫中所有书画藏品,经鉴定、分类、品定等级,先后编纂成六部著录书,留下了珍贵的文字资料。然而时局动荡,1880年英法联军入侵,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11年溥仪盗运出宫使不少书画流佚。清代书画史方面的著述较前代进一步发展,不仅数量剧增,品类也更加繁多,画论、画谱尤其发达,同时还出现了鸿篇巨制的书画丛辑。书法方面的史论著述,虽远不及绘画丰富,但出现了几部论述精辟的书论。整体来说,清代在书画资料的综合编纂方面极富成果。
  •     刚选作了教材,史料性还可以,学生认真看看还是有帮助的,不 需要 去查很专业的繁体字的书画史料。但是不能按照他的体例将。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仅读了各章综述并作笔记
  •     对于学习中国书画史,本书很棒
  •     在目前这个情况下,此书也算葵花宝典无上秘笈了。
  •     过时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