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文学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6-01
ISBN:9787560015606
作者:冯志臣
页数:213页

章节摘录

书摘    1944至1989年在罗马尼亚文学发展长河中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鉴于特定的外部政治、社会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制约,走过了一条异常曲折、艰难的路,45年的文坛风雨饱含功过是非,为罗马尼亚留下一份值得认真评价的文学遗产。    1944年8月23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马尼亚经历的重要历史转折点,同时它也标志着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时期文学的起始。这一天,曾受希特勒控制的罗马尼亚王国发生武装政变,推翻安东内斯库军事独裁,调转枪口向法西斯宣战。此后,罗军协同盟军解放了本国和别国大片领土,直至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在这场关系民族存亡的大搏斗中,罗马尼亚作家功不可没,他们始终坚持民主进步立场,在文化思想战线同法西斯倾向和右翼势力进行斗争,极大地鼓舞了民族精神,推进了民主进程。全国解放时,从年龄上看,有三代作家活跃在文学战线上。其一,本世纪初业已成名的T.阿尔盖茨、M.萨多维亚努、I.阿格尔比恰努、G.巴科维亚等均步人60至80岁高龄,他们是文坛元老,在文学领域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批评界认同的作家,如:L.布拉·加、I.巴尔布、A.菲利皮德、Cm.佩特雷斯库、Cz.佩特雷斯库、H.巴巴达特—本杰斯库、I.皮拉特、G.克林内斯库、G.博格察、Z.斯坦库等,1944年时都处于40至60岁的年龄段,他们精力旺盛,勇于革新,创造风格大多印有欧洲现代主义痕迹,对当时的文坛具有很大影响。其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批年龄不足四十岁的年轻作家步入文坛,其中有G.杜米特雷斯库、M.普雷达、E.热贝利亚努、M.贝纽克、I.卡拉扬、C.托内加鲁等,他们在动荡的战争岁月中,对黑暗势力横行的旧的社会体制和某些陈旧的文学模式提出挑战。在谴责法西斯统治和呼唤新时代的同时,他们的文学创作朝着不同方向发展,促成了革命文学、反叛文学和超现实主义文学于战后数年在罗马尼亚的兴起。上述三代人构成了社会主义文学起始阶段的强大作家阵容,保证了罗马尼亚文学优良传统的延续性,也为新时期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文学从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倾向性,文学创作必须为新的社会制度服务是时代向它提出的基本要求,在战后45年的时间里它一直沿着这条主线向前发展,开花结果,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文艺导向的偏颇和失误,或者非文学因素的不恰当干预,它也经受了严重挫折,在低谷徘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仍然按照其内在规律顽强表现自己,在坎坷的境遇中以相应的形式作出反应。这里,必须对某些直接影响文学的社会、政治状况予以介绍,舍此则无法理解文学阶段的划分、多变的演化过程、扭曲的文学现象以及作家队伍的构成。    传说含神话传说和历史传说两大类。前者致力解释自然现象,囿于某一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知识的局限性,所以这类解释一般不具科学性,而蒙有神话色彩;后者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但许多细节同样不具备史料价值,主观臆想和传奇成分浓重。    罗马尼亚的神话传说大多反映古代宗教信仰,与后来的基督教关系不大。许多神话人物来自民间,同口头流传的故事中的人物相似,如鬼怪、林妖、仙女等。即使偶尔出现《圣经》人物;也只是假借名义。例如,上帝生于创世之后,是力量和智慧的化身。圣诞老人愚笨,由于他的妻子曾为耶稣接生,所以就砍掉了妻子的手。圣彼得是狼的守护神,危害人间。魔鬼也不是宗教意义上的魔鬼,他总以滑稽的面貌出现,与上帝作对。大量神话传说涉及天地和生灵,给予特定解释。例如,天是物质的,离地不远,有时开合;地是平的,由木桩或鱼背支撑。地震是由于鱼在动,或者是巨蝎啃咬木桩;日、月本是兄妹,可他们却近亲结婚,因此受到惩罚,永不相见。涉及动、植物的神话也相当多,寓意与童话故事相近。例如,刺猬聪明,蜜蜂勤劳,狐狸狡猾。还有一些涉及饮食、疾病、药物、财宝、命运、祸福等。历史传说含有一定的史实内核,但表现手法十分夸张。有时,为了突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讲述人不惜为此增添大量神秘、离奇细节。例如,摩尔多瓦公国的斯特凡大公之所以战胜土耳其入侵军,主要是因为他政策对路,深得民心,战术灵活,而一些历史传说却把他的胜利归于神明相助,以加大听众的好奇心和敬佩。这类传说涉及到的人物有名垂青史的大公,如德拉戈什、内格鲁、斯特凡、巴沙拉布、采佩什、库扎等;也有行侠仗义、扶困济危的民间豪杰,如达里耶、多博什、德拉古、晶蒂亚等。此外,还有一些历史传说揭示山川、井泉、地名的来历,属地理方面的历史典故。例如白谷这一地名的起源,是因为过去有许多将士战死在那里,荒滩白骨累累。而红色橡树林则说一队侵略军遭擒后,被套在木犁上流着鲜血翻耕土地,播种橡籽,而后长出了这片橡树林。    笑话       罗马尼亚笑话比较盛行,反映了这个民族的开朗、诙谐性格。它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既可以为生活增添诙谐、幽默的情趣,也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武器,抨击各种不良现象和人物,或者善意规劝他人与朋友,使闻之憬悟。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民间笑话题材广泛。首先,欺压百姓的贪官、税警和财主等是笑话抨击的主要对象,辛辣无情的讽刺一针见血戳破他们的画皮,揭示其丑恶本质。一则笑话这样讲道:“一个富翁和一个穷人去打官司。穷汉事先没有贿赂法官,而富翁异常吝啬,自信他不用行贿也能胜诉。对簿公堂时,穷汉故意把身上的破皮袄塞得鼓鼓囊囊,暗示他有钱。法官看在眼里,心中自然明白。穷汉的官司打赢了。随后,他把皮袄中的石头取出来,说道:‘你断得公正,算你走运。不然我就用石头砸你的头!’”神甫本来是教民的典范,可许多神职人员的真实生活却见不得阳光,因而他们的伪善、无知、贪婪和道德败坏自然成了众矢之的,简练、苛刻的言辞勾勒出他们的面貌特征。例如:“村里的红头发孩子都是神甫传的种。”又如:“神甫饿死之前,全村人都得首先饿死。”而对于人类社会的一些通病,诸如愚蠢、贪婪、吝啬、奸诈等,民间笑话使用的手法则比较温和和婉转,寓教于幽默之中。例如:一个青年去相亲,朋友们劝他见到姑娘时,要投以“绵羊的目光”。年轻人照办了,立刻从肉铺买了许多羊眼睛,一到女方家就朝姑娘投掷过去。又如:一个呆子爬上树,为了站得稳当些,就用斧头砍断脚下的树杈,结果从树上跌了下来,从而引出“自作自受”的成语。    民间笑话中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是《波卡勒笑林》(Pǎcalǎ)。波卡勒貌似愚蠢,可他在一系列令人捧腹的情节中,却充分显示了普通百姓的机智、公正和美德,巧妙的应变和犀利的语言脍炙人口,其效果可令那些对号入座的官员、神甫、宪警、村长和富翁为之胆战,令社会上的败家子、吝啬人、酒鬼、懒汉和轻浮的女人无地自容。《波卡勒笑林》源自阿拉伯世界,但经过世代加工,已经罗马尼亚化了。它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与我国维吾尔族的《阿凡提》似乎有亲缘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罗马尼亚进入历史发展的现代阶段。随着奥匈帝国的解体和德国的失败,1918年12月1日特兰西瓦尼亚回归祖国,完成了人民世代追求的民族大统一。版图扩大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相对集中,促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明显体现在各个领域突破延续若干世纪的狭隘、封闭的地区观念,力争与欧洲现代化进程同步。另一方面,俄国无产阶级取得胜利后,1921年罗马尼亚共产党宣布成立,社会主义潮流和工人运动迅速发展,使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此外,在欧洲各种思潮逐步渗人的情况下,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也在罗马尼亚滋生繁育,推行反共、排犹、残害民主力量等极端思想。此后,这股势力终于与希特勒合流,使罗马尼亚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旋涡。    在这种由国内外各类因素造成的社会氛围中,该时期罗马尼亚文化具有下列两个鲜明特征。其一,在深入发掘民族性的同时,大力与欧洲文化接轨,促进现代化进程。其二,思潮迭起,民主、进步力量与法西斯、反动势力抗争,大部分知识分子卷入了这场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激烈搏斗中。    纵观罗马尼亚文学发展的轨迹,这一期间的文学是继经典作家时期后的又一个繁盛时期,无论是作家数量、文学种类还是作品的价值,都有长足进步,接近或达到欧洲水平,可与许多国家的文学相媲美。就文学倾向来讲,传统主义和现代主义构成两大潮流,但它们不是截然对立的,在继承和创新的根本问题上虽然相互否定,但又互为补充。传统主义在继承的同时刻意求新,现代主义引进新流派的根基离不开传统。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传统主义主要代表是耕耘派,那么战后这一潮流的继承者则是《思想》杂志。它的立论在于面对世界主义的侵袭,应该保护罗马尼亚文化精髓,即民族精神,因为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罗马尼亚稚弱、纯真的民族性互不相容,文明与文化之间存在一条断裂带。耕耘派认为民族性在文学中的体现归结为历史和民俗,《思想》杂志则批驳这一观点过于偏狭和物化。它认为作家不应该只是双眼紧紧盯住祖国的大地,更需要举目观天,精神世界的“天”。罗马尼亚民族性必须增加基本的精神因素,即东正教。具体地说,《思想》杂志在沿袭耕耘主义主体思想的同时,又倡导文学的宗教性和神秘主义。但是,与这一潮流有关的绝大部分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并没有理会这一说教,而是在弘扬传统的过程中力求手法和技巧的革新,有些甚至转向现代流派。    现代主义的倡导人是E.洛维内斯库(Eugen Lovinescu,1881—1943),他以杂志《飞来的精灵》和相关的文学社团为核心开展活动,对文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其影响有如上个世纪的“青年社”。这一流派追求两个目标,一是发现和培育青年作家,二是传播现代主义。第一个目标在下文中自会述及,第二个目标需做简要介绍。洛维内斯库倡导现代主义的出发点在于强调“时代精神”,这意味着各国文明一体化和同步发展势在必行。但是,现实情况是各民族之间的文明程度存在差异,后进者将受益于发达文明,通过“摹拟”和“同步”两个步骤发展自己。“摹拟”不是简单引进文明形式,而是移植之后创建自身的独有内容;“同步”指价值交流和接纳、吸收别国文学的新鲜成分和现代性,使民族文学在美学标准上与欧洲一致。在这一点上,洛维内斯库并不反对传统和民族性,而是主张文学应该克服狭隘的地区观念,力争革新。他认为罗马尼亚的现代化进程始于19世纪初,自欧洲革新思想渗透进来以后,整个社会逐步挣脱东方类型的束缚,为后来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就文学来讲,在这个基础上它的演化趋势必然是与“时代精神”同步,与社会本身及其固有的各种思潮和问题同步。为此,他认为文学必须在题材和美学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即:乡村文学向城市文学过渡、叙事诗向抒情诗过渡、提倡散文的客观性、发展分析性小说。他的文学思想和美学标准得到了同时代许多作家的认同。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内容提要本书问世之前,我国尚无从古至今全面介绍罗马尼亚文学的专著。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和研究,把该国文学的演化浓缩成十几万字,贸然泼洒纸上,以期使读者阅后能够了解罗马尼亚文学的发展脉络,并可就时代分野、作家介绍、作品评价等方面的某些问题,同专家们商榷。    罗马尼亚文学属小国文学,许多史实和背景鲜为人知,所以该书结合文学萌生和成长的轨迹,适度介绍了罗马尼亚民族与历史的演变过程,烘托文学发展的主脉。民间文学在该国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单列一章。书面文学按时代发展的主脉,对重大事件、流派、主要作家与作品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所选材料简练、准确,对作家与作品评价相对客观、公正。介绍和评价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和作家是本书的重要部分。笔者广泛涉猎各派之言,切实把握历史事实,对该阶段的成功与失败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供批评、指正。

书籍目录

引子一、民间文学二、封建时期的文

作者简介

《罗马尼亚文学》问世之前,我国尚无从古至今全面介绍罗马尼亚文学的专著。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把该国文学的演化浓缩成十几万字,贸然泼酒纸上,以期使读者阅后能够了解罗马亚文学的发展脉略,并可就时代分野、作家介绍、作品评价等方面的某些问题,同专家们商榷。
罗马尼亚文学属小国文学,许多史实和背景鲜为人知,所以该书结合文学萌生和成长的轨迹,适度介绍了罗马尼亚民族与历史的演变过程,烘托文学发展的主脉。民间文学在该国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单列一章。书面文学按时代发展的主脉,对重大事件、流派、主要作家与作品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所选材料简练习、准确,对作家与作品评价相对客观、公正。介绍和评价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和作家是《罗马尼亚文学》的重要部分。笔者广泛涉猎各派之言,切实把握历史事实,对该阶段的成功与失败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供批评、指正。


 罗马尼亚文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